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优质资源评选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课件备课资源(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山市优质资源评选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课件备课资源(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6 20:2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最后一课》授课人:邱文浩一、教学目标
1、朗读,体会主人公的爱国主义思想。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重点
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牛理解的情节。第一课时 (学习1—10节)
一、整体感知
1、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故事发生在什么背景下?“最后”二字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按上学路上——上课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在文中划出的相关内容。
3、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4、谈谈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二、 学习研讨课文,讨论完成以上思考题
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
2、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3、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4、到了学校,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三、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捂 诧异 哽 祈祷 喧闹 郝叟 踱

2.解释下列词语。
(1)祈祷:——
(2)征发:——第二课时(学习11—29节)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 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导入第二节课。
二 、 速读课文(11——23节),思考:
1、第11自然段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各有什么含义??
2、第12-16自然段。体会当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3、研讨:第15自然段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4、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只讲了几个字就弄糊涂了,这时韩麦尔先生怎么说?
5、如何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6、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
这句话的含义是: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战斗的武器,亡了国的人,只要牢记祖国的语言,就可以激起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可以从赞美自己的母语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方面谈。)7、讨论: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8、阅读第2l—23自然段:
(1)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2)这里还写了听到鸽子叫声后的联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感情?
9、讲析第24—29自然段,讨论:
(1)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的脸色惨白?
( 2)“我——我——”这里的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读?小 结
1.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高尚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了高潮,十分感人!三、 总结
1、人物形象分析
(1)韩麦尔先生:
(2)小弗郎士:
2、本文的主题: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3、写作特点: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有利于对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和对祖国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3)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暗示了时代背景。四、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题。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