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篇说课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句名篇说课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15: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2024二轮复习备考
名篇名句默写说课
CONTENTS
目录页
01
说课标
03
说重点难点
02
说高考
04
04
说备考策略
说学情
05
说课标 课程目标
PART 01
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10.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说课标 学业质量水平
PART 01
2—4 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喜欢学习汉语和汉字,喜欢积累优秀古代诗文,能主动梳理和探究语言材料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形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说课标
PART 01
《高考评价体系》解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考查《课程标准》60篇
高考真题(2021—2023)+ 题型特点
PART 02
说高考
纵观近三年高考,名句默写在题型设置、分数设定、难度设计等方面相对稳定,依然是情境理解性型默写,三小题六分,答案都来自课标规定背诵的篇目。题目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 落实立德树人
2. 重视以美育人
3. 创新命题形式
4. 填句剑走偏锋
1.落实立德树人。从考查倾向看,主要是要求填写:①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②抒发爱国情怀,表明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广阔胸襟的语句;③描写优美意境的语句;④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等方面的语句等。
名句默写——高考风向
治国理家,广开言路
(2023全国甲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记载,齐王接受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一开始有很多人进谏,以至“___________”;过了几个月后,则“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青年成长,乐观精神
(2023全国乙卷)小刚因病不能参加比赛,汪教练给他发了一条信息。写道:“人生中的机遇绝非只有一次,古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你永远充满信心!”
【答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历经磨难,壮心不已
(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________”,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__________”。
【答案】 草创未就 就极刑而无愠色
崇敬英雄,青年榜样
(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答案】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不忘初心,敢于斗争
(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___________ ,___________”,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 【答案】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请其矢
2.重视以美育人。古诗文中的名句,体现了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美、意境美和形式美。新课标中关于“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的课程目标,在高名句名篇默写中得到有效落实。
名句默写——高考风向
中国诗歌 “花、雪”之意象美【2023全国甲卷】花和雪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诗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物动作神态审美【2023全国乙卷】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叠字运用之美【2022全国甲卷】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人物动作、音乐艺术审美【2022全国乙卷】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传统乐器音乐之美【2022新高考Ⅰ卷】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平静安祥的人生意境之美【2022新高考Ⅱ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暖暖远人村 依依城里烟)
3. 创新命题形式。在题型选择上,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进一步增强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度。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在传统的提示型、阐释型、衔接型基础上,开始出现了开放型名句默写。之后,又新增了比较型(由此及彼)、开放意象型和开放应用型的新的题型。特别是第3小题的开放性、情境性、交际性大大增加,反对死记硬背,注意思维过程、思维品质的考查。2023年新课标Ⅰ卷,去掉了初中篇目,只考查《课程标准》要求的高中篇目60篇,虽然降低了难度,但提升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难度。
名句默写——高考风向
【题型示例】
(1)【2023年全国甲卷】鲍照曾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表达内心愤懑,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 , ”,描写相近动作,抒写近似心情。
(2)【2023年全国乙卷】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境致与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
(3)【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答案】(1)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2)纵一苇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3)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新题型——比较型(由此及彼):题干用名言名句、表达技巧、所学其它篇目的相关句子等方式,和要求默写的句子形成比较。一般所比较的两组句子意义或写法相似。
新题型——开放意象型(意象引领):2021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只为考生提供一个答题的方向,对试题的答案没有确切篇目的要求,考生答出相关内容即可。不唯一。
【题型示例】
(1)(2021·新高考1卷)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新高考1卷)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新题型——开放应用型(情境实用):2023年出现的新题型,答案是开放的,引导考生注重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运用,填入的名句符合设定情境即可。
【题型示例】
(1)【2023新高考Ⅰ卷】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2)【2023新高考Ⅱ卷】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 ”。
(3)【2024年1月九省联考·名句默写】在学习交流会上,杨书记引用古人的名句“ , ”阐述了要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遏制骄奢淫逸风气的道理。
【答案】(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3)(3)示例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示例二: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示例三: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示例四:豪华尽出成功后 逸乐安知与祸双
4. 句子剑走偏锋。命题人在兼顾上面几条命题指向的同时,在选取诗句时,有意识闪避重点句子,考查次重句子或一些容易疏忽的句子。此外,还涉及到教材外推荐篇目(2篇古文加8篇古诗词)。如2023年新课标1卷就考了教材外篇目《报任安书》,而且考的是次重点语句,(“草创未就”,“就极刑而无愠色”)。
名句默写——高考风向
(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________”,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__________”。(答案 草创未就 就极刑而无愠色)
说学情
PART 03
得分情况:一轮复习调考,班级人平普遍2-4分。
一轮失分原因:
基础不牢。60篇没背熟;时间长遗忘;考次重点语句,戳到痛点。
审题不严。出现多个限制条件,未做到一一吻合,草率下笔。
题型不熟。尤其现题型,缺乏集中训练。
落实不够。尤其重点篇目、选修教材推荐篇目落实不够。
识记不精。书写有误,如:生僻字,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同音字,形近字,通假字,文言虚词。
答题现状与分析
说目标
PART 03
针对一轮失分情况,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
人平提分至5—6分
说重点难点
PART 04
重点
能够熟练背诵默写理解60篇是基础;
关注重点篇目
关注推荐篇目
难点
明确题型特点和技巧,加强审题意识。
第3小题开放型题型、创新题技法归纳,强化训练。
消灭错字。生僻字,难写字,易混字。
说热点
PART 04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名句默写】(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顿生遐思冥想,追问道:“______________ ”
第1小题 探问人与自然、宇宙人生,有哲理思考。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名句默写】(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生事”的指责,王安石回复说,“ , ”,不能算是制造事端。
第2小题 阐述变法改革的举措,有思辨成份 。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名句默写】(3)在学习交流会上,杨书记引用古人的名句“ , ”阐述了要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遏制骄奢淫逸风气的道理。
第3小题 总结治国的历史经验教训,有家国情怀。
(2024年1月九省联考 )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名句默写:立意高远,宏大主题。
从三道默写小题来看,名句默写由微观描述上升到宏大叙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辨,由小我成长上升到家国情怀,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体现为国选材、立德树人宗旨。
从整体来看,命题人对诗句选择十分慎重,避开小情调的诗句,多选立意高远的诗句;
从第三小题可见,默写答案不再局限于课内教材,符合题干情境要求的课外诗句也可以,更加注重学生课外的积累。
九省联考 · 高考新风向
说备考策略
PART 05
01.默写大赛,集中突破 02.专题强化训练
03.注意开放题型 04.突出重点篇目
05.重视推荐篇目 06.消灭错字
07.提分指导 08.热点预测
备考策略01
默写大赛,集中突破
二轮强化记忆
默写的内容时间长了容易遗忘,短时突击效果更好,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名句背诵默写仍然是重点。在平时教学中已落实的基础上,再次集中进行二轮默写,要求篇篇过关,人人过关。
以册为单位,五册书加教材外推荐的10篇一共60篇,利用早晚读和课外时间强化记忆,10天完成一册书,完成一册就过关一册,抽一个早读到操场举行全年级默写大赛,共举办五期,每期大赛结果都张榜公布,评选优胜班级和个人,给默写达人拍照,颁发奖品,以这种方式来激发斗志,检验效果,提高得分。
备考策略01
默写大赛,集中突破
专题强化训练。针对近几年高考名句默写题型特点,归纳总结各类默写的解题方法技巧,出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加深印象,熟练判断,灵活运用。充分利用早晚读,每次拿出10分钟来强化重难点。
备考策略02
专题强化训练
第3小题,开放型题型,引导学生搜集整理60篇古诗文里面常见的意象、典故、情感、德行、哲理,还有总结政治得失和历史经验教训的名言名句。
备考策略03
注意开放题型
备考策略 04
为了加深对背诵篇目的理解,教师在讲写作、古诗文等考点内容时,可以优先考虑将 60 篇内容作为基础资料。大纲规定的60篇古诗文,要求篇篇落实,不可存侥幸心理。
重点篇目:《赤壁赋》《阿房宫赋》《离骚》《屈原列传》《师说》《琵琶行》等篇幅较长,背诵难度较大的篇目,且考查的多是一般重要甚至是不重要的句子。
突出重点篇目
备考策略 05
关注推荐篇目
教材外推荐篇目(2篇古文加8篇古诗词),2023年新课标1卷就考了教材外篇目《报任安书》,而且考的是次重点语句,这一部分内容不可忽视。
备考策略06
消灭错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背诵容易书写难,难就难在一些难写字和生僻字上。如《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壑”和“嫠”,《望海潮》 “重湖叠巘清嘉(佳)”中的“巘”和“嘉”,《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中的“爨”,《离骚》里的很多难写字。对于这些字,平时要多练,考时应留心。 随时记录默写中的难写字、通假字、形近字、同音字等易错点;还有文言虚词,尤其是句末助词。对其进行归纳梳理,注重细节,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备考策略 07
提分指导
总体原则:理解性背诵是基础,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正确书写是保障
强化审题意识。一定要细细审题,抓住题目中的核心提示语言,按题目情境化要求,写出正确答案。记住:答案总会在题目中有提示,总能找到蛛丝马迹,就看你够不够细心。
确立规范书写就是分数意识。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用正楷),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其中书写一定要像小学生练写字,一笔一画写得工工整整,字不怕丑,但笔笔都要有,任何潦草大意,都是自残。
最大限度省时,复查 。试卷发下来、正式答题的前五钟,可以先看看这道题,心中默念答案。正式答题铃一响,即可在答题卡上写答案,用时约一到两分钟。为防止紧张导致的笔误,全部写完后再回头复查一遍。
不留空白。再难的也要写满,不能留空白。空白的地方阅读老师最喜爱,写满了从理论上就有得分的可能。不放弃就有希望,也许侥幸就是万幸。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