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6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6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8 09:0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的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辛弃疾南宋时,
有一个人,他是一员武将,
戎马一生,满心想的都是收复失地;
有一个人,他.是一位词人,
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还是收复失地!
魂牵梦萦的那片土地呀,
是他一生的牵挂!
这个人就是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自学指导(一):
1、自读词作,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思考与前面几首词作相比这首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研读上阕,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人写他们寄托了什么情怀?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检测自学效果
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译文]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隆兴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本词最大的写作手法是用典,借典抒怀。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刘裕北伐中原,气势如虎)建功立业,令人仰慕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自学指导(二):
1、研读词作的下阕,思考:在词作的下阕中,词人引用了哪几个典故,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学完这些典故之后,你觉得词人在词作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检测自学效果
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词作的下阕中,词人引用了哪几个典故,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此事咏叹近事。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拓拔焘击败宋文帝)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比,虽65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婉转流露出词人不受重用的愤懑,更体现出作者不顾年迈力衰,鞠躬尽瘁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词中用典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佛狸祠(拓拔焘击败宋文帝)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刘裕(刘裕北伐中原,气势如虎)
用典赏析: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
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
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
想。
用典解析法: 解:
读诗词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注释和有关资
料,弄清出处,理解原意。
析: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进入词人
的角色,进入词中的意境,去理解这些
典故在词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每一个
典故寄托的词人的情感。
2、学完这些典故之后,你觉得词人在词作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表达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抒发对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愤懑之情,
表现作者空有爱国热情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当堂训练:  1、背诵全词。  2、完成《名师学案》中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