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和变迁的影响及其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能够理解难民的含义,知道历史上难民救助的史实,及国际社会对难民救助做出的努力。
【时空观念】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教材基础知识概述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全球流动的主要阶段,认识现代社会移民与经济政治等发展之间的关系。
【史料实证】 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汉朝陆上“丝绸之路”兴起及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原因。
【历史解释】 在分析全球化下的难民问题的相关史实基础上,认识到当今难民问题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难点问题。
【家国情怀】 通过美国和新加坡移民社会,了解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中的文化交融和文化认同问题,认识到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辞海对移民的解释有:1.迁往国外某一地区永久定居的人;2.较大数量、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移民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活动的总称,作为名词,是指人或人的集合(人群),即迁移人口的集合;作为动名词,是指人口的迁移活动。 移民不一定伴有国籍转变,包括迁徙和国籍转变等。 ——百度百科“移民”词条
概念解析:
国际劳动力流动:是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为了适应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在国外寻找有利的劳动力市场,使其就业位置超出一国界限,在国际间进行转移。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劳动力流动分为两种形式:移民和劳务输出。移民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活动的总称,是指到别的国家定居,不一定伴有国籍转变;包括短期人口迁徙和国籍转变等;而劳务输出指的是在列国临时工作。
移民扩大了人类生存空间、促进了生产地理空间的扩大、人类文明的传播,但移民不当会导致社会群体冲突,可能产生次生贫困,引起社会不稳定、增加国家与地方经济负担、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
移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从原居住地址往其他某一地区长期或永久定居的人。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类型人口迁徙的结果。人口迁徙是一个长期的、普遍的历史现象,其类型、规模、结构在不同地区各不相同,由此而形成各种类型的移民社会。
1、概念: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2、表现:
贸易自由化
生产国际化
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剧增,各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加强
经济全球化指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形成相互依赖关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新航路开辟后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开始
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战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 以来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进入21世纪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3、过程
4、影响:
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一)经济全球化: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提高生产力,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人类社会联系加强,促进文化交流,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二)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主动移民):
1、背景:
(1)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主要动力);
(2)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
(3)跨国公司的推动;
(4)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思考:二战后,为什么会形成全球劳动力市场?
材料: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此阶段,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时间 原因 流动出发地 流动目的地 趋势
二战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 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西欧谋求共同体,经济实力增强;大洋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
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发展迅速。
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西欧、北美经济发展迅速。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美
非洲、亚洲
东欧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
中东产油国、(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西欧、北美
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
2、阶段与路线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3、特点:
(1)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3)加强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范围:就近迁移和全球范围内流动
(2)方向:人口迁移分布不均衡,劳动力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动.有利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人才流失。
(3)数量: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占世界总人口数量低。
(4)劳动力市场结构主要体现为精英迁移:精英移民从事的主要是高科技或贸易金融等新兴产业的工作。
(5)形式:迁移形式多样化
(二)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
4、影响:
阶段 类别 表现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开始
劳工迁移(体力劳动)
“精英迁移”(智力劳动)
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结构变化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吸引力;
(2)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3)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三)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
1、结构变化的表现
在跨国公司尤为明显,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发挥重要作用。
贸易、金融等新兴行业的知识精英增加
1、宏观上: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逐渐形成。
2、国情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发达国家对劳动力需求巨大;
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要求提高。
3、跨国公司的推动: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交通与信息技术的革命:陆海空交通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
产业升级,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
时间 劳动力结构 趋势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劳工迁移
知识精英迁移
传统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的体力劳动者为主
贸易、金融等新兴行业的知识精英增加
卡塔尔世界杯场馆和基础设施的建造依赖大量海外劳工
美国硅谷
(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素养和劳动岗位的分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和社会分层,因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升形成的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科技创新和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43【思考点】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演变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3、结构变化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三)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
(1)由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化,
(2)由低层次体力劳动者向高层次体力劳动者转化,
(3)由低层次脑力劳动者向高层次脑力劳动者转化。
4、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
何碧玉,女,1985年出生于新乡,十四岁时,以750的高分考上了清华。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
何碧玉曾经在别人的采访中说过:她在美国学习和科研的时候,觉得美国的科研、学习环境和氛围更好,而且自己在美国的工作很顺利,生活也很开心,因此没有想过要回国。
对移民的永久居留许可
为了管理移民,部分国家允许一些外籍人士在本国长期民留,并享有其他准国民待遇。最初,这种居留许可在护照上体现,后来各国多颁发单独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明。各国颁发的许可证根据其历史传统和证件特色,有各种各样的俗称,如美国的为“绿卡”,加拿大的为“枫叶卡”,等等。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历史纵横
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被称为“最难拿的绿卡”,盖洛普民调公司曾公布一项数据,针对全球156个国家成年人的调查显示,有约700万人想移民中国,至2016年中国绿卡持卡人数才破万……2017年底荷兰化学家伯纳德·费林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得到中国绿卡,他们曾在2016年、2002年分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18年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维特里希·库尔特·赫尔曼在内的6名外籍人才得到中国绿卡。
等级 美国“绿卡”申请条件
(外国公民永久居住许可证)
EB-1 具有特殊才能,享有国家或国际级声誉的杰出人才、教授、研究人员、跨国公司高管等
EB-2 有非凡能力的高学位人士,申请人需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兼有5年专业相关工作经验
EB-3 专业人士、工人获得美国雇主长期的就业许可,获得劳工卡
EB-4 特殊职业移民(宗教、外交等),需雇主提交申请
EB-5 向美国商业投资50-100万美元
美国绿卡
加拿大枫叶卡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材p43)
⑴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主的移民到发达国家的难度越来越高。
⑵技术移民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
⑶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移民对迁出国和迁入国的影响
(1)国际人口迁移的积极影响
①对提高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②促进了迁入国经济的发展。
③在人口增长和就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⑤国际移民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生活,
进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负面影响
①对迁出国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了人力及人才资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迁出国的经济发展。
②从迁入国方面考察,国际移民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
【史论生成】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1.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大部分就业岗位: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上亿个非农业就业岗位,使得数亿人成功脱离了贫困,无疑是全球劳动力市场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中国为世界贡献了30%的非农业就业岗位。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大力推广节约劳动力成本的自动化技术,使得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大大减少。
2.全球劳动力供求失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都在日趋明显。劳动力失衡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低技能劳动力的失业率持续攀升,高技能岗位因供给不足而无人填补,这会带来全球经济增长率的下降。需求和供应在不同技能水平的失衡带来薪资的分化加剧,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3.南亚和非洲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力供应区:在未来,南亚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地。中国将成为高技能人口的最大供应国。
4.中国将面临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今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重视提高全国农业和城市劳动力的教育,大幅度提高高等教育的覆盖率。未来中国劳动力总量可能年均增长率下降至0.5%,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也将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新的挑战。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
历史上很早就出现难民。成全球性的问题是从20世纪开始的。今天,难民问题己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2、难民的地位: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1)政治难民:是指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而遭迫害留在其本国之外的人。
(2)战争难民:是指由于外来侵略、占领、外国统治或本国内战而导致其本国部分或全部领土上的公共秩序被严重扰乱而无法生存,从而被迫离开其原住地前往他处或他国避难的人,包括战争导致的流离失所者。
(3)经济难民:主要是指因经济原因在原居住地无法生存而被迫迁移的人,包括逃往邻国边境和在本国流离失所的人。
(4)环境难民:主要分为:灾害型难民(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土地征用型难民(又可分为经济发展型和战争导致的生态灭绝型)和环境退化型难民。
(一)难民困境
1、难民概念:
3、难民问题出现的原因:政治原因和种族迫害(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战争和地区冲突(霸权主义侵略性战争、边界纠纷、内战和地区战争)、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国家政策失误)等
①政治因素:主要指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战争冲突等。
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的贫富两极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③社会因素: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冲突矛盾等
4、国际难民具有群体性、无助性、流动性、自发性和被动性的特征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一)难民困境
5、难民来源:
(1)二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据统计,从1933年到1941年,约3万犹太人经海路到达上海,除了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有25 000名左右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避居地,这一数字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二战一结束,首先离去的当然是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他们感谢上海这个“诺亚方舟”使自己免遭纳粹毒手,但他们毕竟只是把上海看作临时避难地,并无长期居留的思想准备。 ——潘光、周国建《二战后在华犹太人研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犹太难民大量来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分析由此带来的历史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原因:德国法西斯推行种族灭绝政策,迫害犹太人。
影响:为大量犹太人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促进了中国人民与犹太民族的友好交往,有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与以色列关系的发展;给当时的上海人民带来了一定的生活压力。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一)难民困境
30年代希特勒迫害、驱赶犹太人。在二战之前和期间共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
5、难民来源:
(1)二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在希特勒统治德国以前,世界的科学教育中心不在美国,而在德国……截至1933年,德国共有32名获诺贝尔奖者,美国只有5名获奖者。希特勒上台以后,推行种族主义政策,使得50万犹太人被迫流亡他乡,美国接收了这些难民中的四分之一,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仅就是1933年这场知识难民潮就为美国送来了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7名诺贝尔奖的得主和8名即将要拿到诺贝尔奖的人。德国1933年以前的获奖者在世的只剩下7个人了,由于有以德国科学家为代表的这批欧洲新生科学家的加盟,美国远远地超过了德国,达到了25人,成为世界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主最多的国家。——据李工真《文化的流亡》整理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一)难民困境
世界难民总数6850万
——整理自联合国难民署2018年6月19日报告
叙利亚、阿富汗
南苏丹
缅甸
◎叙利亚3岁男童偷渡溺亡
(2)二战后: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5.难民来源:
2010年底爆发阿拉伯之春后,特别是伊斯兰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东北部肆虐以来, 来自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家的战争难民和经济移民,经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进入欧盟国家,希腊是难民进入欧盟的第一站。 这些蜂拥而入的战争难民和经济移民在欧洲引发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
流转三千里,悲啼百万行
6、难民问题影响:
(1)难民不仅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
(2)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及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3)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现在很多国家像美国、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等都拒绝难民入境。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二)难民救助
1、目的: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
2、措施:
(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2)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3)1966年,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4)2000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3、主要途径:(1)最理想的一种途径,是难民选择自愿回国,前提必须是国内环境变得良好和稳定,但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2)就地融合,也就是让难民在庇护国得到妥善安排。
(3)将难民重新安置于第三国。
4、保护原则:(1)“不推回”原则:除非有正当理由认为难民有足以危害其所处国家的安全等其他严重情形,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将难民驱逐或送回其生命或自由受到威胁的领土边界。
(2)“国际团结合作原则”:世界各国在难民的接纳、安置、援助、保护,难民事务开支的分摊以及消除和减少难民的产生根源方面有责任加强团结与合作
“联合国难民署”: 于1950年12月14日由联合国大会建立,它总部设在日内瓦,截至2020年5月31日,有17324名工作人员在135个国家工作。作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人道主义机构之一,联合国难民署的主要职责是协调、组织保护难民和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行动。它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制定和实施各项援助难民方案,各项援助方案所需资金由各国政府和私人自愿捐献。中国是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签署国之一,也是联合国难民署项目的捐赠国之一。
大批海地难民涌入美国
移民大军沿着危地马拉与墨西哥边界的公路一路北上
数百名中美洲移民试图冲破墨西哥与
美国的一处口岸,进入美国申请庇护。
缔约各方,
考虑到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大会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确认人人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不受歧视的原则,
考虑到联合国在各种场合表示过它对难民的深切关怀,并且竭力保证难民可以最广泛地行使此项基本权利和自由,
考虑到通过一项新的协定来修正和综合过去关于难民地位的国际协定并扩大此项文件的范围及其所给予的保护是符合愿望的,
考虑到庇护权的给予可能使某些国家负荷过分的重担,并且考虑到联合国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国际范围和性质,因此,如果没有国际合作,就不能对此问题达成满意的解决,表示希望凡认识到难民问题的社会和人道性质的一切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不使这一问题成为国家之间紧张的原因,
注意到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对于规定保护难民的国际公约负有监督的任务,并认识到为处理这一问题所采取措施的有效协调,将依赖于各国和高级专员的合作,
兹议定如下:……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序言(1951年 7月28日通过)
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不久前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随着难民大量涌入欧洲,民粹主义上升,欧盟面临“消亡”的危险。舒尔茨表示,欧盟内部有多股力量企图将欧盟分裂,其后果将是惨重的,因为这将导致一个“民族主义的欧洲,筑起边境高墙的欧洲,使欧洲大陆倒退回过去”。
欧洲难民危机
为什么联合国解决难民问题的措施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1)联合国的措施对解决难民问题起了积极作用,但没有触及产生难民问题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必须在对难民提供救助和进行妥善安置的同时,制止国际上的侵略扩张活动和结束霸权主义,使各国人民在和平中得以安居乐业。
(2)解决难民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避免难民的产生。为此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措施,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消除战争,消除地区间的纷争,消除贫困与不公正现象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等。
5、现状:尽管国际社会在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实现不再有难民的终极目标任重道远。
想一想:为什么难民问题依然存在?P47【学习拓展】如何更好解决难民问题?
难民问题根源复杂,与各种政治因素交织;各国难民政策有很大的差异,联合国难民署只是一个协调机构,无法统一各国难民政策。
发达国家:确定移民政策、立法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等人道主义援助。
难民国家:利用好发达国家的援助资金发展经济,从本国解决难民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制止国际上的侵略扩张活动和结束霸权主义,着力解决战乱和贫困等根源问题。
观察下图——“欧洲难民危机”
当前涌入欧洲的难民,其主要类型是什么 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难民危机,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应对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类型:战争难民和经济难民。
措施:1.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
2.要求在对难民提供救助和进行妥善安置的同时,制止国际上的侵略扩张活动和结束霸权主义,使各国人民在和平中得以安居乐业。
3.从长远看,解决难民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避免难民的产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4.完善相关国际机构及法律,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5.尊重和保障难民的基本权利,
6.消除战争,消除地区间的纷争,消除贫困与不公正现象,保护自然环境等。
这些欧洲难民远离难民接纳国主流文化,形成独立于接纳国主流文化之外的边缘文化,导致外国移民难以同化。这在宗教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穆斯林难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在德国,来自土耳其和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难民,在进入德国以后,很快得到已经在德国长期居留的土耳其人所建立的移民网络的支持与帮助,而融入信奉穆斯林宗教文化的非主流文化的氛围之中。这无疑加剧了包括难民在内的土耳其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文化的难度。
——宋全成、赵雪飞的《论欧洲难民问题及其消极影响》
史料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问题:欧洲难民自身文化远离接纳国的主流文化,难以形成文化认同,与接纳国存在文化冲突和挑战。
问题拓展:现代世界(二战后)人口迁徙的原因、特点、影响?
原因:(1)经济全球化及科技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推动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经济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有较多的工作岗位和更好的社会福利保障;
(3)发展中国家对外汇的需求,推动着劳动力的流动;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对劳动力需求;
(4)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局势相对稳定;
(5)世界政治、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难民潮;
(6)科技发展不平衡,引发发展中国家人员的出国学习热潮。
特点:(1)永久性移民的比例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外籍工人逐渐成为主要形式。
(2)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3)发展中国家“精英”人才外流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4)迁移流向新变化,大多是穷国向富国迁移,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迁移。
(5)迁移方式趋于多样化。政治性迁移、劳动力流动、技术人员交流培训、难民涌现等。
(6)有一定的阶段性。世界政治格局变动、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进步等因素相关。
影响:(1)弥补了接受国劳动力的不足,促进接受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口增长和就业;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
(2)造成了移民地国家人力资源的流失,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冲击了迁入国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其公民的就业空间;对迁入国带来了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国家安全也构成挑战;加剧了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国际关系紧张。
时间
主要移出地
主要移入地
人口迁移 数量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国际人口迁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国际人口流向是,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如英国向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地迁移人口;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迁移。新型的国际人口迁移则发生巨大变化,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等发达地区迁移。其次,国际移民成分多样化。随着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成了多样性的移民群体。
——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欧洲、非洲
1500~1850年
美洲
1850~1945年
欧洲、亚洲
美洲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1945~2000年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3、移民文化: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移民人口多源性 → 移民文化多元性
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突显
2、移民社会的特征: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多元一体”
经济全球化
移民社会
移民文化
4、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也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使任何国家不得不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
(2)一方面外来文化冲击了本国的固有文化,加速了本国固有文化的改造和衰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本土文化对异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促进了本土从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的发展。
(3)全球化下的异域文化影响,并非文化的同化,而是本土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空间互动上的多元化发展;外来文化因本地固有文化的“过滤”作用,日益本土化。
(一)移民社会和移民文化
1、移民社会:
1、美国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的变化:
P46学思之窗: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1)美国建国之前移民主要来自英国,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
(2)20世纪初,移民主要来自欧洲,部分华工被迫来到美国。
(3)20世纪中后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来自拉美的移民超过欧洲,亚洲移民数量增多。
(4)20世纪末,移民以拉美和亚洲移民为主。
(二)、美国的多元文化和文化认同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8世纪的美国人口基本由欧洲移民组成,其中绝大多数来自英国。
20世纪初,欧洲移民仍占大多数,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人数开
始占据一定比例。
20世纪60年代,欧洲移民下降到三分之一,拉丁美洲移民近40%,拉丁美洲成为移民的主要来源地。
20世纪80年代,欧洲移民下降到10%,亚洲移民上升到38%,亚洲移民和持续增加的拉丁美洲移民构成了美国新移民的大多数。
2、美国的移民文化
A、文化的多样性:到19世纪后期,美国成为西半球最具文化多样性的国家,其人口包括原住民族欧裔定居者、非洲裔工人和不断增加的欧亚移民:沃尔特·惠特曼将美国描绘成“不仅是一个国家,还是一系列国家的联合体”。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二)、美国的多元文化和文化认同
B、多元文化在斗争中融合成就美国新文化。19世纪后期是美国移民数量急剧增长的时期,涌入美国的各国人民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移民洪流。这些移民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欧洲。他们不仅为美国工业化和西部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从而大大加速了美国工业化和西部开发的进程,而且丰富了美国人的精神生活,促进了美利坚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特征:①起源广泛、源远流长,以欧洲文化为主流;
②是一种移民文化,多元外来文化交汇融合;
③富有妥协和自律精神。
④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1)形成:白人驱逐、消灭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①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推动了美国的迅速崛起。
②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使美国文化存在着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与冲突。
(3)影响:
(二)、美国的多元文化和文化认同
2、美国的移民文化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很大的,中国封建宗法社会文化的特质是好古、三纲、尊君、节流、夸识、迷信天数等,而西方近代国家社会的文化特质是进化、平等、隆民、开源、亲知、依靠人力等。正是这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文化的冲突。
——严复《论世变之亟》
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存在看细微的差异。民族“大熔炉”可以理解为美国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美利坚民族,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反映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民族“大拼盘”可以理解为美国存在着多元文化的传统,美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移民国家。反映了美国族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这两种现点各有侧重,前者强调了文化的融合,以及对美国文化的认同感;而后者侧重文化的多元性,正视了美国存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问题。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文化认同是凝聚该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存廷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新加坡开始自治时,英国殖民者留下了初步具备一定制度文化水平的政治遗产,如林德宪法、议会民主制度、精英政治、法治等。由于文化和制度的惯性,这些具有现代性和民主性的因素被新加坡政府保留在自治后的政治体制内,并在实用理性主义的主导下与东亚儒家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新加坡有复杂的种族关系,有众多的宗教门派,有多种文化传统,有多种语言和教育,有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体系中,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和社会管理,一个超越国内任何一个阶级、种族和文化的“强政府”成为必然要求。
——摘编自孙建红《新加坡软权威主义政府的“善政”之道》
李光耀在选择新加坡的政体和发展模式时,采取了一种务实主义立场,以我为主,唯我所需,不管何种发展方式和道路,只要有利于新加坡的发展、繁荣、公正和秩序就行,无惧他人说三道四。典型的是他拒绝了西式的民主,建立了一党独大、以行政为主导的政体,对内实行铁腕治理。学界将这一模式称作“软权威主义”或柔性家长制。它缺乏民主,但又不同于典型的独裁专制,因为它具有高素质而又廉洁高效的行政团队和严明的法治,这两点既使新加坡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效率,又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正。 ——摘编自沈海平《“新加坡模式”的启示》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三)、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及其特征: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1)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
(2)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
(3)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2、人口构成: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
,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部分欧亚裔人
新加坡历史上曾有过种族摩擦,1964年7月发生过华人和马来人的严重冲突事件,造成23人死亡、454人受伤。新加坡政府为了避免种族冲突的再次上演,于是就把每年的7月21日定为 “种族和谐日”。
1、形成原因:
3、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1)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2)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印度教寺庙马里安曼兴都庙
新加坡独特的、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景观
圣安德烈教堂是新加坡首座英国国教教堂
苏丹清真寺,是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
在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三种宗教相处和谐,安然无虞。在整个新加坡,华裔、马来裔、印度裔和其他较小的族裔,既互相砥砺与坚守,又互相渗透和影响,最后互不干涉,互相体谅,求同存异,万邦协和。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佛牙寺龙华院
(佛教)
马里安曼兴都庙
(印度教)
詹美回教堂
(伊斯兰教)
新加坡的多元信仰
据2019年统计,新加坡有多达2500个宗教团体。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同一条街上可以有清真寺和佛教庙宇,新加坡最著名的印度庙却位于华人聚集地牛车水。还有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新加坡的法定节日中就包括华人的春节、中秋节,印度教的屠妖节等。
4、特点:东西方文化和谐并存、多元共生、良性互融
新加坡部分法定节日安排
屠妖节又称排灯节,万灯节、印度灯节,是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庆祝“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的节日
新加坡在语言教育上坚持“英语+母语”的双语教学……它打破了单一族群教育体制,少年儿童从小懂得接受多元化的社会和制度;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各族学生能够享有同等教育资源,同时能够学习他们的母语和文化,让“多元”文化的“各元”不至于失根。……新加坡式英语……让多元的新加坡人找到了共同体的感觉。
——赵泽琳《“多元”族群与“一体”公民——新加坡多元族群治理与公民意识塑造》
【史论生成】 新加坡的文化特点
1.语言文化: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采用英语,作为主要的通行语和教学语。
2.文字文化: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大陆一致的简体汉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文,因此公函、商务往来和其他经济业务性质的书信通常以英语为主。
3.传承文化: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他们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形态。
4.宗教文化:新加坡提倡宗教与族群之间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实行宗教自由政策。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新加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教徒占总人口的18%;新加坡伊斯兰教教徒占总人口的15%,教徒约有65万人;新加坡印度教的信徒约10万人,占总人口的5%。
美国 新加坡
背景
特点
影响
世界各地移民来到北美,公共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东南亚经济的发展使新加坡成为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并成为独立国家。
多元文化并存、相互交融,以欧洲文化为代表
人口构成复杂;文化多元
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为美国发展带来活力。
②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①官方语言多样;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移民社会的文化(1)移民社会文化特征具有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的特质。
(2)存在问题:文化认同问题 人口迁移与流动促进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与交流,也会给不同的文明带来冲击与碰撞,加剧愈演愈烈的民族、种族和宗教的冲突,引起不同民族间文化的相互摩擦或斗争,直至压迫一部分文化的生长。如何解决不同文化价值和文化目标间的冲突,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共同问题。
(3)科学态度:尊重文化的多样化 文化多样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上各种文明要彼此互相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广泛、频繁,各自文化在交流和交融中获得新动因,从而人类文化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启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课小结】
1.(2023·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调研·10)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流动示意图。影响该图曲线趋势的时代主要因素是( )
A.原中国人口流动起点低
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2.(2023·广东大湾区一模·16)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土著居民划分为“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印第安人”。这种现象( )
A.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 B.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与污蔑
C.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 D.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逐渐客观
3.(2023·广东高三12月联考·16)理论上,联合国难民署有义务为那些不愿意接受难民迁入地政府管辖的难民提供国际保护和援助。据统计,2011年年初,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为“受关注的人群”大约有3390万,这一数量相较于2005年的1920万有了明显的增加。这反映出( )
A.联合国救助难民的主体作用 B.西方国家相互推诿救济责任
C.人道主义原则获得普遍认同 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安定
4.(2023·广东梅州一模·16)据联合国人口署统计,国际移民在1 970年只有8200万人,2000年增至1.75亿,1980—2000年,发达国家接纳移民从4800万增至1.1亿,发展中国家接纳移民从5200万增至6500万。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当代难民群体在持续扩大 B.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
C.移民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 D.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5.(2023·天津滨海八校联考·14)二战后,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人口中占比较高,如迈阿密州的居民中四分之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班牙语;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我非常希望我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不会说西班牙语的总统。”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
A.导致美国调整官方语言 B.激化了美国的种族矛盾
C.迫使政府改革选举制度 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6.(2023·江苏南通二模·16)200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吸引海外人才移民当地。下列呈现的新加坡移民辅导活动( )
A.重在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B.助推国家工业化实现
C.旨在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D.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
7.(2023·安徽淮北一模·24)1970—2000年,美国跨族婚姻从30万宗发展到310万宗,主要分布在移民集中地区,产生700万“多种族人”。1990年的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白人理不清他们的族裔,就填“美利坚族裔”。这表明人口迁移(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改变了移民结构
C.颠覆了婚姻观念 D.加速了族群融合
8.(2023·海南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调研考试·14)在海南《文氏族谱》等谱牒中,记载了不少生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往番”“客洋”(移民海外)之人,其中往往只有这些人的“生时”,而没有其“忌日”。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海南族谱中有关迁往国外的移民的记载则广泛涵盖了人口、职业、婚姻、家庭等内容。这一变化深刻反映出( )
A.信息记录手段的进步 B.近代社会的转型印记
C.航海安全保障的提升 D.民族产业的更新迭代
9.(2023·浙江十校联盟2月联考·13)下图是某一
时期的人口迁徙方向图。请推断它发生在( )
A.16—19世纪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工业革命期间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0.(2023·江苏无锡基地学校高三12月联考·16)198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动了一场反对西化倾向,捍卫、保持和弘扬东方价值观运动,在全国开展以“忠”、“孝”、“廉”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教育,取得显著成就。这场运动( )
A.确立东方文化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C.适应美苏在文化领域的争夺 D.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
11.(2023·浙江嘉兴高三9月测试·18)1988年,新加坡政府通过《多元种族会议案》,正式倡导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并以之作为公正与稳定的基础。新加坡也被认为是全球“最和谐与成功的多元化和多元宗教社会之一”。下列项中不能佐证材料结论的是( )
A.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B.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C.把阿拉伯文化和欧洲、西亚等地文化相融合
D.各民族间彼此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12.(2021·福建泉州一模·15)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 )
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 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
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 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
13.(2021·河北邯郸三模·15)下图是一副关于欧洲移民问题
的漫画。画中“欧盟”太阳伞下的救生员坐在高脚椅上拿着喇叭
对着即将落水的难民高喊:“快回去”。该漫画反映了( )
A.欧洲一体化趋势的增强
B.国际局势动荡混乱
C.难民问题引发欧洲关注
D.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14.(2022·天津市南开区一模·12)下表是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据此可知,外来移民( )
A.以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主
B.与美国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相关性
C.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
D.主要受到了美国新兴产业的吸引
15.(2022·北京市北大附中三模·15)20世纪50年代,美国新闻署对外发行影片,讲述黑人体育明星奥尔西·吉布森、拉夫·约翰逊等人的成功。这些电影在颂扬黑人明星的同时,宣称只有民主社会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人才。美国新闻署此举( )
A.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B.解决了种族歧视问题
C.缓和了美苏紧张关系 D.美化了美国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