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 (表格式)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 (表格式)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19: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构建历史时间轴、表格等方式,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多角度搜集史料,探讨冷战产生的历史背景;通过时间轴、表格、历史照片、历史地图、主要人物回忆录等方式,纵观冷战表现并对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国际格局演变及影响演变的重要因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两极争霸格局是由美苏两国的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及对外战略等决定的,从而使学生明确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原则。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表现及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 教学难点:美苏“冷战”的背景原;影响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及由此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环节出示冷战的漫画 环节一 冷战产生与两极格局形成 环节二 冷战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环节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环节四 课程小结,概括特点及格局演变趋势 环节五认识与启示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出示漫画,学生观察漫画,说说从中获取关于冷战的哪些信息? 教师:冷战时间、对抗,核威慑,但未真正发生战争等。呈现冷战概念 冷战的含义 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定义: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教师:本节课我们将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及两极格局瓦解三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教师讲述:美苏两国在二战中携手相助,是对抗法西斯的亲密战友,战争结束后,为什么昔日盟友却走向对抗。下面我们来学习冷战背景 1、冷战的背景 出示材料: 材料一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战后,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 材料二 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 斯大林 1946 年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材料三 美国黄金储备几乎占世界的2/3,生产的各种产品占世界总量的1/3;武装部队高达1200万人,国防预算达到800亿美元,在海外56个国家驻军并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在战后初期垄断了核武器;操纵联合国。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10月21日) 材料四 苏联经济实现了工业化,在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方面拥有强大实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军队数量达1140万,在1949年打破美国核垄断;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五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长电报”,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主张。 同年9月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长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就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主要障碍,并正在积极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总结冷战背景: 1.消灭共同敌人后,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3.战后美苏实力增强,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 4.美国提出遏制战略,美苏从合作转向了对抗 教师:战后正是在上述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为了国家利益,美苏逐渐走向了敌对——战后长达半世纪的冷战就此开始。 2.冷战的产生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10,通过时间轴梳理冷战产生的相关史实 教师: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相关史实 杜鲁门主义 “……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反对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 1947 年 3 月 12 日, 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 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杜鲁门主义”的问世。 从中可以看出: 美国战后对外政策转向全球扩张;美国以两极思维看待世界,意识形态色彩浓烈,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标识。所以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及两个阵营理论形成 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即美国援助西欧各国帮助其恢复发展经济。英法等16国受援,美国对西欧的援助达132亿美元。其中90%为捐赠,10%为贷款。 必须考虑给(欧洲)以额外的、大量的和无偿的援助,不然的话就会面临危险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解体。 ——马歇尔1947年6月 接受这一法案的国家,经济计划应受到美国的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 ——1948年4月《欧洲复兴法案》 1947 年6 月 5 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的一项大规模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的“欧洲复兴计划”。 马歇尔计划实质: 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共同“遏制苏联 教师: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苏联联合东欧国家先后成立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及经互会,形成两大阵营理论,苏联对世界政治 的两极看法也正式确立。一个与美国和西欧相对立的以苏联为首的苏东集团 ,已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基本确立。 在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美国将德国的西方国家占领区纳入援助范围,并启动了建立西德国家的工作,宣布在西占区实行单方面的币制改革。以此为导火索,苏联在 1948 年 6 月对进出柏林的水陆交通和货运实行封锁, 从而爆发了第一次 “柏林危机” 。 这场危机历时近一年以苏联方面的退却得以结束 , 但却导致1949 年 9 月和 10 月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相继成立,德国的最终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经济 、政治和地理界线基本划定。 伴随苏联强化对东欧的控制,西欧各国要求在军事上获得美国的援助, 1949 年 8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正式成立, 跨大西洋的西方军事战略界线基本划定 。1955 年,苏联建立了包括东德和东 欧国家在内的与北约直接相抗衡的另一个欧洲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这样两个武装集团在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带相互怒目而视。 学生:通过时间轴,结合所学,对上述事件进行分类。 影响杜鲁门主义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互会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北约华约
至此,美苏双方通过上述一系列敌对政策和具体措施,到 50 年代中期形成了政治 、经济 、军事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两极格局形成 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两极格局。 这个两极格局是不对称性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和它的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通过时间轴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冷战发展的史实进行梳理。 第二次柏林危机。起因是由于西方国家利用西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地对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进行渗透。 1958年11月,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在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 “柏林墙”。美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派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古巴导弹危机则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引起的,苏联为了扳回一城,而在古巴部署导弹,美、苏军队都进入备战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这幅漫画勾勒了美苏当时领导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危机中相互进行核讹诈的场景。 这是冷战期间苏美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苏美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最终以苏联与美国的相互妥协而告终。 思考:第二次柏林危机以柏林墙的修建结束,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苏联从古巴撤出了导弹?这说明了什么? 美苏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采取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 教师:两次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核战争风险,为防止核战争,美苏两国领导人加强联系和对话,加之70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实行战略收缩计划,双方冷战有所缓和。直到70年代末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强化遏制政策,并提出“战略防御计划”也就是星球大战计划,致力于在美国上空建立反弹道导弹的核战略防御体系,利用太空和地面武器拦截敌方导弹,以保证美国在核攻击时处于安全状态,企图以此拖垮苏联。双方大搞军备竞赛。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迫于恶化的国内国际形势,调整外交政策,致力于内部改革,对外实行缓和政策,阿富汗撤军、与美对话、推进裁军,不再干涉东欧事物,同意德国统一等。 学生:请大家概括50年代中期以后冷战发展的趋势。 教师:我们来看,美苏之间,东西方之间有对抗,特别是建立在核威慑基础上的对抗,也有缓和与对话,总的趋势是从对抗到缓和。当然美苏关系能够走向缓和和对话,一定程度上是以苏联的退让与妥协为前提的。 2、多极力量的成长 教师:在冷战发展的同时,多极力量也在成长。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大家说说该时期成长产生哪些力量中心?有为摆脱美国控制,获取更多自主权而以联合方式形成的欧共体,有经济起飞并不断谋求政治大国的日本,我们中国取得“两弹一星”等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同步还有伴随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而兴起的第三世界国家,1955年在万隆召开亚非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倡导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的不结盟运动,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也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欧共体和日本的发展使资本主义阵营呈三足鼎立之势,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由于苏联的控制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很多国家的反对,特别是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开始瓦解。加之第三世界国家以联合和独立的政治力量发挥作用,这些国际关系的变化,极大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正如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说: 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意味着,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 当然,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尚未形成为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两级格局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总体的、基本的特征。 接下来历史又经历怎样的发展,美苏对抗的最终结果如何呢?下面我们进行冷战最后阶段的学习。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由于西方实施“和平演变”,加之苏联内部改革过于激进且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最重要的是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国内经济濒临崩溃,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陷入政治、经济、民族和信仰的全面危机。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1991年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苏联正式解体,以苏联为主要成员的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伴随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了,但在两极格局中出现的多极化趋势在继续发展。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奉行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欧洲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欧盟,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长远战略目标。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平发展,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小结: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发展历程的梳理与学习,请大家概括冷战的特点及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 大国利益冲突 明显的地缘政治形态 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冷战双方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竞赛 美苏两国之间始终避免直接的兵戎相见 国际格局演变:从两极格局确立到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直至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发展。 回到我们开头给大家出示的这张漫画,回答我们最初提出的问题:如何看待冷战?提示大家可以从冷战形成背景、影响、瓦解原因。 由于二战后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两国基于国家利益制定战略严重冲突,加之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等因素导致美苏冷战的发生。冷战把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导致一些国家如德国分裂。美苏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之下,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当然,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最终在多极化力量的冲击下,特别是苏联自身经济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下,两格格局瓦解。 诚然冷战作为一段历史已经结束,但它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就是吸取教训,为人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所以我们要采取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力量的多极化;增强自身实力、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课堂导入所起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正题,易简短巧妙、悬疑激趣。图片类史料生动形象,对于营造情境、调动气氛很有裨益。同时结合漫画对学生进行提取信息能力进行训练。 出示史料,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了解冷战产生的原因,理解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因素。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习的基础。通过自主构建时间轴,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典型事件,搭建起恰当准确的时空观念。 通过对史实进行分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形成对知识的结构化把握 通过时间轴对本课知识进行整体呈现,概括特点和格局演变趋势,使学生对本课形成整体认识和结构把握。 再次出示漫画,收尾呼应,引导学生形成认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