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师院附中、太原市师苑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太原师院附中、太原市师苑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02 08:1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原师院附中 师苑中学校2023—2024学年准高三第二次月考
数 学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等差数列中,已知,,则( )
A.8 B.12 C.16 D.24
2.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公比,若,则的值是( )
A. B. C. D.
3.已知某质点运动的位移(单位;)与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为,则该质点在时的瞬时速度为( )
A. B. C.2 D.4
4.过曲线上一点作曲线的切线,若切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则切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若数列为等差数列,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则的值为( )
A.40 B.50 C.60 D.70
6.已知,,,则( )
A. B. C. D.
7.已知正项等比数列中,,,成等差数列.若数列中存在两项,,使得为它们的等比中项,则的最小值为( )
A.3 B.4 C.6 D.9
8.以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为主体的“中值定理”反映了函数与导数之间的重要联系,是微积分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中值定理”的核心内容.该定理如下:若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象不间断,在开区间内可导,则在区间内至少存在一个点,使得,称为函数在闭区间上的中值点.那么函数在区间上的中值点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下列求导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是的导数的图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B.是的极小值点
C.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D.是的极小值点
11.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是等比数列
B.若,,则
C.若,则数列是递增数列
D.若数列的前项和,则
12.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数列为递减数列 B.
C.的最大值为 D.
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数列满足:,(,),则__________.
14.若函数在上可导,,则__________.
15.已知函数,若数列满足,且是递增数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6.对于三次函数,给出定义:设是函数的导数,是的导数,若方程有实数解,则称点为函数的“拐点”.某同学经过探究发现: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拐点”;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对称中心,且“拐点”就是对称中心.
若,请你根据这一发现,求:
(1)函数对称中心为__________;
(2)计算__________.
四、解答题(共6小题,共70分.)
17.(10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求在上的值域.
18.(12分)已知两曲线和都经过点,且在点处有公切线.
(1)求,,的值;
(2)设抛物线上一动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求的最小值.
19.(12分)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且是,的等差中项.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20.(12分)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Ⅰ)求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证:数列的前项和.
21.(12分)设,.
(1)当时,求的极值;
(2)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2.(12分)已知函数.
(1)若在上单调递增,求的取值范围;
(2)若,证明:.
太原师院附中 师苑中学校2023—2024学年准高三第二次月考
数 学 答 案
1.C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求出,,从而可求出.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
则由,,得解得,,所以.故选:C.
2.D
【分析】直接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故选:D.
3.B
【分析】对求导得,从而可求质点在时的瞬时速度.
【详解】因为,所以,
所以该质点在时的瞬时速度为.故选:B.
4.A
【分析】求导函数,根据切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确定切线斜率的取值范围,从而可得切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求导函数可得,,
切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设切线的倾斜角为,则,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应用,考查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5.B
【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出首项和公差,再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出结果.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解得,
.故选:B.
6.D
【分析】通过构造函数,利用的单调性即可比较出,,的大小关系.
【详解】令,则,
所以时,,时,,
即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因为,,,
又因为,在区间上单调递增,所以,故选:D.
7.A
【分析】由已知条件求出等比数列的公比,得到,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的最小值.
【详解】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成等差数列,
有,即,得,由,解得,
若数列中存在两项,,使得为它们的等比中项,
则,即,得,则,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为3.故选:A.
8.C
【分析】计算,,得到,解得答案.
【详解】因为,,所以,,,
所以,.
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得,解得.
因为,,所以函数在区间上的中值点有2个.故选:C.
9.BC
【分析】由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与导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
,.故选:BC.
10.BC
【分析】利用导数的正负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结合函数的极值与极值点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由导函数的图象可知,当或时,;
当或时,;
所以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和,
单调递减区间为和.故A错误,C正确;
所以或是的极小值点;故B正确;
所以是取得极大值点;故D错误.故选:BC.
11.ACD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等比数列定义、性质逐项分析判断作答.
【详解】令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对于A,,且,则是等比数列,A正确;
对于B,,则,B错误;
对于C,由知,,则,,
即,,数列是递增数列,C正确;
对于D,显然,则,而,
因此,,,D正确.故选:ACD.
12.AC
【分析】AB选项,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到,从而确定;
C选项,,,故C正确;D选项,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性质得到.
【详解】AB选项,由等差数列性质得到,
又,所以,
设公差为,则,数列为递减数列,A正确,B错误;
C选项,因为,,则的最大值为,C正确.
D选项,因为,故,D错误.故选:AC.
13.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判定数列为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写出通项公式,进而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得解.
【详解】,,又(,),
数列为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即,,故答案为:.
14.
【分析】求出函数的导函数,再把代入计算可得.
【详解】解:因为,所以,
把代入得,解得.故答案为:.
15.
【分析】由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函数在每一段都是单调递增,且,列出不等关系,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函数,数列满足,且是递增数列,
则函数在每一段都是单调递增,且,即,
所以,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
16./ 2010
【分析】(1)解方程,可求得函数的对称中心坐标;
(2)由已知可得,利用倒序相加法可求得所求代数式的值.
【详解】(1)因为,则,,
由,可得,且,
所以,函数的对称中心为;
(2)由(1)可知对任意的,,
所以,

因此,.
故答案为:(1);(2)2010.
17.(1)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2)
【分析】(1)根据导数的正负得出其单调性;
(2)根据第一问的函数单调性得出其值域.
【详解】(1)函数,则,
当时,,当,,
故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2)由(1)可得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且,,
则在上的最大值,最小值,
故在上的值域为.
18.(1),,. (2)
【分析】
(1)求出函数的导数,根据题意可得关于,,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2)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点的坐标,再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根据题意可知,将分别代入两曲线方程得到,.
两个函数的导函数分别是,,
又,,则,解得,,.
(2)要使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则抛物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应该与直线相同,
则,解得,
又因为点在抛物线上,解得.
所以最短距离即的最小值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代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即最短距离为.
19.(1). (2).
【分析】(1)根据等差中项的含义列式即可求解.(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详解】(1)由题意可得,即,解得.
因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1)得,

两式相减,得
,即.
20.(Ⅰ) (Ⅱ)证明见解析
【分析】(Ⅰ)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利用作差法即可求的通项公式;
(Ⅱ)求出,利用裂项法即可求数列的前项和,再与进行比较可证.
【详解】解:(Ⅰ)由,可知,
两式相减得,
即,
,,
,(舍)或,
则是首项为3,公差的等差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Ⅱ),,
数列的前项和.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数列求和的计算,利用裂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1),; (2)答案见解析
【分析】(1)利用导数求出极值即可;
(2)求出,分、、、、讨论,可得答案;
【详解】(1)的定义域为,因为,

时,,单调递增,
时,,单调递增,
时,,单调递减,
,;
(2)由题:,
1°当时:,
时,,单调递减,
时,,单调递增;
2°当时:,
时,,单调递减,
时,,单调递增;
3°当时:
①若即,所以时,,单调递增,
时,,单调递减;
时,,单调递增,
②若即,,则在单调递增;
③若即,所以时,,单调递增,
时,,单调递减;时,,单调递增;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是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本题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解题中需要理清思路.
22.(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求导根据单调性得到,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计算最值得到答案.
(2)确定函数定义域,构造,分别求导得到函数得到单调区间,计算最大最小值得到证明.
【详解】(1),,
在上单调递增,故在上恒成立,即,
设,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故,即,故.
(2),,,
当时,,函数单调递减;
当时,,函数单调递增;故.
设,,则,
当时,,函数单调递增;
当时,,函数单调递减;
,故,
即,即恒成立,得证.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参数,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转化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其中将不等式的证明转化为求两个函数的最值是解题的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