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桦 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白桦 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15: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第3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白桦》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白桦》这首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继续引领学生深入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教材在编排上,通过分节的方式,使得诗歌的结构更加清晰,有利于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象,通过深入品读和感悟,进一步体会白桦树所象征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此外,教材还通过课后习题和阅读链接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拓展阅读和理解诗歌的机会。这些练习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白桦》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他们能够基本理解诗歌的内容,对白桦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对于诗歌中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象,以及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不解。此外,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理解诗歌大意。 ★★
2.感受诗歌意境。 ★★★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感受诗歌意境。
难点: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核心问题 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白桦》。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大家听听呀? 这个教学环节巧妙地衔接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机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对《白桦》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和意境美,同时提升朗读技巧,增强自信心。这个环节也促进了班级内的学习交流和合作,让同学们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研读文本 1.生自由默读全诗,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2.①生自由读第1小节。 ⑤生答:枝条挂满白霜的白桦树,是那么圣洁! 生答:我仿佛看见一个沉思的诗人,伫立窗前,深情地看向白桦,眼里满是怜爱。 b.生答:窗前的白桦。 生答:涂银霜。 生答:披雪花。 ⑧学生尝试背诵这一小节。 ①学生自由读第2小节。 ②生答:白桦在雪中傲然挺立。 生答:白桦树的枝头沾满了雪,似乎是给树枝绣上了白色花边。 ④生自由读。 b.生答:雪中的白桦、白桦枝头、绽流苏…… ①生自由读第3小节。 b.生自由练习朗读。 a.生交流。 b.生交流。 ⑦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①生自由读第4小节。 ②生答:朝霞中的白桦,身上披着彩霞,煞是好看! b.生自由读。 a.生自由交流。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4.自由读一读整首诗。 5.生自由朗读全诗。 6.生交流。 生答:“银霜”和“雪花”写出了白桦的洁白;“涂”准确描绘出白桦树干上的一层洁白的表皮;“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字里行间藏着对一身洁白的、高洁的白桦的爱。 爱上: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落的叶子上落满了松软的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如流苏一样好看。 7.(2)生交流。 师范读后学生读。 小组读;全班齐读。 8.(3)生自由朗读后,师指名读。 (4)生答:作者抓住了悬崖边这个特别的地方的树作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生答:诗中写了悬崖边的树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依然坚强。 (5)生答:两首诗都借助事物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虚假。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1.生自由默读全诗,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诗歌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的?请大家试着从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 2.学习全诗。 (1)学习第1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1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导:诗的开篇,就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桦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每日与白桦对视,与白桦低语。窗前的白桦,是诗人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朋友! ③师指名读。 ④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白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⑤生交流。 ⑥师指导朗读。 a.师:娓娓道来的诗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这句诗藏着作者对白桦的深情;如见其貌的诗句——“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字里行间藏着对高洁的白桦的爱。 b.师指名朗读。 ⑦概括本小节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b.生交流。 c.师小结:“披雪花”更具体地概括了本小节白桦的特点。(板书:披雪花) ⑧师引导想象画面,生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2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范读后引导:在听的过程中,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教师:是啊,一串串的树枝交错着,像花穗绽放,像是流苏舞动…… ④生自由读:师指名读,并评价。 ⑤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b.生交流。 c.师小结:“绽流苏”与上一节的“披雪花”对称,显得更和谐。(板书:绽流苏)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3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3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名读,并评价。 ③教师: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准确;读的时候注意了“灿灿”“晶亮”这样的形容词。 ④想象画面。 a.师引导: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看到诗人眼中的白桦。 b.生自由练习朗读;师指名朗读。 ⑤引导理解。 a.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白桦? b.师讲解:白桦静中有动。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了白桦的含蓄和高洁,“玉立”写出了它的挺拔,写出了它的高贵气质,写出了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出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使之前静静挺立的白桦展现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⑥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根据上两节的小标题,我们可以拟定结构对称的小标题,谁来说一说? b.生交流。(相机板书:立金晖) ⑦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4)学习第4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4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你又读出怎样的白桦? ③指导朗读。 a.师指名读,引导评价:他读出白桦的美了吗?你会怎样读? b.师指导:读的时候注意“白、银色”这样表示色彩的字词。 ④引导理解。 师述: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⑤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诗写了朝霞中的白桦。谁能从下列短语中选择合适的小标题?课件出示: 朝霞中的白桦;白雪皑皑的树枝;沐朝霞;抹光华 b.相机板书:沐朝霞。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3.师述:叶赛宁的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4.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自由读一读整首诗。 找出能表达作者对白桦不一样的情感的地方。 5.生自由朗读全诗。 6.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全诗。 (1)师指名交流。(相机将课件中的重点词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2)师小结:这些美丽的诗句中藏着诗人对白桦的爱! 7.体会意象,悟出真谛。 (1)师引导: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 (2)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 (3)师范读后指名读。 (4)小组读;全班齐读。师指导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中所传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 8.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 (1)师:《白桦》,是诗人叶赛宁的情感流露;白桦,是诗人叶赛宁情感流露的寄托。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仔细读读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读懂诗人的心? (2)课件出示《悬崖边的树》。 (3)生自由朗读后,师指名读。 (4)生交流读后感受。 师小结:诗人选取生活中独特的自然意象,以表现人间的种种精神品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悬崖边的树的赞美,对不屈的精神、高远的理想的赞美。 (5)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①课件出示《白桦》和《悬崖边的树》。 ②师引导:这两首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1.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其好处在于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读诗歌,并通过概括每小节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结构和主题。通过自由默读全诗,学生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专注于诗歌本身,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同时,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从每个小节中找到作者描写白桦的方面,并用最简洁的词句进行概括。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白桦的形象和特点,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作者对白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极为精巧,通过引导学生逐节深入学习诗歌《白桦》,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文本理解能力,还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学生在自由朗读中想象画面,直观地感受白桦树四季的风貌,从而深化了对诗歌情感的领悟。同时,概括每小节内容并拟写小标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了诗歌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提升了他们的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多次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感悟和记忆。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为他们今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独具匠心,其好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叶赛宁的诗歌《白桦》,使学生全面而细致地领略了白桦树的多重美感。诗中,白桦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到洁白的流苏,再到朝霞中的晶莹闪亮,白桦的形象在学生的想象中逐渐丰满起来。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白桦树的色彩变化和动态美感,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还使他们对诗歌中表达的高洁之美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还让他们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文学之美的完美结合。 4.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地阅读诗歌《白桦》,并自主找出能表达作者对白桦不同情感的地方。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学生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寻找那些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和个性化解读。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对白桦的热爱、赞美和敬仰之情,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寻找和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通过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还能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生自由朗读全诗这一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探索和感悟的空间。通过自由朗读,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理解,深入到诗歌的字里行间,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图。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主动思考和感悟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6.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灵感激发,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形成了积极的课堂氛围。这种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倾听和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师通过指名学生交流,并相机将课件中的重点词设置成不同的颜色,进一步突出了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这种视觉上的提示和强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教师的小结不仅总结了学生在交流中的发现,还强调了这些美丽的诗句中藏着诗人对白桦的深情厚意。这种点睛之笔,使得整个教学环节更加完整和深刻,也让学生在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7.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极为精妙,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交流分享和朗读体验,不仅加深了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更让学生深刻领悟了诗歌背后的真挚情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开始探寻作者为何对白桦怀有如此深厚的情感,从而激发了对白桦象征意义的探究欲望。通过交流,学生了解到白桦作为俄罗斯的国树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进一步体会到了诗人对自然、对民族、对祖国的炽烈情感。随后的范读和朗读环节,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美,更在字里行间中品味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共鸣,更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8.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巧妙而富有深意,通过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并与《白桦》进行比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和诗人的匠心独运。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悬崖边的树》,让他们初步感受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随后,通过指名朗读和交流读后感受,学生得以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不屈精神和高远理想。这种拓展阅读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通过比较阅读《白桦》和《悬崖边的树》,学生可以发现两首诗的相似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诗人在选取自然意象、表现精神品质方面的匠心独运。最后,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总结 师:同学们,如果说,诗歌是一盏灯,那么诗中美好的情感就是这盏灯的光。生活就是一首诗,只要我们有有趣的心灵,有友善的眼神,有倾听的耳朵,有真挚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用诗意的语言将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巧妙地揭示出来,引导学生们深入体会诗歌的美好情感,并鼓励他们用一颗有趣、友善、倾听的心去感受生活的诗意。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更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学会用心去感受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共鸣,更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意的追求。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2.积累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读一读。
板书设计 白桦 高洁品格 人人赞美
教学反思 在结束了《白桦》这首诗的第二课时教学后,我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喜悦。回首课堂,那些生动的画面、热烈的讨论和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都仿佛还在眼前。 首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教学的魅力。通过引导学生们自由朗读、交流感受,他们不仅深入理解了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更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美。尤其是在探讨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充满了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 其次,我也意识到了拓展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引入《悬崖边的树》这首诗,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让学生们有机会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学生们在比较中发现了两首诗的相似之处,也感受到了不同诗人笔下的独特魅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象时,我还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们对诗歌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在朗读指导方面,我还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朗读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的来说,这节《白桦》的课让我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诗歌教学的魅力,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学生们带来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