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20: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课前预习:
1.找出两宋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在课本中圈画出来。
2.结合课本和历史地图册,思考两宋时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原因。
第9课
穿越之“我想在宋朝当富豪”
——宋代经济的发展
今天,你成为了一名小小的“时空穿越旅行者”,来到了繁盛的宋代。我们的穿越之旅一共要经历三站,分别考察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最终打造属于你的商业传奇。
穿越时空的旅行
穿越之旅第一站:苏州
穿越之旅第二站:泉州
穿越之旅第三站:开封—临安
穿越之旅第一站
苏州——考察农业
第一站:苏州——考察农业
来到了苏州,你发现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苏湖熟,天下足
为何能使“天下足”?
“熟”的是什么?
“苏湖”指的是哪里?
“苏湖”指的是哪里?
来到了苏州,你发现了当地流传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苏州、湖州、常州是典型的代表。
第一站:苏州——考察农业
中国历史地图册31页局部图
“熟”的是什么?
来到了苏州,你发现了当地流传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据材料分析,占城稻有什么特点?
“因为占城稻不择地而生,成熟较早较快,所以在北宋期内的江南西路乡民所种稻田,十分内七、八分是早占米(占城稻)。
——历史学家翦伯赞
成熟早、快
适应性强
占城稻
第一站:苏州——考察农业
高产作物
为何能使“天下足”?
来到了苏州,你发现了当地流传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耕获图(局部)
第一站:苏州——考察农业
秧马
1.引进了高产作物——占城稻
2.具有先进的生产工具——秧马
为何能使“天下足”?
来到了苏州,你发现了当地流传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3.复种技术和两熟制的推广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
——教科书42页相关史事
第一站:苏州——考察农业
为何能使“天下足”?
来到了苏州,你发现了当地流传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4.南方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
宋朝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教科书42页相关史事
第一站:苏州——考察农业
谈完粮食作物,我们发现苏州地区的经济作物也有一定的发展。
观察种植图,说说宋朝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什么?
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王安石《议茶法》
棉花
茶叶
第一站:苏州——考察农业
(地图册P32页)
(地图册P32页)
(地图册P32页)
地图册32页图
淳化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冻死。
天禧二年正月,永州大雪,六昼夜方止,江、溪鱼皆冻死。
——节选自《宋史》
穿越之旅第二站
泉州——考察手工业
第二站:泉州——考察手工业
来到了泉州,你发现了一艘巨大的宋代海船装满货物准备出海。
(图)泉州湾南宋海船
这是一艘多桅、多舱、多层板的福船型远洋木帆货船。海船总长约34米,船宽约11米,载重量约200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第二站:泉州——考察手工业
来到了泉州,你发现了一艘巨大的宋代海船装满货物准备出海。
结合教材展开历史想象,思考这艘船上可能会运送哪些商品呢?
苏州宋锦
南京云锦
广西壮锦
四川蜀锦
兰溪出土的南宋棉毯
第二站:泉州——考察手工业
来到了泉州,你发现了一艘巨大的宋代海船装满货物准备出海。
结合教材展开历史想象,思考这艘船上可能会运送哪些商品呢?
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书中记载南宋时期的景德镇,有 300 多处瓷窑, 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故鬻(yù)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
——教科书材料研读
发展成为瓷都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宋代瓷器
娃娃枕
钧窑水仙花盆
青瓷贯耳瓶
哥窑米黄釉葵花式碗
青瓷无纹水仙盆
第二站:泉州——考察手工业
来到了泉州,你发现了一艘巨大的宋代海船装满货物准备出海。
思考这艘船会通向哪里呢?
朝鲜
日本
阿拉伯半岛
非洲东海岸
海外贸易如何进行管理?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会要辑稿》
市舶司: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
近至:
远至:
地图册33页图
第二站:泉州——考察手工业
来到了泉州,你发现了一艘巨大的宋代海船装满货物准备出海。
远洋航行风险极大,阅读课本43页相关史事,找找这艘船上有什么宝物能帮助这艘船顺利到达目的地?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海船模型
北宋水浮法指南针
1.水密隔舱技术
2.指南针
穿越之旅第三站
开封、临安——考察商业
第三站:开封、临安——考察商业
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宋孝宗在夜晚还能够叫到外卖?
南宋隆兴年间的一次观灯节,宋孝宗就曾在入夜之后叫了夜市上的“南瓦张家园子”和“李婆婆鱼羹”等宵夜外卖送入宫中,并且给了双倍的价格:“直一贯者,犒之二贯”。
——魏策《道是风雅却寻常:宋人十二时辰》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梦梁录》
宋代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第三站:开封、临安——考察商业
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宋孝宗能吃到热乎的外卖?
南宋隆兴年间的一次观灯节,宋孝宗就曾在入夜之后叫了夜市上的“南瓦张家园子”和“李婆婆鱼羹”等宵夜外卖送入宫中,并且给了双倍的价格:“直一贯者,犒之二贯”。
——魏策《道是风雅却寻常:宋人十二时辰》
(临安)自大内(皇宫)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
——《都城纪胜》
宋代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第三站:开封、临安——考察商业
来到了开封,同样是人山人海,商业繁荣的场面。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
第三站:开封、临安——考察商业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了市镇与乡镇
城郊市镇
乡镇草市
《货郎图》(局部)
第三站:开封、临安——考察商业
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加速了纸币的产生
宋太宗淳化二年,蜀地流通铁钱,赵安易从开封去蜀地购买蜀锦,见“蜀锦一匹,为钱二万”,这二万文铁钱大约重120斤。
——摘自《宋史·食货志》
(开封)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东京梦华录》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小结:拟写宋朝商业计划书
你考察了宋朝的四个主要城市,了解了宋朝经济发展的概况,
现在请你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讨论“如何在宋朝当上富豪”,
你可以结合城市、行业、交通运输、交易货币、政府关系等因素
进行思考,拟写一份宋朝商业计划书,注意史论结合。
参考句式:我想在 (地点)做 (行业)生意,因为 。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经济重心在两宋时进一步南移的原因
人口的三次南迁
(中外历史纲要 上 历史地图册P25页)
1.经济因素: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经验和劳动力。
材料一: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经济重心在两宋时进一步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教材P42页相关史事
材料三: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完全奠定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教材P46页相关史事
2.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4.政策因素:宋代统治者政策支持
旅行总结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经济重心南移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课后思考:
1.适宜水稻种植的南方城市有很多,为什么是苏州、湖州、常州最为突出?
2.为什么纸币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而不是商业更加繁荣的开封或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