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本课由制作中国名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对中国汉字的演变排队,从而过渡到汉字及书法的学习。对中国画的讲解,先抛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了解各朝代绘画的特征和代表作,根据所了解的知识欣赏绘画,总结中国画的突出特征。在对不同时代绘画的介绍,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2、本课重点汉字起源与演变与书画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脉络,在处理汉字起源时,通过视频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记忆。处理书画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时,通过大量图片介绍中国画的发展演变,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感性了解中国的书画魅力,总结书画的特征。
1.识记汉字、书法、绘画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2.掌握京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艺术家代表。
3.理解“书画同源”及京剧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4.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特点,学会欣赏书画艺术;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制作“中国名片”
名片,中国古代称名刺,是标示姓名及其所属组织、公司单位和联系方法的纸片。名片是新朋友互相认识、自我介绍的最快有效的方法。若请你为中国文明设计一张名片,你会在名片上写上什么呢?
名片一:书法名片二:中国画名片三:京剧横平竖直中国字笔墨丹青中国画唱念做打中国戏1234请给它们排排队吧!http://www.jtyhjy.com/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5f0e962af508f0099b1ccbf汉字的演变:欠、喝、饮、鱼、龟一、汉字与书法艺术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一)汉字1.趋势:由繁到简2.起源:“图画文字”3.形成:4.演变:商朝1.两个阶段:魏晋自发
阶段自觉
阶段2.总特点: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3.书体(二)书法阅读课本46,47页书法艺术发展的相关内容,回答:1.中国书法艺术以什么朝代为界限分两个阶段?
2.书法有什么特点?
3.楷书、行书、草书各有什么特征? 图一 图二 图三 草 书楷 书 行 书 图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欧阳询
《化度寺碑》 颜真卿
《颜家庙碑》 柳公权
《玄秘塔碑》请欣赏行书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论书帖》 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颠 张 醉 素”请欣赏楷书:草书:行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价值高。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放纵,审美价值高。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兼审美和实用价值。世界上很多最古老的文字都失传了,而中国汉字不仅没有失传,而且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
的畅通无阻;
◆ 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
供了便利条件;
◆ 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善,也为其保持旺
盛的生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汉字的世界影响 日本的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偏旁部首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二、笔墨丹青中国画远 古 时 代战 国 时 期秦 汉 时 期西汉马王堆帛画 《鹳鱼石斧图》 帛画《人物龙凤图》 请欣赏《鹳鱼石斧图》线条稚拙,色彩图案简单,是萌芽时期远古时代时 代特 征代 表 作 品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西汉马王堆帛画
《夫妇宴饮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门类丰富,色彩绚丽典雅 阅读P47、48页内容,归纳从远古到清朝时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及代表作品:士大夫画家总结绘画理论“以形写神”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绘画高峰;
吸收外来风格隋展子虔 《游春图》;初唐阎立本 《步辇图》;唐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宫廷画院最活跃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突出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士大夫文人画突出(写意画)元 王 冕 《墨梅图》明 徐 渭 《牡丹蕉石图》
清 郑板桥 《墨兰图》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顾恺之“以形写神” 魏晋时期 展子虔
《游春图》隋唐时期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两宋时期 元朝王冕《墨梅图》文人画文人画有什么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元明清时期“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现实的反映”,试以下面的作品来说明。⑴ 唐朝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风格(《送子天王图》 、 《步辇图》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⑵ 风俗画流行(《清明上河图》
⑶ 文人以画写意,表达思想,文人画成就突出。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佛教盛行,民族政策开明,关系和谐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元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强化,文人得不到重视,思想受限,多借画抒情,寓情于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大家知道"书画同源"是什么意思吗?书画同“起”源书画同“形”源书画同“神”源书画同“心”源中国绘画艺术的突出特征?唱念做打中国戏中国古典戏曲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世界剧坛上,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戏剧。戏曲的发展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1)起源:原始歌舞
2)发展:春秋战国优伶
3)成熟:元杂剧
4)进一步发展:明朝昆曲
5)京剧的形成、成熟、传播三、京剧的出现:
1)形成:
2)成熟:
3)传播:全国流行;民国以来走向世界(国粹)徽班进京徽调与汉剧融合京剧晚清同治、光绪年间 “同光十三绝”京剧是北京的地方戏吗?关羽包拯曹操这些脸谱代表哪些历史人物?生旦净丑
净:指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
丑: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生:指男子;
旦:指女子;视频介绍 “同光十三绝”片段,感受京剧的魅力京剧的特点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②用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伴奏;
③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④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
?表演有一定的程序,多采用虚拟性动作,达到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1958年越剧《红楼梦》黄梅戏《天仙配》其它剧种粤剧《搜书院》其它剧种川剧《白蛇传》剧照其它剧种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1)政治:政治黑暗成为元杂剧的主要创作背景;京剧产生的契机是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
(2)经济:宋代以后,古代戏曲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及其对精神文化需要的增加。
(3)文化:知识分子群里队伍的壮大及素质的提高;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影响等。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符号,要加以珍惜、保护;
对传统文化要赋予理性,批判地继承;
要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1.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楷书→篆书→隶书
C.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D.篆书→甲骨文→隶书→楷书A2.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B3.下列书体中,具有其他书体无可比拟的实用价值的是(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B4.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于清朝时期
B、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戏
C、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
D、徽剧和汉剧相互融会并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新剧种B5.下图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前的吉祥物福娃。这种风格继承了中国画的那种风格?( )
A.战国帛画人物肖像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
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风格D6.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此画的风格应为( )
A.宫廷画 B.文人画
C.民俗画 D.人物画B课件39张PPT。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本课由介绍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视频导入新课,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的发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图片和材料介绍四大发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回答的师生互动来学习。利用表格的形式梳理在数学、天文学、历法、农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便于理解和记忆。
2、在处理本课重点“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和中国科技衰落的原因,通过材料进行对比,理解四大发明对世纪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从中西方的比较中,对比出中国古代科技衰落的原因。1.识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在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2.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等重要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3.认识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的不同命运及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活字印刷术是什么时期出现的?谁发明的?1.“四大发明”指哪些?分别什么时候出现的?
2.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有哪些?
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有哪些显著特点?
4.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前期世界领先,后期逐步走向停滞落后?造纸、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古代的书写材料甲骨文 青铜器 帛书 竹木简纸草泥板 这些书写材料有许多缺陷:沉重、昂贵、不易获得、难以保留……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1)早期的书写材料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我国发现最早的纸出现于何时?谁于何时改进造纸术?(2)蔡伦改进造纸术(3)造纸术的外传 751年,唐朝与大食战争,一批唐朝造纸工匠被俘,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和北非。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何时出现调版印刷术?何时出现活字印刷术?唐朝(北宋)毕昇 宋代庆历(公元1041年)间,毕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记载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的铅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中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2)活字印刷术 早在唐朝,道家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已运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当时的火器主要有火炮、火箭、突火枪等,威力巨大。公元1225年~1248年,我国的火药经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国家。欧洲人在13世纪后期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了火药。随后,火药武器也经阿拉伯国家而传入欧洲。3.火药何时发明火药?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4.指南针最早发明于何时?何时用于航海?全面认识四大发明(1)角度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图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2)角度二:西方人眼中的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德国)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西方人对四大发明是如何评价?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3)角度三:中国人眼中的四大发明 材料一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中国) 材料二 欧洲人利用火药技术制造了近代枪炮,开着利用指南针导航的近代军舰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而我们只有用血肉之躯抵抗洋人的进攻,任凭敌人践踏中国的国土,最后丧权辱国,假如四大发明不外传,外国发展缓慢,就不能给中国带来耻辱。
——学生甲(中国)你是否同意学生甲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旧中国的漠视、愚昧及落后,使科技缺乏转换为生产力的环境.①造纸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的使用,摧毁了欧洲封建堡垒;
③指南针的使用,迎来了新航路开辟的时代;
④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带来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但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对中国的影响 (2)对世界文明(欧洲)的影响四大发明的影响:《九章算术》珠 算成书于东汉 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早见于汉代,明清时期普及 算筹、算盘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国家,后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二、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阅读课本P37、P38页,完成下列表格:全班分成四组,分别找出数学、天文、历法农书、医学方面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完成表格:甲骨文中的13个数字 算筹记数摆法
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一种工具。算筹是在珠算发明以前中国独创并且是最有效的计算工具。算盘赤道坐标《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国家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石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西 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石申浑 仪简 仪 元 朝郭守敬改革浑仪,使其结构简化,精度提高。三、天文——《石氏星表》和浑仪阅读课本P38页,完成下列表格:浑仪与简仪 简仪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浑仪
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古代
①农业发达
②备受重视 夏朝 《夏小正》 我国最早的历法 元朝:郭守敬 《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四、历法与农业——《授时历》和
四大农书(一)历法阅读课本P39页,完成下列表格: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为农业服务从节气歌中可以看出历法是为什么服务的?《农书》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徐光启《农政全书》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二)四大农书阅读课本P39页,完成下列表格:氾胜之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齐民要术》《氾胜之书》王祯贾思勰《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医学基础,被医家誉为“万世宝典”《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五、医学介绍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了解医学方面的成就阅读课本P40页,完成下列表格:李时珍张仲景 “医圣”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1]?(今河南省邓州市、镇平县一带)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万世宝典”,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张仲景针灸铜人针灸疗法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原因: (1)根本保障
①国家统一。
②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如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的进步。
(2)促进因素
①各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与不断加强,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了本国科技的发展。
(3)教育因素:教育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4)主观因素
①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有智慧和创新精神。
②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药学等方面。
(5)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 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难题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
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雨果 思考:是什么使中国近代科技落伍?据此你得出什么启示?古代科技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①政治: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统治阶级从根本上对科技
不予重视;
②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缺乏动力;
③思想: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如八股取士,文字
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科技人才短缺;
④对外: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严重阻碍着中外科技
交流。 仰望夜空,星光点点,惟月为大。缺缺圆圆,变幻摇曳。
抚今追昔,从旧石器时代甲骨上的简单符号,到如今咏叹唱和的诗歌文章;从四大发明落日辉煌,到如今奋起直追; 从东方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如今的九天揽月;祭之拜之,歌之咏之,而今又要亲临其境,人类的脚步,奔腾向前;智慧的探索,未有止境。未来中国,科技兴国!
1.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国却没有这样的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于当时的中国 ( )
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 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C.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 经济停滞倒退A2.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D.对外交往的密切A3.郭守敬认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反映其思想的行动是( )
A.编著《石氏星表》 B.发明浑仪
C.研制简仪 D.记录日、月食 C
4.电视剧《大国医》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播出后,获得观众好评,这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大国医被称为“医圣”,他编著的被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的是( )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九章算术》B
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近代世界市场的开辟影响最大的是( )
A .印刷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造纸术
B6.《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
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B.使用了外科手术
C.查阅了《黄帝内经》
D.参考了《本草纲目》D课件34张PPT。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1.本课以《诗经》视频导入新课,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在感性上对中国诗歌有一点了解。
2.对于本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对于每个部分的介绍利用材料、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每个阶段文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3.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的含义,利用材料重点讲解每个阶段代表文学体裁产生的原因。1.识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认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产生的原因及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各领风骚数百年汉唐华章千秋颂宋元词曲万口吟明清小说亿人传第一篇章 各领风骚数百年1.《诗经》一、从《诗经》到唐诗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主义风、雅、颂(西周至春秋中期)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经》有何特征和意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间歌谣(南民歌)的形式,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体。(1)产生(2)特点(3)代表作《离骚》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楚辞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1)特点:第二篇章 汉唐华章千秋颂——司马相如《上林赋》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
汉朝大一统气势恢弘的文化气度。(2)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张衡《二京赋》3.汉赋 “洛阳纸贵”:
晋代左思作《齐都赋》一年始成。复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赋》。在其舍中院内,以及茅厕皆置纸笔,偶得佳句,当即录之。自认所学不多,便求为宫禁藏书郎。其赋成后,仍未获士人青睐。左思自认其作不逊于汉时班固与张衡,恐一人之褒贬而遭埋没。便请文学家张华过目,张华阅后,咸认为佳作,可媲美班张之文。复请教当时名士皇甫谧,谧观后欣然为之作序,自此名声大噪。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分组活动:梦回大唐,以诗会友。中唐组初唐组晚唐组盛唐组王勃、陈子昂(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圣”)杜甫----现实主义白居易(讽喻诗)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唐朝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浪漫主义——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诗圣):现实主义——深沉忧郁、忧国忧民、语言深厚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杜甫诗歌有什么特点?盛唐:
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
中唐:
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晚唐:
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帝国的日渐衰弱。启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该时期的思想文化唐朝社会变迁对唐朝诗歌风格的影响?联系必修一、必修二思考:唐代诗歌为何如此繁荣?原因: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力强盛;
经济:封建经济繁荣;
文化:科举“以诗取士”;
对外关系:南北、中外文化交流,兼收并蓄。豪放派苏轼婉约派柳永第三篇章 宋元词曲万口吟1.宋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能够歌唱(1)特征:苏轼柳永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豪放派婉约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么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词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城市繁荣。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兴起: 宋代,散曲繁荣:元代,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代表: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秋思》背景: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特点: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2.元曲第四篇章 明清小说亿人传志怪小说传奇话本 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是购买劳动力为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
——岳麓教材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为何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与以往相比有何新的时代特征?《南山集》军机处1.原因: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市民阶层扩大,对文化作品要求趋向平民化
(4)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增多
(5)社会识字率提高,参与创作的人增多
2.新的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早期民主思想出现。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根据文字介绍和已有知识,列举作品:3.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句子参差不齐,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比较自由活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在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而形成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键清新;后期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句子长短参差,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深刻的批判。 发展趋势:平民化(通俗化)1.《诗经》2.楚辞3.汉赋4.唐诗5.宋词6.元曲7.明清
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与特点古代几个重要阶段文学繁荣的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盛行。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民族间和中外文化频繁交流;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以诗取士” 。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两宋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词的句子长短参差,更能够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各种社会危机、矛盾不断加深,使得一些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印刷术不断完善和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下,书坊、书肆迅速发展起来。汉赋:唐诗:宋词:明清
小说: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
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
汉卿曲雪芹梦;数中华灿烂文化壮我笔底波涛。 先秦诸子散文、屈原“骚体”诗、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思考:结合你语文所学知识,分析对联中涉及哪些文学体裁。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该作品的体裁是( )
A.诗 B.赋 C.词 D.散曲D2.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商人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商品经济发展
C.八股取士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B3.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 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C4.“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积淀与积累,又是现实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
①唐诗的繁荣 ②理学的形成 ③宋词的兴盛 ④话本的出现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D5.明清小说多以反封建统治为题材,这反映了( )
A.封建统治衰败的必然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D.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