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指的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中
国
现代历史
脉络
1840年
1966年
1978年
鸦片战争
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1976年
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十年建设)
“文化大革命”时期
徘徊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现代史的分期
社会性质的变化
至今
开端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大单元复习
壹
单元概述
贰
复习目标
叁
核心考点
肆
素养生成
伍
陆
好题精炼
单元小结
目 录
高频考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彭德怀、三八线、黄继光、邱少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
单元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阶段特征
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经济上:土地改革运动,推动我国的土地制度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复习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2.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1949年9月
1950年
1950年10月
1952年底
1953年
1949年10月1日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抗美 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 改革
核心考点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目的: )
1.时间:1949年9月 地点:______
2.内容: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作用: );
④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⑤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 。
3.政协职能: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职责
4.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正式确立。
核心考点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目的: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1.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2.内容: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作用:临时宪法);
④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⑤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政协职能: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职责
4.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核心考点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由来)
政府:中央人民政府
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 )。
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3.概况: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阅兵式。
3.历史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②推翻了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③中国真正成为 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 ;④壮大了世界 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核心考点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由来)
政府:中央人民政府
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3.概况: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阅兵式。
3.历史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核心考点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①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坚赞表示
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2.经过: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3.结果:1951年,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 解放。
4.历史意义:标志着 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 。
核心考点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①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坚赞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2.经过: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3.结果:1951年,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4.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核心考点
第2课 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的原因:
①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
②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 。(根本原因)
③ 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2.目的: 。
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时间:1950年10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4.军队名称: 司令:彭德怀
核心考点
第2课 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的原因:
①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
②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安全。(根本原因)
③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时间:1950年10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4.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彭德怀
核心考点
第2课 抗美援朝
5.过程:(1)首战告捷:抗美援朝纪念日——10月25日
(2)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者 赶回到 附近
(3)重要战役: 战役
6.战斗英雄:
① :上甘岭战役中,飞身堵枪眼
② :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坚持不动,壮烈牺牲
7.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 和 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核心考点
第2课 抗美援朝
5.过程:(1)首战告捷:抗美援朝纪念日——10月25日
(2)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者 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6.战斗英雄:
①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飞身堵枪眼
②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坚持不动,壮烈牺牲
7.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核心考点
第2课 抗美援朝
8.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 的胜利。
9.历史意义:
①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 ,保卫了 活;为我国的 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②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 ;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 的重要里程碑。
核心考点
第2课 抗美援朝
8.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9.历史意义:
①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②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核心考点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土地改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土地改革的目的:为实现 准备条件
实质: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 (私有制性质并没有变化)
3.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
4.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核心考点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土地改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土地改革的目的:为实现工业化准备条件
实质: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性质并没有变化)
3.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
4.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核心考点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5.土地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6土地改革的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 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具体表现
①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②免除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粮食地租; ③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7.土地改革的特点:注意 ,在政治上 富农政策
作用: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改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核心考点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5.土地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6土地改革的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具体表现
①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②免除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粮食地租; ③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7.土地改革的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政策
作用: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改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核心考点
第3课 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 。
③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 ;
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 建设准备了条件。
核心考点
第3课 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素养生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根据下图和所学指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联系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素养生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根据下图和所学指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联系
1949年9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做了准备工作, 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百余年的斗争,中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有着巨大的世界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巩固新政权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土地改革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得解放,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接下来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保卫了祖国安全,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而且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素养生成: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认识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
材料一 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摘编自郑学富《新闻记者笔下的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素养生成: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认识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西藏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务。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素养生成: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认识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美国研究战争史的学者赫姆斯在他的著作中感慨道,“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摘自《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 际地位。
素养生成: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认识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通过土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与理想,是一场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变奏。这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将约七亿亩土地均分给三亿多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将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土地制度和宗法关系中解放出来;第二,土改在剥夺地主阶级物质生产资料的同时,也使其失去了在乡村社会的政治地位,由此国家政权在基层建立起新式基层组织。
——摘编自李康、邓宏图《土地改革、国家能力建设与工业化资本积累》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 积极性大大提高,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 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素养生成:家国情怀
3.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的内外形势,为此采取了那些措施,分析其共同作用。
材料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形势:国内:经济凋散(经济濒于崩溃);国外: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措施: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作用:巩固新政权,为经济恢复与建设铺平道路
好题精炼
1.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你根据表格信息,为其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2.下面这段话提到了西藏解放的
A.背景和人物 B.人物和方式
C.方式和背景 D.时间和意义
A
D
好题精炼
3.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4.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
B
好题精炼
5.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6.以下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信息,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B.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D.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C
D
好题精炼
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新中国建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下列关于《土地改革邮票》解读不正确的是
A.土改主要在新解放区进行
B.土改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C.土改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
D.土改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A
D
好题精炼
9.“在上甘岭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部分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士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吸,坚定地趴在地上,……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
A.邓世昌 B.佟麟阁 C.黄继光 D.邱少云
10.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D
D
单元小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成立
准备
巩固
开国大典
准备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1950-1953)
(1950-1952)
(1951年)
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49年)
(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