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老王
【练基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kuànɡ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他只说:“我不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门kuànɡ( ) 僵( )尸
包裹( )
(2)“伛着身子”中的“伛”的意思是 。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画波浪线的“镶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老王的身体状态,暗示老王生命将逝。
B.包裹里不知“是十个还是二十个”的鸡蛋代表着老王对“我们”的真诚关心,凝聚在鸡蛋里的情谊无法计算,所以“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C.语段中画线词语“吃惊”“我们”“新鲜”分别是形容词、代词、动词。
D.“直僵僵”“面色死灰”“干皮”等运用外貌描写,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老王的病情极其严重,身体极度虚弱。
2.下列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的小胡同。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的小屋。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 了。
A.偏僻 坍塌 取消 B.荒僻 塌败 取缔
C.荒僻 坍塌 取缔 D.偏僻 塌败 取消
【练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第5~16段主要写了“我”家与老王交往的哪几件事 分别表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哪一句好,并阐述理由。
A.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B.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5.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练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番茄炒鸡蛋
①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的行当是文武丑,俗称“小花脸”,总是作为配角出场,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多数时候,他还要化上侍卫或是小厮的妆,手持竿子在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
②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还有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那个味儿,他离开戏校后再没吃到过。
③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副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漪。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的料儿”。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他也喜欢师父。
④师父很幽默,有时甚至疯疯癫癫的,和他称兄道弟。他去师父家学戏,两人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师父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
⑤“这里面为什么要搁糖 ”他问师父。
⑥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
⑦他太年轻,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咸的”。
⑧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吃过苦头的 他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好在,师父是顶好的人。师父的声音洪亮,语气却是极谦和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有时他偷懒了,师父的小竹条子就在他的小腿肚子上挠挠。他“哇哇”哭两声,转眼看到师父正扶着眼镜笑他。师父从未发过脾气。那些日子,他笑的比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他没有心事。
⑨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时迁盗甲》《三岔口》等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什么时候才能演自己的行当 他很迷茫。
⑩剧团缺人。他是个万能膏药,哪儿用得着就往哪儿贴。《杨门女将》里他是奸臣王强,《锁麟囊》里他男扮女装扮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却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上名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套。
他的那个角色名儿,叫虞翻。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还是没看明白。这人是谁啊
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他同师父讲话,一向是很干脆的。
纠结半天,临了他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 ”他私下试过,放一勺糖,没味儿;放两勺糖,不甜;放三勺糖,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做的味儿。
师父哈哈地笑道:“一勺盐,两勺糖。”
“甜的为什么放盐 ”他不解。
“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出来呢 ”师父说。
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喂,”师父在电话里喊他,“那个虞翻,好角色啊,出彩的。你可要好好地演!”
“师父怎么知道 ”他想。
师父当然知道。师父早就知道!
一件红袍,一顶乌纱,乌纱旁边挂俩“翅膀”,脸上一抹白,他就上场了。他一副穷酸样,指指戳戳,宽大的袖子一会儿甩上去,一会儿甩下来。“……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步龙行,轰轰隆隆轰轰隆隆——是曹公——欸!”台下笑了,他不敢笑,他的戏还没有结束。他在心里笑。
“那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我看你孔明也黔驴技穷。无奈何搬救兵你把巧舌弄,诳吴侯蹚浑水你你你你……移祸,移祸江东。”他的词结束了,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
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丑角,多数时候演配角,有番茄炒鸡蛋的配方。
(作者:王若禹。有删改)
(新考法)同学们准备把这篇文章改编成广播剧,请你参与编导工作,完成以下任务。
6.本文以“番茄炒鸡蛋”为线索,将“他”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串联起来。为了帮助参演者更好地理解剧本,请完成下面表格。
生活阶段 心路历程 线索
在戏校 唱丑角,满心欢喜 吃番茄炒鸡蛋,问为何搁糖
在剧团 ① 问番茄炒鸡蛋为何放盐
② ③
7.请结合上下文研读下列语句,完成括号中的任务,帮助演播的同学做好准备。
(1)纠结半天,临了他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 ”(揣摩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2)师父当然知道。师父早就知道!(设计句子的重音处理,并简述理由)
8.编剧小诸认为第⑧段没必要保留。请结合文章内容,向小诸阐释保留的理由。
9.对小说主旨的准确理解是广播剧顺利演播的前提,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本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1)框 jiāng ɡuǒ
(2)弯(腰)曲(背)
(3)C
2.B
练阅读
3.老王为“我”家带送冰块,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却相等,说明他为人老实、厚道、善良;热心送钱先生看病且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我们”看病钱不够,说明他心地善良,为他人考虑;去世前一天拖着病重的身体上门给“我们”送香油、鸡蛋,说明他知恩图报。
4.示例:A句好。“强笑”意为勉强地笑,准确、含蓄地透露出“我”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伤和感动。
5.示例:这句话将文章的主题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发人深省: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起来,觉得那时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练能力
6.①受冷落,内心迷茫
②演角色,找准定位
③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配方
7.(1)他觉得学艺多年,却在剧团备受冷落,想向师父发牢骚,诉说自己的迷茫,又觉得不好意思,很是纠结,于是询问师父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想得到师父的指点。
(2)重读“当然”和“早就”。因为这两个词最能体现师父对“他”默默地关注,最能突出师父对“他”的了解和关心。
8.①第⑧段是插叙的一部分,回忆了“他”学艺的经历,虽艰辛却安心快乐,有慈爱谦和的师父照顾、教导“他”,使文章内容更充实;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他”在剧团受冷落,师父揭开番茄炒鸡蛋的秘诀做铺垫;③使师父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9.示例:小说通过“他”在师父番茄炒鸡蛋的配方的引导下走出情绪低谷,找准人生定位的经历,表达了要以正确的心态、认真的态度应对挫折,接受磨砺才有收获的感悟。同时,让人们体悟到好的领路人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赞美了像师父这样能用艺术的方式引领、培养后辈的行业引路人;赞美了那些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甘当配角,执着追求热爱的事业的艺术工作者;呼吁社会、大众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