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19:1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六单元复习
亲爱的同学们,在第六单元中,围绕主题“思维的火花”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章,精读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展现了思维与智慧,还安排了想象类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以及语文园地。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吧!
单元梳理
复习要点
字音辨析
易读错的字
吾(wú)盾 弗(fú)能 大夫(fu) 孙膑(bìn)
吓唬(hǔ) 撕(sī)开 桅杆(wéi) 讥讽(jī fěng)
放肆(sì) 龇(zī)牙 瞄准(miáo) 龇牙咧(liě)嘴
锣(luó)鼓 一艘(sōu) 推荐(jiàn) 桅杆(wéi)
易写错字
誉:上部“兴”的最后一笔是捺。
丧:下部是“”,不要在横下多写一撇。
耀:“光”的末笔是竖提,“翟”下部是“隹”,共四横。
蔑:上中下结构,下部是“戍”,不要写成“戊”。
擦:右部“宀”左下方为“”,不要写成“夕”。
赢:部件较多,依次是“亡、口、月、贝、凡”。
荐:下部的撇要长,“子”藏于“”下。
艘:左部“舟”为部首时,长横不出头,“叟”上部的短竖要出头。
桅:“木”做部首时末笔撇变成点。
多音字
在使用这个字时,一定要先把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弄明白,意思可以结合组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准确地应用。

zhuǎn(转动)
zhuàn(转圈)

fú(逝者如斯夫)
fū·(夫人)

zhā(扎针)
zā(包扎)

hèng(横祸)
héng(人行横道)
zhá(挣扎)
形近字
矛( ) 拳( ) 荐( ) 航( )
茅( ) 卷( ) 存( ) 杭( )
钩( ) 舱( ) 瞄( ) 桅( )
钓( ) 枪( ) 描( ) 脆( )
形近字
矛(矛盾) 拳(双拳) 荐(推荐) 航(航道)
茅(茅屋) 卷(画卷) 存(存在) 杭(杭州)
钩(钩子) 舱(船舱) 瞄(瞄准) 桅(桅杆)
钓(钓鱼) 枪(手枪) 描(描写) 脆(清脆)
字词盘点
重点词语
(1)必须掌握的词
夸耀 讥讽 轻蔑 赢了 一艘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吓唬 钩住 扭着 船舱 海鸥 瞄准
(2)四字词语(含成语)
龇牙咧嘴 自相矛盾 瞪了一眼 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 哭笑不得 心惊胆战 得意扬扬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称赞
其人弗能应也。 弗;不。
不可同世而立。 立;存在
胸有成竹: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
龇牙咧嘴:指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面目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词语解释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词语解释
近义词
坚—硬 约定—商定 依次—顺次 情形—情况 灵巧—伶俐
誉—赞 扫兴—败兴 挖苦—嘲讽 主意—办法 眼巴巴—眼睁睁
轻蔑—轻视 调换—改换 夸耀—炫耀 讥讽—讥笑 吓唬—恐吓
胸有成竹—成竹在胸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 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得意扬扬—洋洋自得
兴致勃勃—津津有味 遥遥领先—一马当先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反义词
誉—贬 失败—成功 扫兴—尽兴 放肆—收敛 勇敢—怯弱
输—赢 挖苦—称赞 轻蔑—重视 灵巧—笨拙
风平浪静—波浪滔天 垂头丧气—得意扬扬 胸有成竹—束手无策
哭笑不得—泰然处之 心惊胆战—泰然自若
①量词:一次比赛 三场比赛 一只大猴子 一声锣响
类似词语:一匹马 一支枪 二十来个水手 第一根横木
②修饰词:勇敢的水手 桅杆的顶端 疑惑地看着
类似的词语:胸有成竹地说 轻蔑地说 得意扬扬地夸耀 笑得很开心
眼巴巴地望着 觉得很扫兴 吓得大叫了一声 笑得更欢 气得脸都红了
③动词:喜欢赛马 拍着他的肩膀 瞪了他一眼
类似的词语:讥讽田忌 打海鸥 瞄准儿子 追猴子 摘下帽子
攀着绳子 抓着桅杆 爬上桅杆 钩住绳子 调换顺序
词语积累
④特殊词语。
ABB式词语:眼巴巴
类似的词语:皱巴巴 胖嘟嘟 懒洋洋
ABCC式词语:得意扬扬 生机勃勃 死气沉沉
类似的词语:文质彬彬 气势汹汹 言之凿凿
描写神态的词语: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得意扬扬 哭笑不得 龇牙咧嘴
类似的词语:眉飞色舞 全神贯注 大惊失色 兴高采烈 神采奕奕
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语:心惊胆战 胸有成竹 膀大腰圆
类似的词语:手舞足蹈 眉开眼笑 张口结舌 心花怒放
⑤修饰词:轻蔑地说 疑惑地看着 垂头丧气地离开 胸有成竹地说
类似的词语:眼巴巴地望着 得意扬扬地夸耀
词语积累
句子积累。
1.语言描写
(1)“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这是孙膑对田忌赛马失败后说的一段话。透过孙膑的语言,我们得知孙膑在观看比赛时进行了认真观察和用心思考。
(2)“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这是对田忌的语言描写,写出了田忌比赛失败后的沮丧心情以及对孙膑的误解。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抱怨的语气。
句子积累。
2.神态描写
(1)“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得意扬扬”“夸耀”“讥讽”写出了齐威王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轻蔑的语气。
(2)“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气得脸都红了”写出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十分生气,为后面孩子做出冒险的举动埋下伏笔。
(3)“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吓呆了”这是对水手们神态的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和事态的严重。
句子积累。
3.动作描写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跳到”“摘下”“戴”“爬上”写出了猴子动作的敏捷,表现了猴子的机灵与顽皮。
(2)“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生气已经让孩子失去了理智,他为了得到自己的帽子,孤注一掷,把自己置于了危险的境地。
4.比喻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这句话写出了孩子跳入水中时的动作又快又猛。
课文回顾
本单元围绕“思维的火花”这个人文主题,安排了三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章,精读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展现了思维与智慧,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指导现实生活。
第六单元概述:
课文知识点
15.《自相矛盾》一文写的是一个又卖矛又卖盾的人说的话前后抵触,被人揭穿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16.《田忌赛马》一文借孙膑给齐国大将田忌出谋划策,使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取胜的故事,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17.《跳水》一文记叙了在一艘帆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果断,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知识点睛
(1)楚人有鬻(yù)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课文梳理
楚国有个人卖矛又卖盾,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穿不破它!”
●重点句子
(2)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样的盾都能被它穿破!”
第15课:《自相矛盾》
(3)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课文梳理
●重点句子
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的。这一句是议论,揭示课文寓意,点明楚国人自夸海口将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
第15课:《自相矛盾》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1)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楚人发现自己前后说法之间是有冲突的,即什么都不能刺破的盾牌与什么都能刺破的长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所以他回答不出来。
第15课:《自相矛盾》
(2)你觉得这个楚国人说的话有不对的地方吗?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有。他在夸耀自己的盾时,忽略了矛的锋利;而在夸耀自己的矛时,又忽略了盾的坚圆。这种逻辑是不对的,造成了自相矛盾的局面。
我明白了,说话做事不要互相抵触、前后矛盾,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否则就会陷进“自相矛盾”的困境。
(1)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课文梳理
第16课:《田忌赛马》
●重点句子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孙膑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2)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田忌想更换马的想法是一般人会想到的办法。他认为现在的马不行,那就换几匹比现在更好的马,这样才有赢的可能。其实这个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更换的马未必会比之前的马跑得快。
(3)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课文梳理
第16课:《田忌赛马》
●重点句子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等词语写出了比赛前的场面,渲染了紧张的局势。
(4)齐威王好奇地向田忌:“你这样安排……出谋划策了?”
这句话照应前面提到的孙膑的观察: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相同的条件,要想取胜,谋略尤为重要。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1)为什么孙膑“胸有成竹”?说说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孙膑一开始就观察到马的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他以此为依据,想出了以智取胜的办法。
孙膑的思维过程:如果田忌按照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的方式对阵,胜负难以预料。但是田忌的上等马一定比对方的中等马跑得快,田忌的中等马一定比对方的下等马跑得快。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就极有可能实现三局两胜,从而保证最终的胜利。
第16课:《田忌赛马》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2)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①孙膑知已知彼,经过细心观察,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这是取胜的前提条件。②孙膑通过科学的分析,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以最弱对最强抵消对方优势,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田忌以“胜两场输一场”的结果获胜。
第16课:《田忌赛马》
课文梳理
●重点问题
(3)你认为孙膑、田忌各有怎样的思维方式?
孙膑: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善于灵活处理问题。
田忌:有思维局限,不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第16课:《田忌赛马》
(4)读完课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要试着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课文梳理
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无所事事,才有时间逗猴子玩。猴子和人熟悉,人们心情很放松。这一段给后面提供具体的活动场所、活动环境,写出了人们的心理状态等,为下文做铺垫。
●重点问题
第17课:《跳水》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课文梳理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重点问题
第17课:《跳水》
(3)“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猴子和大家很熟悉,又知道大家在拿它取乐,不会对它怎么样,还觉得逗引一个小孩更能取乐,所以就放肆了。
(4)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课文梳理
破折号表示意思转折。前后半句并不矛盾。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重点句子
第17课:《跳水》
(1)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课文梳理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因水手拿它取乐而更加放肆,拿走了孩子的帽子,这是故事的起因。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一方面因为水手的哄笑而难堪,另一方面对猴子无计可施,所以一时哭笑不得。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水手们更加放肆的笑声深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恼羞成怒。于是他不顾一切去追赶猴子,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才有了后面孩子陷入危险的情节以及如何救孩子的高潮等。
●重点问题
第17课:《跳水》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船长真会对儿子开枪吗?你可以看出船长有怎样的品质?
课文梳理
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不可鲁莽。
不会,因为他爱儿子,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救人。也只有他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救人。跳水是救儿子的最好办法,他这是在逼迫孩子跳水。 船长有机智、勇敢、沉着、果断的优良素质。
●重点问题
第17课:《跳水》
语文园地
(1)回顾本单元《田忌赛马》《跳水》两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交流他们面对了什么样的情况,想出了什么办法,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
交流平台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交流指导
(2)认真阅读教材中“交流平台”的内容后比较、讨论,看看自己的结论和“交流平台”中所写的内容有什么异同,可以在不同处做好标记。
交流平台
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他先分析了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交流指导
交流平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两个经典的故事,更认识了两个充满智慧的人——孙膑和船长。当面临问题时,他们善于观察,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实施了正确的应对措施,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3)分享平时阅读或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说说自己遇到问题是怎样思考和解决的。
交流平台
丁丁:学习《自相矛盾》时,我推测了向楚人发问的人的思维过程。这个楚人说没有东西能刺破他的盾,又说他的矛什么都能刺破。但没有东西能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那到底是他的盾坚固还是他的矛锋利呢?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会怎样呢?这个楚人真是自相矛盾!
当当:《田忌赛马》中,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只要调整马的出场顺序就能使田忌在赛马中获胜;跳水》中,船长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当机立断,做出让儿子跳水的决定,使儿子脱险获救。他们的机智和果断让人叹服。
冬冬: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垂头丧气,而应该认真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然后思考出恰当的办法去解决。
●交流范例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词句段运用
我的发现:①每组都是用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加点的单音节词。②词语释义中的加点字是文言文中要解释的单音节词,也就是说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来解释。
拓展练习:
冀复得兔( ) 有过则改( )
掩耳盗铃( ) 杞人忧天( )
得到 错误 遮蔽 忧虑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词句段运用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示例:◇两点,两点半,三点,三点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地望向墙上的挂钟,天怎么还不亮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出发去旅行呀?
◇一年,三年,五年…转眼间,我已经十二岁了,回忆起小时候的趣事,仿佛就在昨天。
表示时间很长,却让人觉得短暂——回顾已经过去的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下面的片段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完后,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交流。
修改作文
叶圣陶先生修改了作文的每一个错误和逻辑不通的地方,规范地使用了修改符号。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结合叶圣陶先生对肖复兴的作文修改说一说:修改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提示:作文修改的步骤:①通读两遍,了解内容。②逐句阅读,仔细修改。
(修改句子,力求优美精练;推敲字词,力求恰当贴切;检查标点,力求准确无误)
修改作文
发现:叶圣陶先生对这篇作文做了仔细的推敲、修改,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修改的。
①改正不恰当的标点符号和错别字。
②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③)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④增删词句,使语言更规范,意思表达更清楚、完整。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运用修改符号,对文中的错别字、用词不当、标点遗漏、内容缺失等方面进行了修改,还对语句的表达、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修改后的文章内容合理,语句生动,条理更清楚了。
日积月累
提示:题目中涉及的词语都是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特定的称谓。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注释:出自唐代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及筓: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注释: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注释: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所以叫作弱冠。◎而立:指人三十岁。
日积月累
注释: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人至三十,应该有所成就。
◎不惑:指人四十岁。
注释: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花甲:指人六十岁。
注释:以天干与地支依次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称“花甲”。后来用以形容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注释:出自唐代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
日积月累
◎期颐:指人一百岁。
注释: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
其他年龄段简称
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中“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耄耋:八十至九十岁。
学好语文 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