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听写词语:
幼稚
避免
严峻
啪啦
瞪眼
僻静
瞅见
皮靴
魔鬼
刑法
绑架
啃食
棉袍
执行
yòu zhì
bì miǎn
yán jùn
pā lā
dènɡ yǎn
pì jìnɡ
chǒu jiàn
pí xuē
mó ɡuǐ
xínɡ fǎ
bǎnɡ jià
kěn shí
mián páo
zhí xínɡ
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本文主要写了父亲烧掉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父亲不顾亲友的劝说坚持留在北京;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这几件事。
第二课时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默读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顺序,画出描写父亲李大钊外貌、神态和言行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后第3题)
学习任务一: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与崇高品质
、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早出晚归
工作忙碌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从这儿你可以感觉到什么?
被捕前
局势危急
必须争分夺秒工作
1927年春天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北伐国民革命军,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
1、早出晚归
2、张作霖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烧掉文件和书籍
3、......
局势越来越严峻,面对朋友和母亲的劝离,父亲是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语言描写
虽然当时处境很危险,但是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临危不惧,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对工作高度负责
被捕前的父亲
对革命高度忠诚
说一说:被捕前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分角色读一读“被捕时”的部分,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被捕时李大钊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被捕时
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呢?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动作描写
不慌不忙
写出了李大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更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强烈对比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神态描写
惯有
描写了李大钊处变不惊、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精神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没有什么”是指父亲提前整理并烧书籍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
动作描写
被捕时的父亲
坚定沉着
将生死置之度外
说一说:被捕时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法庭上
认真读一读“法庭上”的部分,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感受。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神态描写
平静
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慈祥
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神态描写
说明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不动摇
面对亲人不忧伤。
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因为
所以
法庭上的父亲
坚定沉着
将生死置之度外
说一说:法庭上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被害后
默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文中的句子、词语或段落,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并试着读一读。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你发现了什么?
外貌、神态描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作者的表达角度看:
①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
②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从读者的体会角度看:
①读后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
②读后得到的印象和感受更加深刻。
当全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 分,母亲说:“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用一个成语形容全家人的悲痛。
悲痛欲绝
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1.对亲人的充满慈爱。
2.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再读课文思考:
李大钊被捕时,其他人的表现是怎样的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习任务二:对比阅读,感受人物形象
李大钊被捕时,其他人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我
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敌人
沉重的皮鞋声
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准父亲和我
粗暴的吼声
一拥而入
冷笑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这种不同的表现背后有不同的心态,更能突显出李大钊同志的坚定、从容。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分析三次对比,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内容 人物形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李大钊自身态度的前后对比
李大钊对待工作高度负责
李大钊忠于革命
与亲友对比
与敌人对比
李大钊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表现了革命者的浩然正气
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它与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关系?
学习任务三: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
所谓前后照应,就是指在文章的前面内容和后面的内容上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的。
找一找:文中哪里还运用了这种写作手法?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照应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照应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照应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除了李大钊,你知道为国牺牲的革命者还有哪些?
(课后第5题)
拓展延伸
面对敌人残酷审讯,坚贞不屈的赵一曼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
宁死不屈的刘胡兰
清明节很快就要来临了。面对李大钊烈士遗像,你会说什么?
先烈李大钊同志,面对您的遗像,我想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与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李大钊。
我学会了对比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我以后会将这些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
我知道了可以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课堂小结
课下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作业布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