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单元教学预案
学 校 年 级 九年级 科 目 物理
主备人 九年级物理组 单 元 第十六单元 集体讨论调整(二备)
单元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本章内容概述: 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都离不开电,这已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情了,但对电压、电阻的认识和理解还是个谜,本章的教学内容就是以电压、电阻为出发点,学习电压的概念、电压的测量以及串、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进一步利用控制变量法学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最后学习了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本章共分 4 节: 1.第 1 节“电压”,本节教学可分成三部分:①初步认识电压的概念:②介绍电压的单位和符号并掌握它们的换算:③学习电压表的使用.要求学生明确电压的作用以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并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2.第 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本节教学可分成两部分:①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②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时,要求学生在掌握前面第十五章“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利用电压表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通过比较,明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与电压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3.第 3 节“电阻”,本节是在学生了解导体与绝缘体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电阻的概念,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即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认真地从提出问题开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认真细致地操作实验、收集证据,经过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然后交流和评估实验过程和研究结果. 4.第 4 节“变阻器”,变阻器是电学中最常用的重要电路元件,是本章的书学重点.要求学生知道变阻器的原理和构造,会正确地连入电路,知道它在电路。节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变阻器的学习,二是电阻箱的学习,对于电阻箱,要求学生会把电阻箱正确地接入电路并能正确读出接入电路的电阳
单元教材分析 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这两个概念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因为在初中物理学习的只是体系中,欧姆定律是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规律,而电压、电阻是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因此电压、电阻是初中物理中必须认真理解的内容。本章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两个主要概念——电压、电阻;两个重要规律——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两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一个因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新课改以来,各种中考题中有关电压、电阻的考点较多,特别是与其他章节的知识点的联系密切,易出综合性的考查题,本章主要围绕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有关知识命题。本章的单独考查,一是考查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二是对探究式实验的考查。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章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电流、电路的一些基础知识,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但在本章的学习中,还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困难: 学生对复杂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对象的识别存在不足; 部分学生对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接入电阻的变化存在问题,对构造、操作稍微复杂一点的滑动变阻器,不易掌握其使用方法。 3.电阻概念可能会有错误理解;有些学生会认为电阻在通电时才有,不通电时就没有。实质上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4.比较电阻大小时易忽略其中的某个因素。 5.实验时出现的电路故障,不能及时排除。
单 元 核 心素 养 由于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情感体验、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处于发展的完善期。本着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法,贯穿于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意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1.通过知道电压的作用,能正确使用电压表进行测量和读数,能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探究电路.②利用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③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单位换算关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利用实验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④掌握变阻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①通过阅读电压表说明书,从中收集有关电压表连接方法和读数方法的一些信息,总结出电压表的使用方法:②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③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④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最后,明确实验探究目的,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1.利用类比的方法认识电压;会使用电压表测电路两端的电压。 2.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电阻概念的建立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4.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1.会连接含有电压表的电路,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得出结论。 3.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4.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单元教学教具学具准备 第一节: 水果、导线、发光二极管、学生用电压表、小灯泡、开关、干电池、多媒体课件。 第二节: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2.5V的小灯泡2只、3.8V的小灯泡1只,开关1只、电源、导线若干、电压表。 学生用:2.5V的小灯泡2只、3.8V的小灯泡1只、开关1只、电源、导线若干、电池三节。 第三节: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干电池2节(1.5V)、电流表1块、小灯泡(2.5V)1个、开关1个、铅笔芯、铜导线、镍镉合金线。 学生分组:电流表1块、小灯泡一个、金属丝、各种导体、酒精灯、电阻丝、导线、开关。 第四节: 自制控灯亮度演示版、滑动变阻器演示板、滑动变阻器、电位器、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小手电、小电扇、多媒体设备。
单 元 教 学 措 施 通过采用直观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竞赛发、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学用结合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1.本章可用到类比的学习方法:电流及电压的理解可以教学设计上要尽量“从生活走向物理”,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我们每天都能用到电,通过生活中的电现象来认识电学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避免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过于学术化、概念化。通过与水流、水压类比,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浅显,易于接受。 2要重视实验探究过程,能够对探究问题作出大胆猜想或假设,并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注意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力求使实验现象更直观,更具有说服力,能够对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概括出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3.关于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是如何改变电流的,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但一定要有学生实验,探究过程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注意教会学生如何在复杂的情形中,通过分类法使思路清晰,逐步总结出规律。
单元教学课时分配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 4 节,建议 5课时 第1节电乐…………………………………1课时 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 课时 第3节 电……………………………………1课时 第4节变阻器………………………………… 1课时 单元复习……………………………………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