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 课件 (共30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 课件 (共30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1 23: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赏经典诗文 品诗意人生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
比较阅读
学校名称: 授课教师:
语言建构与运用:初读比较,掌握字词,重积累。
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比读,品读诗意,明诗风。
审美鉴赏与创造:紧抓诗眼,品析语言,析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人论世,鉴赏人物,悟情理。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紧抓诗眼,品析语言,析手法。
2.难点:知人论世,鉴赏人物,悟情理。
创设学习情境
《中华好诗词》栏目组拟举办一期以“诗意人生”为主题的魏晋诗作朗诵会,现在线征集“我最喜欢的魏晋诗作”,你作为雪浪诗社的一员,想向栏目组推荐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并分别为你推荐的诗词写一段推荐理由。
要求:1.配乐要求:符合情境、节奏鲜明。
2.推荐理由:从艺术手法、形象特点、诗歌情感等方面入手……
3.字数要求:不少于200字。
你从《中华好诗词》栏目微信公众号上得知,若想要《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成功入选,现需要为这两首诗配上符合情境的背景音乐。
提示:从比较两首诗歌的题材、体裁、语言风格、韵律节奏、写作背景、主要内容等找出突破口。
环节一:初读感知 明诗境
请同学们欣赏名家朗诵音频,感受两首诗不同的韵律、节奏,初步判断两首诗歌的语言风格。完成下表。
1.听音频,明节奏,品诗风
1.听音频,明节奏,品诗风
诗歌 体裁 题材 韵律节奏 语言风格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1.听音频,明节奏,品诗风
诗歌 体裁 题材 韵律节奏 语言风格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四言
五言
抒情诗
田园诗
短促、激越
舒缓、平和
质朴刚健
朴实平淡
诗歌 人物 朝代 写作背景 主要内容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2.读课文,探背景,析内容。
诗歌 人物 朝代 写作背景 主要内容
《短歌行》 曹操 魏国 赤壁大战前夕 求贤若渴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东晋 官场黑暗辞官 归隐田园
2.读课文,探背景,析内容。
你为《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选定的背景音乐得到了《中华好诗词》栏目组的认可。请你分别就曹操之“忧”和陶渊明之“归”谈谈看法,他们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环节二:紧抓诗眼 ,析手法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1.诗人为何而“忧”?

人生短暂
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一)体悟曹操之“忧”
2.诗人如何写忧?
(一)体悟曹操之“忧”
(1)典故:什么是典故?《短歌行》中运用了哪几组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
提示:用典也叫用事,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典是指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的诗句 类型 表达的含义、情感
语典(引用)
语典(引用)
语典(引用)
事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 郑风 子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诗经 小雅 鹿鸣》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 形势解》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 鲁周公世家》
不仅表现曹操主动放低姿态、礼贤下士的态度,还可以借助典故,希望贤才主动投奔自己,表意丰富,含而不露。
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含蓄委婉,情意深挚。
渴望多接纳人才,比兴达意,极具说服力。
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以古人自比,强化情感。
2.诗人如何写忧?
(一)体悟曹操之“忧”
(2)比兴:什么是比兴?《短歌行》中哪些诗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提示: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比兴的诗句 本体 喻体 表达的含义、情感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 朝露 表人生短暂之忧,奠定全诗的基调,引发后文的情感的深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贤才 明月 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贤才 乌鹊 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一方面强调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一方面也劝说贤才不要犹豫,快些投奔自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我” 山、海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陶渊明选择了离开黑暗官场,回归自然,陶渊明田园诗的回归又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歌是怎样表现自己情感的呢
(二)探究陶渊明之“归”
1.“归”之内容
     
  归
   
(1)从何而归
(3)归向何处?
(2)为何而归? 
(4)归去如何
(二)探究陶渊明之“归”
1.“归”之内容
     
  归
   
(1)从何而归
(3)归向何处?
(2)为何而归? 
(4)归去如何
(二)探究陶渊明之“归”
“尘网”、樊笼”
官场黑暗、束缚
本性、向往自由
“爱丘山”、“守拙”
田园
宁静、恬淡
草屋、树木、 村庄
炊烟、狗吠 、鸡鸣
清静安逸、自由舒畅
2.“归”之艺术表达
(二)探究陶渊明之“归”
赏图片,明手法
2.“归”之艺术表达
(二)探究陶渊明之“归”
动静结合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榆柳
桃李
远人村

狗吠
鸡鸣
2.“归”之艺术表达
(二)探究陶渊明之“归”
赏图片,明手法
2.归之艺术表达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二)探究陶渊明之“归”
白描
方宅
草屋
你在对两首诗词的步步解读中渐入佳境,决定对这两首诗词作进一步分析。请你品鉴两位诗人在形象上有何不同?完成以下表格。
环节三:知人论世,品形象。
环节三:知人论世,品形象。
曹操 陶渊明
身份地位
形象特点
情感表达
统帅
小官吏
坚守本真、渴望自由
隐士
求贤若渴、英雄本色
志士

时光易逝
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摆脱官场
回归本性
醉心田园
你对诗歌研究的投入和用心,你推荐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成功入选《中华好诗词》,现急需你为推荐的这两首诗各写一段推荐理由。(不少于200字)
环节四:表达交流,荐作品。
《短歌行》推荐理由:诗人开场就劝说人们“对酒当歌”,因“去日苦多”,看上去是消极的情调,但却是提醒我们要珍惜“朝露”般的岁月,奉劝今天的我们要懂得生命规律,爱惜时间,然后分别用比兴、典故等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招贤纳才,实现建功立业的宏愿。这首诗虽然充满了作者忧叹,但其中洋溢着一种对我们新青年人的积极正能量,激荡着一种慷慨激昂的情感,给予了时有迷茫的我们鼓舞和力量。
学生作品示例:
《归园田居(其一)》推荐理由:他归隐并非一时的感情冲动,也并非来自外界的“仕途不意”,更是一次深层次的自我反省,是源于对自身本质的反思与保持,是对自身的负责,是对前途与命运的理性选择。这是他真正沉醉在生命的自由。当我们疲倦时,不妨也停下脚步,驻足聆听内心的渴望。真正的幸福就来自心中的桃花源,在尘嚣扰攘中不断跋涉的我们,不妨有像陶渊明般超脱坚守的阳光。
教师作品示例:
环节五:课堂小结
心中有阳光,不妨有像陶渊明般超脱坚守的阳光;脚下有力量,不妨有像曹操般积极进取的力量,这样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才能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生命诗意。
习总书记说:“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能成为人生的财富。”所以,同学们,只要你们忠于内心做到选择,都是诗意的人生。
《舌尖上的广西》栏目组拟举办一期以“我最喜爱的美食”为主题的美食品鉴会,现在请你推荐一种你最喜欢的家乡的特色小吃,并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理由。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