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段考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C D D A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D C A C
17.(1)原因:唐末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重文抑武政策的确立;科举取士规模的扩大;
士大夫势力的崛起和文人官僚集团的形成。(6分,任答3点即可)
(2)示例:中央和地方管理体系的分化事权造成管僚机构的重叠臃肿;政府内部的党
争不断和改革派与保守派的长期斗争;相对自由开放的政治和思想环境。所有这些,严重削弱了宋廷的政治凝聚力,难以形成统一稳定的政策方针,导致宋代“效率并不很高”。(6分)
18.(1)不同特点:从政体形式上看,西周政体是一种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等级君主制,古代雅典政体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最高权力属于公民大会;从政体结构上看,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结构,古代雅典是公民集体的民主;从官员选用上看,西周是层层分封,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古代雅典是实行职官任用制度。(6分)
(2)历史意义:西周时期政治体制:该体制扩大了王朝统治范围,使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利用,稳固了统治秩序;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把国与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思想,催生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古代雅典政治体制:政权掌握在多数人(公民)手里,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公职人员由抽签产生,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有利于公民的聪明才智的发挥,铸就了雅典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性格;高度繁荣的民主政治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辉煌;运用陪审团制、任期制等,创造了民主运行的新方式。(8分)
19.(1)不同之处:中国:始终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英国: 强调争取妇女自身的权益。
原因: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反帝反封建是社会的主要任务。各种政治文化运动,促进了妇女思想解放和救国意识高涨。
英国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自身权益;经济发展,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社会教育的发展,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自我意识觉醒。 (8分)
(2)示例:
女权运动与社会变革相互促进
女权运动,是为了争取女性平等权利所发起的社会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妇女在经济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妇女的思想,她们追求女性的自身权利和价值,反映了对自由、平等的向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也有利于妇女追求平等的权利。这一系列社会变革促进了女性意识的独立觉醒。
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和权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社会实现公正公平。近代中国的妇女运动,在国破家亡的生死存亡关头,为实现民族独立、阶级解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尽管女性地位的变迁和女权运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我们也必须正视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人类社会还要不断通过变革,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让社会变得更加平等、公正和进步。(6分)
20.示例:
认识:近代“政治”一词内涵的深化折射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探索进程。
论证:在封建制度下,“政治”一词的重点强调了地主阶级对民众的“治理”与“规范行为”的内涵,凸显了封建地主的阶级性与维护封建统治的功能性。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新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以及民族危机的加剧,学习西方的道路从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由洋务派分化出来的早期维新派开始关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一词逐步脱离专制制度下的封建属性,更多地融入“与民共治”“议会妥酌”等新内容,并对西方代议制有了初步了解与认识。至维新变法时期,“政治”一词广泛使用,反映出维新派将“变法”的核心定为“变制”,即变革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也由此进入谋求政治与制度变革的阶段,此时“政治”中包含国民的参政权,大大加深了中国人对“政治”的认知。20世纪初期,通过清末新政和革命派的实践,知识分子和民众对“政治”的认识更加深刻,认识到“政治”的根本属性及目的,这反映出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总之,“政治”一词内涵的逐渐深化,折射出国人寻求救亡图存之路的不断推进及政治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20世纪初。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首先,确定观点,根据材料“‘政治’概念的演进,......19世纪80年代以前、19世纪80年代、维新变法时期、20世纪初期”可以提炼观点为:近代“政治”一词内涵的深化折射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探索进程。
其次,围绕提炼的观点“近代‘政治’一词内涵的深化折射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探索进程”,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前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的角度进行详细的论述,如:在封建制度下,“政治”一词的重点强调了地主阶级对民众的“治理”与“规范行为”的内涵,凸显了封建地主的阶级性与维护封建统治的功能性。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新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以及民族危机的加剧,学习西方的道路从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由洋务派分化出来的早期维新派开始关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一词逐步脱离专制制度下的封建属性,更多地融入“与民共治”“议会妥酌”等新内容,并对西方代议制有了初步了解与认识。至维新变法时期,“政治”一词广泛使用,反映出维新派将“变法”的核心定为“变制”,即变革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也由此进入谋求政治与制度变革的阶段,此时“政治”中包含国民的参政权,大大加深了中国人对“政治”的认知。20世纪初期,通过清末新政和革命派的实践,知识分子和民众对“政治”的认识更加深刻,认识到“政治”的根本属性及目的,这反映出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最后,总结升华,再次说明提炼论点的正确性,如:总之,“政治”一词内涵的逐渐深化,折射出国人寻求救亡图存之路的不断推进及政治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段考试卷
历 史
本试卷总分值为100分 考试时长为75分钟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全册及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关于传统音乐,《周易》有所谓“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之说。至春秋战国又有“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这可以用来说明,传统音乐( )
A. 顺应了大一统的趋势 B. 由尊神灵走向重人伦
C. 由敬祖先走向重民本 D. 维护了贵族等级秩序
2. 下表材料是有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论述。这可以用来说明( )
文献记载 出处
古之帝王未尝以天下自私也,故天子之地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子其人,而子孙世守之……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 马端临 《文献通考》
郡县之天下,诸侯无土,大夫不世,天子与庶人密迩(意为“贴近”“靠近”) 王夫之 《读通鉴论》
A. 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B. 贵族政治削弱了周天子集权统治
C. 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了先秦政治制度 D. 官僚政治根除了封建权贵的特权
3.汉晋以来,各级地方官府僚佐大多为长官自辟,其中多为地方豪宗大姓;北魏立国之初离散部落、编户齐民,后收地方官员召辟之权;自魏末、北齐,州郡僚佐已多为吏部所授,至隋一切归在省司。这一变化表明( )
A.制度革新为大一统创造条件 B.少数民族政权强化基层治理
C.中央重建了国家的选官系统 D.北魏消解了各民族政治差异
4.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描述武松手刃仇人,为兄报仇的情形。按照《宋刑统·斗讼》“斗殴杀人”条载:“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诸斗殴杀人者,绞。”然而在案件的终审判决中,武松没有被判死刑,而是“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这一法律案例侧面上反映出宋代( )
A. 法律判决缺乏严格执行 B. 以法治国具有人治色彩
C. 儒家伦理影响法律判决 D. 开启礼法结合治国理念
5. 下表为唐朝中晚期人口分布状况和变化统计表(官方数据)。出现表中各地户数统计情况和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道别 户数 升降百分比(开元为100)
开元户 元和户
关内道 710352 283778 39.9
河南道 1436461 158710
河东道 723367 249160 33.9
河北道 1084856 185783
山南道 491917 214719 43.69
江南道 1334988 791736 59.3
湖南道 300666 177612 59.1
剑南道 739145 159860
岭南道 285456 146139 52.2
陇右道上 64060 无统计数据
陇右道下 56376 无统计数据
淮南道 186541 无统计数据
A. 政治局势的动荡导致人口锐减 B. 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人口分布
C. 赋税制度的变革导致人口减少 D. 中央集权的弱化影响人口统计
6.1723年爆发的罗布藏丹津叛乱引起了清朝统治者对(青海)河湟地区的高度关注,国家权力开始借平叛之威“下沉”到河湟乡村地区。“凡切近河、洮、岷州内地番人与百姓杂处者,但就其原管番目委充乡约里长;其不产五谷,无可耕种者,此种部落与切近内地者不同,自应就其原有番目给予土千百户职衔,颁发号纸,令其管束”。据此可知,清朝对河湟边疆地区的治理( )
A.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体现了国家实行蕃汉分治的思想
C.实行统一的治理模式 D.有利于边疆族群国家认同的形成
7.康有为《上清帝第七书》中说:“职窃考之地球……惟俄国其君权最尊,体制崇严,与中国同。其始为瑞典削弱,为泰西摈鄙,亦与中国同。然其以君权变法,化衰为盛......故中国变法,莫如法俄,以君权变法,莫如采法彼得。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而已。”康有为旨在( )
A.说明变法对于中国转弱为强的重要性 B.强调托古改制是历史必然选择
C.借助西方先进理论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D.揭示俄日制度和变法的差异性
8.1913年2月28日,《新闻报》刊载漫画《醉翁之意》,亭中正在饮酒的人物是宋教仁。该漫画意在说明宋教仁( )
A.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B.把推翻封建专制作为目标
C.以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 D.争取再造共和的坚定决心
9.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应运而生。苏维埃中央政府先后颁布《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合作社工作纲要》《发展合作社大纲》等多项法令,对合作社的组织原则、社员权利、盈利分配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些举措意在( )
A.以经济建设保障革命胜利 B.赢得农民阶级的支持
C.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的规模 D.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
10.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经无记名秘密投票方式从39名候选人中选出18名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占7名,共产党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以党外人士白文焕递补。这一做法( )
A. 旨在保持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B. 体现出边区政府的工农基础
C. 改变了抗日根据地的防御态势 D. 贯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
11.196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表4所示。
该套人民币主题的设计( )
体现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 B. 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需要 D. 展现了多领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2. 如表为1979年和1985年我国进出口领域部分产品所占比例情况。这一变化( )
进口机器等制造业产品所占比例 出口农产品等初级产品所占比例
1979年 71.8% 536%
1985年 87.4% 51.5%
A. 得益于工业体系的完善 B. 促成了国企改革的到来
C.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D. 体现了外贸规模的扩大
13. “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如此应处死;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如此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这些规定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借鉴了罗马法司法原则
C. 导致司法程序复杂繁琐 D. 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14. 1356年神圣罗马帝国“黄金诏书”规定皇帝由七大选侯选举产生,选侯之特权、司法权、荣誉和领地不得受任何程度的侵犯,冒犯选侯者以叛逆罪论处。这表明神圣罗马帝国( )
A. 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B. 国内封建势力减弱
C. 王权强化困难重重 D. 民主政治初步确立
15.某时期一文献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该文献坚称,政府的权力来源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并列举控诉了英国政府的种种恶行,宣称应建立“自由独立的国家”。据此可知,该文献( )
A.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影响
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推动了第一个工人政权的诞生
16 . “这样一个七拼八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能持久的宪法;法国有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这还是第一次。”“它使得1789年以来支离破碎的两个法国得以和平共处:一个是革命的法国,另一个是旧制度的法国。”据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B.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C.与当时法国的国情相适应 D.消除了各派的矛盾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行伍出身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以后,毅然革除武将所凭恃的政治资本,奉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一系列政治变革,将国家治理方式由武转文,以至于“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为了以本朝文人官僚取代前朝旧臣,将科举取士规模空前扩大,士大夫势力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与皇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官僚集团,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
一据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等
材料二 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但是,宋代没有贵族,皇室和后族基本上都不参与政治,政府是由科举出身的文官组成的。文官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但是,就宋代整体而言,并不是效率很好的政府。整个宋代有那么多著名的文人和思想家,可是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政治家。政府内部党争不断,许多贤达之士就在党争之中冲销了彼此的贡献,甚至于因此而牺牲了。宋代并没有管制思想,也没有官方钦定的理论,可是那么多思想家的自由竞争,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西方启蒙时代一样的风气。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效率并不很高”进行合理解释。(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从政体形式上看,奉行一种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等级君主制,这种等级君主制,萌芽于夏代,形成于商朝,确立于西周。西周政体是君统与宗统的统一。其政体结构是严格地按等级划分的,即所谓“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周天子以宗法家长的面貌“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对国人进行统治。“君父之命不校”便是当时政体运行机制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二 在行政方面,雅典有由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职官的任用制度;有全体依次进行统治和被统治的安排;有抽签参加政治机构的规定,那些没有经验和专长的公民也可凭抽签轮番参政;对于任官资格完全没有财产定额的限制,或仅订立极低的财产资格;还有这种成例,除了军务以外,一切职司各人都不得连任,如真有连任的必要,也只限于极少数的职司,偶然可以有一两次的例外;最后还有这样的规定,一切职司,至少是尽可能多的职司的任期应该短暂。在司法方面,雅典有公众法庭制度,法庭成员由在全体公民中选出的人组成,他们有权审判一切案件,至少是大多数案件,包括那些最重大的案件,例如审查政务和财务报告、法制事项以及公私契约。在议事方面,雅典有最高治权应属于公民大会的制度,一切政事或至少是军国大事必须由公民大会裁决;反之,执政人员就该完全没有主权,至少应把他们的权力限制得很小。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西周时期和古代雅典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中国西周时期和古代雅典政治体制的历史意义。(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上半叶,英国妇女运动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一)妇女应享有公民权,争取选举权成为妇女一种关键的诉求,被认为是改善妇女地位最重要的权利。(二)女性就业问题,男女两性机会应该均等。(三)女性应不应该避孕,应不应该以抚育子女为主要事业——仅以家庭为一生的舞台。
——摘编自裔昭印等著《西方妇女史》
材料二 1901—1911年涌现出的女子结社与团体多达四十余个,多数团体既热衷于妇女解放也热衷于政治斗争。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分别确立了妇女运动方针,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命的轨道。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
——摘编自杜芳琴《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上半叶中英两国妇女运动诉求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女权运动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政治”概念的演进”
时间 概念内涵及使用情况
19世纪80年代以前 “政”属“政事、行政”范畴,多为“防民以正”之意,“治”属“治理、管理”范畴,甚少连用,多引申为治理国家所施行的措施。
19世纪80年代 “政”“治”两字开始连用王韬《达民情》:“试观泰西各国,凡其驳骏日盛,财用充足,兵力雄强者,类皆军民一心。无论政治大小,悉经议院妥酌,然后举行。”
维新变法时期 “政治”使用开始广泛化,书籍分设“政治门”,囊括家国政治学、政体书、议院书等。《时务报》每期开设译报专栏,翻译日本《政党论》等文中关于“政治为何物”论断,指出专制体制下的愚民政策,"不复使知政治为何物",文明社会是国民“通晓治体”、“参与大政”,于是才有政党、才有立宪政治。
20世纪初期 “政治”上升为关键词,对“政治""国家”“政府”“国体”等概念辨析“政治之目的一曰为国家本身谋利益,二曰为构成国家之个人谋利益”“政治者,一国办事之总机关也,非一二人所得有之事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治”概念演进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持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