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 八下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2024七上·乳山期末)近年有农民在住房屋顶、农业大棚、草场、水塘等处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既可以自用于生产生活,也可以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读图1,完成下列小题。
图1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1.读图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是:( )
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部分地区形成了发电与农业生产两不误的“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最适宜在我国南方地区发展的“农光互补”形式是:( )
A.光伏鱼塘 B.光伏牧场 C.光伏大棚 D.光伏屋顶
3.“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是:( )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满足农业用电需求③提高土地利用率④低碳环保,改善环境质量⑤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024八上·泉州期末)下图为某地“渔光互补”生产景观图,下方水域发展鱼虾养殖,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将光伏发电和渔业相结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反映出该地利用的可再生资源是( )
A.水能 B.电能 C.太阳能 D.风能
5.“渔光互补”生产方式的好处有( )
A.减少植物种类 B.减轻水体污染
C.增加生产成本 D.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024八上·罗湖期末)中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其中石油、煤炭、天然气在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共占比95%左右。读“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地区分布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B.贵州的煤炭储量居全国首位
C.陕西天然气储量占比大于石油 D.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7.我国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紧张 B.解决人均能源占有量少问题
C.改善资源输出地的大气质量 D.优化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8.(2024八上·宜州期末)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正确做法是:①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力度,保障供 给 ②限制进口,实现自给自足 ③开发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 ④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八上·鄄城期末)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A.人均占有量少 B.总量丰富
C.总量缺乏 D.人均占有量多
10.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A.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
B.双面打印,节约纸张
C.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减少对电的浪费
D.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方便
(2023八上·天元)电力数据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2022年以来,我国多地用电量整体实现了正增长,超过80%都来自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推动了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用电量的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我国经济呈现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
B.我国向其它国家出口电量过大
C.生产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
D.生产技术落后导致用电效率低下
12.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
A.风能 B.水能 C.太阳能 D.石油
(2024八上·禅城期末)氢能被国际社会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生产氢气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碳排放。根据碳排放程度,我们把氢能分为灰氢、蓝氢、绿氢。读三种氢能比较表,完成下面小题。
类别 来源 成本 碳排放强度
灰氢 化石燃料 低 高
蓝氢 化石燃料+碳捕捉+碳封存 较高 较低
绿氢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质氢 高 低
13.绿氢能源是( )
A.自然资源 B.矿产资源
C.清洁可再生能源 D.非可再生能源
14.与灰氢、蓝氢相比,绿氢的特点是( )
A.生产成本更低 B.制氢来源更局限
C.产量更加稳定 D.制氢过程更低碳
15.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并且兼顾经济性的运输方式为( )
A.铁路 B.公路 C.水运 D.管道
(2024八上·黄埔期末)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截止2022年底我国已探明的主要能源矿产储量地区分布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6.石油属于( )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C.生物资源 D.土地资源
17.重庆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页岩气
18.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倡导( )
①低碳出行②垃圾分类投放③使用一次性餐具④合理设定空调温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3八上·靖宇期末)森林是宝贵的“粮库、水库、钱库、碳库”,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近年来,贵州省黄平县转变发展理念,由单一林业向“林药、林蜂、林菌、林鸡”的复合型产业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促使黄平县林业产业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土壤肥沃 C.劳动力丰富 D.理念转变
20.森林“粮库”的优势有( )
①提高林地利用率 ②筑牢粮食安全 ③扩大林地面积 ④开发多元化食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2七下·普宁期中) “碳中和”意思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 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推动全球防疫合作
22. 为二氧化碳减排做出贡献的生活方式是( )
A.多用空调,少开电扇 B.多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公筷
C.豪吃海喝,讲究排场 D.多乘公共交通出行,少开车
(2023八上·永兴期中)快递行业方便了生活,但也容易带来一些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快递需大量的纸盒、纸箱,生产纸盒、纸箱的原材料主要来自( )
A.水资源 B.海洋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24.随意丢弃使用过的纸盒、纸箱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环境卫生,因此倡导大家将其投放至( )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其他垃圾 D.有害垃圾
25.(2023八上·监利月考)近年来,生态文明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态理念家喻户晓。下列做法不符合以上理念的是( )
A.封山育林
B.加强入境管控,防止生物入侵
C.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D.为防止地面污染,把工业废渣类垃圾埋入地下
26.(2023八上·石林期中)“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下列举措属于“节流”的是( )
①加大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储量 ②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③搞好循环经济,减少“三废”排放 ④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⑤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 ⑥随手关灯、关上水龙头
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27.(2023八上·潮南月考)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安全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图是我国2004-2020年能源消费占比构成图。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查,保障供给 ②应取消海外进口,实现自给自足
③应发展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 ④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图文材料题
28.(2024八上·永春期末)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图1示意中国局部疆域,图2为“国信1号”相关资料卡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描述我国的海陆位置。
(2)青岛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国信1号”养殖工船常年游弋的海域甲是 。图中“国信1号”养殖工船在8—12月向南航行所考虑的气候因素是 。
(3)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有利条件是 。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方式的优势有 。
(4)从资源的角度,简述发展“移动海洋牧场”的意义。
29.(2023八上·新宁月考)【“绿色”风能-领跑全球】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已领跑全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一 风能的分布
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将全国风能分布区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欠缺区四类地区。
(1)某省级行政区,拥有我国跨经度最广的风能丰富区,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2)图中M地所处的地形区是 ,从地形方面简要分析该地风能欠缺的原因: 。
(3)探究二 风能与环境
风力发电对环境的破坏很小。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看,与火电、水电等相比,风电最少。且风力发电投入相对较少,运营成本低。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对于促进大气污染的治理、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重要意义。
按照可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分析风能所属的资源类型是 。
(4)简述风力发电的优点: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这些能源。
1.由图可知,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可以判断出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③④正确;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太阳能资源较为缺乏,①②错误。
故答案为:B。
2.A、结合所学知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部分地区形成了发电与农业生产两不误的“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南方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最适宜发展的“农光互补”形式是光伏鱼塘,A正确;
B、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不适合发展光伏牧场,B错误;
C、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蔬菜大棚少,不适合发展光伏大棚,C错误;
D、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多阴雨天气,不适合发展光伏屋顶,D错误。
故答案为:A。
3.结合所学知识, “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是:增加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小型光伏电站,可以满足农业用电需求;一地多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光伏发电清洁无污染, 低碳环保,改善环境质量,①②③④正确。光伏发电不能提高土壤肥力,⑤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4.C
5.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光伏不仅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可结合其他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使用,进一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4.图中反映出该地利用的可再生资源是太阳能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水能、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图中光伏板反映的是利用太阳能资源,
故答案为:C。
5.“渔光互补”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太阳能电池板可减少水面的水分蒸发;另一方面,可利用水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温度,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影响组件效率,从而提高发电量。最大的好处是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一块土地既可以养殖,又用来发电;与减少植物种类和减轻水体污染无关,在水里发展光伏会比陆地的成本更高,故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6.B
7.A
【知识点】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中国的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够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中国矿产资源总量较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
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中国的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地区,A正确;
B、山西省的煤炭储量居全国首位,B错误;
C、陕西省天然气储量占比大于石油,C正确;
D、中国的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上北方地区分布较多,南方地区分布较少,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7.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各类矿产资源种类齐全,但空间分布不均匀,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矿产资源较少,能源使用较为紧张,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能够缓解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紧张的问题,也能够促进能源输出地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①.加大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力度,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①正确;
②.应该拓宽进口渠道,②错误;
③.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保障能源安全,③正确;
④.减少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④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④,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答案】9.A
10.D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9.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很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故答案为:A。
10.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自然资源人均不足,浪费和破坏严重,所以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减少浪费,减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
故答案为:D。
【答案】11.A
12.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石油为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当保护资源,节约利用资源。
11.用电量的增加反映了我国经济呈现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石油为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D
15.D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1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绿氢是指由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等手段获得的氢气,不是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的资源,不属于自然资源,且碳排放强度低,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氢的不同颜色代表着制氢过程的清洁程度,灰氢在制备过程中碳排放强度最多,最不清洁,但成本最低;蓝氢在制备过程中碳排放强度较低,但成本较高;绿氢在制备过程中碳排放强度最低,最清洁,但成本最高。与灰氢、蓝氢相比,绿氢生产技术和成本要求更高,全球氢气产量中,绝大部分是灰氢和蓝氢,并且受制于运输成本,绿氢产量和运输利用不具有优势,绿氢制氢来源较为多样。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输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并且兼顾经济性,相较于铁路、公路和水运优势比较明显,将在加快氢能资源疏散和市场覆盖、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中起到重要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6.B
17.D
18.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16.石油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具有天然的产状,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故答案为:B。
17.由图可得,重庆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是页岩气。
故答案为:D。
18.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倡导低碳出行,垃圾分类投放,合理设定空调温度,①②④正确;使用一次性餐具会耗费很多木材,不利于节约资源,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9.D
20.C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 环境效益巨大的自然资源是热带雨林,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为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调节全球气候,还能够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等。
19.由森林是宝贵的“粮库、水库、钱库、碳库”,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事物,可知促使黄平县林业产业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理念转变,D正确;气候、土壤、劳动力没有转变,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森林“粮库”的优势有①提高林地利用率 、②筑牢粮食安全、④开发多元化食物,C正确;与扩大林地面积无关,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1.B
22.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1.我国重视二氧化碳的排放,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所变暖,为了更好地缓解全球生态恶化,故答案为:B。
22.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节能减排,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少用空调,少用一次性餐具、多用公筷;节约用餐等,故答案为:D。
【答案】23.D
24.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23.纸盒纸箱等来自生物资源,为木材制造;
故答案为:D。
24.纸盒纸箱为和回收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故答案为:B。
25.【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A、封山育林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加强管控,防止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十年禁渔有利于恢复长江的生态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垃圾不经处理直接埋入地下会导致土壤污染,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26.【答案】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 “ ① 加大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储量 ”与 ④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属于“开源”并不算节流, ②③⑤⑥正确,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搞好循环经济,减少“三废”排放”,“ 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 ”与“ 随手关灯、关上水龙头 ”均可以节约能源,为解决自然资源问题做贡献。
27.【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采取措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开源主要是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强勘探,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加强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等;节流主要是充分挖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提高能源利用率等,因此,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查,保障供给;应发展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正确,①③④正确;应加强能源进口途径,保障能源输入,②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或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
28.【答案】(1)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2)鲁;黄海;气温
(3)南北跨纬度广,海洋面积大;养殖周期短
(4)充分利用深远海海洋空间资源,缓解陆地土地资源供给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压力,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丰富渔业资源等。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我国的海域
【解析】【分析】(1)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兼备。
(2)青岛位于山东省,简称鲁。“国信1号”养殖工船常年游弋的海域甲是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国信1号”养殖工船在8—12月向南航行所考虑的气候因素是气温,8-12月黄海区域进入秋冬季,气温变低,此时适宜向南航行。
(3)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有利条件是: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海洋面积广阔,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方式的优势有养殖周期短,养殖周期可缩短1/4以上;深远海海水优质,养殖产品品质高;环境污染小;机动灵活,可避免海洋灾害。
(4)从资源的角度,发展“移动海洋牧场”的意义:充分利用深远海海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缓解陆地土地资源供给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压力,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丰富渔业资源等。
【点评】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
29.【答案】(1)蒙古族
(2)塔里木盆地;该地处于盆地地形且深处内陆,四面环山,山脉阻挡了风的进入,从而使得该地风能欠缺。
(3)可再生资源
(4)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储量大、分布广等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
(2)M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该地处于盆地地形且深处内陆,四面环山,山脉阻挡了风的进入,从而使得该地风能欠缺。
(3)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4)风力发电属于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储量大,可以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1)蒙古族(2)塔里木盆地;该地处于盆地地形且深处内陆,四面环山,山脉阻挡了风的进入,从而使得该地风能欠缺(3)可再生资源(4)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储量大,可以保护环境
【点评】可再生能源是指相较于需耗时亿年以上生成的化石燃料,能在短时间内再生,且在转换为能源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其他污染物的天然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力能、潮汐能。
1 / 1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 八下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2024七上·乳山期末)近年有农民在住房屋顶、农业大棚、草场、水塘等处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既可以自用于生产生活,也可以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读图1,完成下列小题。
图1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1.读图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是:( )
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部分地区形成了发电与农业生产两不误的“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最适宜在我国南方地区发展的“农光互补”形式是:( )
A.光伏鱼塘 B.光伏牧场 C.光伏大棚 D.光伏屋顶
3.“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是:( )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满足农业用电需求③提高土地利用率④低碳环保,改善环境质量⑤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1.B
2.A
3.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这些能源。
1.由图可知,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可以判断出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③④正确;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太阳能资源较为缺乏,①②错误。
故答案为:B。
2.A、结合所学知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部分地区形成了发电与农业生产两不误的“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南方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最适宜发展的“农光互补”形式是光伏鱼塘,A正确;
B、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不适合发展光伏牧场,B错误;
C、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蔬菜大棚少,不适合发展光伏大棚,C错误;
D、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多阴雨天气,不适合发展光伏屋顶,D错误。
故答案为:A。
3.结合所学知识, “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是:增加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小型光伏电站,可以满足农业用电需求;一地多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光伏发电清洁无污染, 低碳环保,改善环境质量,①②③④正确。光伏发电不能提高土壤肥力,⑤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八上·泉州期末)下图为某地“渔光互补”生产景观图,下方水域发展鱼虾养殖,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将光伏发电和渔业相结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反映出该地利用的可再生资源是( )
A.水能 B.电能 C.太阳能 D.风能
5.“渔光互补”生产方式的好处有( )
A.减少植物种类 B.减轻水体污染
C.增加生产成本 D.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答案】4.C
5.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光伏不仅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可结合其他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使用,进一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4.图中反映出该地利用的可再生资源是太阳能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水能、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图中光伏板反映的是利用太阳能资源,
故答案为:C。
5.“渔光互补”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太阳能电池板可减少水面的水分蒸发;另一方面,可利用水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温度,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影响组件效率,从而提高发电量。最大的好处是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一块土地既可以养殖,又用来发电;与减少植物种类和减轻水体污染无关,在水里发展光伏会比陆地的成本更高,故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八上·罗湖期末)中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其中石油、煤炭、天然气在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共占比95%左右。读“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地区分布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B.贵州的煤炭储量居全国首位
C.陕西天然气储量占比大于石油 D.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7.我国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紧张 B.解决人均能源占有量少问题
C.改善资源输出地的大气质量 D.优化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6.B
7.A
【知识点】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中国的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够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中国矿产资源总量较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
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中国的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地区,A正确;
B、山西省的煤炭储量居全国首位,B错误;
C、陕西省天然气储量占比大于石油,C正确;
D、中国的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上北方地区分布较多,南方地区分布较少,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7.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各类矿产资源种类齐全,但空间分布不均匀,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矿产资源较少,能源使用较为紧张,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能够缓解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紧张的问题,也能够促进能源输出地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8.(2024八上·宜州期末)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正确做法是:①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力度,保障供 给 ②限制进口,实现自给自足 ③开发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 ④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①.加大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力度,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①正确;
②.应该拓宽进口渠道,②错误;
③.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保障能源安全,③正确;
④.减少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④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④,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2023八上·鄄城期末)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A.人均占有量少 B.总量丰富
C.总量缺乏 D.人均占有量多
10.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A.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
B.双面打印,节约纸张
C.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减少对电的浪费
D.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方便
【答案】9.A
10.D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9.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很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故答案为:A。
10.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自然资源人均不足,浪费和破坏严重,所以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减少浪费,减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
故答案为:D。
(2023八上·天元)电力数据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2022年以来,我国多地用电量整体实现了正增长,超过80%都来自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推动了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用电量的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我国经济呈现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
B.我国向其它国家出口电量过大
C.生产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
D.生产技术落后导致用电效率低下
12.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
A.风能 B.水能 C.太阳能 D.石油
【答案】11.A
12.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石油为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当保护资源,节约利用资源。
11.用电量的增加反映了我国经济呈现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石油为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八上·禅城期末)氢能被国际社会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生产氢气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碳排放。根据碳排放程度,我们把氢能分为灰氢、蓝氢、绿氢。读三种氢能比较表,完成下面小题。
类别 来源 成本 碳排放强度
灰氢 化石燃料 低 高
蓝氢 化石燃料+碳捕捉+碳封存 较高 较低
绿氢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质氢 高 低
13.绿氢能源是( )
A.自然资源 B.矿产资源
C.清洁可再生能源 D.非可再生能源
14.与灰氢、蓝氢相比,绿氢的特点是( )
A.生产成本更低 B.制氢来源更局限
C.产量更加稳定 D.制氢过程更低碳
15.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并且兼顾经济性的运输方式为( )
A.铁路 B.公路 C.水运 D.管道
【答案】13.C
14.D
15.D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1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绿氢是指由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等手段获得的氢气,不是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的资源,不属于自然资源,且碳排放强度低,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氢的不同颜色代表着制氢过程的清洁程度,灰氢在制备过程中碳排放强度最多,最不清洁,但成本最低;蓝氢在制备过程中碳排放强度较低,但成本较高;绿氢在制备过程中碳排放强度最低,最清洁,但成本最高。与灰氢、蓝氢相比,绿氢生产技术和成本要求更高,全球氢气产量中,绝大部分是灰氢和蓝氢,并且受制于运输成本,绿氢产量和运输利用不具有优势,绿氢制氢来源较为多样。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输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并且兼顾经济性,相较于铁路、公路和水运优势比较明显,将在加快氢能资源疏散和市场覆盖、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中起到重要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八上·黄埔期末)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截止2022年底我国已探明的主要能源矿产储量地区分布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6.石油属于( )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C.生物资源 D.土地资源
17.重庆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页岩气
18.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倡导( )
①低碳出行②垃圾分类投放③使用一次性餐具④合理设定空调温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6.B
17.D
18.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16.石油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具有天然的产状,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故答案为:B。
17.由图可得,重庆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是页岩气。
故答案为:D。
18.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倡导低碳出行,垃圾分类投放,合理设定空调温度,①②④正确;使用一次性餐具会耗费很多木材,不利于节约资源,③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八上·靖宇期末)森林是宝贵的“粮库、水库、钱库、碳库”,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近年来,贵州省黄平县转变发展理念,由单一林业向“林药、林蜂、林菌、林鸡”的复合型产业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促使黄平县林业产业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土壤肥沃 C.劳动力丰富 D.理念转变
20.森林“粮库”的优势有( )
①提高林地利用率 ②筑牢粮食安全 ③扩大林地面积 ④开发多元化食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9.D
20.C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 环境效益巨大的自然资源是热带雨林,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为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调节全球气候,还能够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等。
19.由森林是宝贵的“粮库、水库、钱库、碳库”,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事物,可知促使黄平县林业产业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理念转变,D正确;气候、土壤、劳动力没有转变,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森林“粮库”的优势有①提高林地利用率 、②筑牢粮食安全、④开发多元化食物,C正确;与扩大林地面积无关,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2七下·普宁期中) “碳中和”意思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 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推动全球防疫合作
22. 为二氧化碳减排做出贡献的生活方式是( )
A.多用空调,少开电扇 B.多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公筷
C.豪吃海喝,讲究排场 D.多乘公共交通出行,少开车
【答案】21.B
22.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1.我国重视二氧化碳的排放,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所变暖,为了更好地缓解全球生态恶化,故答案为:B。
22.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节能减排,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少用空调,少用一次性餐具、多用公筷;节约用餐等,故答案为:D。
(2023八上·永兴期中)快递行业方便了生活,但也容易带来一些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快递需大量的纸盒、纸箱,生产纸盒、纸箱的原材料主要来自( )
A.水资源 B.海洋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24.随意丢弃使用过的纸盒、纸箱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环境卫生,因此倡导大家将其投放至( )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其他垃圾 D.有害垃圾
【答案】23.D
24.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23.纸盒纸箱等来自生物资源,为木材制造;
故答案为:D。
24.纸盒纸箱为和回收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故答案为:B。
25.(2023八上·监利月考)近年来,生态文明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态理念家喻户晓。下列做法不符合以上理念的是( )
A.封山育林
B.加强入境管控,防止生物入侵
C.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D.为防止地面污染,把工业废渣类垃圾埋入地下
【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A、封山育林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加强管控,防止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十年禁渔有利于恢复长江的生态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垃圾不经处理直接埋入地下会导致土壤污染,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26.(2023八上·石林期中)“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下列举措属于“节流”的是( )
①加大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储量 ②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③搞好循环经济,减少“三废”排放 ④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⑤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 ⑥随手关灯、关上水龙头
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 “ ① 加大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储量 ”与 ④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属于“开源”并不算节流, ②③⑤⑥正确,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搞好循环经济,减少“三废”排放”,“ 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 ”与“ 随手关灯、关上水龙头 ”均可以节约能源,为解决自然资源问题做贡献。
27.(2023八上·潮南月考)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安全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图是我国2004-2020年能源消费占比构成图。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查,保障供给 ②应取消海外进口,实现自给自足
③应发展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 ④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采取措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开源主要是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强勘探,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加强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等;节流主要是充分挖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提高能源利用率等,因此,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查,保障供给;应发展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正确,①③④正确;应加强能源进口途径,保障能源输入,②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或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
二、图文材料题
28.(2024八上·永春期末)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图1示意中国局部疆域,图2为“国信1号”相关资料卡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描述我国的海陆位置。
(2)青岛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国信1号”养殖工船常年游弋的海域甲是 。图中“国信1号”养殖工船在8—12月向南航行所考虑的气候因素是 。
(3)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有利条件是 。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方式的优势有 。
(4)从资源的角度,简述发展“移动海洋牧场”的意义。
【答案】(1)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2)鲁;黄海;气温
(3)南北跨纬度广,海洋面积大;养殖周期短
(4)充分利用深远海海洋空间资源,缓解陆地土地资源供给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压力,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丰富渔业资源等。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我国的海域
【解析】【分析】(1)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兼备。
(2)青岛位于山东省,简称鲁。“国信1号”养殖工船常年游弋的海域甲是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国信1号”养殖工船在8—12月向南航行所考虑的气候因素是气温,8-12月黄海区域进入秋冬季,气温变低,此时适宜向南航行。
(3)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有利条件是: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海洋面积广阔,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方式的优势有养殖周期短,养殖周期可缩短1/4以上;深远海海水优质,养殖产品品质高;环境污染小;机动灵活,可避免海洋灾害。
(4)从资源的角度,发展“移动海洋牧场”的意义:充分利用深远海海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缓解陆地土地资源供给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压力,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丰富渔业资源等。
【点评】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
29.(2023八上·新宁月考)【“绿色”风能-领跑全球】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已领跑全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一 风能的分布
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将全国风能分布区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欠缺区四类地区。
(1)某省级行政区,拥有我国跨经度最广的风能丰富区,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2)图中M地所处的地形区是 ,从地形方面简要分析该地风能欠缺的原因: 。
(3)探究二 风能与环境
风力发电对环境的破坏很小。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看,与火电、水电等相比,风电最少。且风力发电投入相对较少,运营成本低。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对于促进大气污染的治理、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重要意义。
按照可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分析风能所属的资源类型是 。
(4)简述风力发电的优点: 。
【答案】(1)蒙古族
(2)塔里木盆地;该地处于盆地地形且深处内陆,四面环山,山脉阻挡了风的进入,从而使得该地风能欠缺。
(3)可再生资源
(4)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储量大、分布广等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
(2)M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该地处于盆地地形且深处内陆,四面环山,山脉阻挡了风的进入,从而使得该地风能欠缺。
(3)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4)风力发电属于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储量大,可以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1)蒙古族(2)塔里木盆地;该地处于盆地地形且深处内陆,四面环山,山脉阻挡了风的进入,从而使得该地风能欠缺(3)可再生资源(4)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储量大,可以保护环境
【点评】可再生能源是指相较于需耗时亿年以上生成的化石燃料,能在短时间内再生,且在转换为能源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其他污染物的天然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力能、潮汐能。
1 / 1