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故宫博物院》教学课件(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故宫博物院》教学课件(4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7 16:5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
故宫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将北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墙内的面积约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几百年多少军国大策都由此发出,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命运。
故宫博物院
黄 传 惕
学 习 目 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4、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5、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整 体 感 知
1、听读课文,积累字词,标示段序。
2、默读课文,理清结构。
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默读课文,按文章说明顺序填写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中的故宫示意图。
积 累 字 词
1、给下列蓝色的字注音。
矗立 击磬 攒 鳌头 琉璃 藻井 额枋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湛蓝 檀香 鎏金
妃 嫔 翊坤宫 迥然不同
chù qìnɡ cuán áo liú zǎo fāng
pán zhóu luán zhàn tán liú
fēi pín yì jiǒng
矗立:
攒:
矫健:
迥然不同:
湛蓝:
玲珑:
鳌头:
积 累 字 词
2、解释下列词语。
高耸地立着。
聚在一起;拼凑。
强壮有力。
形容差别很大。
深蓝。
精巧细致。
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肃穆:
幽雅:
悠扬:
井然有序:
挥霍:
水深火热:
积 累 字 词
2、解释下列词语。
严肃而恭敬。
幽静而雅致。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形容整齐的样子。
任意花钱。
形容人民极其痛苦的生活环境。
整 体 感 知
2、默读课文,理清结构。
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默读课文,按文章说明顺序填写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中的故宫示意图。
1. 故宫的地理位置、名称、
在建筑群种群中的地位、历史沿革。
2. 故宫的整体布局及特点: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独特风格。
3. 午门内外
4. 三大殿概说 (台基)
5. 太和殿外观
6. 太和殿内景
7. 介绍三大殿建筑位置——中轴线
8. 太和殿的用途
9. 中和殿的位置、概貌、用途
10. 保和殿位置、用途
11. 小广场(前朝与内廷的分界地带)
12. 乾清宫 的 用途
13. 交泰殿位置、坤宁宫的位置、用途
14. 后三宫的装饰特点
15. 介绍后三宫往北的御花园
16. 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首尾呼应
成 果 展 示
2、默读课文,理清结构。
一(1—2)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二(3—15)分说:概括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加以说明。
三(16)总说: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
整 体 感 知
2、默读课文,理清结构。
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默读课文,按文章说明顺序填写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中的故宫示意图。
故 宫 平 面 图
—— 午 门
金水桥
--太和门
东华门
西华门
——太和殿
——1
——东六宫
西六宫——
——御花园
-2
养心殿——
隆宗门——
——3
-4
-6
—7
神武门
1.中和殿
2.保和殿
3.乾清门
4.乾清宫
5.交泰殿
6.坤宁宫
7.景运门
故 宫 示 意 图
5
总(1-2) 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和艺术风格。
故宫博物院
前朝(三大殿)
(3—10)
外形
内景
位置
用途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11)—— 承上启下
内廷
(12-15)
后三宫
御花园
总(16) 回望故宫,强调艺术特点。
空 间 顺 序(南——北) + 游 踪
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矗立( chù ) 琉璃( liú )
B.湛蓝(zhàn) 藻井( zǎo )
 C.击磬( qìnɡ ) 金銮殿( luán )
D.蟠龙( pán ) 妃嫔 ( pín )
2、解释下列词语。
 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迥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检 测
①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__、__;以及后三宫:_、交泰殿、__。
②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__,___,___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③北京故宫、山东岱庙、曲阜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岱”指___;“孔”指____。
3、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课 堂 检 测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①创建卫生城市不仅能够完善城市进一步基础设施,而且可以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在县级卫生城市“三城同创”活动中,②全县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③我们要树立“潼城是我家,洁净靠大家”的观念要入心入脑并化为自觉行动。
①语序不当,应将“ ”放在“ ”之前。
②不合逻辑,可改为:
③句式杂糅,可改为:
课 堂 检 测
课 堂 检 测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1.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镜中看
课 后 作 业
1、积累字词及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
3、完成《集优方案》“基础巩固”“课文突破”。
故宫博物院
黄 传 惕
(第二课时)
①常见的说明顺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有: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温 故 知 新
1、填空题。
①故宫博物院,坐落在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____________年历史了。这是________两代的皇宫,当时叫__________。
②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中轴线。
  
温 故 知 新
2、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学 习 目 标
1、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2、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3、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4、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山河千里国,
宫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
安知天子尊。
——唐 骆宾王
自 主 学 习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有什么特点?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介绍太和殿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3、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 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太和殿内景装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装饰
太和殿外景
雕金蟠龙
合 作 学 习
1、三大殿各自的作用是什么?三大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
2、“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 为什么
3、“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细品课文,体会作者写作时流露的感情。
学 以 致 用
谈谈学习本文后的启示。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风格独特。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课 堂 检 测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课 堂 检 测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_________________ 。
2.文段中多处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玲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_______。
4.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最后一句“宏大壮丽”、“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__________之情。
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列数字
故宫规模宏大
(东西)精巧细致
精巧
爱和赞颂
建筑特征
赞 美
温 故 知 新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 )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作诠释
列数字
打比方
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说明文类别:
课 文 总 结
故宫博物院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空间顺序
分类别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准确
事物说明文
有人说,建筑是一种乐器,建筑师的思想和智慧盛在里面,人类的欢愉与悲伤沉淀在里面,历史发展的秘密隐藏在里面。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冲突与和谐,华丽与朴实,往昔与现代,都使用着一种语言,那就是沉默的建筑语言,它具有异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大批工匠、百姓为此付出了极大心血,甚至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可惜都被湮没无闻了。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故宫更像是几百年前建筑家们的一次“集体汇报演出”,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体现。
课 后 作 业
1、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学校,要求重点突出,总说分说结合,不少于500字。
2、完成《集优方案》。
3、预习《苏州园林》。
4、完成本周摘抄和字帖。
故宫(紫禁城)
总(1-2) 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和艺术风格。
故宫博物院
前朝(三大殿)
(3—10)
外形
内景
位置
用途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11)—— 承上启下
内廷
(12-15)
后三宫
御花园
总(16) 回望故宫,强调艺术特点。
空 间 顺 序(南——北) + 游 踪
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故 宫 平 面 图
—— 午 门
金水桥
--太和门
东华门
西华门
——太和殿
——1
——东六宫
西六宫——
——御花园
-2
养心殿——
隆宗门——
——3
-4
-6
—7
神武门
1.中和殿
2.保和殿
3.乾清门
4.乾清宫
5.交泰殿
6.坤宁宫
7.景运门
故 宫 示 意 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