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绿》 第1课时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绿》 第1课时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14:53: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单元 第3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绿》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艾青的《绿》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诗,它以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全诗共五个诗节,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绿》被选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作为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诗歌的五个诗节各有特色:第一节借用比喻,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觉,同时引出下文;第二节连续运用六个形容颜色的词语,写出绿的深浅浓淡;第三节借用相同句式的叠加,写出诗人对绿的感觉;第四节将所有的绿汇聚,写出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第五节写出所有的绿色在风中舞动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这首诗歌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同时,也要注意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诗歌中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但是诗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绿色的世界,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读懂诗歌的基本意思。然而,由于他们的年龄和生活经验有限,对于诗歌中深层次的情感和意象可能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阶段,对于这样一首描绘生动、色彩鲜明的诗歌,他们会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如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通过想象和联想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尝试、敢于表达。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
3.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难点: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核心问题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1.(1)生答: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3)生答: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2)生齐读课题。 1.(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 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 (2)板书课题,(板书:绿)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通过展示一幅幅绿意盎然的图画,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绿色的世界,直观感受其生机与活力,为后续的诗歌学习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带有“绿”的诗词,不仅检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在互动交流中展现了绿色在文学中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以诗意的语言引入课题,明确了学习目标,并强调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去阅读和理解诗歌,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整个教学环节流畅自然,既注重情感引导,又强调知识传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文学的力量。
二、研读文本 1.(1)生读作者简介。 (3)生补充。 2.学生认真聆听音频。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1)学生自读生字。 (3)生交流:顺口溜记“叉”字。又字多一点就是叉。 (4)生练习书写。 5.(1)生答: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片一望无际的麦苗田…… (2)生读课文。 6.(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生答:5节。 (3)生读课文,等教师纠正字音后再齐读。 (5)生答:诗歌描述了春天无处不在的绿色景象。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这首诗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 (6)生读全诗,边读边理解。 7.四人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师指名读。 (3)师:读了简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谁想补充说明一下? 2.生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瓶”读“pínɡ”,不要读成了“pín”,“叉”读“chā”,不要读成了“cā”。 (3)识记字形。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 (4)指导书写。师指导书写“瓶”字。 视频出示“瓶”书写笔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5.释题。 (1)生齐读诗题。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师指名读诗题,读出对绿的美好感受。 6.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全诗共有几节? (3)师指名分节朗读全诗,相机正音。 (4)全班齐读;小组分节比赛读,要求:正确、流畅、声音洪亮。 (5)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6)再读全诗,在读中理解。 7.四人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1.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件中展示的作者简介,并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补充,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这一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阅读作者简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和创作风格,为后续阅读和理解作品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同时,通过指名读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对作者的了解。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补充说明,不仅检验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成果,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生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这一教学环节具有显著的好处。首先,通过听取课文的朗读音频,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有助于他们在后续的朗读中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语调和停顿,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其次,倾听朗读音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声音的起伏和变化,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这一教学环节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通过自由读课文,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阅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圈出生字新词,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词汇,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记忆。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全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针对性地强化生字词语的认读和书写能力。通过课件展示生字词语,教师可以迅速了解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对于发音有误的学生,能够及时指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认读。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识记字形的方法,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还能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在指导书写环节,教师特别针对易错或难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如“瓶”字的书写。通过视频展示笔顺,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正确的书写印象;再通过教师的范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每个笔画的起止位置和书写要点;最后,通过学生的练习书写,巩固所学,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这不仅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书写错误,还能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强化生字词语的认读和书写训练,为学生的后续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通过让学生齐读诗题,教师引导他们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学生在朗读诗题的过程中,仿佛能够看到一幅幅绿色的画面在眼前浮现,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对诗歌的直观感受,也为后续的诗歌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通过指名读诗题的方式,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中对绿的美好描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情感去朗读诗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这种个性化的朗读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释题环节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在朗读诗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倾听、互相学习,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6.这个教学环节设计精妙,有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与主题。通过自由朗读和分节朗读,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节奏,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接着,全班齐读和小组比赛读的互动方式,不仅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理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而深入感受诗歌的魅力和情感。这一连串的教学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还为他们后续深入探究诗歌内涵奠定了坚实基础。 7.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能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提升各自的朗读技巧。在小组内,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如角色扮演、配乐朗读等,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化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内,学生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团队凝聚力,还能提升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内练习朗读,学生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揣摩诗歌的意境和语调,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这种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四人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和个性化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及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生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师:同学们读得很优美呢!一边朗读,一边尝试着背诵课文吧! 通过朗读,学生已经对诗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受,而背诵则是对这一理解的深化和巩固。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回味诗歌的每一个字句,进一步揣摩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这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同时,背诵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2.抄写本课词语;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绿 艾青 绿得出奇
教学反思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斑驳地洒在讲台上,为这堂《绿》的第一课时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课毕,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教学的成就感,更多的是那份与孩子们共同探索文学之美的喜悦。 课堂上,孩子们像一群小探险家,跟随我一起走进了绿色的世界。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我对生字新词的讲解,时而点头,时而皱眉,仿佛在思考着每一个字的深意。当他们齐声朗读课文时,那抑扬顿挫的语调,仿佛让整个教室都充满了绿色的气息。 在释题环节,我尝试引导他们从诗题中捕捉画面,想象那满眼的绿意。孩子们的眼睛闪烁着好奇与兴奋,他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脑海中的绿色画卷。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绿色的波浪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 而在整体感知环节,孩子们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他们自由朗读,分节比赛,每一声朗读都充满了对诗歌的热爱与向往。当我引导他们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时,他们像一群小诗人一样,用稚嫩的语言描述着诗歌中的绿色世界。 然而,教学之路永无止境,反思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或许在引导孩子们感受绿色之美时,我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诗歌中的意象,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绿色的生命力。在朗读指导上,我也可以更加细腻地指导他们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让他们的朗读更加动人。 总的来说,这堂《绿》的第一课时让我收获颇丰。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文学的热爱,也看到了他们在学习中的成长与变化。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更多文学之美,让他们的心灵在绿色的世界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