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惠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惠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2 13:51:22

文档简介

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75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用 2B 铅笔和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建筑十论》中写道:“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
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
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建筑
A. 受到佛教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 B. 兼具行政、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C. 布局和装饰严格遵循礼仪制度 D. 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2. 英国农民感受到时间的新单位是来自进入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
按小时收费。很快,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轻人都关心
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
这说明
A. 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 B. 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
C. 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 D. 农业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
3. 1780 年,传教士、出版商雷克斯在英格兰的格洛斯特郡出资创办了星期日学校,这是一种
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识字教育和宗教教育的免费学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其后,星期日学校在各地陆续设立。它兴起的主要目的是
A. 弥补平民教育的缺失 B. 发挥宗教的教化作用
C. 防范社会秩序的混乱 D. 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
4. 下面这组壁画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
A. 经济重心的转移 B. 统一趋势的加强 C. 民族交融的发展 D. 精耕细作的进步
5. 据史料记载,16 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 世纪上半叶,英国
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
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据此可以得出
第 1 页 共 5 页
{#{QQABLQYQggigApBAABgCEQFSCEAQkBCACKoGhEAEMAAASAFABAA=}#}
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B.新食物物种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C.新食物物种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 D.新食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
6.嘉兴的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濮院镇人“以机
为田、以梭为耒”,而吴江的盛泽、黄溪的居民更是“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
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这表明,明朝江南的某些城镇
A.以织棉为生的机户不断增加 B.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C.经济作物生产的日益专业化 D.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7.1953 年 10 月,中共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
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防治对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这一举措的施行
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C.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开始兴起 D.服务国家经济建设重点的开展
8.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
在众多宽大田埂,蔓延近 8 万平方米。古城核心区域内还发现了 20 万公斤的稻谷堆积。这
表明当时该地区
A.水利技术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B.农业生产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
C.国家动员和组织建设能力增强 D.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的特征初显
9. 1941 年 11 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
1942 年 4 月,陕甘宁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1942 年
5 月通过的《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相应报告和防治制度。
这反映出当时的陕甘宁边区
A.医疗卫生体系已经完备 B.民众生命健康日益受到关注
C.公共卫生意识持续强化 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10.图 1 是江苏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酒肆图》,描绘了烹饪、酿酒、宴饮等场景。该图可
用来佐证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南方酿酒技术更为先进
C.百姓生活安逸富足 D.生产发展促进商业兴盛
11.18 世纪以来,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的日程了,相反钟
第 2 页 共 5 页
{#{QQABLQYQggigApBAABgCEQFSCEAQkBCACKoGhEAEMAAASAFABAA=}#}
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此现象深刻反映了
A.手工工场的发展 B.生产组织管理规范
C.时间观念的增强 D.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12. 据考古发现,古代上、下埃及民居所筑造材料和建筑方式有明显不同:上埃及多用卵石
筑基、用土坯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而下埃及则以木材为墙基,上面造木构架,以芦苇束
编墙。这些差异主要是基于
A. 宗教的信仰程度 B. 社会的等级观念
C. 文化习俗的不同 D. 自然环境的影响
13.据 1873 年 8 月 18 日《申报》报道:上海洋泾浜一带已有人力车往来,乘坐者喜其便捷。
这种人力车双轮上装座厢,以一人拉行,一般一人乘坐,轻巧便捷。在 20 世纪 20 至 30 年
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成为上海客运主要工具之一。此材料从侧面
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B.人力车促进了中国交通近代化
C.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 D.人力车快速提升市民生活水平
14.16 世纪后,欧洲市场上胡椒的供应量比 14 世纪中叶充足许多,且胡椒价格下降,走上
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因而不再受到贵族的青睐,取而代之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
以上材料说明
A.欧洲贵族全面接受了亚非饮食文化 B.价格革命推动了洲际物种间的交流
C.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旧贵族的地位 D.食物被赋予区分社会等级的新功能
15. 19 世纪初,欧洲流行棉布、麻布、蝉翼纱等多种面料。19 世纪中后期,各种化学纤维
和人造纤维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舒适、耐用等各种要求。这表

A. 民众需求决定社会发展 B. 欧洲社会风气渐趋开放
C. 科技进步丰富社会生活 D. 环保意识得到普遍认可
16. 欧洲人开始海外扩张后,股份公司以其有限责任,为投资提供了媒介,使欧洲大批资本
用于海外冒险事业。东方商人因自身及其合伙人的资力有限,没有一个最终能成功地与东印
度以及现存的哈得孙湾公司相竞争。据此可知当时
A. 殖民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 B. 贸易规模扩大引发价格革命
C. 经营方式变革改变世界贸易格局 D. 东方失去与西方竞争的优势
二、非选择题:共 4小题,17 题 12 分、18 题各 14 分,第 19 题 12 分、20 题 14 分,共计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梅岭山路自秦代开辟以来长久失修,基本失去交通运输功能。唐开元四年(716 年),
张九龄奏请重新修凿梅岭山路的奏疏获准。他亲自到现场勘察,“缘燈道,拔灌丛,相其山
第 3 页 共 5 页
{#{QQABLQYQggigApBAABgCEQFSCEAQkBCACKoGhEAEMAAASAFABAA=}#}
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最终部分利用旧关道又截弯取直修建新道,缩短险峻山路 15 里。
开工后,张九龄利用十一月的冬闲时节召集乡民筑路,民众争相出力,新道不日凿成,“坦
坦而方五轨,闻闻而走四通”,横穿南岭山脉,连接广东和江西。梅关道开通以后,海外诸
国向朝廷入贡的物品经由梅关道北上,梅关道成为一条贡道。同时,唐政府也将梅关道作为
官方驿道,设置驿站、配置戍卒、征收商税。唐朝末年,社会动荡,大批难民经由此道迁徙
到岭南地区,岭南地区人口大为增加。
——摘编自王薇《文化线路视野中梅关古道的历史演变及其保护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梅关道得以开通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关古道开通的影响。(6分)
18.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它的种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棉的故事并非始于 18 世纪末期英国产业的工业化,也非始于 19 世纪美国奴隶种植园的
原棉生产。早在欧洲和其他各州掌握棉纤维的栽培、纺纱和织布之前,亚洲就占据着这种原
料和布料生产与贸易的统治地位。这是一种在印度广为人知的东西——印度在成为殖民地之
前的财富依赖于棉纺织品的国际贸易,在中国同样如此。早在明代以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
发展成为经济领域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纱匠和织布匠。棉是纳
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
——摘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中文版序言(2018年)
材料二
美国南部有适宜的降雨量、无霜期,以及肥沃的土壤。1786 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
大量种植棉花,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数量迅速增长。1793 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
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 50 倍。19 世纪,联邦政府以武装夺取外国领土、驱赶美洲
印第安人等方式获得了许多适宜棉花种植的新土地。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了大
量奴隶。直到 1861 年美国内战前,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推动美国成了
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8世纪前棉花产业的区域分布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成为新兴棉花帝国的原因并阐述其影响。(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第 4 页 共 5 页
{#{QQABLQYQggigApBAABgCEQFSCEAQkBCACKoGhEAEMAAASAFABAA=}#}
材料:
英国作家狄更斯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进行了如下描述:
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
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
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英]狄更斯著,罗稷南译《双城记》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
据,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
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
交易。尽管在 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
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
益增大的影响力,到 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城市化初期,普遍存在对涌入城市的劳动力的残酷剥削,工人在恶劣环境里超时工作,
没有社会保障。在汽车时代,治理交通拥堵及尾气排放成为英国城市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两
百年,英国工人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英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例如英国 1834年颁布的
新版《济贫法》,19世纪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对城市建筑的配套卫生设施,做出了
明确规定。19世纪后期,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20世纪初基本解
决了“城市病”。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摘编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地位
变化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解决“城市病”的举措,并分析其特点。(6分)
第 5 页 共 5 页
{#{QQABLQYQggigApBAABgCEQFSCEAQkBCACKoGhEAEMAAASAFABAA=}#}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 16 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A D D D B D B B D B D A D C 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2分、18题各14分,第19题12分、20题14分,共计52分。
17.【答案】(12分)
(1)原因:当时唐朝国力强盛;(2分)张九龄心系百姓、不畏艰难;(1分)工程路线设
计巧妙、因地制宜;(1分)百姓支持;(1分)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强大的组织和动员优势(1
分)
(2)影响:改善了南方交通条件;(1分)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1分)加强中央政权
对岭南地区的管理;(1分)保障朝贡贸易的发展;(1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分)成为
人口迁移的通道,促进岭南的开发(1分)。
18.【答案】(14分)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集中在印度和中国。(1分)
原因:区域贸易兴盛,世界市场尚未形成;棉花的主要产地在亚洲(东亚、南亚的气候适
宜棉花种植);印度和中国的纺织技术领先;各地民众对棉纺织品的青睐;政府的重视和
引导。(1点2分,任答3点6分)
(2)原因:自然环境(气候、土壤)适合棉花种植;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开
拓了市场;侵略、掠夺了大量土地;发展奴隶贸易和掠夺奴隶劳动力。(1点2分,任答3点
3分)
影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密切了全球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助长了奴隶
贸易的兴盛;加速了殖民体系形成的进程。(1点2分,任答2点4分,必须从积极、消极两
个角度作答)
19.【答案】(12分)
【供参考】论题:工业资本主义现代化具有两面性。(2分)
阐述:政治上,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
治。但是资本主义内部也出现了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
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经济上,工厂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
巨大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现象。资本家通
过建立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8分)
第 1 页
{#{QQABLQYQggigApBAABgCEQFSCEAQkBCACKoGhEAEMAAASAFABAA=}#}
综上所述,工业资本主义现代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出现了积极的变革性表现,但是其资
本主义社会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我们应坚定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2分)
20.【答案】(14分)
(1)变化:从边缘到中心。(2分)
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6分)
(2)举措: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完善配套卫生设施;治理环
境污染。(4分)特点:阶段性或注重立法规范、先污染后治理。(2分)
第 2 页
{#{QQABLQYQggigApBAABgCEQFSCEAQkBCACKoGhEAEMAAAS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