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1.(2023五上·黄岩期末)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到白屏上,会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的颜色。这种现象叫做(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2.(2023五上·黄岩期末)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亮着的荧光棒 B.天空中的月亮 C.点燃的火炬
3.(2023五上·黄岩期末)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下列物体,能穿过或部分穿过该物体并继续传播的是( )
①科学书②一张试卷③玻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4.(2023五上·黄岩期末)汽车的后视镜是车辆中至关重要的安全设备之一。它可以帮助司机观察后面的车辆,扩大视野。这利用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5.(2023五上·黄岩期末)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6.(2023五上·黄岩期末)下列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能利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皮影戏
B.用额镜观察
C.插入水中的铅笔
7.(2023五上·黄岩期末)五年级的男生小明体重指数是22,根据下表,他的体重属于( )
A.肥胖 B.超重 C.正常
8.(2023五上·黄岩期末)月光下的路面上有一滩水,站在哪个位置,最有可能从水中看到月光 ( )
A.甲位置 B.乙位置 C.丙位置
9.(2023五上·黄岩期末)关于光和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往四面八方传播
B.都能在水中传播
C.它们的传播速度相同
10.(2023五上·黄岩期末)用激光笔和水槽研究光的传播,下列三种情况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的是( )
A.激光笔斜射空水槽
B.激光笔斜射有水的水槽
C.激光笔直射有水的水槽
11.(2023五上·黄岩期末)右图所示的地球内部构造图中,2表示(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12.(2023五上·黄岩期末)某地有很多山,连绵不断,这些山的海拔大多为三四百米左右,且坡度缓和。据此推断,该地的地形属于(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13.(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敦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风的作用”创造出了不同的奇特景观。下列地貌中,由于风扬起的沙子在风力减弱时沉降下来形成的是( )
A.沙漠
B.风蚀蘑菇
C.戈壁滩
14.(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篮球场上,当你和其他同学因为场地问题发生了争执时,最合适的做法是( )。
A.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B.退避三舍,闷闷不乐
C.停止争执,协商解决
15.(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时,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的沙子,这样做是为了( ).
A.使小山丘的土能够粘合在一起
B.吸收雨水,减少降雨对山丘地形的侵蚀
C.观察小山丘上松散的土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6.(2023五上·黄岩期末)用激光笔照射下列空管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的是( )
A. B. C.
17.(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地质公园里,山体上的岩层出现弯曲,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的侵蚀 C.流水的冲刷
18.(2023五上·黄岩期末)关于测试一个“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让摆自由摆动,不能用力推
B.测试中,摆动幅度要大一点
C.为了使结果更精确,可以重复测几次
19.(2023五上·黄岩期末)有摆绳长短不同,摆锤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摆,测得甲1分钟摆动20次,乙1分钟摆动30次。丙在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可能是( )
A.少于20次 B.20-30次之间 C.多于30次
20.(2023五上·黄岩期末)人的手臂在抬起时的力量来自( )。
A.肌肉的运动 B.关节的运动 C.骨骼的运动
21.(2023五上·黄岩期末)坚持科学的生活习惯可以让身体更强健。下列做法不利于健康的是( )
A.进行超高强度锻炼 B.合理搭配饮食 C.保证充足的睡眠
22.(2023五上·黄岩期末)为了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甲组所有小孔在一条直线上,乙组把中问的一张卡纸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下列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甲、乙实验中,都能在纸屏上看到光斑
B.只有甲实验能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
C.只有乙实验能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
23.(2023五上·黄岩期末)用长方形木板、橡皮筋、螺丝钉做成了前臂抬起的运动模型。该模型中,长方形木板、橡皮筋、螺丝钉分别对应的是( ).
A.骨、关节、肌肉 B.骨、肌肉、关节 C.肌肉、骨、关节
24.(2023五上·黄岩期末)通过挤压或松开吸耳球来模拟心脏的运动。下列表示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的流动情况的是( )
A. B. C.
25.(2023五上·黄岩期末)“蜡烛钟”是通过燃烧蜡烛来计算流逝的时间。三只形状不同的蜡烛,最适合用来制作蜡烛钟的是( )
A. B. C.
26.(2023五上·黄岩期末)将蜡烛钟等分成四份,放在无风的环境中点燃。经过测量后,获得的数据如下表。可以发现蜡烛燃烧相同长度所需的时间( )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基本相等
27.(2023五上·黄岩期末)同学们在景区发现有两个不同的秋千,他们统计了1分钟内不同秋千摆动次数,记录数据如右图。
(1)如果想要通过秋千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是否有关”,应该选取(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A.实验1和实验2 B.实验1和实验3 C.实验2和实验 3
(2)从上表“一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甲秋千”的测试中,我们发现( )。
A.“摆锤”越轻,摆得越慢
B.“摆锤”越重,摆得越慢
C.“摆锤”的轻重不影响摆速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推测甲、乙两个秋千绳长的关系是( )。
A.甲比乙长 B.甲与乙一样长 C.乙比甲长
28.(2023五上·黄岩期末)下图所示的器官中,属于神经系统的是( )
A.脑 B.心脏 C.胃
29.(2023五上·黄岩期末)看到打过来的乒乓球,挥动手臂作出反应,此时下达指令的结构是( ).
A.心脏 B.小脑 C.大脑
30.(2023五上·黄岩期末)看到打过来的乒乓球,立马挥动球拍,奋力将球击出。下列描述此时神经传递的过程正确的是( ).
A.眼睛接受信息一神经中枢一传入神经一传出神经→手作出反应
B.眼睛接受信息→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手作出反应
C.眼睛接受信息→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手作出反应
31.(2023五上·黄岩期末)打完乒乓球后,心跳慢慢恢复了平静,此时每分钟心跳次数最有可能是( )
A.16-25次 B.60-100次 C.100次以上
32.(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具体操作与其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A.A B.B C.C
33.(2023五上·黄岩期末)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很多影响。火山喷发对人类产生不利的影响的是( )
A.火山喷发引发泥石流
B.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
C.火山岩可以用来筑路
34.(2023五上·黄岩期末)火山喷发会改变地表形态,以下主要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是( )
A.长白山天池
B.长江三角洲
C.黄河乾坤湾
35.(2023五上·黄岩期末)水钟又叫“刻漏”。右图所示的刻漏,水从高处的壶里,经过下面的各个壶滴到最底下的壶。最底下壶里的木箭会逐渐浮起来,它上面的刻度能显示时间。我们也能用身边的材料未做个水钟。要使木箭在4号壶中上升的速度保持匀速,水位高度需要保持不变的是( ).
A.4号壶 B.3号壶 C.2号壶
36.(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制作水钟之前,要先画水钟图纸,这属于( )环节。
A.设计 B.制作 C.测试
37.(2023五上·黄岩期末)用自制的简易水钟测量水流速度(装置如右图),倒入400毫升水,测得漏50毫升水需要30秒。那么漏完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
A.等于 60秒 B.小于60秒 C.大于60秒
38.(2023五上·黄岩期末)如果在接水容器上画时间刻度,这个时间刻度最合适的是( )。
A. B. C.
39.(2023五上·黄岩期末)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40.(2023五上·黄岩期末)光进入潜望镜内,光的路线会发生( )次改变。
A.1 B.2 C.3
41.(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设计潜望镜里的两面镜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①两面镜子的安装角度②两面镜子反射面的朝向
A.① B.② C.①和②
42.(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因素中,属于人为因素的有( )
A.降水集中,夏季多雨
B.土质松软,容易被侵蚀
C.过度放牧开垦,植被破坏
43.(2023五上·黄岩期末)黄河水被称为“一碗水,半碗沙”,这种情况有很多危害。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下列三种“治沙”措施中,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是( ).
A.河道清沙,保证水流畅通
B.加固堤坝,防止河水漫出
C.恢复植被,保持两岸水土
44.(2023五上·黄岩期末)同学们为了研究植被覆盖的疏密程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准备了以下两个土地模型,用喷壶将水喷在土地模型上,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的是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有 (填序号)。
①喷水量的大小②喷水的高度③喷水的时长
④土地的地形⑤土地的土质⑥土地植被的疏密程度
(3)对于这个实验,你的预测是植被覆盖的疏密程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影响(填“有”或“没有”),实验中出现什么现象能支持你的假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到白屏上,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2.【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亮着的荧光棒、点燃的火炬;天空中的月亮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
3.【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光可以穿过半透明的试卷和透明的玻璃,光无法穿过不透明的科学书。
4.【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汽车的后视镜是车辆中至关重要的安全设备之一,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可以帮助司机观察后面的车辆,扩大视野。
5.【答案】B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插入水中的铅笔,我们会看到铅笔是“断”的,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皮影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用额镜观察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7.【答案】B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我们常用身高标准体重评价儿童营养状况,一般体重超过10%属正常,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则为重度肥胖。五年级的男生小明体重指数是22,属于超重。
8.【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月光下的路面上有一滩水,站在丙位置最有可能从水中看到月光 。
9.【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A:都能往四面八方传播,错误;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B:都能在水中传播,正确;
C:它们的传播速度相同,错误;光速比声速快得多。
10.【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所以激光笔斜射空水槽、激光笔直射有水的水槽,光的传播方向都不改变;激光笔斜射有水的水槽,光的传播路线改变。
11.【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图中所示的地球内部构造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
12.【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一般在200米以下;山地地势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一般在500米以上;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某地有很多山,连绵不断,这些山的海拔大多为三四百米左右,且坡度缓和,该地的地形属于丘陵。
13.【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14.【答案】C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因此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篮球场上,当你和其他同学因为场地问题发生矛盾时,最合适的做法是和对方商量一起玩;不让对方玩、指责对方会使矛盾更大化,忍让,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15.【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由于沙子比较小,变化不明显,所以我们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的沙子,颜色鲜艳,这样就可以观察小山丘上松散的土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6.【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照射下列空管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的是A,因为A管是直的。B、C两个管道都不是直管。
17.【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如图,在地质公园里,山体上的岩层出现弯曲,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18.【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A:让摆自由摆动,不能用力推,正确;
B:测试中,摆动幅度要大一点,错误;摆动幅度与摆速无关;
C:为了使结果更精确,可以重复测几次,正确。
19.【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甲1分钟摆动20次,乙1分钟摆动30次。丙的摆长比甲短,但是比乙长,所以摆动次数也应该在甲和乙两摆同时间的摆动次数之间,所以丙在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可能是20-30次之间。
20.【答案】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的力量来自于骨骼肌,而肌肉靠神经支配。骨骼本身是起支架作用,发力的是肌肉。所以人的手臂在抬起时的力量来自肌肉的运动。
21.【答案】A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A:进行超高强度锻炼,错误;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强度进行锻炼;
B:合理搭配饮食,正确;
C:保证充足的睡眠,正确。
22.【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甲图的三块纸板上的小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光线会通过小孔继续传播,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乙图的三块纸板上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23.【答案】B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肌肉、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该模型中,长方形木板、橡皮筋、螺丝钉分别对应的是骨、肌肉、关节。
24.【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流向全身;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心脏每次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称心跳一次。心脏每跳动一次,心房、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要长一些,结果使心肌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并使血液充分地流回到心脏。
25.【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时计时工具中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除了“日晷”、“沙漏”外,燃香、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蜡烛钟”是通过燃烧蜡烛来计算流逝的时间,由于B、C蜡烛是不规则的,所以适合用来制作蜡烛钟的是A。
26.【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时计时工具中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除了“日晷”、“沙漏”外,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将蜡烛钟等分成四份,放在无风的环境中点燃,可以发现蜡烛燃烧相同长度所需的时间基本相等。
27.【答案】(1)A
(2)C
(3)A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是否有关,唯一的变量是摆锤质量,所以应该选择实验1和实验2进行研究;
(2)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所以“一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甲秋千”的测试中,我们发现摆锤”的轻重不影响摆速。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相同时间内,乙比甲的摆速要快,所以可推测甲秋千比乙秋千长一点。
28.【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它们是协同工作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心脏属于循环系统,胃属于消化系统。
29.【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是指挥人体各器官一切活动的最高“司令部”。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所以看到打过来的乒乓球,挥动手臂作出反应,此时下达指令的结构是大脑。
30.【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所以看到打过来的乒乓球,立马挥动球拍,奋力将球击出,此时神经传递的过程是眼睛接受信息→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手作出反应。
31.【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在安静状态下,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80次/分。所以打完乒乓球后,心跳慢慢恢复了平静,此时每分钟心跳次数最有可能是60-100次。
32.【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土豆泥模拟火山、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
33.【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火山喷发引发泥石流,属于对人类产生不利的影响,符合题干要求;
B: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属于对人类有利的影响,与题干要求不符;
C:火山岩可以用来筑路,属于对人类有利的影响,与题干要求不符。
34.【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等坏处;但是火火山喷发也能形成一些旅游资源,比如长白山天池。长江三角洲、黄河乾坤湾都是水的作用形成的。
35.【答案】B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漏刻中水流的稳定性是提高计时精度的主要因素,要想提高水流的稳定性,就要保证平水壶的水位稳定,为了实现这个要求,在平水壶侧面一定高度处接分水壶,让多余的水流入分水壶中,从而保证平水壶的水位保持不变。要使木箭在4号壶中上升的速度保持匀速,那么只需要3号壶的水位高度保持不变即可。
36.【答案】A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在制作水钟之前,要先画水钟图纸,这属于设计环节。
37.【答案】C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测得漏50毫升水需要30秒,后边漏50毫升水就会大于30秒,所以漏完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会大于60秒。
38.【答案】C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上题的水钟是“受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是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即根据水量的增加;其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从下到上间隔慢慢变小。
39.【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
40.【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所以光进入潜望镜内,光的路线会发生2次改变。
41.【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所以在设计潜望镜里的两面镜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两面镜子的安装角度、两面镜子反射面的朝向。
42.【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A:降水集中,夏季多雨,属于自然因素,与题干要求不符;
B:土质松软,容易被侵蚀,属于自然因素,与题干要求不符;
C:过度放牧开垦,植被破坏,属于人为因素,符合题干要求。
43.【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所以三种“治沙”措施中,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是恢复植被,保持两岸水土。
44.【答案】(1)降雨
(2)⑥;①②③④⑤
(3)有;植被少的山坡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在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模拟实验中,坡形土堆模拟土壤裸露的山坡;喷水器喷水模拟下雨;泥浆流淌模拟地面的径流;覆盖物模拟表植被;土堆上凹凸不平代表模拟上的沟壑。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植被覆盖的疏密程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土地植被的疏密程度,其他条件比如喷水量的大小、喷水的高度、喷水的时长、土地的地形、土地的土质都要保持不变。
(3)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实验中。在相同的坡度、土壤和相同雨量下,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这个现象能支持我的假设。
1 / 1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1.(2023五上·黄岩期末)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到白屏上,会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的颜色。这种现象叫做(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到白屏上,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2.(2023五上·黄岩期末)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亮着的荧光棒 B.天空中的月亮 C.点燃的火炬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亮着的荧光棒、点燃的火炬;天空中的月亮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
3.(2023五上·黄岩期末)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下列物体,能穿过或部分穿过该物体并继续传播的是( )
①科学书②一张试卷③玻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光可以穿过半透明的试卷和透明的玻璃,光无法穿过不透明的科学书。
4.(2023五上·黄岩期末)汽车的后视镜是车辆中至关重要的安全设备之一。它可以帮助司机观察后面的车辆,扩大视野。这利用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汽车的后视镜是车辆中至关重要的安全设备之一,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可以帮助司机观察后面的车辆,扩大视野。
5.(2023五上·黄岩期末)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
6.(2023五上·黄岩期末)下列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能利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皮影戏
B.用额镜观察
C.插入水中的铅笔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插入水中的铅笔,我们会看到铅笔是“断”的,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皮影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用额镜观察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7.(2023五上·黄岩期末)五年级的男生小明体重指数是22,根据下表,他的体重属于( )
A.肥胖 B.超重 C.正常
【答案】B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我们常用身高标准体重评价儿童营养状况,一般体重超过10%属正常,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则为重度肥胖。五年级的男生小明体重指数是22,属于超重。
8.(2023五上·黄岩期末)月光下的路面上有一滩水,站在哪个位置,最有可能从水中看到月光 ( )
A.甲位置 B.乙位置 C.丙位置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月光下的路面上有一滩水,站在丙位置最有可能从水中看到月光 。
9.(2023五上·黄岩期末)关于光和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往四面八方传播
B.都能在水中传播
C.它们的传播速度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A:都能往四面八方传播,错误;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B:都能在水中传播,正确;
C:它们的传播速度相同,错误;光速比声速快得多。
10.(2023五上·黄岩期末)用激光笔和水槽研究光的传播,下列三种情况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的是( )
A.激光笔斜射空水槽
B.激光笔斜射有水的水槽
C.激光笔直射有水的水槽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所以激光笔斜射空水槽、激光笔直射有水的水槽,光的传播方向都不改变;激光笔斜射有水的水槽,光的传播路线改变。
11.(2023五上·黄岩期末)右图所示的地球内部构造图中,2表示(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图中所示的地球内部构造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
12.(2023五上·黄岩期末)某地有很多山,连绵不断,这些山的海拔大多为三四百米左右,且坡度缓和。据此推断,该地的地形属于(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一般在200米以下;山地地势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一般在500米以上;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某地有很多山,连绵不断,这些山的海拔大多为三四百米左右,且坡度缓和,该地的地形属于丘陵。
13.(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敦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风的作用”创造出了不同的奇特景观。下列地貌中,由于风扬起的沙子在风力减弱时沉降下来形成的是( )
A.沙漠
B.风蚀蘑菇
C.戈壁滩
【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14.(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篮球场上,当你和其他同学因为场地问题发生了争执时,最合适的做法是( )。
A.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B.退避三舍,闷闷不乐
C.停止争执,协商解决
【答案】C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因此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篮球场上,当你和其他同学因为场地问题发生矛盾时,最合适的做法是和对方商量一起玩;不让对方玩、指责对方会使矛盾更大化,忍让,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15.(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时,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的沙子,这样做是为了( ).
A.使小山丘的土能够粘合在一起
B.吸收雨水,减少降雨对山丘地形的侵蚀
C.观察小山丘上松散的土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由于沙子比较小,变化不明显,所以我们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的沙子,颜色鲜艳,这样就可以观察小山丘上松散的土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6.(2023五上·黄岩期末)用激光笔照射下列空管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照射下列空管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的是A,因为A管是直的。B、C两个管道都不是直管。
17.(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地质公园里,山体上的岩层出现弯曲,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的侵蚀 C.流水的冲刷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如图,在地质公园里,山体上的岩层出现弯曲,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18.(2023五上·黄岩期末)关于测试一个“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让摆自由摆动,不能用力推
B.测试中,摆动幅度要大一点
C.为了使结果更精确,可以重复测几次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A:让摆自由摆动,不能用力推,正确;
B:测试中,摆动幅度要大一点,错误;摆动幅度与摆速无关;
C:为了使结果更精确,可以重复测几次,正确。
19.(2023五上·黄岩期末)有摆绳长短不同,摆锤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摆,测得甲1分钟摆动20次,乙1分钟摆动30次。丙在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可能是( )
A.少于20次 B.20-30次之间 C.多于30次
【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甲1分钟摆动20次,乙1分钟摆动30次。丙的摆长比甲短,但是比乙长,所以摆动次数也应该在甲和乙两摆同时间的摆动次数之间,所以丙在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可能是20-30次之间。
20.(2023五上·黄岩期末)人的手臂在抬起时的力量来自( )。
A.肌肉的运动 B.关节的运动 C.骨骼的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的力量来自于骨骼肌,而肌肉靠神经支配。骨骼本身是起支架作用,发力的是肌肉。所以人的手臂在抬起时的力量来自肌肉的运动。
21.(2023五上·黄岩期末)坚持科学的生活习惯可以让身体更强健。下列做法不利于健康的是( )
A.进行超高强度锻炼 B.合理搭配饮食 C.保证充足的睡眠
【答案】A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A:进行超高强度锻炼,错误;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强度进行锻炼;
B:合理搭配饮食,正确;
C:保证充足的睡眠,正确。
22.(2023五上·黄岩期末)为了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甲组所有小孔在一条直线上,乙组把中问的一张卡纸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下列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甲、乙实验中,都能在纸屏上看到光斑
B.只有甲实验能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
C.只有乙实验能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甲图的三块纸板上的小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光线会通过小孔继续传播,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乙图的三块纸板上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23.(2023五上·黄岩期末)用长方形木板、橡皮筋、螺丝钉做成了前臂抬起的运动模型。该模型中,长方形木板、橡皮筋、螺丝钉分别对应的是( ).
A.骨、关节、肌肉 B.骨、肌肉、关节 C.肌肉、骨、关节
【答案】B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肌肉、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该模型中,长方形木板、橡皮筋、螺丝钉分别对应的是骨、肌肉、关节。
24.(2023五上·黄岩期末)通过挤压或松开吸耳球来模拟心脏的运动。下列表示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的流动情况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流向全身;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心脏每次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称心跳一次。心脏每跳动一次,心房、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要长一些,结果使心肌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并使血液充分地流回到心脏。
25.(2023五上·黄岩期末)“蜡烛钟”是通过燃烧蜡烛来计算流逝的时间。三只形状不同的蜡烛,最适合用来制作蜡烛钟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时计时工具中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除了“日晷”、“沙漏”外,燃香、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蜡烛钟”是通过燃烧蜡烛来计算流逝的时间,由于B、C蜡烛是不规则的,所以适合用来制作蜡烛钟的是A。
26.(2023五上·黄岩期末)将蜡烛钟等分成四份,放在无风的环境中点燃。经过测量后,获得的数据如下表。可以发现蜡烛燃烧相同长度所需的时间( )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基本相等
【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时计时工具中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除了“日晷”、“沙漏”外,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将蜡烛钟等分成四份,放在无风的环境中点燃,可以发现蜡烛燃烧相同长度所需的时间基本相等。
27.(2023五上·黄岩期末)同学们在景区发现有两个不同的秋千,他们统计了1分钟内不同秋千摆动次数,记录数据如右图。
(1)如果想要通过秋千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是否有关”,应该选取(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A.实验1和实验2 B.实验1和实验3 C.实验2和实验 3
(2)从上表“一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甲秋千”的测试中,我们发现( )。
A.“摆锤”越轻,摆得越慢
B.“摆锤”越重,摆得越慢
C.“摆锤”的轻重不影响摆速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推测甲、乙两个秋千绳长的关系是( )。
A.甲比乙长 B.甲与乙一样长 C.乙比甲长
【答案】(1)A
(2)C
(3)A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是否有关,唯一的变量是摆锤质量,所以应该选择实验1和实验2进行研究;
(2)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所以“一人坐甲秋千”与“两人坐甲秋千”的测试中,我们发现摆锤”的轻重不影响摆速。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相同时间内,乙比甲的摆速要快,所以可推测甲秋千比乙秋千长一点。
28.(2023五上·黄岩期末)下图所示的器官中,属于神经系统的是( )
A.脑 B.心脏 C.胃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它们是协同工作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心脏属于循环系统,胃属于消化系统。
29.(2023五上·黄岩期末)看到打过来的乒乓球,挥动手臂作出反应,此时下达指令的结构是( ).
A.心脏 B.小脑 C.大脑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是指挥人体各器官一切活动的最高“司令部”。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所以看到打过来的乒乓球,挥动手臂作出反应,此时下达指令的结构是大脑。
30.(2023五上·黄岩期末)看到打过来的乒乓球,立马挥动球拍,奋力将球击出。下列描述此时神经传递的过程正确的是( ).
A.眼睛接受信息一神经中枢一传入神经一传出神经→手作出反应
B.眼睛接受信息→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手作出反应
C.眼睛接受信息→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手作出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所以看到打过来的乒乓球,立马挥动球拍,奋力将球击出,此时神经传递的过程是眼睛接受信息→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手作出反应。
31.(2023五上·黄岩期末)打完乒乓球后,心跳慢慢恢复了平静,此时每分钟心跳次数最有可能是( )
A.16-25次 B.60-100次 C.100次以上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在安静状态下,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80次/分。所以打完乒乓球后,心跳慢慢恢复了平静,此时每分钟心跳次数最有可能是60-100次。
32.(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具体操作与其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A.A B.B C.C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土豆泥模拟火山、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
33.(2023五上·黄岩期末)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很多影响。火山喷发对人类产生不利的影响的是( )
A.火山喷发引发泥石流
B.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
C.火山岩可以用来筑路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火山喷发引发泥石流,属于对人类产生不利的影响,符合题干要求;
B: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属于对人类有利的影响,与题干要求不符;
C:火山岩可以用来筑路,属于对人类有利的影响,与题干要求不符。
34.(2023五上·黄岩期末)火山喷发会改变地表形态,以下主要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是( )
A.长白山天池
B.长江三角洲
C.黄河乾坤湾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等坏处;但是火火山喷发也能形成一些旅游资源,比如长白山天池。长江三角洲、黄河乾坤湾都是水的作用形成的。
35.(2023五上·黄岩期末)水钟又叫“刻漏”。右图所示的刻漏,水从高处的壶里,经过下面的各个壶滴到最底下的壶。最底下壶里的木箭会逐渐浮起来,它上面的刻度能显示时间。我们也能用身边的材料未做个水钟。要使木箭在4号壶中上升的速度保持匀速,水位高度需要保持不变的是( ).
A.4号壶 B.3号壶 C.2号壶
【答案】B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漏刻中水流的稳定性是提高计时精度的主要因素,要想提高水流的稳定性,就要保证平水壶的水位稳定,为了实现这个要求,在平水壶侧面一定高度处接分水壶,让多余的水流入分水壶中,从而保证平水壶的水位保持不变。要使木箭在4号壶中上升的速度保持匀速,那么只需要3号壶的水位高度保持不变即可。
36.(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制作水钟之前,要先画水钟图纸,这属于( )环节。
A.设计 B.制作 C.测试
【答案】A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在制作水钟之前,要先画水钟图纸,这属于设计环节。
37.(2023五上·黄岩期末)用自制的简易水钟测量水流速度(装置如右图),倒入400毫升水,测得漏50毫升水需要30秒。那么漏完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
A.等于 60秒 B.小于60秒 C.大于60秒
【答案】C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测得漏50毫升水需要30秒,后边漏50毫升水就会大于30秒,所以漏完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会大于60秒。
38.(2023五上·黄岩期末)如果在接水容器上画时间刻度,这个时间刻度最合适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上题的水钟是“受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是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即根据水量的增加;其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从下到上间隔慢慢变小。
39.(2023五上·黄岩期末)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
40.(2023五上·黄岩期末)光进入潜望镜内,光的路线会发生( )次改变。
A.1 B.2 C.3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所以光进入潜望镜内,光的路线会发生2次改变。
41.(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设计潜望镜里的两面镜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①两面镜子的安装角度②两面镜子反射面的朝向
A.① B.② C.①和②
【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所以在设计潜望镜里的两面镜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两面镜子的安装角度、两面镜子反射面的朝向。
42.(2023五上·黄岩期末)在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因素中,属于人为因素的有( )
A.降水集中,夏季多雨
B.土质松软,容易被侵蚀
C.过度放牧开垦,植被破坏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A:降水集中,夏季多雨,属于自然因素,与题干要求不符;
B:土质松软,容易被侵蚀,属于自然因素,与题干要求不符;
C:过度放牧开垦,植被破坏,属于人为因素,符合题干要求。
43.(2023五上·黄岩期末)黄河水被称为“一碗水,半碗沙”,这种情况有很多危害。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下列三种“治沙”措施中,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是( ).
A.河道清沙,保证水流畅通
B.加固堤坝,防止河水漫出
C.恢复植被,保持两岸水土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所以三种“治沙”措施中,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是恢复植被,保持两岸水土。
44.(2023五上·黄岩期末)同学们为了研究植被覆盖的疏密程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准备了以下两个土地模型,用喷壶将水喷在土地模型上,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的是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有 (填序号)。
①喷水量的大小②喷水的高度③喷水的时长
④土地的地形⑤土地的土质⑥土地植被的疏密程度
(3)对于这个实验,你的预测是植被覆盖的疏密程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影响(填“有”或“没有”),实验中出现什么现象能支持你的假设
【答案】(1)降雨
(2)⑥;①②③④⑤
(3)有;植被少的山坡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在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模拟实验中,坡形土堆模拟土壤裸露的山坡;喷水器喷水模拟下雨;泥浆流淌模拟地面的径流;覆盖物模拟表植被;土堆上凹凸不平代表模拟上的沟壑。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植被覆盖的疏密程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土地植被的疏密程度,其他条件比如喷水量的大小、喷水的高度、喷水的时长、土地的地形、土地的土质都要保持不变。
(3)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实验中。在相同的坡度、土壤和相同雨量下,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这个现象能支持我的假设。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