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02 15:4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S:32 Cl:35.5
Cr:52 Fe:56 Cu:64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锅炉内壁安装镁合金防止受腐蚀,利用的是电解原理
B.电子跃迁到激发态过程中释放能量产生紫色光,因此钾盐可用作紫色烟花的原料
C.牙膏中添加氟化物用于预防龋齿是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D.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的目的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正确的是
A.(重水)含中子数为3 NA
B.标准状况下,2.24L一氯甲烷中含型σ键数为0.4 NA
C.溶液含和总数为0.1 NA
D.2.4gMg粉在干冰制作的灯笼中完全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0.1 NA
3.下列离子方程式符合题意且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滴加少量NaClO溶液:
B.在磁性氧化铁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C.在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D.向含双氧水和氨气的混合液中加入铜粉得到深蓝色溶液:
4.近日,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的廖开明教授和邵宗平教授合作,通过对过渡金属基尖晶石氧化物进行氧化和还原性能优化,成功实现高性能长寿命锌—空气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材料中Ni、Co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价、+2价
B.充电时,b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C.放电时,(标准状况)参与反应时有由b极区向a极区迁移
D.充电时,a极电极反应式为
5.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探测发现火星上存在大量含氧橄榄石矿物。已知前四周期元素X、Y、Z、R、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氢化物常用于雕刻玻璃,R元素的一种氧化物可制作光导纤维,W的合金材料是生活中用途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其态Z原子核外s,p能级上电子总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负性: B.分子的键角为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D.熔点:
6.“类比”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由客观事实类比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类比结论
A 的沸点高于 的沸点高于
B 电解熔融制备镁 电解熔融制备铝
C 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D 加热溶液,低温蒸发至干,最终产物为 加热溶液,低温蒸发至干,最终产物为
7.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和直接法合成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和中的Pd的化合价相同
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
C.直接法合成过氧化氢的总反应,原子利用率理论上为
D.步骤2中,若有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8.汽车尾气净化反应2NO(g)+2CO(g)N2(g)+2CO2(g) ΔH=-746.8 kJ/mol,ΔS=-197.5J/(mol·K)。为了探究其转化效率,某小组利用传感器测定一定温度下投入
NO、CO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正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B.b→c段反应速率v(NO)=0.1 mol/(L·s)
C.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消耗CO2浓度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
D.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500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CO还原Fe2O3实验中,Fe2O3是否全部被还原 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比较CH3COO-和ClO-结合H+的能力大小 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C 比较Ksp(BaSO4)和Ksp(BaCO3)的相对大小 将BaSO4粉末和Na2CO3饱和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D 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煮沸,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10.常温常压下利用Cu/ZnO/ZrO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反应历程和能量变化图如下(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粒子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历程有四个基元反应,决速步为:
B.若无Cu/ZnO/ZrO催化剂,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不能自发进行
C.反应过程中断裂与形成的共价键类型相同
D.寻找高效催化剂,有利于的回收利用,使该反应原子利用率达到100%
1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预测某些微粒的空间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O2和SO3的VSEPR模型均为平面三角形 B.PCl3、NCl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
C.BF3和NF3均为非极性分子 D.CO2与N的键角相等
1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匹配正确的是
性质差异 结构因素
A 溶解度(20℃):Na2CO3(29g)大于NaHCO3(9g) 阴离子电荷数
B 酸性:CH3COOH>C2H5OH 羟基的极性
C 键角:CH4()大于NH3()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D 熔点:低于 晶体类型
13.常温下,一种解释乙酰水杨酸(用表示,)药物在人体吸收模式如下:
假设离子不会穿过组织薄膜,而未电离的则可自由穿过该膜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浆中电离程度比胃中大
B.在胃中,
C.在血浆中, D.血浆与胃中相同
14.氧化铈(CeO2)常用作玻璃工业添加剂,在其立方晶胞中掺杂Y2O3,Y3+占据原来Ce4+的位置,可以得到更稳定的结构,这种稳定的结构使得氧化铈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假设CeO2晶胞边长为a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eO2晶胞中与最近的核间距为
B.CeO2立方晶胞中铈离子的配位数为4
C.CeO2晶胞中氧离子填充在铈离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
D.若掺杂Y2O3后得到n(CeO2)∶n(Y2O3)=0.8∶0.1的晶体,则此晶体中O2 的空缺率为5%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2分)亚硫酸盐是一类很早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作为食品漂白剂,防腐剂;可抑制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防止食品褐变,使水果不至黑变,还能防止鲜虾生成黑斑;在酸性介质中,还是十分有效的抗菌剂。
(1)亚硫酸钠中,阴离子的空间结构为 。
(2)常温下,溶液呈碱性,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常温下,已知溶液中含硫粒子的浓度之和为,向溶液中加入,溶液中含硫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
②常温下,溶液呈 性。
(4)工业废水中的亚硫酸盐过量排放和不恰当的处理方法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死亡等。工厂废水排放前,可以先用氧化性工业废水(以含酸性溶液为例)进行处理,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常温处理后,再调节使浓度不高于即可排放,调节应不低于 。[已知Ksp[Cr(OH)3]=3×10-32]
16.(16分)科学家开发的光催化剂BiVO4实现了高选择性制备氢气。某小组以辉铋矿粉(主要成分是Bi2S3,含少量Bi2O3、Bi、FeS2和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钒酸铋(BiVO4)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部分信息如下:
①滤液1中的主要阳离子有Bi3+、Fe3+、Fe2+和H+。
②常温下,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所示。
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Bi(OH)3
开始沉淀的pH 7.6 1.6 4.0
完全沉淀的pH 9.6 3.1 5.5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取时可以适当加热,但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 。写出Bi2S3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
(2)加H2O2氧化的目的是 。调pH的最低值为 。
(3)稀释水解时通入水蒸气的目的是 。
(4)将气体X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实验现象可能是 。
(5)将滤液5经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NH4Cl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与氯离子最近且等距离的氯离子有 个。
②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其中A的坐标参数为(0,0,0),B的坐标参数为(1,1,1),则的坐标参数为 。
17.(16分)草酸亚铁晶体()是一种黄色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硫酸的固体,具有较强还原性,受热易分解,是生产电池、涂料以及感光材料的原材料。某化学活动小组分别设计了相应装置进行草酸亚铁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制备草酸亚铁晶体(装置如图所示):
(1)从b中获得产品的操作为 、 、过滤、洗涤、干燥。
(2)装置c的作用为 。
(3)实验过程:待a中反应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开关进行的操作为 。
II.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产物的探究:
(4)盛放无水硫酸铜的装置a的装置名称为 。
(5)装置C的作用为 。
(6)从绿色化学考虑,该套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
(7)实验结束后,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A中残留FeO,则A处反应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运用热重分析法推测产物
称取草酸亚铁晶体()加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8)已知B点时,固体只含有一种铁的氧化物,根据上图可知B点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18.(16分)和是两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利用和生成高附加值合成气和,以及甲烷部分催化裂解制备乙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反应的 ;对于该反应,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 (填字母)。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2)常用于工业冶炼金属,如图是在不同温度下还原三种金属氧化物达平衡后气体中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还原的反应
B.不适宜用于工业冶炼金属铬()
C.工业冶炼金属铜时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的利用率
D.工业上可以通过增高反应装置来延长矿石和接触的时间,减少尾气中的含量
②某铜铬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合金的密度为,晶胞参数表达式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表示)。
(3)甲烷部分催化裂解制备乙烯的反应原理为。温度为,压强为时,向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平衡时转化率为,若温度、压强和初始量不变,充入作为稀释气,平衡时转化率为,则充入的物质的量为 mol。
(4)一定温度下,将充入的固定容积容器中发生反应。实验测得容器内各气体分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 。
③若在该温度下,向容器中再充入,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1.D【详解】A.锅炉内壁安装镁合金防止受腐蚀是“牺牲阳极法”,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A错误;B.电子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释放能量产生紫色光,因此钾盐可用作紫色烟花的原料,B错误;C.牙膏中添加氟化物用于预防龋齿是因为羟基磷灰石与氟离子反应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氟磷灰石,反应中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牙膏中添加氟化物用于预防龋齿没有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C错误;D.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食品被氧化,所以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是为了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D正确;选D。
2.A【详解】A.重水分子中的中子数为10,则6g重水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mol—1=3NA,故A正确;B.一氯甲烷分子中含有3个sp3—s型σ键,则标准状况下22.4L 一氯甲烷含有的sp3—s型σ键数目为×3×NAmol—1=0.3NA,故B错误;C.由物料守恒可知,溶液含、和亚硫酸的总数为0.1 NA,故C错误,D.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则2.4g镁完全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2×NAmol—1=0.2NA,故D错误;故选A。
3.D【详解】A.亚硫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氯化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B.四氧化三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C.硫酸铝铵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偏铝酸钠、一水合氨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D.向含双氧水和氨气的混合液中加入铜粉得到深蓝色溶液发生的反应为铜与过氧化氢溶液和一水合氨反应生成氢氧化四氨合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选D。
4.D【详解】A.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正极材料NiCo2O4中镍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充电时,b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故B错误;C.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放电时,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参与反应时,由b极区向a极区迁移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4=2mol,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充电时,a极与电源负极连接为电解池的阴极,四羟基合锌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Zn(OH)4]2-+2e-= Zn+4OH-,故D正确;故选D。
5.B【详解】A.电负性:同一周期从左往右主族元素电负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往下电负性依次减小,则电负性F>O>Si>Fe>Mg,即Y> X> R> W> Z,故A错误;B.SiF4中Si为sp3杂化,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键角为109°28',故B正确;C.F的非金属性比O强,稳定性HF > H2O,故C错误;D.MgF2为离子晶体,,SiO2为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熔点一般高于离子晶体,MgF2熔点1261°C,SiO2熔点1600 ~ 1700°C,故熔点MgF2 < SiO2,故D错误;故选B。
6.A【详解】A.的沸点高于,的沸点高于,是因为前者存在分子间氢键,A项正确;B.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不能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制备铝,B项错误;C.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会生成硫酸钡沉淀,C项错误;D.水解生成和,但不挥发,最后得到的仍为,D项错误;答案选A。
7.D【详解】A.中Cl化合价为-1价,则Pd元素为+2价,中Cl化合价为-1价、O化合价为-1价,则Pd元素为+2价,故A正确;B.由分步反应及总反应可知,为催化剂,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C.总反应为,理论上反应物全部转化为H2O2,故原子利用率理论上为100%,故C正确;D.步骤2为Pd+O2+2Cl-→,若有1mol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2NA,故D错误;故答案为:D。
8.C【详解】A.根据反应可知ΔH<0,ΔS<0,当较低温度时满足,反应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由曲线与纵坐标交点可知,曲线abcde表示CO,曲线xyzw表示NO,则b→c段反应速率,故B错误;C.当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消耗CO2浓度相等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曲线abcde表示CO,曲线xyzw表示NO,则该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错误;故答案选C。
9.B【详解】A.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表明Fe2O3没有全部被还原,如果溶液不变色,并不能说明Fe2O3全部被还原,因为生成的Fe能将Fe3+还原为Fe2+,A不正确;B.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后者的pH大,表明后者溶液中c(OH-)大,溶液的碱性强,ClO-的水解程度比CH3COO-大,从而说明ClO-结合H+的能力比CH3COO-强,B正确;C.将BaSO4粉末和Na2CO3饱和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虽然有气泡和沉淀产生,但并不能说明Ksp(BaSO4)比Ksp(BaCO3)大,因为使用的是Na2CO3饱和溶液,C不正确;D.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煮沸,冷却后没有加入碱中和硫酸,加入银氨溶液后,银氨溶液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并没有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所以虽然没有产生银镜,但并不能说明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D不正确;故选B。
10.A【详解】A.由图可知,转化历程有四个基元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为决速步,决速步为,故A正确;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决定反应是否自发进行,无Cu/ZnO/ZrO催化剂,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依然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反应过程中断裂与形成的共价键类型不相同,故C错误;D.反应产物还有水生成,原子利用率不可能达到100%,故D错误。答案选A。
11.C【详解】A.SO2和SO3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3,则SO2和SO3的VSEPR模型均为平面三角形,A正确;B.PCl3、NCl3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都是=×(5 3×1)=1,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PCl3、NH3均为三角锥形,B正确;C.BF3中心原子B原子孤电子对数=×(3 3×1)=0,价层电子对数为3,是平面正三角形结构,为非极性分子,NF3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都是=×(5 3×1)=1,为三角锥形结构,为极性分子,C错误;D.CO2分子中的中心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2+=2,故C原子采用sp杂化,分子呈直线形,键角是180°,N3 与CO2互为等电子体,N3 也呈直线形,键角是180°,即CO2与N3 的键角相等,D正确。答案选C。
12.B【详解】A.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的原因是碳酸氢钠晶体中间存在氢键,与阴离子电荷数无关,A不正确;B.乙酸中羟基与羰基相连,乙醇中羟基与乙基相连,羰基的吸电子能力强于乙基,因此乙酸中的羟基极性更强,更易电离,B正确;C.甲烷和氨气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3,其键角差异是:氨气的中心原子N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孤电子对与σ键的斥力大于σ键之间的斥力,因此氨气的键角略小于109.5°,C不正确;D.与NaBF4均为离子化合物,判断离子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通常用晶格能,晶格能与离子的电荷、离子的半径和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有关,离子的电荷越高,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与NaBF4离子电荷相同,但的阳离子半径大于Na+,因此晶格能小,熔点低,D不正确;故选B。
13.C【详解】A.HA的电离方程式为HAH++A-,血浆中pH=7.4,呈弱碱性,促进HA电离,胃中pH=1.0,呈酸性,抑制HA的电离,血浆中HA的电离程度比胃中大,A项正确;B.Ka==1×10-3.0,胃中pH=1.0,c(H+)=0.1mol/L,则胃中=1×10-2.0,B项正确;C.Ka==1×10-3.0,血浆中pH=7.4,c(H+)=10-7.4mol/L,则血浆中=1×104.4,=1+=1+1×104.4>1×104.4,C项错误;D.假设离子不会穿过组织薄膜,而未电离的HA则可自由穿过该膜且达到平衡,故血浆与胃中c(HA)相同,D项正确;答案选C。
14.B【详解】A.CeO2晶胞中与最近的核间距为晶胞对角线长度的四分之一,即,选项A正确;B.由图知,CeO2立方晶胞中Ce位于顶点和面心,O位于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则铈离于的配位数为8,选项B错误;C.结合选项B可知,CeO2晶胞中氧离子填充在铈离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选项C正确;D.氧化铈(CeO2)立方晶胞中掺杂Y2O3,Y3+占据原来Ce4+的位置,则未掺杂前每个晶胞中含4个Ce8个O、若掺杂Y2O3后得到n(CeO2)∶n(Y2O3)=0.8∶0.1的晶体,每个晶胞中Ce与Y共4个时含4×(0.8×2+0.1×3)=7.6个O,则此晶体中O2 的空缺率=5%,选项D正确;答案选B。
15.(1)三角锥形 (2)
(3) 酸
(4) 5
【详解】(1)亚硫酸钠中的阴离子为,中S上的孤电子对数为×(6+2-3×2)=1、σ键电子对数为3、价层电子对数为4,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略去孤电子对,其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2)Na2SO3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是由于发生了水解,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2O+OH-。
(3)①由图可知,A点溶液呈中性,c(H+)=c(OH-),c()=c(),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Na+)+ c(H+)=c(OH-)+2c()+c(),则c(Na+)=2c()+c(),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c(H+)=c(OH-)。
②由图可知,H2SO3的Ka1=10-1.81、Ka2=10-7;NaHSO3溶液中既存在的水解平衡、又存在的电离平衡,的水解平衡常数Kh===10-12.19<Ka2,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NaHSO3溶液呈酸性。
(4)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将氧化成,被还原成Cr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8H+=2Cr3++3+4H2O;c(OH-)≥=mol/L=10-9mol/L。则c(H+)≤10-5mol/L,调节pH应不低于5。
16.(1) 避免盐酸挥发,防止Bi3+、Fe3+水解
(2) 将Fe2+氧化成Fe3+,便于除去铁元素 3.1
(3)促进BiCl3水解 (4)紫红色溶液变浅(或变为无色) (5) 6 (,,)
【详解】(1)Bi3+、Fe3+水解、,温度过高水解反应程度增大,可能会造成元素的损失,温度过高还会使盐酸挥发,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避免盐酸挥发,防止Bi3+、Fe3+水解;由滤液1中的主要阳离子有Bi3+、Fe3+、Fe2+和H+可知,转化为及单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成Fe3+,Fe3+易转化为沉淀分离除去;调pH是使Fe3+完全转化为沉淀而与Bi3+分离,Fe3+完全沉淀的pH为3.1,故调pH的最低值为3.1;
(3)滤液2中的含有Bi3+,在稀释水解过程使Bi3+转化为Bi(OH)3作为滤饼分离出来,通入水蒸气的目的是升高温度,使Bi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促进BiCl3水解程度增大;
(4)氯化过程发生反应为,气体X为,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溶液颜色变浅,故实验现象可能是紫红色溶液变浅(或变为无色);
(5)从NH4Cl晶体晶胞结构中可看出,位于正方体的顶点,与其距离最近的,在同一条棱的另一个顶点,过该顶点有3条棱,又晶体结构可看成晶胞无隙并置,故与氯离子最近且等距离的氯离子有6个;在正方体的体心,晶胞边长为参数1,则坐标参数为(,,)。
17.(1)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2)隔离空气,防止生成的草酸亚铁晶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打开K2、关闭K3 (4)球形干燥管 (5)吸收二氧化碳 (6)缺少处理CO尾气装置
(7)FeO+2H2O+CO2+CO (8)Fe3O4
【详解】(1)a装置中硫酸亚铁和草酸铵反应生成草酸亚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晶体。
(2)草酸亚铁具有较强还原性,装置c的作用为:隔离空气,防止生成的草酸亚铁晶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由分析可知,待a中反应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开关进行的操作为:打开K2、关闭K3。
(4)盛放无水硫酸铜的装置a的装置名称为球形干燥管。
(5)由分析可知,C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6)反应会产生CO,缺少处理CO尾气装置。
(7)E中加热分解,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说明有Cu单质生成,B、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和CO生成,a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说明有H2O生成,A中残留FeO,则A处反应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2H2O+CO2+CO。
(8)n(FeC2O4 2H2O)= =0.3 mol,n(Fe)=n(FeC2O4 2H2O)=0.3 mol,B点时,已知固体产物只含一种铁的氧化物,m(Fe)=0.3 mol×56 g/mol=16.8 g,m(O)=23.2 g 16.8 g=6.4 g,n(O)=0.4 mol,n(Fe):n(O)=0.3 mol:0.4 mol=3:4,所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3O4。
18.(1) B (2) BC (3)2.125
(4) 0.125 减小
【详解】(1)可得到反应的;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高温有利于正向进行,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增大,低压有利于正向进行,故选择B项。
(2)①CO还原,温度升高,增大,增大,减小,平衡左移,反应放热,A项不符合题意;还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低温下,平衡常数小,工业上若使用高温,对设备要求高,故不适宜用于工业冶炼金属铬,B项符合题意;工业冶炼金属铜时为放热反应,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的利用率,C项符合题意;延长矿石和接触的时间,不能减少尾气中的含量,D项不符合题意。
②根据分摊法,每个晶胞中铜原子为3,铬原子为1;由。
,其中
同理,若充入的转化率为
解得
(4)根据图知,反应后体系的总压强为,设转化率为
①解得;②。③若在该温度下,向容器中再充入,由于容积体积不变,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