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9.1.2.1函数的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教学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作业布置
06
目录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图象的概念;
2.掌握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能画出一些简单的函数图象;
3.能根据所给函数图象读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新知导入
下图是一只蚂蚁在竖直的墙面上的爬行图,请问:蚂蚁离地高度 h 是离起点的水平距离 t 的函数吗?为什么?
由图知对于自变量 t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h 不是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如t=4cm时,h=0.6cm或4cm或5cm.所以变量h不是变量t的函数.
不是
新知导入
蚂蚁离起点的水平距离 t 是离地高度 h 的函数吗?为什么?
由图易知对于自变量 h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 t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所以水平距离t是离地高度h的函数.
是.
新知讲解
即使对于能列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画图表示,那么会使函数关系更直观.
例如,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x的函数解析式为S=x2.
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我们还可以利用在坐标系中画图的方法来表示S与x的关系.
计算并填写下表:
x 0 0.5 1 1.5 2 2.5 3 3.5 4
S 0 0.25 1
2.25
4
6.25
9
12.25
16
新知讲解
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表格中各对数值所对应的点.
连线: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点(0,0)在不在曲线上,
不在曲线上的点用空心圈表示.
在曲线上的点用实心圈表示.
我们要怎么表示呢?
不在
新知讲解
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如上图的曲线即函数S=x2 (x>0)的图象.
新知讲解
9
9
18
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可以认为,气温 T 是时间 t 的函数,上图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新知讲解
9
9
18
由图象可知:
(1)这一天中凌晨4时的气温最低(-3℃),14时的气温最高(8℃)
(2) 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长面下降)。从4时到14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又呈下降状态
(3)我们可以从图象中看出这一天中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典例精析
9
9
18
例1、如图所示,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从家去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读报纸,然后回家。图中反映了这个过程中,小明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典例精析
9
18
(1)食堂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吃早餐用了多少时间?
(3)食堂离图书馆多远?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多少时间?
(4)小明读报用了多少时间?
(5)图书馆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典例精析
9
18
解:(1)由纵坐标看出,食堂离小明家0.6km;由横坐标看出,小明到食堂用了8min.
(2)由横坐标看出,25-8=17,小明吃早餐用了17min.
(3)由纵坐标看出,0.8-0.6=0.2,食堂离图书馆0.2km;由横坐标看出,
28-25=3,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3min.
典例精析
9
18
(4)由横坐标看出,58-28=30,小明读报用了30min.
(5)由纵坐标看出,图书馆离小明家0.8km;由横坐标看出,68-58=10,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用了10min,由此算出平均速度是0.08km/min.
典例精析
9
18
例3.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
(1) y=x+0.5 (2) y= (x>0)
观察两个函数图象,随着x由小变大时,函数图象是怎样变化的?
随着x的增加,y的值也增加.
随着x的增加,y的值下降.
典例精析
9
9
18
y=x+0.5的图象,它是一条直线.
从函数图象可以看出,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即当x由小变大时,y=x+0.5随之增大.
y=(x>0)的图象,它是一条曲线.
从函数图象可以看出,曲线从左向右下降,即当x由小变大时,y= (x>0)随之减小.
归纳总结
9
9
18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下列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C
2.如图,曲线表示一只蝴蝶在飞行过程中离地面的高度h(m)随飞行时间t(s)的变化情况,则这只蝴蝶飞行的最高高度约为( )
A.5 m B.7 m C.10 m D.13 m
D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3.下列四个点中,在函数y=-2x+1的图象上的点是( )
A.(1,1) B.(-1,-3)
C.(-2,3) D.(2,-3)
4.已知点A(2,3)在函数y=ax2-x+1的图象上,则a的值为( )
A.1 B.-1 C.2 D.-2
D
A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5.已知某一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求当x=0时,y的值是多少?
(2)求当y=0时,x的值是多少?
(3)当-2≤x≤1.5时,y随x的增大而怎么样变化?
解:由图象可知:(1)当x=0,y的值是2
(2)当y=0时,x的值是-3,-1,4
(3)当-2≤x≤1.5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课堂练习
【综合拓展类作业】
6.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15时回家,他有意描绘了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10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
(2)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
离家多远
解:(1) 10时和13时,分别离家10千米和30千米;
(2)到达离家最远的时间是12时,离家30千米;
课堂练习
【综合拓展类作业】
(3)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
(4)他可能在哪段时间内休息,并吃午餐
(5)他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他可能在12时到13时间休息,并吃午餐;
(3) 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13千米;
(5)路程30千米,共用了2时,因此平均速度为15千米/时.
课堂总结
概念
函数的
图象
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1.列表;2.描点;3.连线.
描点法步骤
板书设计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1.如图,曲线反映了某地一天的气温 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约为 ( )
B. C. D.
2.荡秋千时,秋千离地面的高度 与摆动时间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 B.秋千静止时离地面的高度为
C.秋千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D.当 时,秋千离地面的高度为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C
D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3.某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 ___________.
(2)当 时, _ ____________.
(3)当 ____时, 的值最大;当 _ _____时, 的值最小.
或 或4
1.5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4.小亮从家去学校,为了锻炼身体,一开始跑步前进,跑累了再步行走完余下的路程,下图中,纵轴表示离家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下列四个图象中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 )
C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边上有一动点P沿A→B→C→D→A运动一周,则点P的纵坐标y与点P走过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D
作业布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6.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1)A,B两城相距________千米;
(2)乙车比甲车晚出发_______小时,_______(填“甲车”或“乙车”)先到达B城;
(3)乙车出发多少小时后追上甲车?
(4)当甲、乙两车相距50千米时,求时间t值.
300
1
乙车
作业布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3)甲的速度为:300÷5=60(千米/时),乙的速度为:300÷(4-1)=100(千米/时),设乙车出发t小时后追上甲车,由题意得60(t+1)=100t,解得t=1.5,故乙车出发1.5小时后追上甲车
(4)由题意得60t=50或60t-100(t-1)=50或100(t-1)-60t=50或60t=300-50,解得t=或t=1.25或t=3.75或.当甲、乙两车相距50千米时,t=或1.25或3.75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八 设计者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册、章 下册19章
课标要求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2.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3.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会求函数值。4.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函数值的意义。5.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6.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会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7.能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理解正比例函数。8.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9.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内容分析 函数的概念是数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它的抽象性较强,是初二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概念之一.一次函数是在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数形结合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它为本章的学习做了铺垫.一次函数是初中学生将要学习的各类函数中最简单的一种函数,它反映了函数的特点及函数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应用模式,因此学好一次函数是学好其他函数的基础.研究一次函数离不开对图象特征的研究.数形结合是学习一次函数时必须体现的一种重要思想.要通过设置较多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自己描点画图、研究变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函数中的数与形的对应关系,逐步形成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技能. 由于一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加深学生对函数现实意义的理解,促进其函数建模、数形结合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加强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体会函数观点的统领作用,也可以利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在课堂上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由于身体发展的因素,力量性不强,可塑性大,好胜心强,勇于克服困难,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形成批判质疑、克服困难、勇于担当的科学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1.以探索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2.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能结合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3.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值.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和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它们的表达式,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增减变化,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二)课时安排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19.1 函数419.2一次函数6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1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19.1函数1.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相对地存在.2.通过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4.会在简单情况下,根据函数的表达式求函数的值.1.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和变量2.能够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以及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能够根据函数表达式,已知自变量的值,求相应的函数值:或已知函数值,求相应自变量的值.4.会在简单情况下求一些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任务1.情景导入,用生活的例子初步探究常量与变量任务2.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理解函数值的概念,使学生根据函数的表达式求函数的值任务3.例题精讲,列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表达式,求一些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9.2一次函数1.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掌握待定系数法的一般步骤.3.利用函数图象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4.会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函数图象以及结合方程(组)等其他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1.能够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会求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3.能够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4.能够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和图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任务1:复习导入,回顾函数的相关概念 任务2.探究新知,比较各函数的共同特征,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并求解析式任务3.合作学习,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任务4.例题精讲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1.会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方案选择问题,体会函数模型思想;2.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3.能进行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任务1.导入新课任务2.出示例题任务3.总结归纳
《19章一次函数》单元教学设计
活动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
活动3:思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9.1.1变量与函数 (第1课时)
一次函数
活动2:出示问题引出常量与变量
活动4:出示例题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2:思考问题,引出自变量,函数值等概念
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活动3:例题
活动1:复习引入
活动2:探究函数图象的画法
19.1.2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
活动3:例题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2:探究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19.1..2函数的图象(第2课时)
活动3:例题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2:出示问题,写出关系式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19.2..1正比例函数(第1课时)
活动3:例题
一次函数
活动1:复习引入课题
活动2:学生动手画正比例函数图象并归纳性质
19.2.1正比例函数 (第2课时)
活动3:探究正比例函数的简单画法
活动4:出示例题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2:出示问题归纳一次函数的概念
19.2.2一次函数(第1课时)
活动3:例题
活动1:由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19.2.2一次函数(第2课时)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并归纳其性质
活动3:例题
活动1:引入课题
19.2.2一次函数(第3课时)
活动2:探究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活动3:例题
一次函数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与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
活动3:例题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活动2:出示问题,思考如何选择最合适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例题
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19.1.2.1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口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函数的图象,学习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和函数图象的画法,初步讨论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同时这节课对于学习函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者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遗忘,导致部分学生画图有些困难。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本章内容和实际联系的重要性,学习上存在难度。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图象的概念; 2.掌握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能画出一些简单的函数图象; 3.能根据所给函数图象读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教学重点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 能对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教师活动1: 下图是一只蚂蚁在竖直的墙面上的爬行图,请问:蚂蚁离地高度 h 是离起点的水平距离 t 的函数吗?为什么? 由图知对于自变量 t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h 不是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如t=4cm时,h=0.6cm或4cm或5cm.所以变量h不是变量t的函数. 蚂蚁离起点的水平距离 t 是离地高度 h 的函数吗?为什么? 由图易知对于自变量 h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 t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所以水平距离t是离地高度h的函数.学生活动1: 学生思考回答活动意图说明: 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留下疑问环节二:教师活动2: 即使对于能列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画图表示,那么会使函数关系更直观. 例如,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x的函数解析式为S=x2. 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我们还可以利用在坐标系中画图的方法来表示S与x的关系. 计算并填写下表: 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表格中各对数值所对应的点. 连线: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归纳总结: 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如上图的曲线即函数S=x2 (x>0)的图象. 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可以认为,气温 T 是时间 t 的函数,上图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 (1)这一天中凌晨4时的气温最低(-3℃),14时的气温最高(8℃) (2) 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长面下降)。从4时到14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又呈下降状态 (3)我们可以从图象中看出这一天中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学生活动2: 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领会和掌握图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探究能力.环节三:教师活动3: 例1、如图所示,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从家去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读报纸,然后回家。图中反映了这个过程中,小明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食堂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吃早餐用了多少时间? (3)食堂离图书馆多远?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多少时间? (4)小明读报用了多少时间? (5)图书馆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3.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 (1) y=x+0.5 (2) y= (x>0) 归纳总结: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学生活动3: 积极思考、独立完成、踊跃回答。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例题,及时巩固,了解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2.如图,曲线表示一只蝴蝶在飞行过程中离地面的高度h(m)随飞行时间t(s)的变化情况,则这只蝴蝶飞行的最高高度约为( ) A.5 m B.7 m C.10 m D.13 m 3.下列四个点中,在函数y=-2x+1的图象上的点是( ) A.(1,1) B.(-1,-3) C.(-2,3) D.(2,-3) 4.已知点A(2,3)在函数y=ax2-x+1的图象上,则a的值为( ) A.1 B.-1 C.2 D.-2 选做题: 5.已知某一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求当x=0时,y的值是多少? (2)求当y=0时,x的值是多少? (3)当-2≤x≤1.5时,y随x的增大而怎么样变化? 【综合拓展类作业】 6.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15时回家,他有意描绘了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10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 (2)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 离家多远 (3)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 (4)他可能在哪段时间内休息,并吃午餐 (5)他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曲线反映了某地一天的气温 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约为 ( ) B. C. D. 2.荡秋千时,秋千离地面的高度 与摆动时间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 B.秋千静止时离地面的高度为 C.秋千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D.当 时,秋千离地面的高度为 3.某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2)当 时, ____________. (3)当 ____时, 的值最大;当 _____时, 的值最小. 选做题: 4.小亮从家去学校,为了锻炼身体,一开始跑步前进,跑累了再步行走完余下的路程,下图中,纵轴表示离家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下列四个图象中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 ) 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边上有一动点P沿A→B→C→D→A运动一周,则点P的纵坐标y与点P走过的路程s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综合拓展类作业】 6.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1)A,B两城相距________千米; (2)乙车比甲车晚出发_______小时,_______(填“甲车”或“乙车”)先到达B城; (3)乙车出发多少小时后追上甲车? (4)当甲、乙两车相距50千米时,求时间t值.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所熟知的事情,情景导入是由实例入手,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图象来反映的问题实例,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学生如何观察分析图象,学会观察图象的一般步骤,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获得图象所传达的信息,逐步熟悉图象语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