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8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08 22: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西汉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时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于(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3、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其都城定在了( )
A.殷 B.长安 C.巨鹿 D.阳城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殷曾是商朝的都城;长安是西汉的都城;巨鹿是项羽消灭秦军主力的地点;阳城是夏朝的都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4、文景之治是指( )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C.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学会使用比较法,选择最佳最准确的答案。A没有指明具体的统治者,且只提政治方面,B、D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只有C的表述全面准确。
点评:考查是否掌握历史上所谓的“某某之治”,泛指某一时期出现的清明统治,它包括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等方面。
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李斯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法家和道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派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7、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核心来于(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法家学说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时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思想文化里的主流。因此选A。B项是在汉初的指导思想;C项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D项是在秦朝作为的指导思想。
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强调仁政、德治,反对统治者实行暴政。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
8、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秦朝后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初期 D.西汉强盛时期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定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 )
A.实施结果 B.实施过程
C.实施目的 D.实施背景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汉武帝“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实施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0、史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目的是( )
A.吸取秦亡教训 B.推行儒学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 D.削弱诸侯国力量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通过“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一句可知是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颁布推恩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及解读史料的能力。
11、“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推恩令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上述材料的意思是要治国安邦就要少建诸侯国,削弱诸侯的力量,这一思想与汉武帝的推恩令最相似,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及解读史料的能力。
12、一代雄主汉武大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国崛起,实现了汉朝的“大一统”。他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的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他是接受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
A.卫青 B.董仲舒 C.张骞 D.主父偃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
A.王国问题 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
C.社会贫困的问题 D.思想混乱的问题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推恩令”的内容为: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这样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无力与中央抗衡由此可知“推恩令”针对的问题是西汉的王国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14、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亟须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思想,发展了儒家思想,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因此被汉武帝推崇,并逐步上升为封建统治思想。
点评: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的统一服务。
1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积极作用是( )
① 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 确立了儒家学说作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③ 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
④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消极作用,将含有④的选项排除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6、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分管监察的是( )
A.丞相 B.司隶校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查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7、汉武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个州,负责监察每州地方政治的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丞相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为强化对中央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特地设置十三个州刺史监察地方政治,答案选C,A项负责军事事务,B项负责监察官员,D项负责中央行政事务。
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的,本质上是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手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的腐败,对现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借鉴作用。
18、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下列史实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
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②颁布“推恩令” ③强化监察制度 ④设置西域都护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于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而汉宣帝在位时设置西域都护,时间是公元前60年。另外我们可以断定①②③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而采取的措施,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择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20、西汉前期的在位皇帝,按照统治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汉武帝 ②汉景帝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西汉的开国之君是汉高祖刘邦。汉景帝是汉文帝的长子,文帝和景帝的统治被称为“文景之治”,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实现了大一统,因此正确答案是C项。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并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如下图),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封国势力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1)颁布推恩令。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汉武帝又实行了什么措施?“敦煌郡的郡守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司隶校尉奏报给了汉武帝”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2)加强监察制度。不正确。郡守是地方官员,由刺史负责监督。而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的这些措施的作用。
答案:(3)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或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2)题第一小问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概括,第二、三小问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并阐述其原因。第(3)题总结两则材料的措施,概括归纳这两项措施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及解读材料的能力。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 ”
——《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一学者向汉武帝进言“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 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
材料四:汉武帝相继起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对匈奴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役,尤其是漠北一役后,匈奴再也无力于西汉抗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大臣贾谊向汉文帝所献的治安策。从中你能推断出来自诸侯王的什么危机 这种危机到汉武帝时如何解决的 汉武帝采取的这一措施是谁提出的 巧妙在什么地方?
答案:(1)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颁布“推恩令“;主父偃;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
(2)材料二中的学者你知道是谁吗 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他的建议 推行了什么政策?
答案:(2)董仲舒;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汉武帝如何监督地方官的?在中央,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3)在地方,派刺史;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
(4)你能根据上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吗?
答案:(4)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第(1)题中第一小问较难,可根据材料中“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联系汉初分封制对皇权的威胁进行回答。后面几问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第(2)题根据对“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解读,较容易判断该学者是董仲舒;第二小问从实现大一统的角度找出原因;第三小问联系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第(3)题答题时注意区分对地方和中央官员不同的监督方式。第(4)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2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__;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________作为规范文字。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内容是什么?
答案:(1)圆形方孔钱|小篆。
内容:①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答案:(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答案:(3)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第(1)、(2)题是识记层次的问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以作答。第(3)题需要学生对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进行归纳,B项正确,汉武帝不是开国皇帝,秦始皇没有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没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A、C、D三项均不是他们的相同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及综合应用能力。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汉代讲学图(东汉画像砖,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书籍被烧残”“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发生在谁统治时期?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是谁提出来的?他提出这一政策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有何影响?
(4)材料三汉代讲学图反映了汉代儒学教育的盛况,汉武帝时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什么?
(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待儒家思想的手段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却是一致的,你认为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案:(1)焚书坑儒”。秦始皇统治时期。
(2)“百家争鸣”。
(3)董仲舒。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4)太学。
(5)加强思想控制(或者是维护封建统治)。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书籍被烧残”“致命的打击”指的是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第(2)题“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文化政策,联系所学知回答第(3)、(4)题即可。第(5)题为综合归纳题,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对待儒家思想的手段和方式上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属于思想政策,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点评:解答本题一定要认真分析所给材料和图片。
25、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制度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高祖为了发展经济,采取的经济措施是:。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答案:(1)放宽政策,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晁错 主父偃
(2)图中两位人物分别为哪两位皇帝提出了怎样的削弱地方势力的策略?效果如何?
答案:(2)晁错建议汉景帝“削藩”,招致诸侯王怨恨,导致“七国之乱”;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封国被分割为若干小诸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与中央抗衡。
【实现一统】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答案:(3)在政治方面:①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②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第(1)题考查了汉初的经济政策,联系教材小字内容进行解答。第(2)题根据图片下方的人物名称联系其提出的削策略和效果回答。第(3)题考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解答本题时注意限定词“汉武帝在位时期”,不是对汉初帝王实施措施的归纳。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