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绿》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绿》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15:0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第3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绿》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绿》这首诗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世界。在教材编排上,这首诗位于四年级下册,意在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自然之美,同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诗歌中,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绿色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无论是风、雨、水还是阳光,都被赋予了绿的色彩,使得整个自然界都充满了绿的韵律和节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绿色的魅力,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此外,教材还通过这首诗篇,引导学生们学习如何观察和感受自然,如何用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这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是一种文学上的熏陶,更是一种生活上的启示。
学情分析 在《绿》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学情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可能还难以完全把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学生们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节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将诗歌中的绿色世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和内涵。此外,针对学生们在朗读、理解和表达上可能存在的困难,教师需要提前预设教学策略,如通过示范朗读、分段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们逐步克服这些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理解诗歌大意。 ★★
2.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难点: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核心问题 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1)生读课题《绿》。 (2)学生分节读诗。 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绿》。(板书课题:绿) (2)师指名分节读诗。 (3)师述:《短诗三首》的学习帮我们解开了现代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着运用在上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找一找《绿》这首现代诗里藏着的秘密吧! 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短诗三首》,教师帮助学生巩固了现代诗的特点和魅力,为后续学习《绿》这首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教师直接导入新课,通过指名分节读诗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为深入探究诗歌内涵做好了铺垫。教师明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运用在上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主探究《绿》这首现代诗里藏着的秘密。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研读文本 1.生自由读全诗。 2.(1)学生自由朗读课件的内容。 学生反复朗读。 ①生答:各种各样的绿色。 生答:墨绿、浅绿…… ②生答:从省略号可以看出。 ③生答:橄榄绿、苹果绿、黄绿…… 生轻声读;全班齐读。 (4)生自由交流。 生答:绿的程度深。 生答:特别,不平常。 全班齐读。 3.(1)学生朗读课文第3~5小节。 (2)学生轻声地自由读第3~5小节。 (3)生读第3~5小节。 (4)①学生自由交流。 ②生读诗文。 ③师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④生答:这么多的绿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满眼都是绿。 生答:一个“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绿色集中在一起的画面。 ⑤师示范读后,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生仿写。 b.生朗读仿写句段,相互评价。 (6)生答:这是作者的想象,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体现了绿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的主题。 学生练习说话。 4.(1)生自由练习读全诗。 (2)按小节配乐读;生齐读。 5.(1)学生思考。 学生默读宗璞的作品。 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生答:作者抓住了灵隐“绿”的特点,善于联想、想象。从“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这些词句中可以读出。 生答:作者着重写层层叠叠的树木和青苔的绿。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生齐读。 1.生自由读全诗,寻找“诗韵”。 2.全班交流。师重点引导交流以下内容。 (1)课件出示第2小节。 (2)注意诗句中含有“绿”的词语,反复朗读。 (3)感受“绿”的多。 ①想象“绿”的画面。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都有哪些绿? ②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师:只有这些绿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不只这些绿? ③师引导发散思维:你还知道哪些绿?师:这么多的绿,都悄悄地藏在省略号中,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难怪作者这样说——(课件出示诗句) 生轻声读;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4)感受绿的美。 ①师:作者的联想多么丰富啊!眼前各种各样的绿,在他眼里是什么样的? ②师指名读第1小节。 ③理解“发黑、出奇”。 师:这么多的绿,在作者的眼里,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怎么理解“绿得发黑”?师:“出奇”是什么意思? ④师指导朗读:读出诗中不寻常的“绿”。(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3.学习第3~5小节。 (1)师引导: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课文第3~5小节。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轻声地自由读第3~5小节。 你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3)生读第3~5小节。 (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第3小节。 ①师小结:很多人喜欢这一节诗,喜欢的原因是,这一节诗句式相仿,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师范读后指名读。 ③引导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一阵风吹来,( )是绿色的。一阵雨冲刷过,( )是绿色的。 小溪潺潺流过,( )是绿色的。一束阳光射进,( )是绿色的。 师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师相机指导,读出诗的韵味) (5)学习第4小节。 ①课件出示诗句。 ②关注“在一起”的句式,读出节奏。 ③师指名读后,全班读。 ④师:注意表示动作的词,你读出了什么?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你感受到了什么? ⑤师示范读后,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⑥拓展运用。(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仿写练习: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意,你能写一写“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校园里( )在一起, 公园里( )在一起, 田野里( )在一起。 a.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b.生朗读仿写句段,相互评价。 (6)学习第5小节。(出示课件,师指名读) ①师范读后指名读,相机引导: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②说话练习。(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说话练习:一阵风吹来,小草( ),柳条( ),树枝( ),( )。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生自由练习读全诗。 (2)师指名分小节配乐读;生齐读。 5.学习“阅读链接”。 (1)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课件出示宗璞的作品。 (3)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4)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课件出示:“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 课件出示: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1.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感情去体验诗歌,这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同时,通过寻找“诗韵”,学生能够更加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表现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此外,这一环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寻找“诗韵”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通过聚焦诗歌中的第2小节,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品味诗句中蕴含的“绿”的意象,让学生感受到了“绿”的丰富多彩与美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鼓励他们想象画面、分享感受,还通过反复朗读和品味诗句,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同时,教师还注重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表达,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充分领略了诗歌的魅力,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巧妙且充实,充分展现了现代诗歌教学的独特魅力。通过学习第3至5小节,学生不仅深入领略了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还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第3小节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并反复朗读,使他们深刻感受到绿色的丰富与美丽,提升了审美水平。第4小节则聚焦于诗歌的句式和节奏,通过指导朗读和仿写练习,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最后,第5小节的学习通过范读、想象和说话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绿”的动态美,增强了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通过生自由练习读全诗,学生能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探索和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这样的练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同时,师指名分小节配乐读和生齐读的环节,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朗读成果,还通过音乐的渲染和集体的力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样的朗读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巧妙地将艾青与宗璞两位作家笔下的“绿”进行了对比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还深化了他们对“绿”这一主题的多元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宗璞的作品,并交流读后感受,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宗璞笔下“绿”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课件出示关键句子,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宗璞作品中“绿”的丰富内涵和表现手法。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还提升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此外,通过对比两位作家的作品,学生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作家在描绘同一主题时的不同风格和特色,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参天的古木、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它们都以美的身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愿通过学习这首现代诗,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通过总结,教师不仅回顾了课堂所学内容,还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景,并鼓励他们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这样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同时,教师的话语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加珍惜并感恩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2.收集不同的绿色树叶做成手抄报。
板书设计 绿 赞美春天 歌颂希望
教学反思 经过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深深感受到《绿》这首诗的魅力所在,也体验到了教学过程中的喜悦与挑战。 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中的“绿”,让他们感受到“绿”的丰富与多彩。我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诗、寻找诗韵,并引导他们关注诗句中含有“绿”的词语,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在引导学生感受“绿”的美时,我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深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的“绿”的出奇与发黑。他们不仅能够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还能够将这些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使得诗歌的韵味更加浓郁。 此外,在学习第3至5小节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朗读和仿写,让他们深入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学生们在仿写练习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绿色画面,让人眼前一亮。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对于某些词句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另外,在朗读指导方面,我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总的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让我收获颇丰。我深刻体会到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