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人教版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物理人教版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0-07 21:0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物理人教版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第五章 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技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法指导】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
【实验器材】课件、显微镜和望远镜
导学过程
方法导引
【情境导入】 你是否看过木星的照片?你是否想过,若能飞近土星环,那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你可能想不到,1600年以前没有任何人看到过木星和土星环。直到1609年,望远镜发明后才使地球人看见了那些天体。
自17世纪起,天文学家制作了高倍率的望远镜来观察遥远的太空天体。例如,三裂星云是距离地球28380万亿千米的气体和尘埃星云。光从三裂星云传播至地球需要3000年。
在学习了本节后,你将发现望远镜是多么简单的一种设备。你肯定会想,为什么没有人较早地发明它!
关于显微镜和显微镜,同学们知道多少呢?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自主检测: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 ????? ,靠近眼睛的是???? ?? ,物体通过物镜成 、 的 像(相当于 的镜头);物镜成的像经过目镜再成 的 像(相当于 )。经两次成像就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物体了。 2、望远镜:望远镜是由?????? 和???? ???? ?两组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用来把物镜成的像 。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 。 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 ,看物体越清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二、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知识点一 显微镜
阅读教材第103面,完成下列填空: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 .
2.物体经过物镜成 、 、 像,该像又经过目镜成 、 像.
●小组讨论
(1)展示一台显微镜,帮助学生找到物镜、目镜、反光镜等重要结构.
(2)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可以看到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如图所示,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会发现 .这和教材上讲的显微镜的原理相同吗? .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
●教师点拨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经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所以物体经过显微镜最终成的像相对于原物体而言,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2)物体的像变得更大,也更清楚不相同;(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跟踪练习
知识点二 望远镜 视角
阅读教材第103面、第104面,完成下列填空:
1.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 ,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 .
2.物体经过物镜成 、 、 像,该像又经过目镜成 、 像.
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有关,还和有关.
●小组讨论
(1)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两个可以紧套的硬纸筒(纸筒的内径与凸透镜的镜片直径相近).将焦距 (填“大”或“小”)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将焦距 (填“大”或“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用胶带分别将两个凸透镜的镜片固定在两个纸筒的一端.选择一较远处的景物,先用眼睛看,再用制作的模型看,调节两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被观察的景物最清楚为止.你会发现 .
(2)分析下面两图:
①同一人站在固定位置,观察远近不同的同一物体,则A、B、C三处,哪一处的物体对应视角大? .
说明: .
②同一人站在固定位置,观察同一位置的大树和其旁边的电线杆,则大树、电线杆哪一处的物体对应视角大? .说明: .
●教师点拨
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缩小的实像,经目镜放大后就能被人眼看清了.
2.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像,该像又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再次成像.所以为了尽可能使第二次成像成得较大,可使望远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焦点重合.
3.人眼看清物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亮度足够强;二、视角足够大.远处的物体经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后,所成的像还是比物体本身小,但是视角变得很大;另外,望远镜的物镜直径大,可以会聚足够多的光,使成的像更加明亮.因此,人眼就能很清楚的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4.不是所有望远镜的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也有望远镜的物镜、目镜由凹透镜、凹面镜等制成.
答案:(1)大小像变得更近,变得更大(2)A同一物体,视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大树同一距离,视角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知识点三 宇宙的组成
阅读教材第104﹑105页内容,结合视频:神奇的物质世界(浩瀚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人类)认识宇宙的组成,完成下列填空:
我们的宇宙拥有      个星系;
太系是     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太阳周围有   、   、   、   、   、   、   、   等八大行星。
●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讨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亮等的大小关系。
●教师点拨
银河系隶属于宇宙,而太阳系又隶属于银河系,地球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月亮又围绕地球运转。因此上述星系或星体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亮。
物理阅读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作用:可以将远处的物体变的很近。用一架好的双筒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见月球上的环行山,还可以看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星星。
2、发展史:
(1)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制造商无意间通过凹透镜(作为目镜)和凸透镜(作为物镜)看远处的物体,意外的发现远处的物体变近了,从而导致了望远镜的发明.
(2)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他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由于伽利略长期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没有采取保护措施,晚年时不幸双目失明.
(3)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凸透镜代替凹透镜作为目镜,用两个凸透镜组成望远镜,这种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宜于观察行星和月球,通常称开普勒望远镜.
(4)请看课本图3.5—5,这个就是哈勃空间望远镜,1990 年被送入太空,使我们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二.显微镜。
1.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超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放大率可达1500倍,使人能直接观察到原子。
2.1982年发明了隧道显微镜,不仅分辨率高,而且可以操纵单个原子。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A.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B.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2.(2011义乌)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由于突然停电导致视野偏暗。班里同学采取的如下措施合理的是(  )
A.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换用高倍镜 D.用更大的光圈
3.(2009长沙)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4.小明同学由远处逐渐走近穿衣镜,他感觉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他的像真的变大了吗? ,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5.(2010上海)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它属于太阳系中的(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6.(2010义乌)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
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 D、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 学习收获 整理反思学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完善知识网络。还有什么疑惑?
2. 需要注意的问题 ,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助学读物》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自主学习
课本
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学思考:小组抢答
【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讨论后,老师释疑
小组讨论并汇报
阅读分析、归纳得出
学生积极思考,点名汇报
小组竞赛、学生抢答
小组归纳知识要点、教师点评。
独立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