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11:22:13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答案
【答案】(1)A;(2)D;(3)D;
1A.“作者认为可将其合并为‘流行性物欲症’”说法错误,材料二原文说的是“在我看来,这里的三粒毒药实际上是两粒,如果将成功学与消费主义合二为一,就是流行性物欲症”,并不是将三粒毒药合并为“流行性物欲症”。
故选A。
2.D.“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说法错误,过于绝对。依据材料二结尾段可知,作者提倡梭罗的生活方式,但并非要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故选D。
3.A.“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很多价值底线失守”说法错误,以偏概全。材料一说的是“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前面是用“一些”加以限制。
B.“充分证明这一点”说法错误,夸大事实。“充分”在句中是“足够”的意思,“向来”是“一贯如此”的意思。仅凭“孔子、孟子有关‘义’的观点态度”不可能“足够”证明中华文化“一贯”注重崇德尚义。
C.“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说法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可知,“公正、自由平等”是作者论及的内容,而不是“一些经济学家”观点中的内容。
D.正确。
故选D。
4.“庙宇”喻指“信念”“信仰”“时代精神”“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等“精神道统”;
“恶性肿瘤”喻指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巧取豪夺、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
5.示例:精神的星光能照耀人们走得更高更远。袁隆平的事迹是“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的生动写照。柳艳兵见义勇为的精神告诉人们: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刘盛兰的高尚情怀令人感动,这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6.A
7.B
8.之前对毛利先生认识:①老朽寒酸,滑稽可笑;②窝囊懦弱,低三下四;③教学水平低下,教书只是为了谋生。
现在对毛利先生的认识:①操守严谨,孤独寂寞,不为世人所理解;②尊重学生,认真负责;③不计回报,以教书为生命的意义。
9.不同:《孔乙己》里的“我”面对孔乙己的不幸只是做冷冰冰的事实陈述,态度冷漠;《毛利先生》中的“我”目睹了先生的不厌其烦和服务员们的聚精会神,产生了温情,理解了先生。
原因:①《毛利先生》中的“我”现在的所见和感受与当年的场景形成鲜明反差,从而认识到自己先前行为与认识的错误,心生愧疚,表现出人物的成长、反思;②《孔乙己》中的“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嘲笑孔乙己的环境里,逐渐被同化为麻木冷漠的庸众一员,寄寓了作者对社会深刻批判。
句意:整修兵器防御寇乱,虽然是紧要的事情,但我只想要求你们把心思用于治国之道,务必竭尽忠贞,使老百姓安居乐业。
“要事”为“是”的宾语,“要事”后断开,故C处断开;
“存心理道”,“务尽忠贞”均为“欲卿等”的内容,两句后均应断开,故GH处断开。
故CGH处断开。
11.A.“含义相同”错,“所以”,用来……的。/表原因。二者含义不同。句意:不以舜用来侍奉尧的作为来侍奉君主。/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B.正确。“贼其民者也”中的“贼”,残害。句意:就是残害自己的百姓。与“故贼人以利其身”(《兼爱》)中的“贼”,盗窃。句意: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
C.正确。“比观百姓渐知廉耻”中的“比”,近来。句意:近来我发现百姓逐渐懂得了廉洁和羞耻与成语“比比皆是”中的“比”,到处。句意:到处都是。
D.正确。“正由仁义不修”为宾语前置句,相当于:正由不修仁义。句意:正是由于他不修仁义。“句读之不知”(《师说》) 也是宾语前置句,相当于:不知句读。句意:不明白句子的停顿。
故选A。
12.B.“而人才也随时等候君王的任用”错误,由文中“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可知,这是杜正伦的观点。
故选B。
13.①“任”,使用;“救”,挽救;“促”很快,迅速。
译文:使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的,虽然能挽救一时的弊端,但国家很快就会灭亡。
②“当思之在心”,一刻也不能忘记;“若”如果;“斯须”,片刻;“去”,离开。、
译文:仁义之道,一刻也不能忘记,我们要不断地将仁义推行下去,如有片刻懈怠,就会远离仁义之道。
14.①以仁义治国,可以使国运长久,否则会很快灭亡;②仁义施政可以改变百姓的风俗习惯,社会安定;③广施仁义可以使百姓自然归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与圆的准则;圣人的作为,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想做国君,就要走君主的道路;想做臣子,就要走臣子的道路。这二者不过是效法尧、舜罢了。不以舜用来侍奉尧的作为来侍奉君主,就是不尊敬自己的国君;不以尧来治理民众的作为来治理百姓,就是残害自己的百姓。孔子说:‘治理国家的原则不外乎两种,仁德与不仁德而已。’”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说:“我看古代的帝王,凡以仁义治理国家的,都国运久远。使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的,虽然能挽救一时的弊端,但国家很快就会灭亡。既然我们看到了前代帝王成事的方法,就可以把它们用作统治国家的典范。现在,我们要以诚信、仁义作为治理国家的方针,希望这有助于铲除近代的虚伪之风。”黄门侍郎王珪回答说:“天下荒废凋疲的时间已经很长了,陛下在天下积弊之时统领国家,弘扬古代圣贤的遗风,实乃万民之福。但没有贤才是治理不好国家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太宗说:“我求贤若渴,即使夜晚做梦都梦到贤才。”给事中杜正伦说:“哪个时代都有人才,随时等候陛下的发掘任用,哪里用得着去梦傅说,遇吕尚,然后才治理天下呢?”太宗十分赞赏他的话。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原来认为在离乱之后,民间的风俗习惯会很难改变,近来我发现百姓逐渐懂得了廉洁和羞耻,官员庶民都能遵守法纪,盗贼一天比一天少,我才知道民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风俗习惯,关键要看施政是治还是乱。所以,治理国家,必须用仁义来抚慰百姓,同时还要显示出朝廷的威信,顺应民心,废除苛刻的法令,不做背离道义的事情,这样社会自然会平定安静。你们应该共同来做好这件事。”
贞观四年,房玄龄上奏说:“最近,我检查武器库里的铠甲兵器,发现已远远超过隋朝了。”唐太宗说:“整修兵器防御寇乱,虽然是紧要的事情,但我只想要求你们把心思用于治国之道,务必竭尽忠贞,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我真正要的铠甲兵器。隋炀帝难道是因为铠甲兵器不足,才遭到灭亡的吗?正是由于他不修仁义,群臣才会怨恨叛离他。你们应该理解我的想法啊!”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树林广袤就有飞鸟栖息,水域深广就有鱼儿游弋,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人们都知道恐惧而躲避灾害,却不知施行仁义,灾害就不会产生。仁义之道,一刻也不能忘记,我们要不断地将仁义推行下去,如有片刻懈怠,就会远离仁义之道。这就好比用饮食来滋养身体,要让肚子经常吃饱,就能够维持生命。”王珪叩头说:“陛下能知道这些道理,真是天下的大幸啊!”
答案:
15.C
16.①“闲”在观景自在:诗人行于村落,可以任意而细致的欣赏美景,清闲自在。
②“闲”在畅游之乐:诗人陶醉于山水,获得难以言说的审美体验,悠闲自得。
③“闲”在与友携行:诗人路遇隐士,产生相知之感,一路携行,安闲自在。
17【答案】1.其言不让 吾与点也
浴乎沂 ④. 风乎舞雩
谨庠序之教 ⑥. 申之以孝悌之义
18.环氧乙烷属于杂环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石化产品,也是一种广谱灭菌剂,可以杀灭多种细菌、霉菌及真菌,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染、医药、农药等领域。
19.①环氧乙烷可以被用于常温灭菌 ②不同于多数消毒方式需要借助水 ③消费者都可以放心佩戴
20.一个口罩用环氧乙烷进行杀菌后,要经过7至14天的解析,再经历出厂、运输、销售等环节,最后到消费者手中,要耗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21.①婀娜多姿 ②若隐若现 ③苍劲有力
22.①原句使用叠词,“幽幽”体现竹影深远、美好的样子,“潺潺”模拟泉水流动的声音,叠词的使用,使语句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②原句使用反问写竹子浓郁的清香让人沉醉,增强了语气。 9.
示例:竹枝摇,婀娜多姿,曼妙的舞姿连绵不绝,让人滋生恬淡之情;花香浓,馥郁芬芳,馨香的味道连绵不绝,让人生发闲适之感。(或:竹枝摇,招岚拂雾,优雅的风姿频现于眼,教人顿感飘飘欲仙;花香浓,弥漫山林,醉人的芬芳沁人心脾,使人陡觉心醉神迷。)
23.【答案】例文:
芟夷枝蔓花方显,漉尽黄沙始得金
插花师一句“学会舍得”的告诫充满哲理。插花作品贵在主题鲜明、构图统一,枯枝败叶自不必说,即便是青枝翠叶、娇花艳蕊,只要喧宾夺主,就应果断舍弃。人生亦如是,面对纷繁复杂的道路、纷至沓来的选择,只有果断取舍,才能轻装上阵,无惧万里征程。
所谓“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寄居蟹必须丢掉旧壳才能成长,金蝉非得蜕去护甲才能歌唱。普希金的童话里,渔夫老婆因不肯放手,荣华富贵得而复失,只能守着破木盆过活。“舍得”是玄妙的佛理禅机,更是古老的人生智慧。相比父辈,年少的我们也许更应参悟如何“舍得”——因为此时的我们正面临着诸多关键的选择。
这是最好的时代,物质极大丰富,文化空前繁荣,机会可遇可求。这又是最迷惘的时代,“流量至上”、“精致利己”如浮云蒙蔽双眼,“速食文化”“功利文化”如浊流搅乱内心,害得我们患上了选择困难症:我们在热门专业与热爱专业之间犹豫不决,在“躺平摆烂”和“奋斗上进”之中徘徊不定;有时决心埋头苦读实现自我,有时又经不住诱惑沉迷游戏;一面敬佩“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科研人员,另一面又艳羡“一夜暴富钱包鼓”的带货网红……如同闯入玉米地里懵懂的小猴儿,什么都舍不得丢弃。然而选择众多,精力却有限,若旁枝蔓叶多而不舍,终会迷失方向,磨灭初心。
因此,我们须得抱定宗旨,分清主次,善于取舍。佛语云:“龙衔海珠,游鱼不顾”,当你有更重要的使命、更坚定的目标,又怎会因种种诱惑而分神?英国作家简·奥斯汀为保有自我而舍弃婚姻,凭一支笔建构了一个世界,活出了女性最好的姿态;十四岁的全红婵戒断零食,放弃游乐,坚持训练,终于打破世界纪录,获得奥运冠军;两弹元勋邓稼先舍弃个人名利,以身许国,为新中国谋得长久的安全与和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悟出“舍得”之真谛:舍浮华而得回归本真,舍安逸而得实现价值,舍私利而成国家脊梁。
人永远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必须明智取舍,才得避免彷徨。何谓明智?从细处说,当以终身发展为宗旨,从大处说,当秉持家国为重的原则。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越要“风雨不动安如山”。如此,人生之花方能繁而不乱,简而有致。
人生百年,道阻且长,愿你在每个路口都能正确抉择,敢“舍”多“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的关键词是“舍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舍得”指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须舍弃,即愿意付出。人生只有懂得“舍”方能“得”。舍去并不代表失去,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得;舍去并不代表空洞,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完美;舍去并不代表留下只有忧伤,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快乐。
舍与得是一种博弈,是博弈就有辩证关系。一个人的快乐,并非他得到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多是另一种负担,少并非不足,而是另一种更广阔的拥有,舍人之难舍,方能得人之难得。看待舍与得的问题,不在一朝一夕的直接效果,而在于其长久的深层次的影响。利他就是利己,帮人就是帮自己,这就是舍与得之间的辩证法。
由此,我们可以思考,舍得既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得是一种境界,不计付出,舍己为人,体现出了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了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扫荡洒脱的人生追求。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因力有不逮而舍弃登上山顶的经历,以登山喻人生,强调虽然“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在筋疲力尽时舍弃继续攀登,转而欣赏山腰的美景,未尝不是一种成功。结尾可升华主旨——“舍去山顶的羁绊,舍去肩上的束缚,舍去终究无法完成的幻想,才能欣赏到独一无二的风光。”
我们也可以写自己面临独处与去聚会的取舍,是如何选择的,写明选择的原因,并点明因此得到了什么。比如,舍弃喧嚣与热闹,得到了静思的时光,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写与亲人之间的相处,选择舍弃固执,珍惜温暖的亲情;写与朋友发生冲突,选择舍弃面子,重拾友情等。
我们还可以写议论文,阐明“舍”与“得”的关系,表明舍是得的前提,得是舍的结果。
立意:
1.有舍才有得,鱼与熊掌不可得得兼。
2.有舍有得,方见其明。
3.先舍后得,方显大智慧。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月考(3月)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个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周刊》杂志曾经做过一个有关成功的专题,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性自由、消费主义和成功学。在我看来,这里的三粒毒药实际上是两粒,如果将成功学与消费主义合二为一,就是流行性物欲症。
物欲症使人们放弃了时间而选择了金钱,擅长谋生却不会享受生活。美国追求的是“麦当劳”而不是“麦当闲”,中国人因为勤劳的禀赋常常忘记最真实的生活。人们起早贪黑,仿佛大家每天都很忙,就像《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小兔子一样,不停地看表,不停地嘀咕:“没时间说你好,没时间说再见,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物欲症带来的是“时间荒”,人们因为物欲而丢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这样,人为物所奴役,人为物所谋杀。速度,永远是速度。
物欲横流的社会,恐惧几乎成了贪婪的同义词。在物欲高涨的年代,糟糕的并不只是贪婪,还有害怕。害怕在别人眼里显得不成功,害怕自己赶不上邻居。早已经衣食无忧的人们,总在为自己不如他人富有而悲叹不已。
有人说,中国现在有两种人,一种人已经坐稳了房奴,另一种想做房奴而不得。没房子的自然想着有房子,处于焦虑之中当属正常。然而,那些有房子的人,同样活得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想要更大的房子。如《新周刊》所说,按照现在的成功学逻辑,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那么,你就犯了“不成功罪”。
需要追问的是,当我们花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换回一堆死后并带不走的东西,在我们和这些东西之间,究竟谁占有谁?是我们占有物品,还是物品占有我们?
如何超拔于一望无际的物欲与喧嚣之上,得物欲与成功之外的自由?这样的时代常常让我想起亨利 梭罗,那位在瓦尔登湖畔离群索居的思想者。梭罗坚称:“如果我像大多数人那样,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卖给社会,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没什么值得过的了。”梭罗同样看透人类文明的悖谬与困境:“如果一个人因为喜欢树林,每天在树林里度过半天时光,那他,可能被人看作是流浪汉;可要是,他全天做个投机者,锯光树木,让大地光秃秃,人们却把他看做是勤勉进取的好公民。”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像流浪汉一样自由?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碎步徜徉于梭罗笔下那郁郁葱葱的树林?在那里,简单生活不被视为一种堕落,勤劳的人节制勤劳。在那里,你可以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在那里,你可以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在那里,你可以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枝系苍穹。
(选自熊培云《梭罗的树林》,《自由在高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3分)
A.《新周刊》做过一个有关成功的专题,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作者认为可将其合并为“流行性物欲症”。
B.人们起早贪黑,牺牲时间,追求速度,但是高速度的改造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全然舒适的生活,人们依然感到恐惧和焦虑。
C.“流浪汉”的特点是生活简单,心灵自由;“好公民”的特点是索取无度、是物欲的奴隶,心灵不自由。两者形成对比。
D.在梭罗看来,终日奔波,每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是不值得的,生命短暂,应该享受真正的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3分)
A.如果人们被“流行性物欲症”所支配,很可能导致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物极必反。
B.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栖息着奴隶。”这句话形象地表明了文中为物所奴役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C.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那么在这个全民创富、围着钱转的时代,因谋财而自害其命的事情时常在发生。
D.互联网时代,过多的信息摄入或过度的信息依赖让人不自由,我们应该像梭罗一样追求简单、自由的生活方式,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3分)
A.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同时,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很多价值底线失守。
B.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孟子有关“义”的观点态度充分证明这一点。
C.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公正、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D.物质富裕时代,精神星光作用之大,它能够照耀我们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
4.文中的“庙宇”和“恶性肿瘤”各喻指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6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江西“夺刀少年”柳艳兵,为了乘客的生命安全,不顾高考在即,勇敢地夺下歹徒手中的刀。山东老人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爱心和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个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毛利先生
[日]芥川龙之介
初见毛利先生,是在他就任当日下午。走廊里传来脚步声,前所未有的肃静。开门进来的是个矮个子,令人联想起节日里杂耍的小丑:光溜溜的秃头与教科书上画的鸵鸟蛋毫无二致;古怪的晨礼服名副其实古色苍然,几乎令人忘却曾经是黑色的;有点脏的翻领下面,竟郑重其事地系着一条极其鲜艳的紫色领带。
从各个角落发出强忍住笑的声音。然而,先生和善而苍白的圆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诸位!”
我们从未享受过“诸位”的待遇,屏息等待长篇大论。然而毛利先生环顾了一下教室,什么也没说,嘴角神经质地颤动,那有点像家畜的兴奋的目光不时流露出烦躁不安的神情,似乎有所恳求。
“今后由我来教诸位选读课。”
开场白结束得如此突然,令我们非常失望。先生点了一个同学的名字,并称他为“君”。那学生站起来,以东京中学生所特有的机灵劲儿译读了一节。误译不消说,就连发音上的一些细微毛病先生都仔细加以纠正。他的发音格外做作,可大致正确清晰。
然而,当先生开始译读时,失笑声此起彼伏。他的日语词汇竟少得令人难以相信他是日本人:“鲁滨孙终于决定饲养……什么呢?就是……动物园多得很……对,是猴子。”
连猴子都这样,碰到稍复杂些的句子,不兜几个圈子,简直就找不到恰当的译词。先生频频把手放到领口,迷惘地抬起头,慌慌张张地瞥我们一眼,立刻又两手摁住秃脑袋,把脸深深地埋在桌子上。本就矮小的身子,犹如一只泄了气的气球,窝窝囊囊地缩成一团。笑声越发肆无忌惮,连最前排的学生也公然哄笑起来。
课间号起,我们哄堂大笑,故意模仿先生的姿态和声调,甚至连身为班长的我,也由五六名同学簇拥着,扬扬得意地指点先生的误译之处。
“今早我坐电车,看见先生坐在正中间。可是临近换车的地方,他却高声叫唤‘售票员,售票员!’,我觉得又好笑又难为情。”
“听说他一到雨天就身着西装,脚穿木屐来上班。”
“老是挂在腰下的白手绢包儿,八成是盒饭吧?”
“听说有人在电车上看见他抓住把手时,毛线手套上全是窟窿。”
有天早晨,毛利先生像往常一样,扯起尖嗓子热情地讲授《人生颂》。没有人认真听讲,邻座的一个柔道选手竟在课本下面摊开武侠小说。正讲着,先生忽然大谈起人生问题来了:“诸位还不了解人生,唯其如此,诸位是幸福的。到了我们这把年纪,对人生洞若观火,但苦恼的事也多。就拿我来说,有两个孩子,于是就得送他们上学。一上学……嗯……学费怎么办……”大家又窃笑起来。邻座的柔道选手突然撂下小说,气势汹汹地起身质问:“先生,我们是来学英语的,如果您还继续这样讲下去,我立刻到操场上去。”说完,他竭力绷着脸,怒不可遏地坐回座位上。
我从未见过那般难堪的表情,像遭了雷击,半张着嘴,家畜般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低三下四的神情。他用手正了正紫色领带:
“是我错了,郑重道歉。的确,诸位是为学英语来上课的。我错了,好吗?”
似哭的笑容,再三重复着同样的话,上衣的肩部和腰部的磨损处,更加显眼了。每低一下头,他的秃脑袋越发像鸵鸟蛋。柔道选手回头瞥了我一眼,露出狡黠的微笑,即刻又读起藏在下面的小说来了。
先生比平日更加语无伦次地专心翻译那朗费罗的诗句。“人生是真实的,人生是诚挚的。”气色很坏的圆脸上冒着虚汗,像是不停地哀求着什么。然而,像我这样无所顾忌地打哈欠的人也不在少数。矮小的先生不停地挥舞着教科书,声嘶力竭地喊道:
“人生是真实的,人生是诚挚的。”
一学期过去,再未见到毛利先生的身影,我们甚至连高兴的意思都没有,连先生存在本身,都忘记得一干二净。
大学毕业的那年秋天,我不经意地走进一家咖啡馆品尝着咖啡,漫不经心地打量眼前那面镜子。
镜中一位顾客让我吃了一惊。虽只是侧脸,但那鸵鸟蛋似的秃头,古色古香的晨礼服,永是紫色的领带……
尖嗓门依然如故,忙不迭地给服务员们讲解着什么。
“这个形容词管着这个名词,知道了吧?”
桌上摊放着一本书。毛利先生不停地用手指戳着那一页,不厌其烦地讲解着。服务员们挤在一起,个个聚精会神。
“什么?关系名词?没有所谓的关系名词。是关系代词吗?对,对……”
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温情,悄然起身,那气色很坏的圆脸向这边转过来,家畜般的眼神同我的目光在镜中相遇。然而,先生的目光里未浮现故旧相遇的表情,有的只是那恳求什么似的可怜神情。我默默走到账房去付款。
“那边有人在教英语,是咖啡馆请来的吧?”
“哪里是请来的,不过是每天晚上过来教教。听说是个老朽的英语先生,哪儿也不聘他,大概是来消磨时间的吧。要杯咖啡,就在这儿耗一晚,我们并不欢迎他呢。”
我好像现在才理解先生。刹那间,不知该哭还是笑。我竖起大衣领子,匆匆离开咖啡馆。先生在亮得使人心寒的灯光下,依旧扯着尖嗓门。
“因为这个词代替名词,所以叫代词。代词,懂了吗?”
(刘光宇译,有删改)
【相关链接】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摘自鲁迅《孔乙己》)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3分)
A.作者对毛利先生衣着外貌的描写贯穿始终且没有变化,这凸显了毛利先生生存状况的窘迫和对教育的坚守。
B.毛利先生课上以自己的人生为例,想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人生颂》。
C.“柔道选手”指责毛利先生时怒不可遏的样子只是恶劣的伪装,他有此行为并不是因为担忧学业。
D.《毛利先生》与鲁迅《孔乙己》都以人物为标题,但与“毛利先生”不一样,“孔乙己”是别人随意给他取的绰号。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3分)
A.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对毛利先生的描写,主要从叙述者自身眼光直接观察,同时加入周围人物的反应、见闻等间接刻画,主人公形象丰富饱满。
B.小说抓住典型细节,并以复现的方式突出人物个性,“家畜般的眼神”在不同场景下反映出兴奋、乞求、悲伤的情绪,但都突出了目光的呆滞无神。
C.小说将笔墨集中在初识先生、讲授《人生颂》、咖啡馆重逢三个场景上,这既是作品的重要节点,又是“我”认识人物的节点,选材精当,要言不烦。
D.学生的嘲弄是毛利先生悲惨命运的原因之一,“人生是真实的,人生是诚挚的”,写出毛利先生遭到学生质问后的惊慌失措,也暗含了先生的自我剖白。
8.小说结尾说“我好像现在才理解先生”,“我”之前与现在对毛利先生的认识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加以概括。(4分)
9.有研究者考证,鲁迅《孔乙己》的创作曾受到本文启发。试比较两部作品的结尾,同为年轻人的“我”,对主人公——一个底层知识分子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节选自《孟子 离娄章句上》)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诚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节选自《贞观政要 论仁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饬兵A备寇B虽是要事C然朕唯欲D卿E等F存心理道G务尽忠贞H使百姓安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3分)
A.“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与“所以遣将守关者”(《鸿门宴》)中“所以”含义不相同。
B.“贼其民者也”与“故贼人以利其身”(《兼爱》)中的“贼”含义不相同。
C.“比观百姓渐知廉耻”与成语“比比皆是”中的“比”字含义不相同。
D.“正由仁义不修”与“句读之不知”(《师说》) 的句式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3分)
A.唐太宗分析总结了唐以前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认为诚信和仁义是君王治理国家的正道,有助于铲除虚伪之风。
B.王珪赞赏唐太宗谈到的政治主张,进一步提出施行仁政的关键是要任用贤能的人才,而人才也随时等候君王的任用。
C.唐太宗改变了原来对风俗习惯的看法,认为用仁义诚信治国,顺应民心有助于使社会安定。
D.唐太宗为了说明多施仁义的意义,采用了比喻论证法,强调要坚持推行仁义,就像饮食需要持久饱腹一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②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己远。
14.材料二中,唐太宗选择“仁”作为治国之道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初夏闲步村落间【注】
陆游
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
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逍遥未易名。
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余生。
【注】当时诗人八十一岁,居山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3分)
A.诗人描写景物时视野开阔,颇具空间感:空中的云层遮住太阳,地上的溪水将灌满池塘。
B.诗人留心细节:从“绿叶忽低”“青萍微动”等细微变化便知是鸟儿停立,鱼儿游动。
C.诗人醉后入眠,梦见自己在村子里四处游玩,其游玩的感受在醒来后却难以用言语表达。
D.诗人偶遇到了一位隐逸的君子,并和他相携同游,这让他对村居生活感受到了一丝快慰。
16.全诗无一“闲”字,却又紧扣标题的“闲”,请简要分析“闲”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是因为“_____”,他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与几个成人少年“_____,_____ ”,然后唱着歌回来。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养民之后的教民措施有“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日,某知名品牌冰激凌被检出含有毒且致癌成分——环氧乙烷。事发后,有网友表示,这种物质也被用来给日常佩戴的口罩消毒,言论一出,顿时引发了人们的恐慌情绪。
专家指出,属于杂环类化合物的重要石化产品——环氧乙烷,也是一种可以杀灭多种细菌、霉菌及真菌、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染、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广谱灭菌剂。作为灭菌剂,环氧乙烷的表现是十分优秀的。首先,不同于大多数的灭菌剂,① 。对于一些不耐高温、无法进行高温消毒的物质,比如橡胶、硅胶等,就可以用环氧乙烷对其进行消毒。其次,② ,环氧乙烷可以直接用于消毒,无需水的参与。对于一些不能接触水的物品,比如各种精密仪器等,环氧乙烷就是它们最好的灭菌选择之一。最后,环氧乙烷的消毒杀菌效率高、效果彻底。
正因为拥有极强的杀菌能力,环氧乙烷也常被用于消毒普通医疗耗材,如口罩等。按照国家规定,口罩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不能超过10微克/克。一个口罩用环氧乙烷进行杀菌后,要经过7至14天的解析,再经历运输、出厂、销售等环节,最后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大约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由于环氧乙烷极易挥发,经过这一系列过程后,口罩中含有的环氧乙烷已基本挥发殆尽,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口罩,③ 。
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19.请在文中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岭的竹,既___①____、娇媚动人,又威武矫健、大气磅礴。登临狮子峰,便可见其雄奇。到达峰巅后,极目远眺,竹林铺就的层峦叠翠在云雾中___②____,奇崛险怪中,却不失一分灵动俊秀。
而山间的神龙潭是用翠竹构筑出的人间最美梦境。薄薄的雾气,为这里的竹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竹影幽幽、泉水潺潺,空气中竹子的清香似酒若蜜,怎能让你逃掉一个醉字?沿着山间小路拾级而上,看到水流湍急、竹枝摇动、花香浓郁;水流急,穿石溅玉,清脆的声音不绝于耳,让人心生悠然之意;( );( )。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雅士在此流连忘返,留题吟赋。你看,那镌刻在峭壁上的“洪崖”二字铁钩银画,字体是如此___③____,为游人平添了几分寻幽怀古的遐思。而在这竹林间流淌的溪水,则一路弹奏着灵动的音符,穿小桥、过水榭,给山城湾里送来别样的风情。
梅岭是竹的家,孕育了竹海;竹是梅岭的魂,装点着梅岭。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2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改为“竹影摇动、泉水流动,空气中竹子的清香似酒若蜜,让你难逃一个醉字”,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四、写作题(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人向插花师学习插花。她刚将花枝插入篮中一二,插花师就告诉她,哪些枝叶需要剪去。对着插花师手中的枝剪,她本能地用手护住:“不要!”那些枝叶在她的眼中,都是如此美丽,一枝一叶,都舍不得放弃。
“要学会舍得!”插花师说。
一篮花,在插花师的指导下,在纠结和不舍中插就,在惊喜和自得的目光中摇曳生姿。
换了你会怎样?对着枯枝败叶,你自然毫不手软;可面对同样青翠的枝叶,依然明艳的花朵,你怎么舍得?何况,生活远比插花复杂。一些选择,利弊未明;一些选择,指向遥远的未来;你该如何“舍得”?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触和思考?请以“舍与得”为主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作成文,字数800以上。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