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3月27一28日联合考试
材料二
戏曲艺术是美的艺术,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语
文
成部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
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考生注意:
体系基本形成。如何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戏为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发展和繁荣戏曲艺术,人才是根本。要重视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首先,要重视培养戏曲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表演领军人才,因为戏曲艺术是“角儿”的艺术,无“角儿”则无戏。一个好演员能带动一个剧团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三单元。
的发展,甚至能带动一个剧种的发展,进而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培养一位
德艺双蒂的艺术家虽然不易,但对于戏曲传承和繁荣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要建立和健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既注重名家、名角的打造,又注重创作、市场经营等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努力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构建层次结构科学合理、专业设置配套齐全的现代戏曲人才培养格局。最后,还要抓好戏曲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才梯队建设,通过建立人才基地、设立培训班等途径,做好“传帮带”,为剧种注入新鲜血液;同
材料一:
时,给青年人创造更多登上大舞台的机会,让他们得到足够的锻炼,从而让戏曲亨业后继有人、
曹禺剧作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在中国人民中获得盛誉,而且在世界人民中找到了广
健康发展。
泛的知音。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剧作家。21世纪以来,我国的曹喝研究
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态势展开,研究的领域在不断地向新的方向拓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除了“出人”,“出戏”也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必然要求。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
曹禺研究纵深发展,还必须同曹禺剧作的演出紧密相连。
的传统。在戏曲舞台上,许多精品老戏久演不衰,百看不厌,这充分说明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传
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上,一位剧作家的历史地位不是靠权力造就的,更不是靠媒体吹捧
承、保护戏曲要尊重传统,尊重戏曲艺术的根本规律和根本特点,保留戏曲艺术的精华,让观众
出来的,而是由他的剧作的生命力决定的。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莎士比亚
体味戏曲的意蕴深远、含蓄隽永。与此同时,戏曲艺术还要与时俱进,关注当下、聚焦现实,积极
已经去世400多年,然而人们仍然缅怀他,研究他,是因为他的作品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在中国
反映人民生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只有打造越来越多顺应时代变化,同时
话剧百年发展史上,就剧作演出生命力、影响力的旺盛而言,曹禺剧作是“独一无二”的。
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精品刷目,使戏曲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剧本的生命在于演出。20世纪西方“莎学”家早已认识到,研究莎士比亚,如果要想充分理
戏曲、爱上戏曲」
解他的话,就应该首先从他为自己选择的环境一剧院—一出发去接近他。曹禺是一位十分熟
我国戏曲艺术来自民间,扎根于社会,群众基础广泛而深厚。这就要求新时代戏曲艺术工
悉舞台的刷作家,有着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尽管他的刷作有着很强的文学性,但他首先是为
作者既要技艺精湛,创作精品,能登上“大雅之堂”;又要不忘初心,深入群众,将优秀的戏曲文化
演出而创作的。他进行剧本创作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舞台上相应的戏剧场面来,就会把自己
送到田间地头。只有让戏曲深入乡村、走进校园,切实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优秀传统文化才
对舞台表现的要求鲜明地贯彻到文本中去。因此,研究曹禺剧作,如果只停留在文本中,就仅仅
能得到普及和弘扬。
是只研究了一半,并且是很不够的一半。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邂逅新媒体,传统戏由艺术和基层院团更需要主动出击,与时
要将曹禺研究、曹禺艺术的弘扬同曹禺剧作的广泛演出结合起来,还要提倡曹马剧作演出
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在人类文化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越是杰出的作家、翻译
代同步,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要多开拓线下剧场,又要积极进军网络市场,通过新媒体把戏曲
艺术奉献给各地群众,满足戏迷需求。
家,便越不会简单地停留在最初的艺术形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不断以多种艺术形式更
加广泛地传播开来。
(摘编自刘莉沙《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在中外舞台上以各种形式获得广泛传播,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是一个明证。曾禺的剧作不仅以原有的话剧形式在舞台上历演不衰,而且被改编成歌剧、舞剧、
A.虽然被马克思赞誉的莎士比亚已经去世400多年,但是人们仍然缅怀和研究他,这使得
电影、曲艺等多种演出形式,活跃在天南地北各个不同的舞台上。
他的作品一直活跃在舞台上。
除了正规的大剧场演出,我们还应该鼓励业余的,以及重视艺术本体简朴而又认真的曹喝
B.曹禺的剧作首先是为演出而创作的,他会把自己对舞台表现的要求贯彻到文本中去,其
刷作演出。莎士比亚剧作无疑是艺术的经典,但国外莎剧演出的形式却是多样的,既有豪华的
剧作的文学性显得不强。
大歌刷演出,也有十分简朴而灵动的演出。
C.曹禺的剧作以话剧、歌剧、舞剧等多种形式演出,可见中国自古至今的戏剧作品都适宜
弘扬曹禺艺术,弘扬中华民族自己创造的文化瑰宝,有利于我们创作出文质兼美的优秀刷
进行任意形式的改编。
作,创造出新时代的艺术高峰,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和繁荣。
D.戏曲表演领军人才的培养值得重视,一个好演员能带动一个剧团甚至一个剧种的发展,
(摘编自曹树钧《传承曹禺艺术创造新时代艺术高峰》)
进而为戏曲艺术做出贡献,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4-410A
【高一语文第2贞(共8页)】
·24-410A,高一年级3月27一28日联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因果颠倒,原文是“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莎士比亚已经去世400
多年,然而人们仍然缅怀他,研究他,是因为他的作品一直活跃在舞台上”。B项,“其剧作的
文学性显得不强”不合文意,原文是“尽管他的剧作有着很强的文学性,但他首先是为演出而
创作的…就会把自己对舞台表现的要求鲜明地贯彻到文本中去”。C项,“可见中国自古至
今的戏剧作品都适宜进行任意形式的改编”说法绝对)
2.B(“业余而简朴的演出比豪华而正规的演出效果更好”于文无据,原文没有涉及这样的效果
比较)
3.B(“‘出人’与‘出戏’构成对比”分析不当,二者不构成对比)
4.C(“经典和精品能长盛不衰,深得群众喜爱和好评”是谈文艺经典和精品的生命力和效果的,
不属于材料二阐述的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举措的借鉴意义)
5.①材料一侧重阐述要将曹禺研究、曹禺艺术的弘扬同曹禺剧作的广泛演出结合起来,创造出
新时代的艺术高峰,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和繁荣。②材料二侧重阐述要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
焕发光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戏为根,还要深入群众,学会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
(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6.D(“主要表达了‘我’对地坛变化的悲伤”分析不当,应是“主要表达了‘我'的一些思考”)
7.B(“前者比后者更充满了荒诞”分析不当,二者没有这样的比较,原文是“二是说,可平白无故
地生命他来了,是何用意?虚位以待,来向你要求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
要求。荒诞感,正就是这样的要求。所以要看重荒诞,要善待它。不信等着瞧,无论何时何
地,必都是这荒诞领你回到最初的跳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
8.①运用对偶和拟人手法,写地坛里的暮鸦归来、雨燕吟唱、蜂飞蝶舞、草动虫鸣等,生动地描绘
了地坛充满着生命活力。(2分)②运用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描绘了“我”当年在地坛里思考人
生、寻找出路的祈求或怨叹的状态。(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
给分)
9.①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安静而充满生命活力的地坛给予“我”启示,“我”在那里
思考人生之路。②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和阿谀,历经风雨坎坷而镇定
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③想念地坛,就是守住精神家园。如今地坛已面目全非,“我”已不
在地坛,但地坛在“我”,“我”会守住心中的地坛,守住精神家园。(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0.BEG[(原文标点)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11.C(两句中的“所”字用法和意义不同:前者是“为…所”用法,表被动;后者是“所十动词”用
法,构成名词性短语,意为“…的地方”)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4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