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
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1917 年 7 月,俄国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带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3.列宁说: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去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里失败的“尝试”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冷战政策 C.产业复兴法 D.马歇尔计划
4.下列事件曾改变当时社会性质的是( )
①俄国1861年改革②日本明治维新③俄国二月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19.某校九年级(1)班小利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 ②它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让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并且即将取得成功……”。当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大动荡”的危机来临时,美国取得成功的“改变”是( )
A.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B.罗斯福新政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7.1938年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所说的“虎口”指的是当时的(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8.有些漫画往往是生动的历史。下图是1942年一幅战争宣传漫画,题名为《绞死希特勒》。从这幅漫画中,我们获得的最主要的历史信息是( )
A.希特勒是发动世界大战的元凶
B.希特勒死有余辜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D.国际正义力量的联合是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要原因
9.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联合国家宣言》等相关资料作为下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中东战争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0.下图是一幅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该漫画最能说明的是( )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科技革命威胁世界和平
C.核威慑下的美苏争霸 D.“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11.“透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材料中的“联盟”指的是( )
A.南联盟 B.国际联盟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D.欧洲联盟
1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持续发展 B.信息化和全球化
C.经济危机不断 D.通货膨胀严重
1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以下对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B.地区冲突不断
C.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D.强国主导,受益不均
14.有个美国人向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亚克购买了1辆勒曼兹车,他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在他付给通用汽车公司的1万美元中,有近3 000美元付给了韩国,作为例行劳动和装配工作的报酬;1850美元付给日本,用于购买先进的部件(发动机和电子设备);250美元付给英国,作为广告及营销服务的费用……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①生产国际化 ②贫富差距扩大
③贸易全球化 ④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下图名为“历史性的握手”,它给长期动荡的中东局势带来了一丝和平的曙光。请你判断握手的双方代表的国家是( )
A.埃及 以色列 B.伊拉克 以色列
C.巴勒斯坦 以色列 D.埃及 伊拉克
16.有数据显示:1973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比利时的出口额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28%和近50%,美国和日本分别为7%和13%,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和日本遭到二战的重创
B.欧洲一直得到美国和日本的援助
C.欧元的启用推动了经济一体化
D.欧共体成员国逐步取消关税
17.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美、日、欧盟、俄、中的五极格局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C.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美国无力推行霸权政策
18.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是( )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生物工程出现重大突破 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象征着“活力、现代与灵活,反映了一个崭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再处于静止状态,而是用新技术和新媒体网络武装起来工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技术的有( )
① 原子能技术 ② 网络技术 ③ 航天技术 ④ 蒸汽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0世纪上半期,奠定苏联文学基础的著名文学家是:( )
A.海明威 B.高尔基 C.肖洛霍夫 D.奥斯特洛夫斯基
非选择题( 第21题13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7分,第24题10分,共60分)
21.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1)根据材料分析华盛顿会议上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4分)
材料二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写出中美等国共同签署的宣言名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个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在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哪个军事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3分)
材料三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
材料四 右图为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3)材料三、四反映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中美关系的改变对中日关系有何直接影响?(4分)
材料五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12年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
(4)综合上述材料,放眼未来,你设想中美日三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外交关系?(2分)
22.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改变。(20分)
探究一: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战后国际“新秩
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
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1)这个“新秩序”是指什么格局?(2分)
(2)二战后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此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分)
(3)写出上文所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6分)
探究二: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
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这表明当今世界格局正朝着什么趋势发展?(2分)
(2)决定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的决定因素是什么?(2分)
探究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也呈现全球化特点。
(1)世界暂时形成的“一超多强”局面中的“多强”除欧盟、日本外,还有哪两个国家?(2分)
(2)谈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分)
23.历史证明,制度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制度创新与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
(1)为应对材料一中的局面罗斯福实行了新政。请写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和作用。(2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经济政策”和“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突出特点各是什么?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什么?(6分)
材料三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生物工程、电脑、原子弹等。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请你将上述材料中所列的科技成就按类别填入下面相应横线中。(3分)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4)前两次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两个崭新的时代。请按顺序写出这两个时代的名称。(2分)
(5)201l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l1月3日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你知道这一技术运用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4分)
24.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期末测试卷
1.D 2.A 3.A
4.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十月革命使俄国由资本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5.D 6.B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给出的时间,链接教材所学可判断丘吉尔所说的是慕尼黑会议上将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割让给德国。故选A。
8.D 9.B
10.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反映了二战后美苏争霸的特征,“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具体体现。
11.D 12.B
13.B 解析:由漫画可直接看出,经济全球化下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使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14.B 解析:②本身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无法体现。
15.C
1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统计数字说明欧洲国家出口贸易总额大大提高,辨析备选项中的原因,能够促使欧洲国家出口贸易总额提高的措施是欧共体成员国逐步取消了关税。A项不成立,欧洲也受二战的重创,因为它是二战的主战场;B项本身错误,因为欧洲没有得到日本的援助;C项错误,欧元的启用推动了经济一体化,但是不能够促进出口总额的提高,而且时间也不吻合。故选D。
1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描述的各个国家,都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经济中心,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C。
18.D 19.B 20.B
21.(1)《九国公约》;日本。
(2)《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轴心国。
(3)中美关系由敌视到开始走向缓和;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
(4)大国之间应结束对抗,加强互信,合作共赢(言之有理即可)。
22.探究一:(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
(3)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探究二:(1)多极化
(2)综合国力
探究三:(1)俄罗斯、中国
(2)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23.(1)核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作用:促进了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了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模式: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邓小平为首的中国人民探索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火车、轮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第三次科技革命:生物工程、电脑、原子弹。(4)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时代。(5)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
24.(1)①十月革命;一
②国家(政府)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
(2)④飞机
⑤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技进步
(3)⑥世界贸易组织(WTO)
⑦俄罗斯
(4)⑧1947 ⑨纳米比亚 ⑩巴拿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