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一2024第二学期高二年级
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第1卷选择题(共19小题共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一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拥有近万年的农业文明历史。我们的先民在与大自然的长期相处和较量中,创造
出了
的农耕文明。中国传统农业之所以能够
、长盛不衰,得益于我们
的祖先特别强调系统观念,创造了一整套“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思想法则和独特的
理论及技术体系。
“生态农业”这个询的内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它是外国人发明的,因此是植
根于中华文化中的“三才”论和整体思维观而形成的传统智慧。事实上,生态性是中国传统
农业的典型特征。我国古代传统农业是建立在农牧结合模式之上的。通过农牧结合,形成
一个系统,种植业和畜牧业可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如作物剩余部分喂猪,猪粪肥
田,从而保持土壤肥力
近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文明的兴起,我们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中闯进了
”一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
),如污染环
境,危害人类健康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灿烂辉煌
历久弥新
长盛不衰
座上客
B.交相辉映
经久不息
长盛不衰
不速之客
C.灿烂辉煌
历久弥新
经久不衰
不速之客
D.交相辉映
经久不息
经久不衰
座上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态农业这个词的内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它是外国人发明的,是植根于
中华文化中的“三才"论和整体思维观而形成的传统智慧。
B.“生态农业”这个词虽然是外国人发明的,但其内涵在我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这
个词是植根于中华文化中的“三才"论和整体思维观而形成的传统智慧。
C.“生态农业这个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它是外国人发明的,但却是植根于中
华文化中的“三才”论和整体思维观而形成的传统智慧。
高二语文第1页,共6页
D.“生态农业”这个词是外国人发明的,但其内涵在我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
植根于中华文化中的“三才”论和整体思维观而形成的传统智慧。
3.文中括号内,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人类为了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和提高劳动效率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措
施为解决迅速增长的人口吃饭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B.这是人类为了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和提高劳动效率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措
施为解决迅速增长的人口吃饭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一些问题的产生我们也
不能忽视
C.这是人类为了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和提高劳动效率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措
施带来了一些问题,但同时也为解决迅速增长的人口吃饭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D.这些化学物质带来了许多问题,虽然它们为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和提高劳
动效率,为解决迅速增长的人口吃饭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一一6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材料一:
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
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①…“文字失语症”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
会问题。
说文字失语,好像挺不可思议的,哪里像失语呢?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都
是话痨,在群里、朋友圈里、论坛上常常很活跃,抛梗、接梗如行云流水,表情
包比谁都多,段子一个接一个,张口就是流行语,没失语啊。其实,这正是失语
的病症之一:离开这些社交平台装置和网络流行语,便不会说话了。借助表情包、
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未经你的思考
和语言生成,梗借助你的指尖和嘴把自己说了出来,你不过是那些梗的通道。久
而久之,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便被梗塞住了,成为“语梗”患者,也就是文字失语
症,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
网络空间和社交空间中,有些人好像特别能“说”,处于表达的活跃状态,
高二语文第2页,共16页高二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答案
选择题:1一6:CDADDB(每题3分,共18分):7一14:DABAACDB(每题2分,共16分)
15-19:ABACC(每题3分,共15分):21.A(3分)
24.C25.B28.B29.D(24,25,28,29均为2分)
1.C。灿烂辉煌:形容光彩四射,鲜明耀眼。也比喻成绩卓著,十分引人注目。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
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修饰“农耕文明”,突出成绩显著,选用“灿烂辉煌”。
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
多指掌声和欢呼声。语境讲“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是强调停不下来,选用“历久弥新”。
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长盛不衰: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
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语境讲保持土壤肥力处于旺盛状态,选用“经久不衰”。
不速之客:指未经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座上客:指在席上的受主人尊敬的客人,泛指受邀请的客人。
语境中称呼“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不是强调尊贵,选用“不速之客”。
2.D,原句存在的错误:语序不当,先讲发明者,后面讲词的内涵,把“是外国人发明的”放在“这个
词的内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前面。不合逻辑,“因此”强拉因果。搭配不当,“这个词”是“传
统智慧”搭配不当。
3.A.【B选项“对一些问题的产生我们也不能忽视”与后面的例子“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等衔接
不当,中间有隔离。C、D的后面都是“重要作用”和后面的具体问题不衔接。】
4.选D,“网络流行语的大量传播…也损害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形象”错,材料二说“‘文字失语
症’无助于个人提升自身修养和境界,更有损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形象,阻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
展”,可见,张冠李戴,损害“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形象”的是“文字失语症”。
5.选D【A,“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些‘语梗’患者”错,根据材料一“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都是话痨…”
分析,选项中的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些“语梗”患者的分析过于绝对。B.“在现实生活场景的表达中同
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错,相反,这种电子媒介装置自动生成的“语言范式”,在“现实生活或创作场
景”的表达中,就失去了作用。
C.“网络新词…因而不被严肃语境认同”错,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内卷’‘躺
平’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可知,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新词都不被严肃语境认同,如“内
卷”“躺平”“囧”等。】
6.选B【A,“是因为他们创造与生成了一套自我语言系统”错,原因分析错误,是因为“他们的表达
是网络和流行的语言生成”。C.“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在电子媒介时代无人问津,是因其丧失了活力、
得不到发展而变得僵化陈旧”因果逻辑错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无人问津”,是“人们语言审美和鉴
赏能力的钝化”使然。D.“都认为”错,材料一认为文字失语症的成因是人们对“电子媒介装置”的
依赖,材料二认为是“大量网络新词的洗脑”。】
三、文言知识检测7.答案:D【解析】A,泮一畔;B.辟,同“僻”,C.说一脱。
8.答案:A解析:A,之:助词,用于主调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以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顺承。
C.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D,为,介词因为/介词,表被动
9.答案:B解析:A项,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表被动。B项,“令”,都是美好。C项,辞别/
告诚。D项,副词,故意;/形容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