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人教版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物理人教版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0-07 21:0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物理人教版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第五章 4节 眼睛和眼镜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培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关心残疾人和热爱世界的情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学法指导】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蜡烛、火柴、眼球模型、凸透镜、凹透镜若干。
导学过程
方法导引
【情境导入】欣赏故事《眼镜和鼻梁》
夜深了,大家都睡得很香,只有明明脸上的鼻梁在轻轻地抽泣:“疼,疼,疼死我了!”它边哭边揉着红肿的鼻梁,“谁在哭?”耳朵问,鼻梁哭泣着说:“明明的眼镜整天压在我的身上,我的身上又红又肿。”耳朵气恼地说:“讨厌的眼镜每天挂在我的身上,又沉又重,难受极了!我们找他评理去!”
耳朵和鼻梁怒气冲冲地找到桌子上的眼镜:“眼镜!你为什么整天都要挂在我们的身上,又沉又重,难受极了!”
眼镜理直气壮地说:“是主人把我戴在你们身上的,你们要为我服务,累也是应该的!”……它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来,耳朵和鼻梁气急了,它们要报仇!
第二天,明明在放学的路上边走边看书,突然鼻梁一耸肩,耳朵连忙弯弯腰,明明的眼镜就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打碎了。明明没有了眼镜什么也看不见,不小心撞在了树上,鼻梁肿了,流出很多血,耳朵也很心疼,眼睛说话了:“不要埋怨眼镜,都是明明不爱护眼睛让我们什么也看不见,才请眼镜来帮忙,大家要互相帮助,提醒明明爱护眼睛,天天做眼睛保健操,摘掉眼镜,大家都会很开心!”
问题:眼镜和鼻梁为什么吵架?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启发:眼镜戴在鼻梁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视眼,没有眼镜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问题:同学们知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谁吗?
播放多媒体,观看视频。
关于眼睛,同学们知道多少呢?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自主检测:
1.了解眼球的结构图,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
2.眼睛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像(填像的性质)。
3.________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
4.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____(偏折能力比较________,焦距比较___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5.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________(偏折能力比较________,焦距比较__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二、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知识点一 眼睛的结构及调节
●阅读教材第100面,完成下列填空: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 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相当于胶卷.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 (填“厚”或“薄”),折光能力变 (填“强”或“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 (填“厚”或“薄”),折光能力变 (填“强”或“弱”),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
●小组讨论
(1)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必须改变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否则 .
(2)我们的眼睛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 是 (填“改变”或“不变”)的.
(3)取两个焦距不同但相差不很多的凸透镜(如5cm和7cm),分别将光屏和凸透镜固定(距离相等,大于1倍焦距而又小于2倍焦距,如8cm),如图所示,移动蜡烛,分别在两个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像为止.说明,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时,若要保证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改变 距也可以达到目的.
●教师点拨
1.外界的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的像,而人看到的却是正立的像,是由于人和人脑中的视觉神经的自动调整作用所致.
2.利用凸透镜成像模拟眼睛成像从而来理解眼睛成像及调节特点的方法,在物理上运用得非常广泛,称为模型法.
3.在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中,我们学习的知识是:在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时,调节物距,得到对应的像距.现在根据眼睛的调节模式,我们还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另一个方面的结论:在凸透镜像距一定时,调节焦距,也可以使不同物距的物体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1)像不能清晰地成在光屏上;(2)不变;(3)焦
知识点二 近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
1.近视眼只能看清物体,看不清物体.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太 ,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
3.近视眼应佩戴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镜片.
●小组讨论
(1)取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为70cm,节调光屏的位置,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上;换上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越小,折光能力越 [填“强”或“弱”]),光屏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为 ,如果需要光屏上的像重新清晰起来,则需将光屏向 (“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可以.
(2)在上述情况中,如果不移动光屏,而是改为在凸透镜前插上一种透镜,则应该插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也可以重新变清晰.
●教师点拨
1.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强,成像于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眼睛的前方戴一个凹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如果戴的眼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没有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也就不能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因此,近视患者要佩戴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不是随便找个凹透镜就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
2.现在还有一种矫正近视眼视力的方法,就是将角膜中间凸出的部分削薄一点,减小角膜的曲度,从而减小角膜的折光能力,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答案:(1)强为一光斑,没有清晰的像靠近凸透镜;(2)凹透镜
知识点三 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
1.远视眼只能看清 物体,看不清 物体.
2.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
3.远视眼应佩戴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镜片.
●小组讨论
(1)取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上;换上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折光能力越 [填“强”或“弱”)],光屏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为 ,如果需要光屏上的像重新清晰起来,则需将光屏向 (“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可以.
(2)在上述情况中,如果不移动光屏,而是改为在凸透镜前插上一种透镜,则应该 插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也可以重新变清晰.
●教师点拨
1.判断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关键看光的会聚点是在视网膜前还是在视网膜后.
2.将近视眼与远视眼对比起来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且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特征理解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因此对比法是学习同类型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答案:(1)弱为一光斑,没有清晰的像远离凸透镜;(2)凸透镜
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
这里有几个老花镜,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设计测量老花眼镜度数的实验方案。多媒体投影相关知识。
知识:
1.透镜的焦度:透镜焦距的倒数。(Φ)
公式:Φ=1/f(f为透镜焦距)
单位:Φ:m-1 f:m
2.眼镜度数=透镜焦度×100
3.凸透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
知识链接:
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 cm.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④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2009·雅安)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视网膜相当于 .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
2.(2010·泰州)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3.(2010·广州)如图所示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正常的眼睛
人们之所以都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
2.近视眼和远视眼
(1)近视眼: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3.矫正
(1)近视眼镜:先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先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看课本“科学世界”)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助学读物》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自主学习
课本
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学思考:小组抢答
【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讨论后,老师释疑
小组讨论并汇报
阅读分析、归纳得出
学生积极思考,点名汇报
小组竞赛、学生抢答
小组归纳知识要点、教师点评。
独立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