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晋教版 地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晋教版 地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2 00:1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近年来,张掖等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优质的高原夏菜产区。结合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青藏高原 B.B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A地以种植业为主 D.B地主要植被为草原、荒漠
2.河西走廊成为优质高原夏菜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不包括( )
A.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地形相对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C.河流及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 D.深受冬季风影响,气候干冷
3.下列关于图中城市分布所反映的事实,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山麓绿洲,地形相对平坦 B.水源丰富,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
C.多沿河流分布,航运便利 D.铁路横穿,出行方便
闽宁镇地处贺兰山脚下。20世纪90年代前这里是茫茫戈壁、连绵沙丘。如今,菌草、枸杞、葡萄等特色农业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成为福建省对口扶贫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据此结合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为改善闽宁镇的环境,当地干部带领群众植树造林800多亩,营造了2千米长的绿色通道。该绿色通道的主要作用是( )
A.提供经济林木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发展畜牧业 D.调节气候,防止全球变暖
5.福建省对口扶贫宁夏闽宁镇的同时,也通过一系列措施发展本省内经济,下列关于福建泰宁县说法错误的是( )
A.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美誉
B.自然景观优美奇特,被称为“水上丹霞、洞穴博物馆、峡谷大观园”
C.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近几年来大力发展工业
D.设立众多自然保护区,注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有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它是( )
A.茶马古道 B.河西走廊 C.梅林古道 D.九省通衢
7.经过该要道的铁路线名称是( )
A.兰新线 B.包兰线 C.陇海线 D.青藏线
8.该要道最主要的特色农业是( )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旱作农业 D.农田农业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读“河西走廊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世界三大载人航天发射中心之一。与该发射中心的经纬度最接近的是( )
A.40°N,100°E B.40°S,100E C.40°S,100W D.40°N,100W
10.张掖,古称“甘州”,酒泉,古称“肃州”,甘肃省的名称由此而来,甘肃省的简称是( )
A.甘或冀 B.甘或陇 C.甘或晋 D.甘或豫
11.关于“河西走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丰沛,河流众多 B.条带状分布,东北一西南走向
C.交通便利,铁路呈放射状 D.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
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莱”被大量运到2000km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来自( )
A.大气降水 B.高山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 D.湖泊水
13.与杭州、上海相比,祁连山区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条件是( )
A.夏季温凉 B.地势低平 C.土壤肥沃 D.降水充沛
种子是农业的希望。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占据我国玉米制种70%,有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美誉。下图为甘肃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河西走廊号称种子繁有的“黄金走廊”,其自然条件优势有( )
①高山冰雪融水,带来充足水源②降水较多,光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成分累积④曾是东西方贸易通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当地积极培有杂交玉米,生产过程实现“一站式托管”。这体现了( )
A.自然环境的改善 B.当地饮食习惯的变化
C.出口需求的增加 D.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16.河西走廊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需要( )
A.利用太阳能,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B.开辟新水源,兴建优质多汁牧草场
C.开垦沙漠边缘,大力扩展种植面积 D.重视生态保护,加强发展节水农业
二、解答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04年12月30日,是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日子,中国人民骄傲地向世界宣布:中国天然气管网的“脊梁”西气东输工程全线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滚滚西气翻山越岭涌入长江三角洲地区。至此,总投资达1400亿元人民币、绵延4000千米、横贯中华大地的钢铁长龙深深镌刻在世界油气管网的版图上。
(1)“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轮南油田,东到 市;
(2)“西气东输”主干道经过的A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 ;
(3)B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 省为中心的煤炭能源基地;
(4)“西气东输”主干道 次跨越黄河干流,沿途经过我国的黄土高原;
(5)“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东部地区的 问题。
18.读西北地区略图和海南岛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始终紧紧围绕“种子”和“海洋”,这与海南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密不可分。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先后来到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等地。习总书记时刻关心着民族团结工作,他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1)读图,西北地区一半以上的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且蒸发量大, 成为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该区域的自然景观从①—②—③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 ,造成这种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
(2)新疆主要的少数民族为 族,而海南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族。海南地处 纬度地区(低/中/高),属于 气候,地势具有 的特点
(3)图中的②为河西走廊,其被誉为中国农业的“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从自然环境分析这里育种的限制因素是缺水,有利条件是 。海南的南繁育种基地被称为中国农业的“南繁硅谷”。从气候角度说明海南成为中国“南繁硅谷”的优势条件: 。
1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无论是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还是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河西走廊一直在东西方的陆上交流和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材料二:唐朝诗人王翰在《凉州词》(凉州即现在河西走廊东部的武威市)中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由此可以看出,河西走廊自古以来盛产优质葡萄。
材料三:图为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图示区域地跨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填数量)大地理区域,其中河西走廊主体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
(2)河西走廊因位于河流① 以西而得名,南临 山脉,北接 (地形区名称)。
(3)图中,河西走廊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该影响因素的主要来源是 。
(4)河西走廊是东西文化与经贸交流的要道。通过河西走廊,东部地区的人可以便捷的抵达甲 (省级行政区全称);通过途经河西走廊的 工程,可以将西部和中亚地区的丰富的油气资源运输到东部地区;通过途经河西走廊的② (铁路线)极大便利了东西部的陆路交通。
(5)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该地葡萄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0.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西走廊为中国东中部腹地通往西北地区乃至西方各国的天然走廊和必经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咽喉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492个洞窟中有众多彩塑和壁画,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图1为某地区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图2为敦煌气候图

(1)据图1可知,河西走廊是位于 (山脉)以北的一条狭长地带,因位于 (河流)以西而得名。
(2)图示河西走廊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为 。
(3)据图1中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描述该区域年降水量大致分布规律 。
(4)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来自于 (选填“祁连山冰雪融水”或“黄河水”)。
(5)据材料和图2简要分析敦煌壁画能保存千年的原因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解析】1.A地位于祁连山脉的西南方,是青藏高原,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地位于河西走廊以北的内蒙古高原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地是青藏高原,主要以畜牧业为主,C错误;B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主要植被为草原、荒漠,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2.河西走廊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因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有利自然条件,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河西走廊的地势相对于南北的山脉较低,因而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是有利条件,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及附近的内流河提供了蔬菜生产的灌溉水源,是有利条件,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河西走廊受冬季风影响,气候干冷,这不是蔬菜种植的有利条件,而且与“夏菜”的季节描述不符,D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选:D。
3.从图示来看,河西走廊的城市均位于祁连山的山麓绿洲,地形相对平坦,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水源丰富,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河西走廊的河流较少,不能航运,C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河西走廊的城市均位于铁路线(兰新线)上,出行较为便利,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东西长约1000千米,是连接中国中原和西域的重要交通通道。这里历史悠久,多民族交融,留有丰富文化遗产,成为体验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和了解历史的宝库。同时,河西走廊在生态、区位和文化方面具有突出地位,是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交通要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路段,对西部大开发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B 5.C
【解析】4.由材料可知,闽宁镇在90年代前是茫茫戈壁、连绵沙丘,为改善当地环境建设的绿色通道,可推测出绿色通道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主要作用不是提供经济林木和发展畜牧业,AC错,B正确;可调节气候,缓解全球变暖,但不是其主要作用,D错。故选B。
5.泰宁县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美誉,A正确;自然景观优美奇特,被称为“水上丹霞、洞穴博物馆、峡谷大观园” ,B正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C错误;设立众多自然保护区,注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D正确。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故选C。
【点睛】泰宁是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拥有举世罕见的“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三大奇观。大金湖水上丹霞:大金湖水上丹霞是世界上发育最完整、种类最齐全、景观最丰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泰宁凭借着独特的丹霞地貌与自然资源特征,在2010年与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B 7.A 8.A
【解析】6.图中有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它是位于祁连山北的河西走廊,这里有冰雪融水灌溉,形成了著名的农业区,故选B。
7.河西走廊自古以来是重要的丝绸之路通道,沿线的铁路干线是兰新线,该铁路线连接兰州和乌鲁木齐,A正确;陇海线连接兰州与连云港,包兰线连接包头与兰州,青藏线连接西宁和拉萨,都没有经过祁连山,BCD错误。故选A。
8.读图可知,该要道为河西走廊,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由于有冰雪融水灌溉,使该地区形成了条带状的绿洲灌溉农业,A正确;南方地区是典型的水田农业,北方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青藏地区是典型的河谷农业,BCD错误。故选A。
【点睛】绿洲农业指荒漠地区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形成特色的绿洲农业,成为我国古老的灌溉农业区,南方地区是典型的水田农业,北方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青藏地区是典型的河谷农业。
9.A 10.B 11.D
【解析】9.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据图可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约为(40°N,100°E),故选A。
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冀是河北的简称,晋是山西的简称,豫是河南的简称,甘或陇是甘肃的简称,故选B。
11.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较为干旱,A错;读图可知,河西走量带状分布,西北-东南走向,铁路呈西北-东南走向,BC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D对;故选D。
【点睛】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12.B 13.A
【解析】12.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来自高山冰川融水和地下水,B符合题意;这里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河流、湖泊少,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地势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祁连山区海拔高、气温低,与杭州、上海相比,祁连山区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条件是夏季温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有河水、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等水源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14.B 15.D 16.D
【解析】14.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水源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①正确,排除②,排除AC;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③正确,①③正确,B正确;曾是东西方贸易通道不属于自然条件优势,排除④,排除D;故选B。
15.生产过程实现“一站式托管”属于科技兴农措施,属于高科技管理模式,体现了河西走廊的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和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制约着人居环境的改善,故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需要重视生态保护,加强发展节水农业,D正确;利用太阳能与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关系不大,排除A;兴建优质多汁牧草场不利于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排除B;开垦沙漠边缘,加剧土地荒漠化,且不适宜农作物的种植,排除C;故选D。
【点睛】河西走廊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只有150毫米左右,地表以半荒漠和荒漠为主.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河西走廊绿洲处处,农业发达,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胡麻等的生产为主,是西北著名的粮仓。
17.(1)上海
(2)河西走廊
(3)山西
(4)三
(5)环境/大气环境
【分析】本题以“西气东输”主干道图为背景,设置5小题,涉及“西气东输”主干道的起止点、途经地形、河流、意义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轮南油田,东到上海市。
(2)读图,“西气东输”主干道经过的A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进行灌溉。
(3)读图可知,B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山西省为中心的煤炭能源基地。
(4)读图,“西气东输”主干道在宁夏段、陇西山西段、河南段三次跨越黄河干流。
(5)由已学知识可知,我国主要使用的能源为煤,燃煤会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天然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小;煤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常规能源不足。故“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问题,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问题。
18.(1) 干旱 荒漠 自东向西降水逐渐较少
(2) 维吾尔 黎 低 热带季风 中部高,四周低
(3)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图和海南岛地形图为材料,共分为三道小题,涉及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材料分析能力。
【详解】(1)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所以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西北地区从①到②再到③的景观变化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造成这种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是自东向西降水逐渐较少,由于水分的差异导致了植被景观的差异。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维吾尔族主要聚居的地方,所以新疆主要的少数民族为维吾尔族;海南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黎族;0°纬线到30°纬线之间属于低纬度地区,海南的纬度范围在0°到30°之间,所以海南属于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旱雨两季,海南的河流大多由中间流向四周,反应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特点。
(3)河西走廊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强烈,并且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环境适合建立育种基地;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光热充足,降水多,适合种子繁育。
19.(1) 四 西北地区
(2) 黄河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3) 绿洲上 水源 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气东输 陇海—兰新线
(5)夏季气温高(热量足);(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
【分析】本题以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示意图为资料,涉及四大地理区域,河西走廊的位置、城市、西气东输、交通、农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跨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其中河西走廊主体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2)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中部,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介于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之间,长达1000多千米,呈西北—东南走向,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南临祁连山山脉,北接内蒙古高原。
(3)河西走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绿洲上。主要城市有酒泉、嘉峪关、玉门、张掖、武威、金昌等。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水源是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
(4)河西走廊是东西文化与经贸交流的要道,东部地区的人通过它可以抵达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气东输途经河西走廊,将西部和中亚地区的丰富的油气资源运输到东部地区;陇海—兰新线途经河西走廊,极大便利了东西部的陆路交通。
(5)该区域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降水极少,全年只有50—200毫米,但蒸发很强烈,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该地区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含糖量高,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葡萄生长。
20.(1) 祁连山 黄河
(2)甘或陇
(3)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4)祁连山冰雪融水
(5)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
【分析】本题以我国局部区域和敦煌气候图为材料,设置五个小题,涉及我国山脉的分布、降水的分布、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河西走廊位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位于祁连山以北,是一个呈北西—南东走向的狭长地带,因形似走廊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
(2)前面分析可知,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甘肃简称甘或陇。
(3)读图可知,甘肃省东南地区年降水量位于8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位于50毫米以下,故该区域年降水量大致分布规律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来自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水源分别来自黄河水。
(5)读图可知,甘肃省敦煌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有利于敦煌壁画保存千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