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22:5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一、选择题
1.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国际难民移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达到820万,1985年增加到1 160万,到2019年底已达到2 590万。这说明 (  )
A.难民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难题
B.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间人员自由流动
C.多极化趋势导致全球政局的动荡不安
D.发展中国家面临全球化趋势严峻挑战
2.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居民,其根本原因是(  )
A.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被屠杀
B.欧洲人的殖民式移民导致
C.工业革命开展产生的影响
D.澳大利亚采矿产业的发展
3.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黑奴贸易  B.殖民屠杀
C.工业污染  D.商业战争
4.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 (  )
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
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
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
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
5.在印欧人的迁徙及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过程中,推动了亚欧大陆几个主要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印欧人大迁徙有关的是 (  )
①古代印度文化 ②古代西亚文化
③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④古代朝鲜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 000万的欧洲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
A.严重制约欧洲社会经济发展
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7.据史料记载,欧洲人抵达美洲大陆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大约1亿人。但面对欧洲人的枪炮和旧大陆的天花、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美洲印第安人毫无抵抗力。到19世纪,美洲印第安人仅存300多万。材料说明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
A.造成亚、非、拉美各文明的相继毁灭
B.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产交流和交换
C.使传染病流行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
D.是美洲印第安人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8.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移民被遣送出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移民的范围和数量都在扩大。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劳动力的流动受经济形势的影响
B.二战前劳动力的素质较低,所以被遣送出境
C.二战后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
D.二战后劳动力的流向主要是发达国家
9.苏联解体后,东欧政治、经济危机深重,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武装冲突迭起,难民潮涌现。这些状况(  )
A.源于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B.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C.反映出冷战后国际力量的失衡
D.有利于西欧各国的繁荣稳定
10.《赫梯法典》第六十四条规定:假如任何人盗窃拉车的马,则要赔付十匹马,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一规定说明(  )
A.赫梯注重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
B.马匹对赫梯人具有特殊意义
C.赫梯的立法原则是“轻罪重刑”
D.战马的实用价值远高于房屋
11.“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  )
A.人类文明的冲突 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的影响 D.历史形成的残酷
12.“它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 (  )
A.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
B.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
C.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D.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13.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动,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
A.由北向南迁徙
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
C.加速南方开发
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
14.汉末“以鬼道教百姓,賨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敬信巫觋,多往奉之”;匈奴人刘渊以汉朝宗室自居,又“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这反映了(  )
A.少数民族大力推崇汉族文化
B.先进文化在民族交融中的重要作用
C.汉族对少数民族吸引力强大
D.民族交融对汉族的文化提升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
16.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下面关于“三角贸易”的示意图中,②处应为(  )
A.黑奴 B.工业产品
C.茶叶、丝 D.金银、原料
17.下图为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
A.美国难以实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
B.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
C.美国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
D.美国移民逐渐占据人口的大多数
18.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地模仿欧洲的文化……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有人这样写道:“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据此可知(  )
A.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
B.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
C.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更
D.美国明星出现促使美国走向独立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
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迁徙等;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量变过程,也包括职业结构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等《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
材料二 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53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一新浪潮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难民人数有大幅增加,联系所学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可以看出,难民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故A正确;难民人数有大幅增加,并非人员自由流动,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中的难民主要是因战争等问题产生的,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排除D。
2.B
【解析】 
美洲和澳洲人口构成的变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西方的殖民侵略。故选B项。
3.B
【解析】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自此以后欧洲殖民者不断涌入美洲,对当地原住民进行大肆屠杀,导致人口急剧减少,故B项正确。
4.B
【解析】
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明因交流而丰富,B正确;A“摧毁了”错误;从题干信息“保存并继承”“融合”可知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C错误;文明是平等,不存在优劣之分,D错误。
5.A
【解析】
在印欧人的迁徙及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古代印度、西亚、希腊罗马等几个主要文化区域形成,①②③符合题意,A正确。古代朝鲜文化主要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形成的,与印欧人大迁徙无关。
6.B
【解析】
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欧洲对外移民不断增加,主要是迁往海外殖民地,给迁入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这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选B;移民伴随殖民的过程,殖民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A;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世界的经济中心在欧洲,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排除D。
7.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欧洲人在抵达美洲后,面对欧洲人的枪炮和旧大陆的天花、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美洲印第安人毫无抵抗力,致使美洲人口锐减,故D符合题意;西方殖民扩张并没有完全摧毁亚、非、拉美文明,A排除;B不是材料讨论的主旨信息,排除;在西方殖民扩张之前,传染病已经是世界性问题,C排除。故选D。
8.A
【解析】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大量工人失业,导致劳动力过剩,故许多移民被遣送出境;二战后,经济开始复苏并有了一定的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移民范围和数量扩大。从而可以看出,经济形势对劳动力的流动有重要的影响,故A项正确。二战前移民被遣送出境是因为经济形势恶化,并非因为劳动者素质低,故B项错误;C、D两项的表述在题干材料中都不能体现,故排除。
9.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苏联解体,冷战格局瓦解,国际力量失衡,导致这些状况出现,所以答案选C。A说法过于绝对,社会制度的变化不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B说法错误,社会动荡不会导致多极化的发展;D错误,东欧的危机不会促使西欧国家的繁荣。
10.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赫梯法典》的第六十四条规定是为了保证马拉战车的使用,因此说明马匹对赫梯人具有特殊意义,故B项正确。拉车的马不一定是贵族的,故A项错误;单纯从题干中的一个规定,不能断定赫梯的立法原则就是“轻罪重刑”,故C项错误;战马与房屋一个用于战争,一个用于居住,不能确定战马的实用价值远高于房屋,故D项错误。
11.C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表明古代北方印欧人及南方闪米特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是为了肥沃的两河流域,说明古代人口迁徙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C正确。
12.D
【解析】
由“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可知是奴隶贸易,奴隶贸易的出程是把欧洲廉价工业制成品输入非洲,造成非洲的传统产业被破坏,中程是满载黑人的运奴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造成非洲失去大量劳动力,三角贸易使欧洲殖民者获得巨额利润,故选D。
13.A
【解析】
材料中的人口流动,无论是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的流动,还是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外迁(即中原人口南迁),其方向基本上都是由北向南,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涉及的阶层与规模,故B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人口的流动,没有体现出人口流动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政府组织的人口迁移方式,故D项错误。
14.B
【解析】
从题干的表述中既可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相影响,也可看出以匈奴人刘渊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喜好当时汉族的先进文化,因此体现了先进文化在民族交融中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少数民族大力推崇汉族文化的措施,故A项错误;汉族对少数民族吸引力强大不是题干要强调的主旨,故C项错误;题干中也未涉及民族交融提升了汉族的文化,故D项错误。
15.A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来劳工增多实质上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故A项正确。
16.A
【解析】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即黑奴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所以①是工业产品;②是黑奴;③是美洲的原料,故A项正确。
17.C
【解析】
从图片中可看出,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这必然会增加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故C项正确;从图片中不能看出美国各民族间的分歧,不能得出美国难以实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将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不能得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的结论,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看出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最高到了39%,由此不能得出美国移民逐渐占据人口的大多数的结论,故D项错误。
18.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移植,不是文化殖民,A错误;B中“全部”太绝对,排除;从材料“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地模仿欧洲的文化”“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中可以看出,欧洲文明的大规模移植已经发生,不过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适应在移植过程中,正在逐渐发生变化,C正确;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的发展,从而使美国走向独立,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9.示例
论题:坚定文化自信,直面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论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的扩张。特别是美苏冷战以来,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竭力拓展世界文化市场,控制思想文化资源,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谋求世界霸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建立对全世界的文化霸权,将会使吸收该国文化的国家的政治文化不断被边缘化,进一步会引起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危机,直至演化为国家政权的颠覆或国家主权的分裂。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要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上,积极应对西方的文化霸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扩大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综上所述,我们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潮流,反对文化霸权,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20.(1)具体表现: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社会出现“商业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推动了议会改革;无产阶级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工人运动兴起。
(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欧洲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为移民提供了便利;《鼓励移民法》的通过,为移民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欧洲社会局势动荡,美国相对稳定,推动了欧洲人移民美国。积极影响:为世界各地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3)特点:移民的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向发达国家移居;移民的主体是劳动移民。认识:略。(从新浪潮的形成背景、影响等角度回答,回答一个角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