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如愿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
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
先辈们啊,我将……
走你走过的道路
懂你澎湃的激情
读你热血的誓言
写我追随的意愿
殷殷之情系华夏
寸寸丹心许家国
——七下第二单元整合主题课
壹
走你走过的道路
预习:了解本单元五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课堂任务一:展示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派代表介绍五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他组成员可在介绍结束后就相关内容进行随机提问。
思考一
这五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国家都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思考二
读课文,结合阅读课文初印象说一说,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课文篇目 创作意图
《黄河颂》
《老山界》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土地的誓言》
《木兰诗》
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高度赞扬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赞颂抗美援朝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表达抗日救国的决心,以及对故土的思念
赞颂花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表达北方人民憎恶战乱、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
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木兰诗》三篇课文的叙事内容。制作思维导图时,可尽量发挥想象,增加个性。
课堂任务二
(一)画出《老山界》中红军翻山的路线图。
下午
傍晚
天黑
黎明
半夜
下午两点多
沿着山沟向上走
在瑶民家攀谈
山脚登山
“之”路
攀爬
山腰露宿
到达山顶
一口气跑下山
到达宿营地
(二)围绕“最可爱”,梳理文中的三个事例。
(三)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多个主谓结构的四字短语概括《木兰诗》中的情节。如:木兰织布。
如何理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还有一些人最后得胜归来。
互文
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互文手法?
请找出来,并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用多个主谓结构的四字短语概括《木兰诗》中的情节。
木兰思虑
木兰从军
木兰征战
木兰凯旋
木兰辞官
木兰还乡
依据上图,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课堂收获
走入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想必你已热血沸腾。假如能有时光机,你最想回到哪个场景、遇见哪些英雄?
请用如下句式分享:
我多想回到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一起,感受_____________。
贰
懂你澎湃的激情
方法导学:做批注
一、什么是批注?
批注就是在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二、批注的对象、角度和方法
批注对象:字、词、句、段、篇。
批注角度: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
批注方法: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
方法导学:做批注
三、批注示例
以《黄河颂》为例,分析课本中的五处旁批所运用的方法。
批注位置 批注内容 批注方法 批注角度
第一处 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分析式批注 关注形象美
第二处 “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分析式批注
第三处 转入“颂”。直抒胸臆。 分析式批注 关注情感美
第四处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鉴赏式批注 关注语言美
第五处 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评价式批注
分组完成以下任务:
(一)请在《黄河颂》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词句,仔细品味加上批注。
提示:①读“望”黄河部分,对其中的动词进行批注。
②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歌颂黄河,寻找关键词进行批注。
课堂任务一:通过批注,感形象美。
分组完成以下任务:
(二)自读《土地的誓言》,感受作者笔下的土地是一片怎样的土地,仔细品味加上批注。
提示:读课文1、2段,观察作者在表达对土地的誓言的时候,列举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课堂任务一:通过批注,感形象美。
分组完成以下任务:
(三)关注《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木兰诗》中对于典型事件的叙述和对人物的传神描写,将你在阅读时对于红军战士、志愿军战士和花木兰人物形象的理解通过批注记录下来。
课堂任务一:通过批注,感形象美。
示例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黄河颂》
“惊涛骇浪”“浊流宛转”“九曲连环”像一幅幅特写镜头,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掀”“奔”“劈”三个动词,运用拟人手法,刻画出黄河一泻万里、势不可挡、刚健有力的形象!
示例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这是一片丰饶美丽的土地,令“我”眷恋与怀念的故乡,也是被日寇侵略践踏,令“我”忧伤痛苦,誓死保卫的故乡。
——《土地的誓言》
示例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老山界》
红军战士们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示例
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谁是最可爱的人》
志愿军战士
憎恨敌人,视死如归!
示例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
木兰
不求名利、淳朴高洁
请分组在每篇课文中划出你认为情感最为充沛,最能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词句,做上批注。(每人至少做3处批注)
提示:①关注强烈的感情词。
②关注用法反常的词语。
③关注特殊的句式。
④关注议论语段。
课堂任务二:通过批注,悟情感美。
示例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诗人歌颂黄河,实则是在歌颂中华民族,是想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华。
示例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一组排比句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
①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②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土地的誓言》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示例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此段为文末的议论段,运用比喻巧赞木兰女扮男装从军的机智与骁勇,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木兰的赞颂。
本单元中有两首诗歌,《黄河颂》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木兰诗》质朴精练,生动畅达。
以《黄河颂》第四、第五处旁批为例,展开“沉浸式批注”,领会诗美。
课堂任务三:通过批注,赏语言美。
示例
①啊!黄河!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③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呼告
感叹句
反复
运用呼告、反复、感叹等方式,直抒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读来气势磅礴、激动人心!
示例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运用叠词、顶真手法,使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且强调出征已成定局,交代木兰忧心的缘由。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运用复沓、互文手法,渲染出战前紧张、忙碌的准备气氛。
叁
读你热血的誓言
根据上一课段所做批注,以小组为单位,试读《黄河颂》《木兰诗》。设计诗歌朗诵脚本。
课堂任务一
指导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音调提高,充满自豪)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语调激昂,唱响赞歌!)。
指导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低沉、忧愁)
皱着眉头读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语速加快,体现忙碌而充实的出征前准备工作)
边快走边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语气急速,语调豪迈,读出行军的迅速,气氛的紧张)
想象画面读
指导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语气轻快,表现木兰愉悦的心理)
面带笑容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读出赞美骄傲之情)
竖起大拇指读
《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三篇课文中有一些段落描写生动细腻、议论饱含感情、抒情方式多样,很适合进行朗读。请你尝试找出这些段落,将文本稍加变形成诗,再进行朗读。
课堂任务二
示例
原文: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变形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深情)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坚定)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加快语速)
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语气坚定,饱含深情)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表演;
全班同学共同评出“最佳朗读者”。
课堂任务三
评价角度 评价标准 评分
脚本设计 要素全面, 契合情感(20)
吐字发音 吐字清晰, 发音准确(20)
语速节奏 语速适宜, 节奏和谐(20)
表情手势 表情投入, 手势恰当(20)
精神情感 精神饱满, 情感充沛(20)
总得分:
评价量表
肆
写我追随的意愿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爱国诗歌为什么总能令我们感到热血翻涌?
什么是抒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抒情是和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并列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用来表达自己对人 、事、物的某种情感 。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情感词
(2)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反问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颂》)
反复、拟人、呼告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效果强烈、鲜明。
方法小结
①使用情感色彩强烈的词语。
②运用具有强调作用的句式。
③加入利于情感表达的修辞手法。
牛刀小试
观看公益广告《国家与边关》。以第一人称写三个抒情句,表达戍边官兵对祖国的感情。
要求:三个抒情句分别运用课上总结的三种直接抒情方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铺排描述有关东气息的事物,借以表达对故乡的炽热爱恋。
融情于物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以典型事件来展现父子深情。
融情于事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莫怀戚《散步》)
在对充满生命力景物的描写中,隐含着对生命的感悟。
融情于景
(4)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杨振宁《邓稼先》)
此句在议论中饱含敬仰之情。
议论抒情
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方法小结
融情于景
融情于事
融情于物
议论抒情
原创
牛刀小试
运用刚刚学习的间接抒情方法,用200字左右的语段将你观看《国家与边关》的所见所思写下来,委婉地抒发对戍边战士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提示:
①融情于景:观察短片中有哪些景物符合抒情所需,适当添加修饰语来更好地渲染情感。
②融情于事:在短片中选择最打动你的镜头,作为典型材料,叙写动人细节。
③融情于物:短片中有哪些物品能作为情感的载体,具有象征性?可以尝试着在文段中加以突出。
④议论抒情:模仿课文中的议论句,抒发情感。
原创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冰雪健儿驰骋赛场,取得了骄人成绩。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人民军队迎来95岁生日,广大官兵在强军伟业征程上昂扬奋进。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习近平主席二零二三年新年贺词
原创
写作训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你以《这就是中国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通过阅读新闻,了解中国近年来的成就。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要注意为这些成就分类,并有侧重地写作。
2.直接抒情应基于相关的记叙、描写,顺势而发;间接抒情时,所写内容要与表达的情感相协调。
3.写完初稿后,念给同学听听,看看你的作文是否能打动人。如果效果不好,和同学讨论,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做出相应的修改。
下节课,
再会!
——七下第二单元整合主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