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
1.“他们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纽带。他们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宗教文明和医学知识带到中国。”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 ( )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2.崇信神道被日本人视为最重要的民族精神支柱。12世纪以后,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思想,逐渐形成了武士道,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 )
A.僧侣地位的提高
B.武士阶层的崛起
C.日本“大化改新”
D.种姓制度的形成
3.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特征之一,以下对其认识最全面的是 ( )
A.直接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
B.有利于印度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对佛教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选出的“解说员”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所选专题的相关资料。有一组的解说员展示搜集的材料如下方框所示。请你判断其所选的专题是( )
(1)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2)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
(3)其统治者称“法老”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代希腊
5.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6.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这体现了古希腊人的( )
A.宗教意识 B.民主意识
C.理性意识 D.自主意识
7.李氏王朝的第四代君主世宗于公元1444年,颁布了朝鲜半岛最早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即教百姓以正确字音。颁布后不久,一些士大夫们便上书反对。他们把汉字誉为“苏合之香”。据此可推知( )
A.汉字是世界上最高雅的文字
B.汉字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文字
C.汉字在朝鲜的影响力很大
D.朝鲜的文字价值不大
8.7世纪,伊斯兰教出现以后,周围的文化,如古希腊文化、古埃及文化等,被引进阿拉伯帝国,多元文化在这里汇合交融,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繁荣辉煌,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化具有 ( )
①包容性 ②排他性 ③开放性 ④单一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与古代印度相关的文化成就是 (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
D.发明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10.下列有关下图的文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这是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
B.这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C.这种文字大多数刻在石头上
D.这种文字记载了法老的法律
11.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 )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12.这一城市是今天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它的陷落曾标志着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这一城市”指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 ( )
A.君士坦丁堡 B.罗马城
C.耶路撒冷 D.腓尼基
13.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
A.基督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B.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C.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法兰克王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4.公元前5世纪,希腊社会发展到巅峰期,被称为古典时代,下列出现在希腊古典时代的是( )
①《十二铜表法》
②帕特农神庙
③《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④柏拉图创建“学园”讲授哲学和数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对人类而言,未来是相对于现在,对永恒的神而言,他只有现在,他知道我们的未来,但并不是说他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而是他视我们的未来如他的现在。”他的观点体现出( )
A.理性与信仰的结合 B.悲观消极的世界观
C.对神的意志的否定 D.对上帝权威的蔑视
16.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有如下规定:“死者的丧衣限于3件……乐手以10名为限”“废除……在各种丧宴上(豪)饮、奢侈地奠酒、太大的花环和用香炉焚香的做法”及“死者不得有金饰随葬”等。这些规定旨在( )
A.适应帝国扩张的需要
B.限制氏族贵族的特权
C.维护平民的经济利益
D.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
17.学界普遍认为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因为狄俄尼索斯是葡萄酒之神,所以早期戏剧主要是描写神的世界,公元前5世纪,戏剧出现越来越多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戏剧服务对象转向民众
B.宗教信仰丧失主导地位
C.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兴起
D.戏剧创作开始面向生活
18.《三国史记》是哪一国家的史书( )
A.古代朝鲜 B.古代日本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 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
材料三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
(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
(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 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某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述《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时的简易板书。
上面图片反映了罗马法的发展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也可以对罗马法的发展趋势进行补充,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论述符合史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据材料“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纽带。他们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并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的是阿拉伯人。故C正确。
2.B
3.C
【解析】
注意限定信息“最全面”,结合所学可知,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最重要的特征是职业世袭和内婚制,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并坐,这在一定程度上向成员提供了保护,但它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的不平等,不利于印度社会的稳定,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故C正确、B错误;A项错在“直接”,排除;种姓制度对佛教产生关系不大,排除D。
4.B
【解析】
由题干中“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判断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故选B项。
5.C
【解析】
根据材料“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可知,材料与《汉谟拉比法典》相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编撰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故C项符合题意。
6.C
【解析】
苏格拉底的名言“人,认识你自己”反映了古希腊人的理性认识,故选C项;“认识你自己”不属于宗教意识,排除A项;民主意识反映的是人们对以往政治的反思和对现实政治的要求,与“认识你自己”无关,排除B项;自主意识是指人们掌握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意识,与“认识你自己”无关,排除D项。
7.C
【解析】
A、B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材料说明汉字对朝鲜的影响很大,故选C项;D项说法错误。
8.A
【解析】
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繁荣,得益于伊斯兰文化与周边各国文化的汇合与交融,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选①③,A项正确。排他性和单一性明显与题干意思相悖,故排除②④排除。
9.D
【解析】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D正确;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化成就,A错误;《汉谟拉比法典》《吉尔伽美什》都是古代西亚文化成就,B、C错误。
10.B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这种文字的书写特点是笔画看起来像楔子,由此判断是楔形文字,而楔形文字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故B项正确,A项错误;楔形文字大多数刻在泥版上,故C项错误;法老是古代埃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而楔形文字盛行于古代两河流域,故D项错误。
11.C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故C正确。
12.A
【解析】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A正确;罗马城、耶路撒冷和腓尼基都与拜占庭帝国灭亡无关,也不是今天土耳其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等中心城市,B、C、D错误。
13.A
【解析】
“教皇为皇帝加冕”体现的是国王必须通过教皇为其加冕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也说明了以教皇为代表的教权高于以法兰克国王为代表的世俗王权的这一社会特征,故A正确;B说法从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体现出的是教皇与国王的关系,排除C;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排除D。
14.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帕特农神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柏拉图创建“学园”讲授哲学和数学都属于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成就;《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排除含①的选项, B正确。
15.A
【解析】
根据材料“他知道我们的未来,但并不是说他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而是他视我们的未来如他的现在”可知,阿奎那认为人要有信仰,但是同时又强调了对现实的理性思考,是理性和信仰的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不是体现悲观消极的世界观,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否定神的意志,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蔑视上帝的权威,故D项错误。
16.B
【解析】
根据材料“废除……在各种丧宴上(豪)饮、奢侈地奠酒、太大的花环和用香炉焚香的做法”可知,这体现的是《十二铜表法》对贵族的限制,故选B项;该法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前后,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排除A项;规定中没有体现对平民利益的维护,排除C项;这些规定不能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排除D项。
17.C
【解析】
在古希腊观看戏剧的人主要是民众,且题干中未涉及对观看服务对象的转移的叙述,故A项错误;题干中虽涉及公元前5世纪,戏剧越来越多地出现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但并没有具体数据可说明这类戏剧占据了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戏剧越来越多地重视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古希腊的早期戏剧起源于对酒神的祭祀,其实际上是起源于古希腊盛产葡萄的社会经济生活,“开始”一词表述有误,故D项错误。
18.A
【解析】
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二、非选择题
19.(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
(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
(3)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作用:把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完备了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的一次重大改变。
20.示例
趋势: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说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疆域较小,因此,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共和国内的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为适应罗马帝国对疆域内不同民族的有序统治,罗马帝国颁布了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