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课堂通行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课堂通行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10:15: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强健的肌肉是欢乐,活力,镇静和纯洁的源泉。
B.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
C.但待到日近中天时,阳光会普照大地。黄褐色的玉米又将沉甸甸地压在收获者的双臂。
D.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词,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祈祷 指摘 相辅相成
B.目睹 束缚 无所畏惧
C.严峻 肤浅 自园其说
D.湛蓝 挚爱 误入歧途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
B.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
D.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萦绕(yíng) 襁褓(qiáng bǎo) 阐述(chán) 浩劫(jié)
B.枷锁(jiā) 歧途(qí) 拙劣(lüè) 允许(rǔn)
C.湛蓝(zhàn) 姊妹(zǐ) 嵌入(qiàn) 沉甸甸(diān)
D.气氛(fēn) 分崩离析(bēng) 召唤(zhào) 凋零(diāo)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bēng kuì。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逢相对。但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正在于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襁褓   行将就木 ēng kuì 携手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行将就木”的意思是: 。
(4)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6.综合性学习
你们学校开展以“多彩体育伴我行”为主题的校园体育节系列活动,小刚同学写了一段话,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节活动,请你帮他修改。
同学们,校园体育节即将拉开帷幕,[甲]对这场盛会,值得我们期待。体育,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乙]我们既可以在短跑中感受速度与激情,也可以在体操中体验律动与美感,既可以在足球运动中增进团结与协作,也可以在棋类活动中培养思维与心……多彩体育;总有一款适合你。[丙]我们在多彩体育中强健身体,磨炼意志,健康成长。
(1)[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2)[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3)请你将[丙]处画线句改成祈使句,使它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二、现代文阅读
7.阅读《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节选),回答各题。
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①5年前,在巴黎,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二十周年。五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②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 。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 。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
③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世中造就英雄。正如我最近在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地方,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④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到自身。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 着古希腊社会。
……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第③段的论述过程。
(2)结合【甲】【乙】两段文字和你的体验,说说演讲稿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甲】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顾拜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乙】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
——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节选)
然后,我们来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入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的原因。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
先生们,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若这敬意是针对我这建筑师而来的话,那我着实愧不敢当。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的召唤。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辞,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8.听演讲首要任务是要听懂演讲者的内容。选文部分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演讲稿根据对象与场合会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选文部分语言有什么特点?
三、作文
10.比喻论证,是指通过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比喻说理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应注意: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
请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个作文片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 (1) (qiǎng bǎo)  (xíng) (崩溃) (xié)
(2) “针逢相对” “针锋相对 (3)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 (4)拟人
6.(1)[甲]删去“对”。
(2)[乙]“也可以在体操中体验律动与美感”后的“,”应改为“;”。(回答“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也对)
(3)[丙]让我们在多彩体育中强健身体,磨炼意志,健康成长吧!
7.(1)首先通过比较,强调了在根除人类天敌“恐惧”的精神品质里起着更多作用的是自信而非勇气;然后又以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平和”与“自信”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点明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
(2)共同点:为了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演讲者往往会借助一些语言技巧。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演讲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比如【甲】,“无所畏惧”“挺”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奥林匹克主义以人的特性,形象地表现出奥林匹克主义在动荡的时局下顽强发展表现了在特殊历史时期奥林匹克主义勇敢、坚强的品质;②用语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增强了演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听众的兴趣,比如【乙】,狗皮膏药”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这里指自己过去的经历和体会,把讲述这些内容比作“卖狗皮膏药”,这里是贬义褒用,这是作者对自己为方正做宣传的谦虚说法。
8.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意义。 9.①语言庄重典雅。②使用长句为主,富有气势,情感浓烈。③使用第一人称,拉近与听众的情感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10.【片段示例】
我是无数星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