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皮肤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线。下列关于皮肤屏障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只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C.是人生来就有的免疫防线 D.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胸腺既是人体的内分泌器官,也是免疫器官。2020年2月21日,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绘制出了人类胸腺细胞图集,阐释了胸腺是如何发育和产生重要免疫细胞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胸腺没有导管,所分泌的物质通过血液进行运输
B.胸腺可以合成和分泌激素,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C.胸腺是免疫器官,若发育不良则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出现缺
D.胸腺与脾脏、淋巴结等构成人体第一道防线,可抵抗各种病原体侵入
3.我国每个儿童从小吃的脊髓灰质炎糖丸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分别属于( )
A.抗原 控制传染源 B.抗体 控制传染源
C.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 D.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
4.下面关于艾滋病认识正确的是( )
①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②该病成年人居多,与青少年无关
③HIV可通过血液制品传播
④排斥和孤立患有艾滋病的人
⑤拥抱和握手不会传播艾滋病
⑥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5.以下四项是课堂讨论时,某小组汇总的本组对“免疫”的认识。老师指出有一项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B.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
C.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
D.免疫能够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
6.花粉中含有蛋白质、油质和多糖物质,经鼻腔吸入后,会刺激人体释放出十多种抗体。如果这些抗体与入侵的花粉相遇,并大量积蓄,就会引起皮肤过敏。花粉过敏除了与花粉过敏原有关外,也与人体自身的血液成分有关。春季出游时,要防备花粉过敏。以下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花粉过敏是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
B.花粉过敏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C.花粉对过敏者而言相当于抗体
D.预防花粉过敏的主要措施是避免接触
7.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疫苗一般要接种2至3次,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①表示首次注射疫苗,②表示再次注射疫苗)( )
A. B.
C. D.
8.(2023八下·昆山期中)人体患急性炎症时,体内白细胞的数目会增多。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属于(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 D.和免疫无关
9.(2023八下·昆山期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7到10天后,人体会产生两种抗体:IgM抗体和IgG抗体,其产生时间和含量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B.发病后7~30天,体内IgG抗体水平高于IgM抗体水平
C.IgM抗体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
D.接种疫苗可让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
10.(2023八下·通川期末)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
B.过敏反应是因为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
C.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D.该图表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屏障
11.(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主要是通过试剂盒中的抗体来检测样本中抗原的存在,结合成功(在试剂条上显色)就表明样本中含有病毒。图甲为抗原试剂盒部分操作说明,图乙为小明抗原检测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此次抗原检测的结果为阴性
B.检测卡中样本过少有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
C.检测原理是抗原与抗体能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D.抗体是由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的
12.(2023八下·乾安期末)对下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13.(2023八下·泸县期末)图中a和b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相关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特定抗原起免疫作用
B.病毒第二次侵染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C.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D.病毒第一次侵染所形成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4.(2023八下·阳城期末)玲玲不小心被狗咬了,在接种狂犬疫苗后,医生叮嘱注射部位要保持清洁,24小时内不能洗澡,这是因为注射的针孔部位有损伤,病菌易突破第( )道防线。
A.一 B.二 C.三 D.四
15.(2023八下·滨州期中)基因CCR5突变可使免疫细胞对HIV产生抵抗力,2007年一位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的德国患者,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这名捐赠者的骨髓中含有CCR5突变基因,经过两次骨髓移植,两种疾病症状均从该德国患者体内消失且至今未复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骨髓干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新的血细胞
B.骨髓干细胞移植可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
C.该艾滋病患者属于易感人群,HIV属于传染源
D.该实例对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资料分析题
16.(2023八下·南海期中)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怎样侵入人体细胞呢?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与其他生物一样,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会发生变异,某些变异会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
资料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首要标准。而抗原检测简便、快捷,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抗原检测卡如图1所示。在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
(1)根据资料一,戴口罩、勤洗手能够有效阻止新冠肺炎的传播,这是因为经呼吸道飞沫和 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果新冠病毒遗传物质的变异影响到 与ACE-2的结合能力,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2)甲、乙两份样本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条带颜色实际为红色)。根据资料二,可以判断出样本 为阳性。这是因为 和 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二者的结合引起检测卡出现特定的颜色变化。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 ,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
(4)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 ,可刺激人体内的 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17.(2023八下·宁南月考)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的“罪魁祸首”,它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甚至会导致溃疡与胃癌。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通过唾液、不洁食物及餐具等途径传染,极易发生家庭性聚集感染。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忌辛辣,食用易消化、细软食物等原则;尽量实施分餐制,聚餐时使用公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生冷食品洗干净等。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它在细胞结构上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 ,这样的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
(2)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溃疡属于传染病,幽门螺杆菌是该病的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就餐,做好消毒、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能有效进行预防,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来 “自己”和“非己”,以维持身体健康。辛辣食物可对胃黏膜造成破坏,使得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入侵,从免疫的类型上看,胃黏膜对人体的保护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说法正确。
B、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说法正确。
C、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C说法正确。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
2.【答案】D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胸腺属于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分泌的物质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进行运输,不符合题意;
B、胸腺分泌的激素是胸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的发育,从而形成淋巴细胞,可以有效地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人体的免疫力,对于调节免疫平衡有良好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胸腺属于免疫器官,胸腺发育不全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具有遗传性,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机制,因此患者会出现反复病毒感染或真菌感染,不符合题意;
D、胸腺与脾脏、淋巴结等构成人体第三道防线,可抵抗各种病原体侵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3.【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其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D。
【分析】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4.【答案】A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①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危害人体的免疫系统,①符合题意;
②该病属于传染病,与年龄无关,成年人、青少年均有感染,②不符合题意;
③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HIV可通过血液制品传播,③符合题意;
④我们要关爱艾滋病人,不能排斥和孤立患有艾滋病的人,④不符合题意;
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拥抱握手不会传播,⑤符合题意;
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5.【答案】A
【知识点】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符合题意;
BCD、免疫是一种生理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6.【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即抵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功能过强,不符合题意;
B、花粉过敏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不符合题意;
C、花粉对过敏者而言相当于抗原,符合题意;
D、预防花粉过敏的主要措施是避免接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通过免疫可以减少疾病的产生,维持人体的健康,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但是免疫的有些功能有时对人体是不利的。如对人体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使移植的器官难以存活;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强,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
7.【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
【解析】【解答】疫苗相当于抗原,疫苗接种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人体产生的免疫力可以维持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免疫力也将逐渐降低,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人体免疫再次产生的抗体会大量增加。第①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少,且持续时间较短。第②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抗体产生过程:
8.【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从免疫角度上看这种现象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9.【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发病后7~14天,体内 IgM 抗体水平高于IgG抗体水平,14~30天,体内IgG抗体水平高于IgM抗体水平,B不符合题意;
C、IgG抗体抗体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C不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后,在疫苗的刺激下,可让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10.【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A正确;
B、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B正确;
C、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可见,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C错误;
D、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甲),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因而也叫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3)图中,甲是淋巴细胞、乙是吞噬细胞。
11.【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所述,“在试剂条上显色就表明样本中含有病毒”,由图可以看出,小明的检测结果质控区为红色,检测区没有显色,说明不含有病毒,为阴性,A说法正确。
B、检测卡中样本过少有可能会检测不到,影响检测结果,B说法正确。
C、检测原理是抗原与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只能检测新型冠状病毒,C说法错误。
D、抗原物质进入体内后,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抗原和抗体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具备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具有特异性。
12.【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不符合题意;
B、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相应的病毒消灭,而不是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符合题意;
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该免疫细胞会产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不符合题意;
D、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3.【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特定抗原起免疫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A说法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病毒第二次侵染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B说法正确。
C、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如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C说法正确。
D、病毒第一次侵染所形成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抗体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具有能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再次加强后,抗体的增值要比第一次大的多。
14.【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 注射的针孔部位有损伤, 会伤到外面的皮肤,皮肤是第一道防线,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15.【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细胞分裂指的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化指的是细胞分化成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故A选项正确;
B、捐献者的骨髓干细胞相对于患者属于抗原,会引起患者的特异性免疫,故B选项正确;
C、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艾滋病患者指的是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HIV是引起传染病的病毒,属于病原体,故C选项错误;
D、将含有CCR5突变基因的骨髓干细胞移入患艾滋病的患者中,症状消失且至今未复发,说明基因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区别:病原体是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传染源往往是携带病原体的患者。
16.【答案】(1)密切接触;S蛋白
(2)甲;抗体;抗原
(3)易感人群
(4)病原体;抗原;淋巴;特异性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故答案为:密切接触;S蛋白;
(2)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即为阳性。图甲为阳性,图乙为阴性。故答案为:甲;抗体;抗原;
(3)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答案为:易感人群;
(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即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移植的器官、花粉等叫抗原。新冠能引起新冠肺炎,属于病原体;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新冠疫苗属于抗原。打疫苗是让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病原体;抗原;淋巴;特异性。
【分析】免疫类型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粘膜。包括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皮肤、溶菌酶、白细胞、吞筮细胞)。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中的溶菌酶能把病菌的细胞壁溶解。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消化。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人体与入侵的病原体异物接触后产生的一种防御机能(胸腺、脾、淋巴结等)。
17.【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
(2)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3)识别;非特异性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故从细胞结构看,与植物细胞相比幽门螺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2)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幽门螺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材料中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能有效进行预防,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皮肤和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因此,胃黏膜对人体的保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 / 1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皮肤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线。下列关于皮肤屏障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只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C.是人生来就有的免疫防线 D.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说法正确。
B、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说法正确。
C、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C说法正确。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
2.胸腺既是人体的内分泌器官,也是免疫器官。2020年2月21日,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绘制出了人类胸腺细胞图集,阐释了胸腺是如何发育和产生重要免疫细胞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胸腺没有导管,所分泌的物质通过血液进行运输
B.胸腺可以合成和分泌激素,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C.胸腺是免疫器官,若发育不良则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出现缺
D.胸腺与脾脏、淋巴结等构成人体第一道防线,可抵抗各种病原体侵入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胸腺属于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分泌的物质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进行运输,不符合题意;
B、胸腺分泌的激素是胸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的发育,从而形成淋巴细胞,可以有效地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人体的免疫力,对于调节免疫平衡有良好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胸腺属于免疫器官,胸腺发育不全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具有遗传性,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机制,因此患者会出现反复病毒感染或真菌感染,不符合题意;
D、胸腺与脾脏、淋巴结等构成人体第三道防线,可抵抗各种病原体侵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3.我国每个儿童从小吃的脊髓灰质炎糖丸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分别属于( )
A.抗原 控制传染源 B.抗体 控制传染源
C.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 D.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其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D。
【分析】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4.下面关于艾滋病认识正确的是( )
①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②该病成年人居多,与青少年无关
③HIV可通过血液制品传播
④排斥和孤立患有艾滋病的人
⑤拥抱和握手不会传播艾滋病
⑥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答案】A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①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危害人体的免疫系统,①符合题意;
②该病属于传染病,与年龄无关,成年人、青少年均有感染,②不符合题意;
③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HIV可通过血液制品传播,③符合题意;
④我们要关爱艾滋病人,不能排斥和孤立患有艾滋病的人,④不符合题意;
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拥抱握手不会传播,⑤符合题意;
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5.以下四项是课堂讨论时,某小组汇总的本组对“免疫”的认识。老师指出有一项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B.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
C.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
D.免疫能够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
【答案】A
【知识点】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符合题意;
BCD、免疫是一种生理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6.花粉中含有蛋白质、油质和多糖物质,经鼻腔吸入后,会刺激人体释放出十多种抗体。如果这些抗体与入侵的花粉相遇,并大量积蓄,就会引起皮肤过敏。花粉过敏除了与花粉过敏原有关外,也与人体自身的血液成分有关。春季出游时,要防备花粉过敏。以下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花粉过敏是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
B.花粉过敏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C.花粉对过敏者而言相当于抗体
D.预防花粉过敏的主要措施是避免接触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即抵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功能过强,不符合题意;
B、花粉过敏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不符合题意;
C、花粉对过敏者而言相当于抗原,符合题意;
D、预防花粉过敏的主要措施是避免接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通过免疫可以减少疾病的产生,维持人体的健康,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但是免疫的有些功能有时对人体是不利的。如对人体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使移植的器官难以存活;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强,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
7.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疫苗一般要接种2至3次,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①表示首次注射疫苗,②表示再次注射疫苗)(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
【解析】【解答】疫苗相当于抗原,疫苗接种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人体产生的免疫力可以维持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免疫力也将逐渐降低,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人体免疫再次产生的抗体会大量增加。第①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少,且持续时间较短。第②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抗体产生过程:
8.(2023八下·昆山期中)人体患急性炎症时,体内白细胞的数目会增多。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属于(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 D.和免疫无关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从免疫角度上看这种现象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9.(2023八下·昆山期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7到10天后,人体会产生两种抗体:IgM抗体和IgG抗体,其产生时间和含量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B.发病后7~30天,体内IgG抗体水平高于IgM抗体水平
C.IgM抗体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
D.接种疫苗可让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发病后7~14天,体内 IgM 抗体水平高于IgG抗体水平,14~30天,体内IgG抗体水平高于IgM抗体水平,B不符合题意;
C、IgG抗体抗体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C不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后,在疫苗的刺激下,可让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10.(2023八下·通川期末)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
B.过敏反应是因为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
C.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D.该图表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屏障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A正确;
B、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B正确;
C、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可见,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C错误;
D、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甲),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因而也叫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3)图中,甲是淋巴细胞、乙是吞噬细胞。
11.(2023八下·龙马潭期末)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主要是通过试剂盒中的抗体来检测样本中抗原的存在,结合成功(在试剂条上显色)就表明样本中含有病毒。图甲为抗原试剂盒部分操作说明,图乙为小明抗原检测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此次抗原检测的结果为阴性
B.检测卡中样本过少有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
C.检测原理是抗原与抗体能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D.抗体是由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的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所述,“在试剂条上显色就表明样本中含有病毒”,由图可以看出,小明的检测结果质控区为红色,检测区没有显色,说明不含有病毒,为阴性,A说法正确。
B、检测卡中样本过少有可能会检测不到,影响检测结果,B说法正确。
C、检测原理是抗原与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只能检测新型冠状病毒,C说法错误。
D、抗原物质进入体内后,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抗原和抗体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具备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具有特异性。
12.(2023八下·乾安期末)对下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不符合题意;
B、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相应的病毒消灭,而不是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符合题意;
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该免疫细胞会产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不符合题意;
D、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3.(2023八下·泸县期末)图中a和b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相关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特定抗原起免疫作用
B.病毒第二次侵染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C.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D.病毒第一次侵染所形成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特定抗原起免疫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A说法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病毒第二次侵染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B说法正确。
C、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如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C说法正确。
D、病毒第一次侵染所形成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抗体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具有能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再次加强后,抗体的增值要比第一次大的多。
14.(2023八下·阳城期末)玲玲不小心被狗咬了,在接种狂犬疫苗后,医生叮嘱注射部位要保持清洁,24小时内不能洗澡,这是因为注射的针孔部位有损伤,病菌易突破第( )道防线。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 注射的针孔部位有损伤, 会伤到外面的皮肤,皮肤是第一道防线,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15.(2023八下·滨州期中)基因CCR5突变可使免疫细胞对HIV产生抵抗力,2007年一位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的德国患者,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这名捐赠者的骨髓中含有CCR5突变基因,经过两次骨髓移植,两种疾病症状均从该德国患者体内消失且至今未复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骨髓干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新的血细胞
B.骨髓干细胞移植可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
C.该艾滋病患者属于易感人群,HIV属于传染源
D.该实例对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细胞分裂指的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化指的是细胞分化成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故A选项正确;
B、捐献者的骨髓干细胞相对于患者属于抗原,会引起患者的特异性免疫,故B选项正确;
C、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艾滋病患者指的是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HIV是引起传染病的病毒,属于病原体,故C选项错误;
D、将含有CCR5突变基因的骨髓干细胞移入患艾滋病的患者中,症状消失且至今未复发,说明基因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区别:病原体是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传染源往往是携带病原体的患者。
二、资料分析题
16.(2023八下·南海期中)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怎样侵入人体细胞呢?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与其他生物一样,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会发生变异,某些变异会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
资料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首要标准。而抗原检测简便、快捷,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抗原检测卡如图1所示。在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
(1)根据资料一,戴口罩、勤洗手能够有效阻止新冠肺炎的传播,这是因为经呼吸道飞沫和 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果新冠病毒遗传物质的变异影响到 与ACE-2的结合能力,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2)甲、乙两份样本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条带颜色实际为红色)。根据资料二,可以判断出样本 为阳性。这是因为 和 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二者的结合引起检测卡出现特定的颜色变化。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 ,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
(4)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 ,可刺激人体内的 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答案】(1)密切接触;S蛋白
(2)甲;抗体;抗原
(3)易感人群
(4)病原体;抗原;淋巴;特异性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故答案为:密切接触;S蛋白;
(2)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即为阳性。图甲为阳性,图乙为阴性。故答案为:甲;抗体;抗原;
(3)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答案为:易感人群;
(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即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移植的器官、花粉等叫抗原。新冠能引起新冠肺炎,属于病原体;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新冠疫苗属于抗原。打疫苗是让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病原体;抗原;淋巴;特异性。
【分析】免疫类型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粘膜。包括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皮肤、溶菌酶、白细胞、吞筮细胞)。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中的溶菌酶能把病菌的细胞壁溶解。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消化。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人体与入侵的病原体异物接触后产生的一种防御机能(胸腺、脾、淋巴结等)。
17.(2023八下·宁南月考)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的“罪魁祸首”,它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甚至会导致溃疡与胃癌。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通过唾液、不洁食物及餐具等途径传染,极易发生家庭性聚集感染。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忌辛辣,食用易消化、细软食物等原则;尽量实施分餐制,聚餐时使用公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生冷食品洗干净等。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它在细胞结构上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 ,这样的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
(2)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溃疡属于传染病,幽门螺杆菌是该病的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就餐,做好消毒、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能有效进行预防,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来 “自己”和“非己”,以维持身体健康。辛辣食物可对胃黏膜造成破坏,使得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入侵,从免疫的类型上看,胃黏膜对人体的保护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
(2)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3)识别;非特异性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故从细胞结构看,与植物细胞相比幽门螺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2)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幽门螺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材料中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能有效进行预防,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皮肤和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因此,胃黏膜对人体的保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