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2 12:41:20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A
20.【答案】A
21.【答案】A
22.【答案】C
23.【答案】B
24.【答案】D
25.【答案】B
解答题(50分)
26.(1)(6分)
人口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少;东南部人口最密集。
(2分1点; 3点6分)
(2)(4分)
东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高,气候适宜;
热量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较好;
矿产资源集中,工矿业发达;
城市密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好,就业机会多;
五大湖湖运和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
(任答2点得4分)
27.(1)上海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对外开放程度高。(2点4分)
(2)有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繁荣;引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不利: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给社会治安带来困难
(有利和不利各答2点得8分)
(3)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老年人生活孤单。(任答2点得4分)
28.(2分一空、共14分)
(1)商业区 、 住宅区
(2)外围
(3)交通通达度、B
(4)d
(5)东北风 
29.(1)房价较低;与北京距离较近;交通便捷;除房地产外,其他产业较落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工资水平较北京低。(任答3点得6分)
(2)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提供优惠政策;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等。(任答两点得4分)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黑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出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与该线西北部相比,东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有(  )
①水资源较丰富 ②开发历史悠久 ③地形较为平坦 ④经济较发达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下列不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
A.中亚 B.东亚 C.南亚 D.西欧
3.下列各组人口稀疏区中,成因相同的一组是(  )
A.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 B.刚果盆地和西西伯利亚平原
C.撒哈拉沙漠地区和格陵兰岛 D.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
4.我国某地级市为了吸引产业投资,加大人力资源的储备,进一步调整政策。如图示意该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政策调整 B.行政区划变动 C.医疗条件改善 D.落户政策放宽
5.以下属于人口迁移的有(  )
A.韩国人到中国长期工作 B.北京学生组团参观上海世博会
C.美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 D.广州市民到海南免税店购物
6.如图为2020年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人口迁入,该市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7.有关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合理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合理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合理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8.如图中能正确反映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四川省攀枝花原来是位于我国西南川滇交界、雅砻江和金沙江交界处的小村镇,因铁矿丰富、优质而发展形成的一个城市。近年来,凭借独特的景观和气候资源,旅游业和热带水果种植业也蓬勃发展,成为攀枝花的重要经济支柱。攀枝花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矿产资源 C.政策 D.宗教
10.安徽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11.为恭贺新春,一位设计师曾为我国32个地区设计了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元素的“福”字。图中飘香的瓜果、能歌善舞的少女,及圆顶的宗教建筑,都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地的特色文化。该地所在的文化区最可能是(  )
A.黄土高原文化
B.四川盆地文化
C.新疆荒漠一绿洲文化
D.华南沿海文化
12.如图是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下列属于图中b阶段反映的城市化现象的是(  )
A.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3.如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题。
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4.如图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柱状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
A.1990年两省城市人口总数相同 B.江苏省城市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
C.2000年城市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 D.江苏省2000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
15.读表,下列关于老年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 B.家庭因素是主要因素
C.务工经商是主要因素 D.“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老年人口迁移无影响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资源环境承载力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资源环境承载力
D.如果木桶代表资源环境承载力,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17.读“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如果以距海岸线超过200千米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18.如图示意70°N~50°S范围内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完成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经济
19.工业的布局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如图为某地区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若图中工业区与居住区布局合理,则当地的风频最有可能为(  )
A.B.C. D.
20.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比重图”,完成题。
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  )
A.B时段 B.D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国内研究一般把人口持续净流出3年及3年以上的城市认为是“收缩型城市”,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如图为“钢都”鞍山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21小题。
21.鞍山成为“收缩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铁矿趋于枯竭
③人口出生率下降 ④上海的虹吸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读四幅图示,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和普通服装厂,工厂排序与图相符的是(  )
A.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
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
C.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
D.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
23.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如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据图推断(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赣南地区作为我国客家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文化景观,忠诚村是其代表之一。忠诚村建筑数目不多,布局规模较小,整体呈现“山—宅—水—田—山”的独特空间序列(见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忠诚村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可能是(  )
A.合瓦屋面坡度较小
B.多条对外出行的主街道
C.村落边缘整齐平整
D.天然“木骨泥墙”结构
徽派建筑,依山就势,构思精巧,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墙体采取马头墙形式。马头墙由砖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墙头都高出于屋顶1﹣2米,错落有致,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
25.徽派建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  )
A.多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B.春节期间,田间有成片油菜
C.金秋,山坡上有大片火龙果待摘
D.河水流量大,航运价值高
二、解答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加拿大国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707万人。加拿大能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度发达的科技,是世界上社会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如图为加拿大人口、矿产、铁路分布示意图。
简述加拿大人口分布的特点。(6分)
分析加拿大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该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均值的比值。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人口吸引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大量人口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18年人口密度达3814人/平方千米,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材料二:199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和全国老年人口比例对比图。
说出上海市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原因。(4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8分)
与全国相比,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指出这种现象给上海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28.读某城市规划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X、Y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
(2)图中Z功能区的分布特点是位于城市   ,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3)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和   ,下面能正确表示图1中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
(4)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你认为   处最合适。
(5)若该城市的工业区布局合理,其主导风向应该是   (东北风/西北风)风。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的如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城市配套,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为我国众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们,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如图为燕郊相对位置示意图。
分析燕郊成为“睡城”的原因。(6分)
(2)指出为应对人口“潮汐式”流动燕郊应采取的措施。(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