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2 08: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地理试题 2024.03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5 小题,每题 2分,共计50分 ,)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开放程度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自然资源
2.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政策扶持 B.经济落后
C.矿产枯竭 D.教育需求
2018年3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 )
A.生活成本低 B.发展空间小
C.广阔的发展空间 D.超高的房价
4.“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C.保护生态环境 D.促进经济发展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C.人口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7.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中低纬度 B.多濒临海洋
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平原地形
8.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⑤—湿热 B.⑥—干热
C.⑦—干旱 D.⑧—高寒
菲律宾是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国家之一,下图为菲律宾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棉兰老岛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湿热 B.地形崎岖
C.生态恶化 D.水资源短缺
10.为提高菲律宾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生态移民,将部分人口迁入棉兰老岛
②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促进海洋资源开发
③加大对平原地区地下水开采力度,保障城市、农业用水
④提高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该国人口主要呈北迁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的改善 B.全球气候变暖
C.经济发展不平衡 D.国家政策鼓励
读叙利亚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2.关于叙利亚的人口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
②主要是战争因素引起的
③以向远距离国家迁移为主
④给周边地区带来环境,治安等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3.图示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其主要制约条件有( )
①气候干旱
②科技落后
③地表崎岖
④交通发达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4.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 )
A.311;345 B.207;344
C.207;338 D.227;338
15.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 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容积率 D.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下图是城市最快出警示意图。读图
16.“110”指挥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17.“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些地理信息技术()
A.遥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遥感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 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商业区多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区
北京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市副中心一通州,已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结合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常住人口变化图(下图)
20图表中数据推测
A.图示期间远郊区人口增速最大
B.郊区人口快速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心区人口迁出
C.北京市人口迁出人员主要从事第三产业
D.2000年以来北京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21.近年来,北京逆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A.社会经济发展 B.政府政策推动
C.对外交通发展 D.乡村条件改善
22.逆城市化对北京的影响
A.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B.城际交通建设速度减缓
C.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 D.北京房价得以最终遏制
02020年9月23日,上海市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明确提出,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即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即可直接落户。据此完成23~25 题。
23.上海市发布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户籍人口 B.增加人才储备
C.解决学生就业 D.提高城市知名度
24.该政策对上海市的影响表现在
①增加城市创新活力
②降低城市管理难度
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④缓解就业压力
①② B.②③
③④ D.①③
25.上海市此举对下列产业影响较大的是
A旅游业 B普通制造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康养产业
下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4)简要分析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27.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3)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约 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某专家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该专家的说法提供依据。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0年4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增强经济发展优势区域承载能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重点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县城、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等,都是动力系统不同层级的功能节点,让每个节点都能按照其比较优势发挥最大效能,是动力系统的内在要求。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 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景胜中学高一月考地理答案
1-5:DABDB 6-10:DCDAD 11-15:CDACA 16-20:CBADA
20-25:BABDC
26.(1)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2)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4)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
27.(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水资源较丰富。
(2)种草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
(3)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28.(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
区绿化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