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提高练 16 最苦与最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提高练 16 最苦与最乐(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1 22: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最苦与最乐
【练基础】
1.(新考法)班级文学组以《最苦与最乐》中的文字展开探讨交流,请你参与。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礼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才能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这种苦乐xún huán,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小嘉:语段中“xún huán”一词我有点没把握,你来写一下这个词吧。
你:好的,这个词应该写作“    ”。我还发现“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礼得”中有个错别字,应该将“    ”改为“    ”。
小舟:我觉得这段文字还有不妥之处,画横线句子感觉读起来不顺畅。
你:是的,从整个语段看,这个句子逻辑上有问题。把“    ”和“    ”调换位置,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
晓阳: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反问,“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是本段的中心句。
你:我有不同看法,画波浪线句子有问有答,运用的是    。这两个句子紧承上文,引出“    ”是人生第一乐事。
小文:文段围绕“责任”来谈,其实除了文中引用的语句,还有很多有关责任的句子,比如: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考试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如释重负,决定好好庆祝一下。
B.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充满着真诚与智慧,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C.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少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D.这个人海阔天空地说了半天,主题内容依然令人摸不着边。
【练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第1、2段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
4.第3段中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5.第5段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6.最后一段中说的“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7.第6段中,作者引用“有人说”的话摆出了与自己观点不同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9.本文的语言风格凝重却并不呆滞,轻捷自如,有一股灵动之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练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诗解读与诗鉴赏
①有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说明我们需要读诗,读好诗。
②诗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读到好诗,能从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陶冶,自觉或不自觉地得到一些美的享受和启迪,故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
③已有不少诗词鉴赏词典能帮助我们对诗词进行理解,但大多是从语言文字、结构、意蕴上做些分析,而进行美学鉴赏的不多。解读与鉴赏有区别,互有交叉,各有侧重。诗鉴赏,余以为侧重在对作者艺术表现的开发,还有欣赏者的主动参与和想象的再创造。
④有人认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的“白日”非“落日”,作“落日”看,与地理位置不合,“依山尽”的山是中条山主峰雪花山,在鹳雀楼东面十五里,落日不能逆行而东。于是将“白日”解释为从那东山上“反射着炫耀着的明晃晃的日光”,而并不是指太阳本体。这种从地理考查出发的解读,是舍去了作者主体的艺术表现。我们说即便西边无山,作者可把别处看到的移过来,艺术高于生活。上述解读法值得商榷,如此解诗把诗讲得没诗意了,无美可赏。
⑤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里的“诗”虽指《诗经》,也不排除我们说的诗。“无以言”的“言”,不仅仅是“说话与表达”的意思,还含有读者对诗的美的欣赏以及读者的文化积淀的发挥。例如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有文化内涵的人便会联想到很多,包括想到泰山玉皇顶上一副名联:“地到天边天作界,山到绝顶我为峰。”于是,一种雄奇伟岸,人力胜天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⑥再说,若能用一些美学原理发掘诗艺与意境,提出新的见解,就超越了传统的解读方式。我们在用现代美学“空间张力”来解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就会发现这诗之所以能激发人向上的情绪,就在于其通过诗人眼中的夕阳西落和黄河东流向两端延伸的水平线,与中心点上即诗人登楼处向上仰视的中轴线相垂直,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伽马运动”,给人以一种“向外和向上发射”的“倾向性张力”感应,使读者产生一种向上的追求欲念,力求尽快地去把握这无际无涯的宇宙时空。
⑦再如,我们用“蒙太奇”艺术来解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就会突破古人对这首诗所作的“板滞”之批评,我们就会认识到杜甫的构思之精妙,结构之完美,四句全是意象并列组合,四幅画面其色彩的浓淡,上下前后的视角转换,构成一个系统,同中有异,交相变换,组合成一幅立体的画卷,把诗人框在其中,聚焦在诗人身上,突现出诗人那孤独而不能复出的困苦形象。
⑧无论是读诗还是读其他文学作品,特别是读近体诗,其间蕴含有很多美学原理,我们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不少美学知识,诸如对称与均衡、对立统一、反常合道等艺术法则,从而提高审美感知和涵养我们的文化素质。欲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只有多读诗,读好诗,才能充实我们的内涵而灼灼其华于外,即人的气质美。
(作者:张发安。有删改)
10.辨析文章语句,以下属于观点的是(  )
A.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B.有人认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的“白日”非“落日”,作“落日”看,与地理位置不合。
C.诗鉴赏,余以为侧重在对作者艺术表现的开发,还有欣赏者的主动参与和想象的再创造。
D.于是,一种雄奇伟岸,人定胜天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11.阅读文章,梳理作者写作思路,请你将以下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12.作者用了“蒙太奇”艺术来解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请你参照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结合以下提示,运用这一方法赏析“枯藤老树昏鸦”一句。
  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合成: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循环  心安礼得 心安理得 有尽责任的乐处 有负责任的苦处 设问 责任完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C 【解析】C.“任重道远”与“责任”语意重复。
练阅读
3.因为许多人把贫、失意、老、病、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否定了这些说法,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既给人新奇之感,又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4.本段的论述分三层:首先论述了什么是责任;其次推而广之,界定了责任的范围,明确了人生应负的各种责任;最后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作者在层层深入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5.用孟子和曾子的话告诉大家,那些圣贤豪杰是极有责任感的人。正因为他们喜欢把种种责任都揽在身上,所以会终身都背负着重担,但他们能以此为乐,从而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6.“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却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却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使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7.作者预设出可能存在的反对说法,并将其提出来讨论,一来能增强自己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严密;再者也可以借此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8.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9.示例:语言的灵动表现为句式、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如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句,在增强文章气势的同时,又使文章表达流畅自然。另外,文章还引用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等,而且每次引用的表述都不一样。如:“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表述非常自然。又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一个“哩”字,轻灵之气何其足也!
练能力
10.C
11.①产生雄奇伟岸,人力胜天的自豪感
②用现代美学“空间张力”来解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③对比
12.示例:“枯藤老树昏鸦”一句采用意象并列,将“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悲凄意象并列组合,画面自下而上,更与后文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结合,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悲景与乐景在同框下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出诗人的孤独和落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