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等级最基本的是种
B.同一纲的生物比同一科的生物有更多共同特征
C.被子植物分类以花、果实、种子为重要依据
D.动物的分类要比较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对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B.就地保护、法制管理、易地保护
C.法制管理、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D.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3、栖息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属于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 )
A.大熊猫 B.藏羚羊 C.白鳍豚 D.扬子鳄
4、如图是分类等级示意图,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 B.狼和犬的相似程度最小
C.猫和虎同属于猫科 D.虎和狼的亲缘关系最近
5、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B.种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D.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
6、在林奈的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界 B.纲 C.科 D.种
7、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8、《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生鱼类黑鳍鳈在怀柔、密云及少数中心城区均有分布,表明我市河流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效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黑鳍鳈游泳的动力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 B.水质变坏会影响黑鳍鳈皮肤的呼吸功能
C.黑鳍鳈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D.保护黑鳍鳈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水环境
9、某同学假期回郊区的奶奶家,对农庄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分类既要比较形态结构,也要比较生理功能
B.①②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C.③④的分类依据是身体是否分节
D.⑤是胎生,⑥是卵生
10、以下水生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A.大马哈鱼 B.大鲵 C.海豚 D.海龟
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袁隆平利用普通栽培水稻和野生水稻进行杂交,培育出优良新品种——超级水稻,这利用了______。
2、在生物分类体系中,_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生物圈中已知的30多万种绿色植物,分为_______大类群。在目前已知的大约150万种动物中,________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3、保护生物的_________,保护_____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为纪念杂交水稻成功培育,中国邮政发行《杂交水稻》特种邮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有水稻的花,其中①和②构成_________。
(2)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中_________形成的。
(3)米饭的营养物质中,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该物质最终在人体的_________被消化成_________。
(4)杂交水稻的培育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中_________的多样性。
5、在生物分类体系中,_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生物圈中已知的30多万种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其中___________植物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在目前已知的大约150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___________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______)
2、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应从国外引进一些物种。(______)
3、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环境多样性。(____)
4、我国现有的珍稀植物都是研究古植物的起源、分布和发展的“活化石”。(______)
5、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个生物体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____)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蚯蚓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种生物,它的食性很特别,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下面是某生物小组对于蚯蚓的探究,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蚯蚓属于动物,分类依据是________;按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归类,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______配合使身体蠕动。
(3)实验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②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③制定计划:
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分钟里蠕动的距离。
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分钟里蠕动的距离。
如此进行4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
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④实施计划:
在观察过程中,你如何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__________。
⑤如果结果是糙纸上的距离大于玻璃板上的距离,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⑥实验完毕后,我们应将蚯蚓________。
2、2016年11月18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驾驶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并带回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搭载的有关物品。其中包括:解放军总医院搭载的微生物菌种样本;云南、宁夏、陕西等搭载的特色农作物水稻、拟南芥和枸杞;香港中学生设计搭载的太空实验产品——蚕茧。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解放军总医院提供的微生物包括临床超级耐药菌、条件致病菌、标准菌、腐蚀菌和工程菌5大类。细菌没有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集中的区域,这样的生物称为__________;大多数细菌没有__________,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如果细菌__________(填“寄生”或“共生”)在活的动植物体内,就会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引起的疾病,有时可以利用__________来治疗,但滥用之后,就极有可能产生超级耐药菌,造成更大的危害。
(2)水稻、拟南芥和枸杞的分类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拟南芥和__________的亲缘关系更远,拟南芥的叶脉应是__________(填“网状”或“平行”)叶脉。拟南芥和水稻共有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太空蚕”实验,目的是想探究蚕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吐丝是否会受到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蚕是蚕蛾的幼虫,蚕蛾属于节肢动物门,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体表有__________保护身体并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因此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__________现象。
②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在太空中,除该变量外,“太空蚕”各项生活都尽量接近地面的养殖条件,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蚕吐丝结茧后,如果太空蚕丝更粗更坚韧,说明:______;如果太空蚕丝跟普通蚕丝基本没有差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
A.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同一纲的生物比同一科的生物有更少的共同特征,B错误。
C.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C正确。
D.动物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D正确。
故选B。
2、A
【分析】
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建立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易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的偷猎者绳之以法,属于法制管理。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易地保护)。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故选A。
3、B
【分析】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详解】
A.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哺乳类,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其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A错误。
B.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藏羚羊已经濒临灭绝,B正确。
C.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 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的珍稀动物,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C错误。
D.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D错误。
故选B。
4、C
【分析】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
【详解】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狼和犬同属,虎与狮也同属,相似程度较大,B错误。
C.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猫和虎同属于猫科,C正确。
D.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虎与狼同属于食肉目,亲缘关系不是最近(狼和犬同属,虎与狮也同属,亲缘关系最近),D错误。
故选C。
5、B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详解】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正确。
B.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B错误。
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因此种也叫物种,D正确。
故选B。
6、D
【分析】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故选D。
7、A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解答。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故选A。
8、B
【分析】
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与其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等。
【详解】
A.鱼的运动器官是鳍,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A不符合题意。
B.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水质变坏会影响黑鳍鳈鳃的呼吸,B符合题意。
C.鱼是水生脊椎动物,产卵在水中,水中受精,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C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分析】
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图的常见的动物有:①脊椎动物和②无脊椎的动物,有脊柱的动物又包括体温恒定的胎生的⑤哺乳类(如猪)和卵生的⑥鸟类(如鸭)以及体温不恒定的动物。无脊柱的动物中有③具有外骨骼的节肢动物(如蜻蜓)和没有外骨骼的④环节动物等。
【详解】
A.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如是否有翅、身体是否分节等,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如有无脊椎和生理功能,如体温是否恒定、呼吸等,A正确。
B.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将动物分为①脊椎动物和②无脊椎动物,B正确。
C.蜻蜓和蚯蚓的身体都分节,分节不是它们分类的依据,C错误。
D.⑤是胎生,如猪;⑥是卵生,如鸭,D正确。
故选C。
10、C
【分析】
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详解】
ABD.大马哈鱼是鱼类,大鲵属于两栖类,海龟属于爬行类,都属于变温动物。
C.海豚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故选C。
二、填空题
1、基因的多样性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详解】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普通栽培水稻和野生水稻进行杂交,培育出优良新品种——超级水稻,这是利用基因的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一个典型实例。
2、种 四 节肢
【分析】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详解】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节肢动物的数量最多,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其中昆虫有100多万种,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生物的栖息环境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雄蕊 胚乳 淀粉(或糖类) 小肠 葡萄糖 基因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
(1)图中有水稻的花,其中①花药和②花丝构成雄蕊。
(2)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储存在胚乳中。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中胚乳形成的。
(3)米饭的营养物质中,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是淀粉,淀粉开始在口腔被分解成麦芽糖,最终在人体的小肠被消化成葡萄糖。
(4)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利用了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是利用了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基因的多样性。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5、种 苔藓 昆虫
【分析】
苔藓植物属于孢子植物,有茎叶分化,无根,只有假根;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三、判断题
1、正确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 ,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题干描述正确。
2、错误
【分析】
引进外来物种不慎造成“生物入侵”,会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详解】
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因为外来物种成功入侵我国后,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大量繁殖后与农作物、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给农业和水产业以及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同时,还会使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如果引进外来物种不慎造成“生物入侵”,会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我们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点睛】
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错误
【详解】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题干说法错误。
4、错误
【分析】
活化石”植物又称孑遗植物,是指那些经历了新生代几次大的冰川活动后幸存下来的植物种类。
【详解】
活化石”植物又称孑遗植物,是指那些经历了新生代几次大的冰川活动后幸存下来的植物种类。中国拥有许多世界上其他地区早已灭绝却只在我国特殊的自然环境中保存下来的珍贵植物,这其中有许多种类被誉之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活化石”, 它们对于研究古植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地质学以及植物分类和系统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我国特有珍稀树种银杉和珙桐都是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杉属于裸子植物,珙桐属于被子植物。并不是所有的珍稀植物都是研究古植物的起源、分布和发展的“活化石”。故本题说法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种类。
5、错误
【详解】
同一物种间的各种生物个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各不相同,所以每种生物(包括所有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不是一个生物体就是一个基因库,故题干说法错误。
四、实验探究
1、
(1) 形态结构特点 分解者
(2)肌肉和刚毛
(3) 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一样快吗 蚯蚓在粗糙的纸上运动快,在玻璃板上运动慢 用湿棉絮擦拭蚯蚓的体壁,让蚯蚓的体壁保持湿润 蚯蚓在粗糙的纸上运动快 放归自然环境中
【分析】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据此回答。
(1)
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蚯蚓属于动物,分类依据是形态结构特点。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的运动是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3)
①探究的是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的问题,因此可提出问题: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的速度慢吗? ②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的速度慢(或快)。④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使其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就能保证蚯蚓的正常呼吸。⑤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在粗糙的纸上,刚毛能固定和支撑身体。因此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的速度慢。⑥实验完成后,放归自然环境中(或放回其原先的生活环境中)。
2、成形的细胞核 DNA 原核生物 叶绿体 寄生 抗生素 水稻 网状 界、门(或界、门、亚门) 头 胸 腹 外骨骼 蜕皮 重力 保持单一变量 蚕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吐丝会受到影响 蚕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吐丝不会受到影响
【分析】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
(2)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的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由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有的寄生在动植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
(2)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图中拟南芥和枸杞同纲,拟南芥和水稻同门,纲比门小,所以拟南芥和枸杞的亲缘关系近,拟南芥和水稻的亲缘关系远。拟南芥属于双子叶植物,具有直根系、网状脉。图中拟南芥和水稻共有的分类单位有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
(3)①家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②该实验是探究蚕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吐丝是否会受到影响。实验变量是重力。在太空中,除该变量外,“太空蚕”各项生活都尽量接近地面的养殖条件,目的是保持单一变量。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论:蚕吐丝结茧后,如果太空蚕丝更粗更坚韧,说明:蚕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吐丝会受到影响;如果太空蚕丝跟普通蚕丝基本没有差别,说明:蚕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吐丝不会受到影响。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解答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