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 2 遗传与进化
第 4 章 基因的表达
第 1 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 1 课时 遗传信息的转录
1.教材分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高中生物必修 2 第 4 章第 1 节的内容。本节承接上章 DNA 复制、基因本质的学习, 阐述基因如何发挥作用。本节集合了本章的重难点, 为后续学习内 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地位相当重要。其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它需要以 DNA 分子结构和 DNA 复制及基因等相关知识点为基础。本节的侧支内容是为 DNA 与 RNA 的比 较、三种不同类型的 RNA 等。
通过回顾单元大情境:拍卖出 2000 万日元的招财猫——三花公猫(模拟竞拍现场), 引导学生思考“猫的色素相关基因如何控制酶(蛋白质) 的合成? ”导入新课内容, 再通过 寻找信使过渡到 RNA 相关知识的学习, 接着进行转录过程的学习。最后利用自制的物理模型 演示基因的转录过程。使学生用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审视或论证有关生物学问题。
2.学情分析: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已形成一定的生物思维, 具备一定的学科分析能力, 应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 DNA 和基因的重要概念,但不清楚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 学生初步了解了 DNA、蛋白质、染色体之间的联系, 但基因、蛋白质、性状这三个概念没有 建立整体认知, 需要帮助学生整合已有的认识形成整体认知。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 引导学 生积极思考、步步深入。教学过程运用图文、视频资料,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并运 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表格、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RNA 适于作 DNA 的信使的条件
2.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3.DNA 复制与遗传信息转录的异同
【教学难点】
1.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2.通过播放转录动画视频, 结合 PPT 分步讲解,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转录要点, 突破本节 课的学习难点。
4.开放性学习环境:
本课主要借助智慧黑板来演示 PPT 课件进行教学,辅以主体知识的板书来搭建知识框 架。课件中包括来源于课本的文字、图片资料与知识概念, 来源于网络的科普动画视频, 来 源于练习资料的习题,以及参考相关知识点和资料自制的归纳表格。内容:课前检测(课前 问卷调查)、课中练测(案例与问题串、课堂行为观察、合作演示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物理 模型)、课后评测(自制物理模型)。
5.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概述 DNA 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 RNA 指导蛋 白质的合成”。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比较 RNA 和 DNA,归纳 RNA 适于作 DNA 的信使的条件。
2.通过分析、归纳教材中的图文资料,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3.比较 DNA 复制与遗传信息转录的主要异同。
4.通过分析经典实验, 提高分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精神, 认同科学是不 断发展的。
6.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大单元情境 问题驱动, 导 入新课 观看和欣赏三花猫视频和竞拍模 拟表演,知晓自然界中三花公猫 出现的罕见。 回顾大单元主题情境: 展示三花猫相关资料,展示课前 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抛出要解 决的问题: 1.猫的色素相关基因如何控制酶 (蛋白质)的合成? 2.猫的性状与基因表达具有什么 关系? 3.猫身上所有的细胞都能合成真 黑素吗? 4.三花猫的形成原因?为什么雄 性三花猫比较罕见? 教师说明学完本节内容后将会解 决上述第一个问题,从而导入本 节内容。 板书: 第 1 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遗传信息的转录 观看 PPT,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 研读梳理本单 元的内容后, 依 据学科核心素 养的相关要求, 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并确立基 于本单元的大 情境主题学习 情境,引入本课 学习,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探 讨 DNA 与 蛋白质合成 的关系 真核细胞中 DNA 和核糖体两者在 空间上是分隔开的, DNA 不能出核 孔(核孔有选择性),那么 DNA 的遗传信息怎么传递到细胞质的 呢? (科学家推测:在 DNA 和蛋白质 之间,可能还存在一种中间物质 充当信使。)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 交 流讨论并 回答 PPT 所 展示的问题。 通过问题的步 步深入,学生推 理分析,形成结 论。达成科学思 维和科学探究 能力的提高。
任务 1: 寻找信使 材料分析 :寻找信使 资料 1:1955 年,戈德斯坦和普 劳特观察到放射性物质标记的 RNA 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 资料 2:1955 年,布拉切特以洋 葱根尖和变形虫为材料,用 RNA 酶分解细胞中的 RNA,蛋白质的合 成就停止。如果再加入酵母中提 取的 RNA,蛋白质又开始合成。 资料 3:1961 年,布伦纳、雅各 布和梅瑟生用噬菌体侵染细菌, 在培养基中添加含 14C 标记的尿 嘧啶,培养一段时间后,裂解细 菌分离出 RNA 与核糖体,分离的 RNA 含有 14C 标记,把得到的 RNA 分子分别与细菌的 DNA 和噬菌体 的 DNA 杂交,发现 RNA 可与噬菌 体的 DNA 形成 DNA-RNA 双链杂交 分子,不能与细菌的 DNA 结台。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 论: 1.新合成 的 RNA 是 以 噬菌体 的 DNA 为模板 合成的。 2.RNA 充当了 DNA 的信 使。 培养学生获取 信息、分析信息 的能力,培养学 生归纳能力。
任务 2:DNA 和 RNA 在 化 学组成、结构 及功能上的 差异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多媒体 展示 DNA 和 RNA 比较表(空白)。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 论,侧重引导学生分析 RNA 适合 作 DNA 信使的原因。 提醒:RNA 不稳定,易降解,使得 完成使命的 RNA 能迅速分解,保 证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合作探究一: 阅读课 本 P64 至 P65 页第二 段内容。 小组积极合作讨论, 分 析交流, 填表并在教师 评价后修正。 RNA 适于做 DNA 的信使 的条件: (1)RNA 也是由基本 单位 ——核苷酸连接 而成的, 核苷酸也含有 4 种碱基,这使得 RNA 具备准确传递遗传信 息的可能; (2)DNA 链和 RNA 链能遵循“碱 基互补配对原则 ”进行 互补配对:A-U、T-A、G- C、 C-G 。(3)RNA 一 般是单链, 而且比 DNA 短, 因此能够通过核 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 胞质中。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 让学 生在学习新知 识的同时, 及时 回顾旧知识, 得 出 RNA 作为 DNA 信使的条件, 并 得 出 RNA 的 种 类。 运用比较学习 法和表格分析 法。
。
(
色素(性状)
)
任务 3: 遗传信息的 转录过程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学生思考 下列问题串: 1.什么是转录? 2.转录的场所?转录的时间?转 录的结果? 3.转录需要的原料是? 4.转录过程中的模板? 5.转录过程中碱基如何配对? 6.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引导学生们把思考的答案暂时搁 置旁边,教师结合教材图片,重 点分析讲解转录过程。 观看遗传信息的转录视频,巩固 所学。 引导学生总结转录的模板、原料、 产物、酶和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等 知识。 深入学习转录的时间、场所、特 点、方向和意义。穿插素养评价。 合作探究二:结合教材 64 页的文字和图 4-4 小组合作探究对课件 展示的问题作出解答。 聆听老师讲解转录具 体过程, 并修正自己的 答案。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直 观地了解转录的过程。 共同总结转录的知识 点。 知识形象化, 帮 助学生理解记 忆。让科学思维 和科学探究素 养得以培养。
作业布置 1.绘制 DNA 复制和转录的比较表。 2.预习翻译过程,制作翻译过程 所用的物理模型。 记好要求, 课后完成作 业 检测学生对本 节知识的掌握 程度,发展其学 科核心素养。
6.板书设计:
第 4 章 基因的表达
第 1 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 1 课时 遗传信息的转录
DNA
(
①②③
)RNA 适合作信使的条件
蛋白质
7.作业布置:
1.转录与 DNA 复制有哪些共同之处?这对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转录有什么意义? 都需要模板、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够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2.与 DNA 复制相比,转录所需要的原料和酶各有什么不同?
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转录则需要RNA 聚合酶,以 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8.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难度较大,转录过程复杂且抽象。
采取大单元教学,以单元为线索开展生物教学,使生物课堂能够更加组织化和结构化, 在大单元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时间被拉长, 学习流程被细化, 各种生物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也得到更加显著的强化, 可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直接性载体, 使学生在不断延伸的学 习过程中逐步积累知识、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并最终从中得到生命观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化教学手段。通过拍卖现场模拟、观看转录视频等, 既使知识形象化, 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又增加了趣味性。最后的模拟转录过程是本节课的高光时刻, 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充 分参与课堂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