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难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下列现象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B.有明确分工的一群蜜蜂
C.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D.岩洞里居住着数百只蝙蝠,有着各自固定的位置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下列成语中所表达的动物运动方式,其中正确的是( )
A.飞蛾扑火——跳跃 B.万马奔腾—行走 C.鱼翔浅底一爬行 D.大雁南飞一飞行
3、我国有200多种蚯蚓,下列对蚯蚓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圆筒形 B.近前端有环带 C.身体分节 D.有口无肛门
4、冰墩墩是以熊猫形象为原型设计的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有关熊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腔有膈 B.用肺呼吸 C.胎生 D.体温不恒定
5、海水中的许多水母是不能直接用手触碰的,原因是它们的外胚层中有大量的( )
A.触手 B.刺细胞 C.角质层 D.刚毛
6、喜马拉雅秃鹫能飞越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下列不属于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A.体温恒定 B.身体呈流线型 C.前肢变成翼 D.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蘑菇展开了争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的蘑菇均可以食用 B.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
C.蘑菇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D.蘑菇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能量
8、从形态结构特点来看,图所示生物属于( )
A.植物 B.动物 C.水生生物 D.细菌
9、下图表示的生物中,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A.
B.
C. D.
10、发霉变质的花生米和玉米粒上,常常长有容易使人致癌的真菌是( )
A.曲霉 B.青霉 C.根霉 D.黄曲霉
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同学们进入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加快,此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因为运动能促进长骨两端的________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而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则与骨膜内层的________有关。
2、蘑菇的地上部分叫__________,由菌柄和伞状的菌盖组成。
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_______;胎生________,牙齿有__________的分化。
4、鱼在进行呼吸时,由鱼口流入的水和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溶解气体的成分会发生变化:流入的水中氧气含量_____,二氧化碳含量_____;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_____,二氧化碳含量_____。(填“高”或 “低”)
5、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______;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兔是哺乳动物,仅靠体表的毛就能使兔的体温恒定。(______)
2、鱼在水中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鳍的摆动。(____)
3、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可以遗传的。(________)
4、一种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______)
5、如图为长骨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⑥为骺端软骨层,软骨层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____)
(2)①位于骨的两端,骨质比较疏松,内含红骨髓。(____)
(3)②为骨密质,对骨起支持和营养功能。(____)
(4)骨硬而不脆的原因是含有比例适当的骨松质和骨密质。(____)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公鸡和小狗就“动物的绕道取食”做的两个探究实验:
如图甲,实验前让小狗饿了12小时,实验时为小狗准备了最爱吃的香肠。一放下食物,小狗就急不可待的奔向食物,根本不知道饶过障碍物——木桩,拉住绳子教小狗饶过木桩,再把它牵回原地,小狗还是不会饶过障碍。反复教,经过10次的尝试与错误,小狗终于学会了绕道取食。
如图乙,在食物和公鸡之间设置障碍物——木桩,实验前让公鸡饿12小时,重复上述牵拉教育实验,公鸡经过20多次尝试与错误最后成功取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的实验设计,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图甲和图乙的实验设计,该小组做出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公鸡经过20多次尝试和错误学会绕道取食而小狗仅用10次,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小丽发现果皮损坏的水果容易腐烂,于是她猜测果皮具有保护作用。为了探究果皮是否有保护作用,她用苹果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无损的10个苹果,平均分成A、B两组。
实验操作如下:
A组 B组
实验操作 用小刀分别将5个苹果的果皮戳破 5个苹果不做处理
培养条件 在25℃的恒温箱中放置一个星期
实验现象 腐烂 没有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B组在实验中起到______作用
(2)实验中每组都用5个苹果,而不是用1个苹果的目的是______。
(3)A组腐烂的原因是有大量的______在苹果内生长和繁殖。
(4)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分析】
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
ACD.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岩洞里居住着数百只蝙蝠,有着各自固定的位置,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A、C、D均不符合题意。
B.表明蜜蜂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因此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2、D
【分析】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爬行、游泳、行走等。
【详解】
A.飞蛾扑火,飞蛾的运动方式是飞行,A错误。
B.万马奔腾,马的运动方式是奔跑,B错误。
C.鱼翔浅底,鱼的运动方式为游泳,C错误。
D.大雁南飞,大雁的前肢变成翼,运动方式是飞行,D正确。
故选D。
3、D
【分析】
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
【详解】
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分析】
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详解】
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腔有膈,具有牙齿分化、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体内受精等特征。
故选D。
5、B
【分析】
腔肠动物的体表有刺细胞,刺细胞位于口和触手的周围,能帮助捕食和防御,是腔肠动物所具有的特殊细胞。海岸上的水母不能直接用手触碰,是因为它们的外胚层有大量的刺细胞。
【详解】
腔肠动物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中胶层没有细胞结构。刺细胞位于口和触手的周围。能帮助捕食,是腔肠动物所具有的特殊细胞。海水中的水母不能直接用手触碰,是因为它们的外胚层有大量的刺细胞,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A
【分析】
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详解】
鸟有许多适于飞行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翼搏击空气,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作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而体温的恒定,主要是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不属于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7、A
【分析】
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像伞柄)、菌褶(菌盖的下面)三部分组成,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蘑菇用孢子繁殖后代,有些蘑菇有毒,需要有经验的人指导下才能采摘野生蘑菇。
【详解】
A.蘑菇大多数可以食用,但是有的蘑菇有毒,如毒绳鹅膏有剧毒,一旦食用有生命危险。因此采摘野生蘑菇,要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才能进行,A符合题意。
B.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像伞柄)、菌褶(菌盖的下面)三部分组成,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B不符合题意。
C.菌褶的表面长有许许多多褐色的孢子,孢子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生出菌丝,一段时间后菌丝长出子实体。因此,蘑菇用孢子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
D.蘑菇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分析】
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
【详解】
从图示可以看出,该生物具有贝壳,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故选B。
9、C
【分析】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动植物细胞和真菌的细胞的结构有细胞核。
【详解】
A.图A表示蘑菇,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A不符合题意。
B.图B表示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图C表示细菌,细菌是单细胞个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符合题意。
D.图D表示青霉,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分析】
黄曲霉能产生强致癌物质,对人类是有害的。
【详解】
有些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许多真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如花生、玉米等粮食上易生长一种黄曲霉,这种霉菌产生黄曲霉素能使人、畜的肝脏癌变,可见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骺端软骨层 成骨细胞
【详解】
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2、子实体
【分析】
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详解】
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地上部分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象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象伞柄)、菌褶(菌盖的下面)部分组成。
3、被毛
哺乳 门齿、臼齿和犬齿
【详解】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体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将身体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以乳汁哺育后代。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4、高 低 低 高
【分析】
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呈红色,里面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
【详解】
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与流入的水比较,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
5、节肢动物 爬行动物
【详解】
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从爬行动物开始,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三、判断题
1、错误
【分析】
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据此答题。
【详解】
哺乳动物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具有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血液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可见兔是哺乳动物,不是仅靠体表的毛就能使兔的体温恒定的。故本题说法错误。
2、错误
【详解】
鱼类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因此,鱼在水中游泳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故题干观点错误。
3、错误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因此动物的学习行为是不可以遗传的,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4、错误
【详解】
细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为便于观察和检测,可以培养成肉眼可见的菌落。菌落是指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故题干观点错误。
5、
(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分析】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骨质又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图中:①为骨松质,②为骨密质,③为骨髓,④是骨膜,⑤是血管,⑥是骨骺端的软骨层。
(1)人在幼年的时候,⑥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因此人成年以后身体不再长高,故题干观点正确。
(2)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②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①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内含红骨髓,故题干观点正确。
(3)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对骨起支持作用,故题干观点错误。
(4)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所以,骨硬而不脆的原因是含有比例适当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故题干观点错误。
四、实验探究
1、
(1)小狗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能学会绕道取食?(意思对即可)
(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分析】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1)
人类的认识史常以提出问题作为发展的起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信息可知,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小狗能学会绕道取食吗?(或“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小狗取得食物的时间越短吗?小狗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能学会绕道取食?)
(2)
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对比图甲和图乙的实验设计,该小组做出的实验假设是动物越高等,尝试的错误越少,学习能力越强。
(3)
小狗比公鸡高等,公鸡经过20多次尝试和错误学会绕道取食而小狗仅用10次,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2、
(1) 果皮
对照
(2)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3)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4)果皮具有保护作用
【分析】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
对照实验的唯一不同条件,就是该实验的变量。在本实验中,A组和B组的唯一的不同条件(即:变量)是果皮(果皮的有无)。对照实验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果皮,A组(无果皮)是实验组,B组(有果皮)是对照组,起到对照作用。
(2)
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实验中每组都用5个苹果,而不是用1个苹果的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3)
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所以,A组腐烂的原因是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苹果内生长和繁殖。
(4)
根据实验现象“A组(无完整果皮)腐烂,B组(有完整果皮)没有腐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果皮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