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阶段调研卷-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阶段调研卷-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02 21:3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阶段调研卷-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小佳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5枚,送给小敏26枚后,还剩45枚。小佳原来有( )枚邮票。
A.46 B.44 C.49
2.妈妈买了2袋大米,付了2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A.买面粉花了58元 B.每袋大米108元 C.每袋大米98元
3.甲、乙两地相距70千米,妈妈从甲地到乙地花了1小时,妈妈可能是( )。
A.开汽车 B.骑自行车 C.步行
4.下面算式中,去掉小括号计算结果发生变化的是( )。
A.(32+56)×14 B.(140÷7)×53 C.56+(72-48)
5.一本书的价钱是40元,学校买21本这样的书,全部付一百元一张的人民币,至少要( )张。
A.7 B.8 C.9
6.下面算式( )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A.1□5×4 B.5□×3□ C.3□×2□
二、填空题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飞机每小时飞行900( );一辆卡车装货5( );
一幢35层的大楼高105( );一头牛重320( )。
8.小花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到第18页,第二天看到第62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 )页。
9.一袋面粉50千克,2袋面粉重( )千克,( )袋面粉重1吨。
10.小丽看一本童话书,每天看18页,看了3天,求小丽第四天从第几页看起。综合算式是( )。
11.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曾摆下“千叟宴”,参宴者有一位老寿星。乾隆皇帝以他的年龄出了一道上联:“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纪晓岚巧妙地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这位老寿星是( )岁。(提示:一“花甲”是60岁,一“古稀”是70岁)。
12.杭州亚运会上,李冰洁在50米长的泳道中,游了8个来回,一共游了( )米,最终获得宝贵的金牌。
三、判断题
13.32×50的积的末尾有2个0。( )
14.十几和四十几相乘,积一定是三位数。( )
15.1辆小轿车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
16.燕子每小时捉9条害虫,啄木鸟4小时捉48条害虫,啄本鸟每小时比燕子多捉3条害虫。( )
17.84-(29+17)与84-29+17的运算顺序和结果都相同。(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得数。
80×7= 50×60= 25×10= 40+10×2=
4×50= 42-3= 900-3= 9×(4+3)=
19.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6×34= 40×38=
※85×9= 68×70=
20.脱式计算。
48×21+12 150-23×5
(272+368)÷8 756÷7÷6
五、解答题
21.6辆载重量是5吨的卡车在码头卸180吨货物。平均每辆卡车要卸多少吨的货物?平均每辆卡车要运多少次?
22.码头工人从一艘轮船上卸钢材,每辆卡车每次运走20吨,7辆卡车6次能运走多少吨?
2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后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4.果园里芒果树和龙眼树一共有568棵,芒果树和龙眼树各栽了4行,每行栽的棵数同样多。龙眼树每行栽了多少棵?
25.蔬菜基地把收获的大白菜运往外地,已经装满了13车,每车28筐,还剩下16筐没装,一天共收获了多少筐大白菜?
26.粮店七月份卖出大米和面粉各18袋。
(1)卖出的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
(2)卖出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A
【分析】小佳原来的邮票数=剩下的邮票数+送给小敏的邮票数-今年收集的邮票数,根据这个数量关系解答即可。
【详解】45+26-25
=71-25
=46(枚)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关键要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C
【分析】已知付出200元,要想算出应该找回的钱数,必须知道买大米应付的钱数,题中只有买了2袋大米这个条件,必须补上每袋大米的价钱这个条件。
【详解】A.买面粉花了58元这个条件与题意不符;
B.108×2=216(元),大米总价超过200元,无需找钱,与题意不符。
C.98×2=196(元),200-196=4(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解决本题从问题出发,找出需要的条件。
3.A
【分析】根据实际分析,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是符合实际;自行车1小时行驶70千米不太可能;飞机1小时飞行的路程一般在500—1000千米之间。
【详解】由分析可知:
妈妈使用的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汽车。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千米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4.A
【分析】A.原式子,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乘法;去掉小括号后,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据此求出得数,再看结果是否发生变化;
B.原式子,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小括号外的乘法;去掉小括号后,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计算,据此求出得数,再看结果是否发生变化;
C.原式子,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计算,据此求出得数,再看结果是否发生变化;
【详解】A.(32+56)×14
=88×14
=1232
32+56×14
=32+784
=816
去掉小括号计算结果发生了变化;
B.(140÷7)×53
=20×53
=1060
140÷7×53
=20×53
=1060
去掉小括号计算结果没有发生变化;
C.56+(72-48)
=56+24
=80
56+72-48
=128-48
=80
去掉小括号计算结果没有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A
5.C
【分析】用一本书的价钱乘本数,求出花费总钱数。用总钱数百位上的数加上1,即可求出需要一百元一张的人民币的数量。
【详解】40×21=840(元)
8+1=9(张)
至少要9张。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问题,根据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解答,关键是明确付的钱数应大于等于花费总钱数。
6.B
【分析】先根据各选项中□可以填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进行计算,再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A. 105×4=420,195×4=780,算式1□5×4的积一定是三位数;此项不符合。
B. 50×30=1500,59×39=2301,算式5□×3□的积一定是四位数;此项符合题意。
C. 30×20=600,39×29=1131,算式3□×2□的积可能是三位数,有可能是四位数;此项不符合。
故答案为:B
7. 千米/km 吨/t 米/m 千克/kg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认识,可知计量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计量一辆卡车的载重量用吨作单位;计量一幢35层的大楼高度用米作单位;计量一头牛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
【详解】飞机每小时飞行900千米;一辆卡车装货5吨;
一幢35层的大楼高105米; 一头牛重320千克。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8.26
【分析】第二天看到的页数减第一天看到的页数等于第二天看的页数,再减第一天看到的页数即可解答。
【详解】62-18-18
=44-18
=26(页)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26页。
【点睛】先求出第二天看的页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100 20
【分析】用50乘2,求出2袋面粉重多少千克;1吨=1000千克,求出1000千克里面有几个50千克,也就是几袋面粉重1吨。
【详解】50×2=100(千克)
1吨=1000千克
20×50=1000(千克)
则2袋面粉重100千克,20袋面粉重1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1吨=1000千克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10.18×3+1
【分析】每天看18页,看了3天,先给18乘3求出3天看的总页数是54页,第四天应从下一页看起,所以给所得积加1即可。
【详解】18×3+1
=54+1
=55(页)
综合算式是18×3+1。
11.141
【分析】根据对联求年龄。花甲重开,有两个花甲;古稀双庆,有两个古稀。乾隆皇帝:一“花甲”×2+21(三七二十一);纪晓岚:一“古稀”×2+1(一度春秋是一年)。
【详解】乾隆皇帝:60×2+21
=120+21
=141(岁)
纪晓岚:70×2+1
=140+1
=141(岁)
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曾摆下“千叟宴”,参宴者有一位老寿星。乾隆皇帝以他的年龄出了一道上联:“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纪晓岚巧妙地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这位老寿星是(141)岁。
12.800
【分析】一个来回为2次,一共游了8个来回,则他游了16个50米,用乘法计算算出结果即可。
【详解】
(米)
可知他一共游了800米。
13.√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求出它们的积,再看积的末尾有几个0即可。
【详解】32×50=1600,32×50的积的末尾有2个0。
故答案为:√
【点睛】在判断积的末尾零的个数时不光要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还要注意除零以外的数字相乘的结果是否有零。
14.√
【分析】根据题意,十几在10到20之间,四十几在40到50之间,这样可以求出十几乘四十几的积的范围,然后再进行判断是几位数即可。
【详解】十几在10到20之间,四十几在40到50之间;
40×10=400,50×20=1000;
那么,十几和四十几相乘的积在400到1000之间,是三位数。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题意,得出两个因数的范围,可以求出积的范围,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15.×
【分析】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1辆小轿车的重量应用“吨”作单位,是1吨;据此解答。
【详解】据分析可知:
1辆小轿车的重量大约是1吨,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16.√
【分析】啄木鸟4小时捉48条害虫,先用48÷4得出啄木鸟每小时捉害虫的条数,再减去燕子每小时捉的条数即可。
【详解】48÷4-9
=12-9
=3(条)
所以啄本鸟每小时比燕子多捉3条害虫;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除法的意义,先求出啄木鸟每小时捉的虫子条数。
17.×
【分析】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从左往右计算;据此解决。
【详解】84-(29+17)
=84-46
=38
84-29+17
=55+17
=72
即,84-(29+17)与84-29+17的运算顺序和结果都不相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要熟练掌握运算顺序。
18.560;3000;250;60
2000;39;897;63
【解析】略
19.1904;1520
765;4760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先用下面因数个位的数去乘上面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下面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下面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上面的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下面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当乘数末尾有0时,可先不让0参与计算,最后将0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可。
乘法验算时,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看是不是等于积。
【详解】※56×34=1904 40×38=1520
验算:
※85×9=765 68×70=4760
验算:
20.1020;35
80;18
【分析】48×21+1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150-23×5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72+368)÷8先算小括号里加法,再算除法;
756÷7÷6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详解】48×21+12
=1008+12
=1020
150-23×5
=150-115
=35
(272+368)÷8
=640÷8
=80
756÷7÷6
=108÷6
=18
21.30吨;6次
【分析】6辆车运了180吨的货物,180吨除以6即可求出每辆卡车卸的货物,因为1辆卡车1次最多运5吨货物,所以再用这个商除以5即可求出1辆卡车运的次数。
【详解】180÷6=30(吨)
30÷5=6(次)
答:平均每辆卡车要卸30吨的货物;平均每辆卡车要运6次。
【点睛】清楚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除法意义进行解答。
22.840吨
【分析】每辆卡车每次运走20吨,20乘7可以求出7辆卡车1次运多少吨,再用这个积乘6即可求出7辆卡车6次运的总质量。
【详解】20×7×6
=140×6
=840(吨)
答:7辆卡车6次能运走840吨。
23.60千米
【分析】先用前4小时的速度乘4小时,计算出前4小时行的路程;再用后2小时的速度乘2小时,计算出后2小时行的路程;最后将两段路程相加,计算出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将两段的时间相加计算出甲地到乙地的时间,最后求出甲地到乙地的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前4小时:4×50=200(千米)
后2小时:2×80=160(千米)
200+160=360(千米)
2+4=6(小时)
360÷6=60(千米/小时)
答: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60千米。
24.71棵
【分析】由题意知:芒果树和龙眼树各栽了4行,每行栽的棵数同样多,所以芒果树和龙眼树总棵数÷栽的总行数=每行栽的棵数,据此解答。
【详解】568÷(4+4)
=568÷8
=71(棵)
答:龙眼树每行栽了71棵。
25.380筐
【分析】先用每车筐数乘装满车的数量,求出已经运的筐数,再加上剩下的筐数,求出大白菜总筐数。
【详解】28×13+16
=364+16
=380(筐)
答:一天共获了380筐大白菜。
【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求出已经运的筐数。
26.(1)1170千克;(2)630千克;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每袋大米的重量×卖出大米的袋数=卖出大米的重量,每袋面粉的重量×卖出面粉的袋数=卖出面粉的重量,卖出大米的重量+卖出面粉的重量=卖出大米和面粉的总重量,依此计算。
(2)用卖出大米的总重量减卖出面粉的总重量即可,依此列式并计算。
【详解】(1)50×18=900(千克)
15×18=270(千克)
900+270=1170(千克)
答:卖出的大米和面粉共1170千克。
(2)900-270=630(千克)
答:卖出的大米比面粉多630千克。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