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下册
十五、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原文
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 之上。庄子曰:“鲦鱼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①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② 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③ 鲦鱼:一种白色小鱼。④ 全:完全,完备。⑤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译文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文本主旨]
这则故事通过写庄子与惠子围绕人能否知“鱼之乐”展开的一场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① 精彩的论辩艺术。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论辩艺术。② 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
[人物形象]
① 庄子:智辩,重观赏。② 惠子:好辩,重分析。
[写作特色]
[结构导图]
[阅读启示]
同一样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得出不同结论。
[知识梳理]
1. 古今异义。
(1) 循.其本
古义: 追溯 ;今义: 遵守,依照,沿袭 。
(2) 安.知鱼之乐
古义: 怎么 ;今义: 安全 。
2. 重点实词。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如何,怎么 )
(2) 请循.其本( 追溯 )
追溯
遵守,依照,沿袭
怎么
安全
如何,怎么
追溯
3. 重点虚词。
(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介词,在 )
(2)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连词,表转折 )
(3) 请循其.本( 代词,指话题 )
(4) 之
介词,在
连词,表转折
代词,指话题
4. 重点句子翻译。
(1)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5. 特殊句式。
(1) 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
译: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2) 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
省略介词“ 于 ”,即: 我知之于濠上也 。
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于
我知之于濠上也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文本探究]
1. 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庄子说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是因为庄子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通过典型的“移情”,把自己的快乐转移到鱼的情绪上,更表现出庄子的快乐。
示例:庄子说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是因为庄子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通过典型的“移情”,把自己的快乐转移到鱼的情绪上,更表现出庄子的快乐。
2. (教材“思考探究”第二题改编)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庄子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拓展链接
(拓展关联点:庄子风采)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惠子①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②,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④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
[注释] ①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 ② 鹓 (yuān ch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③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④ 鸱(chī):鹞鹰。
1.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共两处)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
2. 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 惠子相.梁( 名词做动词,做宰相 )
(2) 或.谓惠子曰( 有人 )
(3) 子知.之乎( 知道 )
(4) 非梧桐不止.( 栖息 )
名词做动词,做宰相
有人
知道
栖息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庄子前去看望惠子,并没有想取代惠子的位置。
B. 惠子很害怕,在国都中搜捕庄子,庄子没有逃走,而是前往面见惠子。
C. 鸱得到了腐烂的老鼠时,鹓 正好飞过,鹓 抬头看到了腐鼠,认为是要恐吓自己。
D. 庄子巧妙地借助鹓 和鸱的故事,向惠子表明了自己无意功名利禄。
C
解析:“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的意思是:在此时鸱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 从它面前飞过,鸱看到仰头发出“吓”的怒斥声。据此,C项中的“鹓 看到了腐鼠,认为是要恐吓自己”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C。
4. 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