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导入新课
丝绸之路
“泡菜”归属问题之争,从根本上反映的是文化之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对周边地区与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中国文化也逐渐影响了欧洲人的生活。
泡菜作为一种腌渍发酵的食品,并非仅存在于少数国家和地区。中国称之为“paocai”,朝鲜半岛及中国的朝鲜族称之为“kimchi”,凡此种种,它们有相通相近之处,但在用料、口味、制作方法等方面又各有千秋。
我们支持从美食角度对泡菜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有益友好的交流,但不应带入偏见,以免引发对立,影响感情。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泡菜归属争论
【问题探究】全球贸易网络是如何形成的?近代以来,中国都有哪些文化影响了西方?西方文化又有哪些影响了中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课程。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情况。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近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选必三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
这是一张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当时,在欧洲人看来,世界就是欧洲、北非及亚洲的一些地方。他们不知道太平洋,不知道美洲,不知道大洋洲,更不清楚南极大陆,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
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
(1)15世纪以前世界贸易
古代史上就有以贸易为途径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注:通过丝绸之路,欧洲人认识了瓷器、丝绸等中国商品,但是和中国的直接往来非常少。)
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
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特点:
原因:
——从区域商路到全球商路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
①局限性:美洲:洲内贸易;欧亚大陆之间西欧无法直接同亚洲进行贸易。
②间接性:中间转手贸易
③局部性:缺乏稳定的全球性航路;
④贸易量较小,耗时较长,效率较低。
①自然地理环境的阻碍
②生产力水平较低,交通落后
【概念解读】
1.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指的市场交换场所,是世界各国通过互助合作和贸易往来建立起来的商品交换的领域。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出现,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2.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3.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指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的交流。文化交流促进人民互通有无,增进文化发展与丰富。
时空观念
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贸易受挫
世界贸易虽有曲折但迅猛发展
1947
1870
1840
1500
1918
1939
1978
1991
1995
1945
1765
1914
据教材第一子目“全球贸易网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成世界贸易网形成及演变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和掠夺
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世界大战
关贸总协定签署
改革开放
冷战结束
世贸组织成立
新旧知识衔接
——从区域商路到全球商路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
——从区域商路到全球商路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
①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加
②股份制公司出现和发展
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特点:
15世纪末—18世纪上半期
(2)初步形成
【知识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 “商业革命”
A.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
B.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C.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①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
②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原因: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
(3)最终形成:
①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交通工具的进步。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材料: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均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表现: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
(3)最终形成:
①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②世界贸易额剧增;
两次世界大战——至今
根据材料,找出全球贸易的阻碍因素和促进因素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1913--1929 0.7
1929--1938 -1.2
1938--1948 0
阻碍因素: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
(4)曲折发展:
原因: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①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②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受到影响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探究:分析 20世纪以来(20世纪下半期) 世界贸易的发展概况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1、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
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
促进因素:
(4)曲折发展:
原因:
体系化
制度化
大 事 年 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78年 中国确立改革开放政策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①1947年签署《关贸总协定》,各国围绕关贸的谈判推动发展。
②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③冷战结束
④世贸组织(WTO)的成立
特点:曲折中发展
表现:
①世界贸易虽有曲折但迅猛发展
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世界市场
重大事件
开始形成
(雏形)
新航路开辟
初步形成
早期殖民扩张
基本形成
两次
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关税贸易总协定
市场经济体制
跨国公司
世界贸易组织
全球贸易
初步
形成
最终
形成
曲折
发展
突飞
猛进
20世纪
90年代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
1、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
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及资本的扩张性;
②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
④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
⑤跨国公司的推动;
⑥国际局势的变化:如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⑦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 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2.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和荷兰 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3. (2022·广东·高考真题)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
4. (2021·全国·高考真题)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5. (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
6. (天津高考)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原因:
纹章瓷古代外销瓷器的一种。是把纹章,即欧洲诸国贵族、都市、团体等的特殊标志,烧在瓷器上,故名。约始于明代。据瑞典统计,有三百多家贵族曾到中国定烧过纹章瓷。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互相借鉴中向前发展。
(1)经济上:
(2)文化上:
买卖双方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商 品 流 动
买方
卖方
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
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习俗等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
⑴ 中国茶文化的的国际化: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的饮茶风俗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2、表现:
外传过程:
①16世纪前,中国茶主要中国周边传播。
②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西洋等地区。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⑴ 中国茶文化的的国际化:
2、表现:
表现:
①中俄之间形成“万里茶道”;
俄
罗
斯
茶
炊
茶炊,茶汤壶。一种金属制有两层壁四围灌水在中间着火的烧水壶,有球形、桶形、花瓶状、小酒杯形、罐形等。到1912、1913年,俄罗斯的茶炊年产量已达66万只。
万里茶道又称茶叶之道(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俄罗斯时称之为17世纪时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盛行于17世纪至20世纪初,从福建武夷山起,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延伸,穿越戈壁草原,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再往西到达圣彼得堡和欧洲其他国家,全长1.3万公里。
②荷兰的家庭设有“茶室”;
19世纪英国贵族用中国瓷器喝茶的生活场景
凯瑟琳(1638—1705),葡萄牙公主,1662年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成为英国王后。她的嫁妆中有:丹吉尔和孟买两座重镇、50万英镑、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
荷兰的茶室
随着茶在日本的推广,喝茶逐渐成为兼有宗教和美学意味的生活方式,融自然、艺术、人情于一体,最终发展为日本茶道。其根本精神是和、敬、清、寂四个字。这表明,日本茶道与中国佛教文化中的禅宗有某种关联,带有一种出世色彩。可以说,日本茶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
日本茶道
④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
③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材料: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提神,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饮茶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并指出饮茶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原因:
意义:
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推动了茶叶种植区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
茶作为优良饮品,符合大众需求;
工业革命的推动;
④英国的殖民掠夺;
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舞会。他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大轿里出场
法国宫廷服饰上的中式花纹
18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本土欧洲丝绸也开始绘制龙、凤、花鸟等中国传统图案,并注明“中国制造”,假冒中国原装进口。西方设计师们创造“Chinoiserie”这个词,用来形容当时流行的艺术风格“中国风”。
⑵ 各国服饰的变化:
2、表现:
①17世纪末,中国服装随着传教士传到法国;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孔子服”
⑵ 各国服饰的变化:
2、表现:
②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孔子,采用了东方(中、日)女装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保罗·波烈(1879—1944)是法国杰出的服装设计大师,他对东方文化特别痴迷,他游历过东欧及东亚各国,在1913年设计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袍式外套,将其称为”孔子服”,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推出以“自由”命名的两件套装亦是吸收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
吸收中国裁剪方法的自由套装
杂糅日本和服的“午茶便装”
午茶便装是吸收日本和服的样式,丝绸面料上饰以刺绣,用大而低垂的和服袖替代传统西方的窄筒袖。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明治维新时期,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日本人穿洋衣、说洋话、行洋礼。此后,西服在日本流行开来。1887年,时任首相
的伊藤博文在鹿鸣馆举办了约400人参加
的大型化妆舞会,可以说是把欧化之风一
气推向了高潮。
明治维新时期派出的“岩仓使节团”
⑵ 各国服饰的变化:
2、表现:
③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
口袋为倒笔架形,寓意是以文治国
衣领为翻领封闭式,寓意是“三省吾身”,严谨治国
思考:试结合材料说说民国中山装哪些地方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哪些地方借鉴了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s”形曲线设计借鉴西方传统裙子人体美
裙子开衩借鉴了波烈的设计
⑵ 各国服饰的变化:
2、表现:
④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
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家统一大业;
以文治国;“三省吾身”,严谨治国。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利玛窦献给万历皇帝的自鸣钟(明)
上海法租界大自鸣钟(清)
活跃于乾嘉道三朝的文人钱泳就曾总结说,西洋的钟表自康熙时期传入中国,现在的士大夫阶层几乎人人皆有。福建的一名按察使司在因贪污问题倒台后,家中被抄出十几件西洋钟表,也足以可知西洋钟表在官员中的泛滥。而和珅这个级别的巨贪家藏则是更为夸张,据说他被查后,家中被抄出西洋钟表数百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2、表现:
⑶钟表的传播:
①钟表诞生于欧洲,16世纪中期经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英国18世纪生产的铜镀金象驮亭式表
整体基材采用中国人喜欢的铜镀金,亮丽的金色外壳上以红、绿、蓝、黄、白等各色料石镶嵌花饰;
在造型上,以能体现东方传统风格的建筑为型;
有人物、动物,十分注重中国文化所讲的寓意——太平有象。太平有象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汉书·王莽传》:“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意思。表盘上以中文数字标识时间。
②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很多。
③中国人制作的钟表,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史料实证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
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2
①承认西洋文化的优秀成果;
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表达各国文化交流的理念。
乾隆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
体会: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有何变化
①时间观念逐渐精准化;②逐渐适应工业文明。
钟表折射的观念变迁(P59问题探究)
20世纪,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
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1987年,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开业
八十年代上海大众桑塔纳汽车
九十年代中国的电脑
手拿大哥大,腰跨BP机
七八十年代,穿着牛仔喇叭裤,提着录音机到处蹦迪自娱自乐的青年
1981年,百人围观一台电视机
观看中国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
2、表现:
⑷文化产品: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家国情怀
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交流
7.(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8.(2018·全国Ⅱ卷)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9.据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赛马、赛船、网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点心、西式饮料、业余剧社、公园、室内音乐会、电影、电灯、电话、自来水、邮政、电车等在中国大多数城市为人们所接受。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开放与发展影响消费行为 B.社会习俗发生剧变
C.政治制度变革影响深远 D.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10.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他说:“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11.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
A.贸易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
12.从1870年至1913年,世界贸易中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增加了两倍多;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材料说明( )
A.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 B.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
C.国际贸易中英美等国竞争激烈 D.殖民地国家的贸易出超严重
文化也推动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原 因 功 能
文化具有强化贸易竞争力的作用 商品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以一定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商品的文化价值高可增加商品价值,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文化偏好,提高其竞争力。
文化具有增强商人凝聚力的作用 国际贸易需要商人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这就需要共同的文化信念和文化精神来凝聚商人行动,塑造商人开拓、进取、诚信等商业精神和商业理念。
国际贸易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系
辩证分析世界贸易、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关系与启示
商品流动
文化交流
世界贸易
关系:
①世界贸易下的商品流动促进各国文化交流;
②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各国商品流动。
启示:
①提倡世贸的公平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后:世界贸易曲折发展
茶:中国 亚洲 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服饰:中国、日本等服饰元素被法国吸收
钟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18世纪数量已经很多
其它: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
知识框架
近代以来世界贸易
与
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茶文化
服饰文化
钟表文化
其他文化产业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曲折发展
突飞猛进
小结
关系: ①贸易活动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商品具有物质的属性之外,还具有文化属性,商品是文化的载体。贸易活动使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得以交流,有利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②文化推动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文化交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要在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交流中扫清障碍,就需要了解文化的交流方法及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基本差异,重视与掌握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商机,同时尊重与了解他国的文化底蕴,这是国际贸易持续、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
推动
促进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区转移
启示:①提倡世贸的公平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