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蜀 相 杜甫
诸葛亮
字孔明 号卧龙
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链接:近体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古体诗有多种形式,而近体诗只两种五言和七言形式。古体诗最短的只有两句最长的如东汉时的五言诗《孔雀东南飞》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之多。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感伤 叹惋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任务:听诵读,注意节奏和押韵。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板块二、初读感知
1.课前自学。任务:
①首联:“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郁郁葱葱的翠柏(柏森森)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颔联:哪两个字生动传神?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③颈联:本诗题目是“蜀相”,为何杜甫会不惜笔墨写刘备呢?短短14个字的叙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诸葛亮的形象?作者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④尾联:尾联中的英雄究竟是指哪些人呢?抒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堂组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A1-2组首联,A3-4组颔联,A5-6组颈联,A7-8组尾联),分别进行交流探讨,轮值代表速记,准备发言。
板块四、合作探究
3.课堂展学。任务:
①首联:“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郁郁葱葱的翠柏(柏森森)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要求:代表讲学,小组、生生互助。
板块四、合作探究
壹
“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郁郁葱葱的翠柏(柏森森)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体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和缅怀。
访庙吊亡心情的急切。
①环境上: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②时间上: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
③情感上:用松柏的万古长青衬托诸葛亮的伟大和不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
空
【友情提示】此为“炼”字类问题。
“炼”字,首在动词、形容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
其次副词,叠词。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再次数量词。如“一枝红杏出墙来”
板块四、合作探究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壹
释字意:“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意思。
绘景象:映带在台阶两边的悦目碧草,谁来观赏?那藏身在森森的柏叶之中的黄鹂的悦耳歌唱,谁来赏听?
贰
叁
点作用: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诸葛亮的崇敬、怀念、 惋惜之情。
写景角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由低到高
抒情角度: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
3.课堂展学。任务:
③颈联:本诗题目是“蜀相”,为何杜甫会不惜笔墨写刘备呢?短短14个字的叙事,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诸葛亮的形象?作者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要求:代表讲学,小组、生生互助。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板块四、合作探究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有人评:此联为咏叹诸葛亮的佳联,后人无以复加。诗句中“三顾频烦”写的是刘备,而本诗题目是“蜀相”,为何杜甫会不惜笔墨写刘备呢?
写杜甫对诸葛亮和刘备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施展的羡慕。
贰
壹
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壹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 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开济——帮助蜀先主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后主刘禅匡济艰危 。
贰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叁
短短14个字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诸葛亮的形象?
受到君主的信任与重用, 拥有济世雄才并得以施展。
壹
感念君恩,忠心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
贰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自己的生不逢时、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作者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诸 葛 亮 杜甫
时代 战争频繁,动荡不安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理想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国家安定,百姓安居
结果 大业未成,壮志未酬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不同 君臣关系融洽,鱼水相得 肃宗亲小远贤,有志难骋
(首联)【起】 叙事 ①对诸葛亮的敬仰;(寻、柏森森)
(颔联)【承】 写景 ②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诸葛亮的崇敬、怀念、 惋惜之情 ;(自春色、空好音)
(颈联)【转】议论 ③歌颂诸葛亮的的过人才智、丰功伟绩和对国家的忠心;(三顾频烦、两朝、老臣)
(尾联)【合】 抒情 ④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泪)
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作者情感
律 诗 的 基 本 结 构
板块五、我来综述
艺术特色
壹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
贰
借古抒怀
叁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视听结合、由低及高
伍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结构严谨
肆
用典
1. 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C
【解析】“两朝”指蜀汉的刘备、刘禅两朝。
板块六、即时检测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B
【解析】B项“由远及近”,应是近到远。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
板块六、即时检测
板块六、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
(1)近体诗(格律诗)常识
(2)诗文结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蜀道难》和《蜀相》的诗体有何不同?
3.背诵本诗
4.试做《望海潮》《扬州慢》导学案
【参考答案】
(1)《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九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字,长短不等,错落交接。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练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
(2)《蜀相》是七言律诗,结构严整,法度森然,对仗工整精巧。如诗歌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和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不但字数、结构、意义等都符合对仗的要求,而且平仄也形成相对的形式,完全体现出了古代诗歌中律诗对仗的工对之美。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杜工部集》。
炼字题答题方法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 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释字意
壹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绘景象
贰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述手法 点作用
叁
其他人诗人的“空”“自”用法: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咏史怀古诗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 创作的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 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一般来讲,咏史诗不仅是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鉴赏方法
欣赏这类诗歌,看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表现手法
结构
意向
内容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情。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
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个人失意,前人启示。
名地——昔盛今衰,世事变迁。
国家——叹惋国运衰微,总结历史教训。
统治者——荒淫误国,引以为戒。
用典,对比;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咏史抒怀;即事议论、夹叙夹议。
咏史怀古诗的主旨
感慨盛衰无常
感慨壮志难酬
感慨国运衰微
抒发爱国情怀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奢侈,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