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跳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跳水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18: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肆、桅”等七个生字,精通书写“艘、航”等十四个生字,熟练掌握“航行、风平浪静”等十二个词汇。
2. 能够清晰地梳理故事的起承转合,并以此为主线生动地叙述故事内容。
3. 能够阐明水手们的“笑”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4. 能够深入分析船长所采取的解决方案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能流畅地勾勒出故事的始末,细致描绘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以其为脉络,娓娓讲述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同时,还能深刻揭示水手们的笑声在推动情节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感受大家风范
1. 请同学们细心端详这张照片中的老者,他眼中的深邃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智慧。若要为这幅肖像描绘一番,你们最希望能捕捉到哪些细节呢?(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照片)
2. 此人便是享有盛誉的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分享一下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故事呢?
3. 紧接着,我们将一起探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形象。(展示《列夫·托尔斯泰》节选,内容略。)
4. 这位貌不惊人的老者,却拥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正是他撰写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及《复活》等不朽巨著。列宁曾盛赞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除此之外,这位文学巨匠还热衷于儿童文学创作,其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远,常常能触动小读者的心弦,引发深刻的思考。
5. 今日,我们将一同领略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儿童小说作品,感受其文字的魅力与智慧。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作家的风采,这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还能让他们对作家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这一环节,希望学生能够更加亲近这位伟大的作家,激发他们对本文学习的兴趣。
二、精研字词,提升书写艺术
1. 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请各位同学聚焦本课的重点字词,与同桌配合共读,尤其对那些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词,不妨多读几遍,确保发音准确无误。
2. 为了检验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用快闪的方式。届时,我会展示一些图片,请大家结合这些图片,深入理解“桅杆、龇牙咧嘴、瞄准”等词语的含义。
3. 在书写本课的生字时,我们不仅要追求正确性,更要追求美观性。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呢?请大家积极分享你的书写经验和技巧。
4. 接下来,是大家实际书写练习的时间。我会为大家提供一些示范指导,特别是针对“艘”“肆”等易错、难写的字,请大家认真观察并模仿。
设计初衷
考虑到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和写字能力,本课程旨在通过总结和迁移以往的识字、写字经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我们只需重点关注那些容易读错、写错和难以理解的字词,以确保同学们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
三、深度洞察,探寻故事脉络
1. 经过刚才的字词学习,你是否已经对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有了初步的猜测?请分享你的想法。
2. 现在,如果你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对这个故事的期待,你觉得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3. 带着这份期待,让我们一同踏上探索之旅,深入《跳水》这篇课文的世界。(板书课题)
4. 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文,尝试用一句话精准地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的起因是:水手们以猴子为乐。故事的经过是:孩子为了夺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勇敢地爬上桅杆,却陷入了危险。故事的结果是:船长果断地用枪逼儿子跳水,最终孩子得救。
5. 最后,请大家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串联起来,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利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推测故事的发生地点,我们旨在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和洞察力,同时激发他们对课文学习的热切期待。而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则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深入品读,细思文本
1. 故事中的角色纷繁,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些角色: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
请默读课文,然后根据他们在故事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你认为谁最重要,就给他标上“1”,以此类推,用“2”、“3”、“4”来表示其他人的重要性。
分享时间:你心中的最重要角色是谁?为什么你认为他在故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 现在,请那些把水手的角色排在“4”号的同学举手。老师很想知道,你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3. 让我们一同探讨水手们的“笑”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所有描述水手的语句,然后细细品味这些句子。
(2) 水手们的“笑”并非简单的情绪表达,而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请大家仔细阅读第1至4自然段,并尝试用“越来越……”的句式来描述猴子和孩子的行为变化,同时用“越……越……”的句式来描述水手们的“笑”如何影响猴子和孩子的情绪。
例如:随着故事的推进,猴子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放肆,孩子的情绪则变得越来越愤怒。水手们的笑声越来越大,猴子的放肆行为也愈演愈烈;水手们的笑声越持久,孩子的愤怒情绪也越积累越深厚。
(3)可见,导致孩子陷入危险的直接原因是猴子的放肆行为,但水手们的笑声在这个故事中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设计意图
通过对水手、猴子、孩子、船长进行排序,我们旨在帮助学生辩证地思考这四个人物在课文中的关系。通过仔细阅读课文的第 1~4自然段,我们将引导学生理清猴子和孩子的行为变化,体会水手们的“笑”给猴子和孩子带来的影响,以及理解水手们的“笑”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五、深度解读,拓宽视野
1. 当孩子在水手们的欢笑声中,追随着猴子一步步攀上桅杆,陷入危险的境地时,我们不禁要问,他到底面临着怎样的生死考验呢?让我们一同来关注课文第4自然段中的相关描述。(展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交流:这段文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触?让我们再仔细观察课文中的这幅插图,假如你就是那个孩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又为何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2.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请同学们仔细品读关于船长的语句,并结合其动作与语言描写,深入思考: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船长是如何权衡利弊的?
3. 引导学生对船长为救孩子所采取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
(1) 请大家分组探讨,船长的策略是否妥当?其优势又在哪里?当然,如果你认为存在不足,也请畅所欲言,分享你的看法。(学生交流并汇报)
(2) 船长的决策是否经过深思熟虑?他手中的枪是为了救孩子而特意准备的吗?其实,船长原本的目标只是海鸥。
(3)难道除了使用枪支,我们别无他法来拯救那孩子吗?
(4)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船长能否有足够的时间去慎重考虑,精心策划一个详尽的救援计划呢?孩子命悬一线,随时可能从桅杆上跌落,这使得船长无法静下心来深思如何拯救孩子,更遑论制定一份详尽的救援方案。
小结:显然,船长选择用枪逼孩子跳水,并非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的结果,而是他在紧急情况下急中生智的决策。这一方法或许并非最佳,但在那危急时刻,却是最迅速、最有效的选择。
4.面对孩子身处险境,水手们的反应又是如何呢?“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请同学们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一下:为何船长能够在这种紧要关头迅速作出决策,成功拯救孩子呢?
让我们深入解读一下这段文字为我们揭示的珍贵信息:
(1)一艘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帆船正驶向它的归宿。这一航程的漫长和复杂,意味着作为舵手的船长,在这漫长的航程中,必然遭遇并妥善处理了无数的突发状况,积累了宝贵的航海经验。
(2)今日的海面宁静如镜,波澜不惊。正是这样的天气,为那个孩子从高高的桅杆跃入水中的勇敢行动提供了可能,也为他的安全获救创造了条件。
(3)船长的儿子,年仅十一二岁。作为父亲,他对儿子的性格、能力和潜力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信任。
5. 或许,正是船长那丰富的航海经验,那晴朗无云的天空,以及他对儿子的深深了解,使得他能在生死攸关的瞬间,为孩子寻找到一线生机。他的沉稳冷静、果断行动,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敬佩和尊重。
教学设计意图: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船长在危机时刻可能的心理活动和决策过程,理解他的行为是一种在压力下的智慧闪现。通过探讨船长能够迅速作出决定的原因,我们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船长这一角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知。
六、复述故事,拓展思维
1. 让我们携手步入故事的奇幻世界,从起因、经过到结果,共同复述这段精彩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领略故事的魅力,更要深入思考:如果我们为这个故事换一个场景,是否就能避免孩子陷入危险之中?
2. 故事中的场景、物品、人物和险情等元素,如同丰富的调色板,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让我们动动脑筋,看看如何利用这些相同的元素,编织出一个全新的冒险故事,展现我们的无限创意。
结语: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对不同的情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当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学会审时度势,善用身边的有利条件,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愿我们都能像课文中的船长那样,保持冷静、机智应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并展开思考,我们旨在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危险。同时,通过改写和创编冒险故事,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