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物理培优(七)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上学期物理培优(七)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02 11: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物理培优之(七)·力学观点综合应用
观点一: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观点二:功能关系:
观点三:动量观点:
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块的一侧是一个四分之一圆弧EF,圆弧半径为R=1m. E点切线水平。另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从E点冲上滑块,若小球刚好没跃出圆弧的上端,已知M=4m, g取10m/s2,不计摩擦。则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为( )
A. v0=4m/s B. v0=5m/s C. v0=6m/s D. v0=7m/s
2.如图所示为过山车简易模型,它是由光滑水平轨道和竖直面内的光滑圆轨道组成,Q点为圆形轨道最低点,M点为最高点.水平轨道PN右侧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并排放置两块长木板c、d,两木板间相互接触但不粘连,长木板上表面与水平轨道PN平齐,小滑块b放置在轨道QN上,现小滑块a从P点以水平速度向右运动,沿圆形轨道运动一周后进入水平轨道与小滑块b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碰后a沿原路返回到M点时,对轨道压力恰好为0.碰后小滑块b最终恰好没有离开木板d。已知小滑块a的质量为1Kg,c,d两木板的质量均为3Kg,小滑块b的质量也为3Kg,c木板长为2m,圆形轨道半径为0.32m,小滑块b与两块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均为0.2,重力加速度.
(1)求小滑块a与小滑块b碰撞后滑块b的速度为多大?
(2)小滑块b刚离开长木板c时的速度为多大?
(3)木板d的长度为多少?
3.如图所示,质量为的半圆轨道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水平直径AB长度为,现将质量也为的小球从距A点正上方高处由静止释放,然后由A点经过半圆轨道后从B冲出,在空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C: 小球离开小车后做斜向上抛运动
D: 小球第二次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4.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滑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道的 AB都分是半径为 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弧底部与滑道水平部分相切,滑道水平部分右端固定一个轻弹簧。滑道 CD部分粗糙,长为 ,动摩擦因数 ,其他部分均光滑。现让质量为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自 A点由静止释放,取 ,求:

(1)物块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3)物块最终停止的位置。
5如图所示,质量为的三角形滑块置于水平光滑地面上,三角形的底边长为,斜面也光滑,当质量为的滑块从静止开始(看做质点)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 沿斜面滑动到底端时,移动的位移大小为
C: 对的冲量大小等于的动量变化量
D: 滑块克服支持力做的功等于斜劈增加的动能
6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ABCD由水平部分AB与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CD组成,AB恰与圆弧CD在C点相切,其总质量M=4kg,其右侧紧靠在固定挡板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轨道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1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 以v0=3m/s的速度向右运动,小滑块刚好能冲到D点。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0.5,轨道水平部分AB的长度L=0.5m,g取10m/s2。求:

(1)小滑块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通过计算分析小滑块最终能否从木板上掉下。
7.如图所示,长木板B质量为m2=1.0kg,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长木板左侧逸域光滑。质量为m3=1.0 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C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质量m1=0.5kg的物块A,以速度v0=9m/s与长木板发生正碰(时问极短),之后B、C发生相对运动。已知物块C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整个过程物块C始终在长木板上,g取10 m/s2。
(1)若A、B相撞后粘在一起,求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
(2)若A、B发生弹性碰撞,求整个过程物块C和长木板的相对位移。
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C位于同一直线上,A位于B、C之间,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都为M,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和M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
9.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的水平平台左端与竖直面内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相切,整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平台上放置两个滑块A、B,其质量mA=m,mB=2m,两滑块间夹有被压缩的轻质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拴接。平台右侧有一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质量m'=3m,车长l=2R,小车的上表面与平台的台面等高,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解除弹簧约束,滑块A、B在平台上与弹簧分离,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运动。滑块A经C点恰好能够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D,滑块B冲上小车。两个滑块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滑块A在半圆轨道最低点C处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B冲上小车后与小车发生相对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
(3)若右侧地面上有一高度略低于小车上表面的立桩(图中未画出),立桩与小车右端的距离为x,当小车右端运动到立桩处立即被牢固粘连。请讨论滑块B在小车上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x的关系。
10.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物体A,一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两端分别与物体A及质量为2m的物体B连接。不计空气阻力、定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1)用手托住物体B,使两边轻绳和弹簧都处于竖直状态,轻绳恰能拉直且弹簧处于原长,然后无初速度释放物体B,物体B可下落的最大距离为l。求物体B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用手托住物体B,使两边轻绳和弹簧都处于竖直状态,轻绳中恰好不产生拉力,然后无初速度释放物体B,求物体A的最大速度。
(3)将物体B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倾角为θ=30°的固定斜面上,用手按住,恰能使轻绳拉直,且弹簧处于原长,如图所示。若要使物体B下滑距离也为l,则物体B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至少要多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