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3 16:12:18

文档简介

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直接产物”错。B项“与依靠德化治民的政治主张并不相融”错。C项以偏概全,选项所述理由只 是法家推崇法治的原因之一。
2.B。引述《左传》意在论证随着国家权力的加强,统治阶级制定刑罚以巩固统治秩序的观点。
3.C。《大明律》中此条条款,体现了古代部分律法条款的残酷,并非传统司法智慧的体现。
4.①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司法理念。②守文原情、有经有权的裁判方法。③合理分流、注重效率的程序设计。(前两点每点1分,第三点2分,共4分)
5.①法律具有稳定性,有助于建立秩序与规则,人情必须受国法的控制和矫正。②法律也需要适时应变、合乎人情,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③应坚持守文原情的司法智慧,以综合性、全局性的思维处理“情”“法”关系。(每点2分,共6分)
6.B。是觉得小吕没必要如此紧张和折腾,对他有一点怜惜,没有轻视和对能否完成任务的担忧。
7.C。看水过程并不跌宕起伏,小说属于淡化情节的类型。
8.①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增强;②劳动技能和劳动经验的长进;③冷静心态的养成和应变能力的提升。
(一点2分,三点共4分)
9.①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可感的场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②分别渲染喧嚣、安静的气氛,衬托人物紧张忐忑和安详满足的心理;③通过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凸显小说的乡土气息和抒情性。(每点2分,共6分)
10.B、E、G。
11.C。文中“治”指安定或太平。
12.B。“他更喜好王斗这样的士人”错,一则王斗、颜斶无法比照,二则齐宣王这样做只是出于“守社稷”的需 要,并非“好士”。
13.(1)现今大王治理齐国,不是大王左右受宠的弄臣就不使用,所以我说大王忧国爱民比不上爱一尺绉纱。
(便辟、使、尺縠各1分,整体1分)
(2)有胆敢去柳下季的坟墓周围五十步内打柴的人,一概处死而不宽赦。(垄、樵采、赦各1分,整体1分)
14.①态度相同,都不卑不亢,捍卫士人的尊严;②言说方式有同,都用类比的方式讽谏;③言说方式也有不同, 王斗委婉进谏,先扬后抑,而颜斶基本是直言不讳。(每点1分,共3分)
15.B。看不出景致的季节,不一定是夏日。
16.①“三径”代指隐士的家园,含有归隐之意;②陶诗用“三径就荒”叙写家中庭院将荒芜,须赶紧回家打理, 表达的是归隐的急切与决绝之心;③刘诗用“三径塞”叙写因病多而未曾打理庭院,也无外人来访,抒写的 是居乡的孤寂与科考不顺的苦闷。(一点2分,三点6分)
17.(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A.沟沟壑壑(坡坡坎坎) B.洋洋洒洒(干干净净) C.呼呼啦啦(纷纷扬扬)(每处1分,共3分)
19.D。D项为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余三项为比拟的修辞手法。
20.①构成排比和反复,强调意味更重,既突出了落雪的特点,也强调了落雪的美好感受。②节奏更舒缓,抒情 性更强,更能表达出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每点2分,共4分)
21.①总要说一些吉祥话 ②落实到汉字的不同字形上 ③春节期间的饮食也很有讲究(每处2分,共6分)
22.示例:(1)原词:年糕 谐音:年高 寓意:年年高升。
(2)原词:福倒了 谐音:福到了 寓意:幸福来到。(每点2分,共4分)
23.参考立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或者融合两种观点辩证分析均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斗先生登门造访,求见宣王。宣王吩咐侍者接人。王斗说:“我赶上前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主动来见我,则是求贤礼士,不知大王意思怎样?”侍者回报。宣王赶紧说:“先生慢行,寡人亲自来迎接。”于是快步前去迎见王斗入宫。宣王说:“寡人不才,有幸得以事奉先王宗庙,管理社稷,我平时听说先生能直言进谏,无所讳言。”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于乱世,事奉昏君,怎么能直言进谏?”宣王极为不快,不禁忿然作色。过了一会儿,王斗说:“先主桓公,有五样爱好,后来九合诸侯,匡扶周室,周天子赐给封地,承认他为诸侯领袖。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与先主相同。”宣王高兴了,但仍极力谦辞:“寡人才识疏浅,治国安邦还担心力有不及,又怎能有先主的四样爱好?”王斗说:“当然有。先主好马,王也好马;先主好狗,王也好狗;先主好酒,王也好酒;先主好色,王也好色;先主好士,王却不是那样。”宣王勉强说:“当今世上没有优秀的人才,寡人如何喜爱他们?”王斗说:“当世没有骐驎騄駬这样的骏马?大王的良马已经齐备了。大王只是不喜欢贤士而已,哪里是因为当世无贤士?”宣王说:“寡人忧国忧民,心底里就盼望聘得贤士共治齐国。”王斗进一步说:“臣以为大王忧国忧民远不如爱惜一尺绉纱。”宣王问道:“此话怎讲?”回答说:“大王做帽子,不用身边的人而请能工巧匠,原因何在?是因为他们手艺高超,会做帽子。现今大王治理齐国,不是大王左右受宠的弄臣就不使用,所以我说大王忧国爱民比不上爱一尺绉纱。”宣王顿悟,谢罪道:“寡人于国有罪。”于是,选拔五位贤士任职,齐国因而大治。
材料二:
齐宣王召见颜斶喊道:“颜斶你上前。”颜斶也叫道:“大王您上前。”齐宣王满脸不悦。左右臣都责备颜斶:“大王是一国之君,而你颜斶,只是区区一介臣民,大王唤你上前,你也唤大王上前,这样做成何体统?”颜斶说:“如果我上前,那是贪慕权势,而大王过来则是谦恭待士。与其让我蒙受趋炎附势的恶名,倒不如让大王获取礼贤下士的美誉。”齐宣王怒形于色,斥道:“究竟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不卑不亢回答说:“自然是士人尊贵,而王者并不尊贵。”齐王问:“这话怎么讲?”答道:“以前秦国征伐齐国,秦王下令:‘有胆敢去柳下季的坟墓周围五十步内打柴的人,一概处死而不宽赦。’又下令:‘能取得齐王首级的,封侯万户,赏以千金。’由此看来,活国君的头颅,比不上死贤士的坟墓。”宣王哑口无言,内心极不高兴。2024
4
杀,重视道德教化,尽量保全生命,劳动力和家庭,并形成相应的若干制度设计.以人为本,维扩社会安定,必
语文测试卷共8页,测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然要追求司法之“平”,“平”就是公平,就是合理,反映了中华法系的秩序观和正义观。同时,在哀矜折狱、恤
注意事项:
刑等思想指导下,“平”也蓝含着重生。软恤的意味,表现为在拷讯、定罪,量刑中要相对宽和、平怒。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兼顾天理,四法、人情一直是中间传统司法的价值旨归,古人认为,国法源自天理并以天理为最高依据,顺
2.回答选择题时,远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应天理的国法也就顺应了人情;人情必须受国法的控制和矫正,国法对人情的范也要顺人情而为。中国传统司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法将法律,礼制、儒家经义、民间风俗等多种资源整合起来,以综合性,全局性的思维开展司法裁判,追求案件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站果公正合理和良好社会效果的统一,这种裁判方法是在漫长历史中逐步形成的。而司法官黄剩在尊重制定法的
叁础上从情、理、法角度馀合思考,做到有经有权、经权融通,尖现了以守文为前提,以原情为权衡,守文与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情相结合,有经有权的栽判推理模式。守文原情的裁判方法,既不脱离制定法的统一性和确定性轨道,又可以在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制定法适用范因内实现个案公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恩。
中国疆城广阀、人口众多,这种广土众民的国情导致古代中国的治理成本较高,历代王朝经常面临统治资
材料一:
.1
砾透乏和力量不足的图寒,因此做好国家治型结枸和程序的设计就至美重要。中回传统司法就是如此。从中夹到
秩序和规则是文明的基础,也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兹含的丰富法治思想,其孕有,产
地方,古代中国形成了多级的司法体系,根据隶件可能判处的利罚轻重,对案件进行合理分流,以应对广土众民
生和发展是中华文明历经深刻变苹、适应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夏商周三代,中华文明加速发展,从古司时代走
条件下的诉讼压力,素件分流使各级机关得以根据自身职权、资源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处理各类隶件,有利于对
向王朝时代,出现广域王权国家,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国家治理更为复杂。随着国家权力不断加强,
大国的长期有效治埋。
开始制定刑罚以巩固统治秩序。《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
此外,古代中国还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造求“无讼”境界,“无讼”并非杜绝一切诉讼,而是
作《九刑》.”社会的发展使刑罚成为必要.至春秋战国时期,子产在郑国铸利书于鼎,李悝在熟回作《法经》,
追求争论各方心悦诚服,尽量消除再论、闹讼的隐志,从根源上减少诉讼,早在先秦时期,国案就设立专司民间
中国出现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
调解的“调人"。调解等纠纷解决途径在不增加国家治理成本的同时,成为回家司法的重要补花,和司法一起共
以商鞅、韩非等为代表人物的法家,强调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根本地位。不同于那种认为依靠德化治民才是
同发挥了化解矛盾纠纷、雏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理想政治的主张,法家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以法为本,制定体现国家利益、人人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为实行
(摘編自张生《弘扬中国传统司法的制度理性》)
赏罚的依拇据、治理图家的标准,法家特别美注立法问题,主张按照功利性,稳定性、适时应变、合乎人情,简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周详、厚赏重罚等原则来制定法律;同时,还要严格依法办事,树立法律权威,不能徇私情,否则会带来更大的
A.法神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刷的直接产物,有利于建立并巩固统治秩序,是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
泥乱。法家推崇法治,是因为相比于侣行仁义、任巧任智,法治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法律具有客观性、公
之一。
正性,体现事物之理,所以能够经世致用.法律还确立了赏罚标准,让人们不敢乱法犯禁“苟成其私利,切实
B。法家推崇法治,主张以法为本,既重视立法,也重视树立法律权威,这与依靠德化治民的政治主张并不
维护回家利益,使秩序建立在法律之上,个人不得不遵守,
相融。
随着中华文明日益发展,儒家的明德慎罚、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释家的普度众生等思想与
C.法律能够得到法家的推柒,是因为它相较于倡行仁义、任巧任智,更能体现事物之理,具有客观、公正
法家的蝶法而治被此影响,不同思想观,点相互交流融合,荟萃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丰富的法治思想,铸就
的特点。
了一部游为大观、充满生机的法治思想史,为中华法系不断发展成熟提供了理论支祥。
D.中国传统司法立足于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回情,形成的国家治理结构和程序设计,有助于降低治理成
(摘蝙自何勤华《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法徘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
本。
”分岁、
材料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要更好借鉴传统司法智慧,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司法在司法理念、戴判方法和
A,材料一围绕中国法治思想的形成,分析了法律产生的原因、法家的政治主张以及其他思想对法家的影响。
程序设计等方面都展现出立足实践需要、需有民族特色、经受历史打磨、取得显著成效的独精制度理性:
B,材料一引述《左传》的内容,意在以此论证秩序和规则是文明的基础,也是文明的重要标志的中心论点,
中国古代称天、地、人为“三才”,认为人在天地之中,兼具理性与道德,体现了古人的自信和对人的肯定,
C.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先肯定了中国传统司法智慧的独特之处,然后从多个方面进行分别论述,层次清晰。
重视人命,人心、人力的思想源远流长,积淀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和明德慎罚的司法原则,即反对专任刑
D,先秦时期,承担民间调解职责的“调人”的设置,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结构和程序设计方面的积极探案。
第1页共8页
第2项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